d让主人看到。张正书也知道这事,但他没去禁止。有时候,禁止比流言更加恐怖,甚至等于坐实了流言。要是张家人心散了,那就更不好带了。“郎君,你有心事”曾瑾菡挺着大肚子,看到张正书呆坐在房子里,不由地有点心疼。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不见了模样,现在变得如此深沉了。这就是官场的力量吗,能把一个人,活生生变成这个模样说实在,曾瑾菡也第一次觉得,这做官似乎也没那么好。“唉,姝儿,我在走一条很险很险的路。稍有不慎,下面就是万丈悬崖。”面对说真话的张正书,曾瑾菡却笑了:“郎君,这话你早就说过了。”“对,我说过,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张正书歎了口气,“今天章惇那老小子过来敲打我了,因为西洋之学的事。”曾瑾菡沉默了,她冰雪聪明,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那郎君打算停手吗”“有些事,还是得去做的。现在不做,以后没机会了。”张正书歎了口气,“但很可能,这会连累到你们。这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也是最大的软肋。”曾瑾菡笑道:“郎君,你说过你备有后路的。实在不行,我们就扬帆出海,难道大宋还能跨海来抓捕不成”“嘿嘿,做事嘛,不懂保护自己的,都是傻瓜。我虽然要做这件事,但从未想过把自己搭进去。”张正书得意地说道,“再说了,章惇那老小子来敲打我,不过是为了让我知道,你可以在民间传播,那没事。但是如果进入朝堂,那你就死定了。”“民间”曾瑾菡有点不明白了,毕竟这是政治。“因为章惇那老小子知道啊,这事禁不住的。因为我写的,都是真理。而且是在一定範围内的真理,只要顺着这个真理,就能赚钱的。”张正书显然是看透了人心,“这能赚钱的事,怎么可能禁得住别说赚钱的事了,就算是一本出格的小说,你想禁住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真的,比如历史上明朝嘉靖年间的西游记,那是妥妥的禁书,谁家有一本,是要惹麻烦的。为什么啊因为西游记影射嘉靖帝,自然是龙颜大怒。再比如金瓶梅,不也是禁书,但后来一样流传下来了吗一样的道理,思想是禁不绝的,只要有书流传下来,自然能成一个学派。就好像墨家的经典墨子,其实还是有人藏有此书的。别的不说,皇宫里的藏书,肯定有这一本。不止是墨家,诸子百家怕都有些流传下来的。只是寻常人,接触不到罢了。“那如果有朝一日,朝廷真的下了禁令呢”曾瑾菡最担忧的是这个,在普通人看来,朝廷是绝对无法抵抗的。“那大宋就太让我失望了。”张正书很平淡地说了这句话,他也知道,历史的惯性难以抵挡,延续了近千年的思想,不可能一朝被替换。但是如果大宋连一个不同的声音都要禁绝,那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大宋真的走了这么一步,张正书怕是也没有心气了。一个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是不会拒绝从外来思想上汲取营养的。当初的汉朝,唐朝,都是这样吸取四方思想。甚至唐朝都以穿胡服为时尚,但他们丢了自己的传统吗并没有。反而,大唐文化影响了周围不知道多少个小国。大宋虽然差了点,但好歹也积极吸收了波斯、大食等国家的文化,甚至契丹、西夏的习俗也都了解一二。如果连“西洋之学”都容纳不了,那大宋也不过是个嘴上说得好听的,实际上却是傲气凛然,绝不会接受外来优秀文化的国家。这样的国度下虽然有自己的骄傲,但绝不可能长久。那张正书为什么还要为这样的国度做事呢,反正都是无用功。“郎君,别想太多,睡吧,天不早了”曾瑾菡柔声说道。张正书也调整了心态,不再去想这件事。“诶,姝儿,你的预产期是在六月”“嗯”“那还得小心点,这都五月多了。稳婆再多找几个,还有一应事物,都要备齐。最好,大夫也要请一个回来待在家中”“嗯,都听你的”第九百五十一章:飘了“爹爹,这是什么”张正书很耐心地说道:“这是有轨马车,能把我们快速送到汴京城的。还能拉很多货物,我们家的超市,也是靠这条驰道运送货物的。”“爹爹,那是什么”张正书并没有不耐烦:“那是水泥路,水泥路也是能加快速度的,但是就没有有轨马车这么快了。”“爹爹,那有轨马车下面的是什么啊”“是驰道,马车在这上面,能加快速度的。”张正书摸了摸身边的小萝莉那一头秀髮,十分慈爱地说道。“那爹爹,我们什么时候能骑马呢”“等你们长大了,爹爹送你们每人一匹小马驹,好不好”张正书当然不会食言,他觉得教育小孩子,必须以身作则才行。如果父母都是上樑不正了,那孩子下樑岂能不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怎么样,都是父母身上的优缺点结合。哪怕是父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缺点,也会被孩子学去了。比如,喜欢赌博的父母,孩子也会耳濡目染的;喜欢骗人的父母,孩子从小也就学会了骗人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十分有道理的。即便在后世,学区房、好学位也是最紧俏的资源。为啥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真的太大了。张正书和曾瑾菡、李师师看着这两个上蹿下跳的孩子,三岁左右的小孩精力无限,此刻正前往汴梁城呢,他们自然高兴了。不消说,这是张正书的两个孩子了,一男一女,名叫张博衍和张清婉,男孩是曾瑾菡生下来的,女孩是李师师生下来的。也许是基因太棒了,张正书看着这两个小屁孩,都比一般的小孩聪明了不少。张正书也会教育啊,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一点点把他们带进了科学的奇妙世界,让他们自行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更好的基因是张清婉,完全继承了李师师的美貌,年纪小小,就非常可爱了。肉嘟嘟的小脸蛋,像一个小天使一样,张正书最疼女儿了。而张清婉也和张正书最亲,哪怕是李师师都吃醋了。至于张博衍,这个调皮鬼和张正书小时候一模一样,稍不留心就要闹出什么事来。因为这样,少不得挨了打。当然了,张正书打完之后,还会跟他讲道理。张博衍这小子,倒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但张正书教过他的道理,他是一个都没忘的。三岁左右,是一个人成长最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初步价值观,那这个孩子就算是毁了。为什么那么多熊孩子老是教育不听就是因为父母贪图省事,三岁左右的时候完全不管教,孩子觉得做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自然就无法无天了。不管是宋朝这会的纨绔子弟,还是后世的熊孩子,大抵上都是管教不严、父母失职的缘故。后世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教育不用费心,长大了丢给幼儿园、丢给学校就行了。要是运气好,遇到几个负责任的老师,孩子还能纠正过来。但如果遇到不敢管的老师,那这孩子就算是毁了。宋朝也是一样的,自己教不好,期冀先生过来教导,这怎么可能看看张正书附身这个倒霉鬼就知道了,气跑了多少教书先生了这两个孩子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不停地问着问题,张正书也耐心地回答了。虽然很多时候,小孩子都是一知半解的,但张正书的耐心,为他们树立了一个初步的世界观,让他们从小就明白这世界大概是怎么回事。“郎君,此去汴京城,官家隔了三年再次召见你,怕不是有什么预兆”曾瑾菡虽然已经具备了新妇风情,但到底还是二十齣头的年纪,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撩人。张正书大饱眼福之余,才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官家有什么目的,根本不需要猜。”李师师却忧心忡忡地说道:“郎君,这三年来,官家似乎故意冷落于你,甚至还下旨责斥了好几番,怕不是对郎君有不满”张正书歎了口气,说道:“因为这世界变得太快了,官家他有点害怕了。”面对无数的新鲜事物,任何人都是害怕多于好奇的。赵煦也是这样,他害怕对大宋失去了掌控,自然会觉得张正书是个烫手山芋了。不让他当官也不是,让他当官,继续发明新东西,似乎也不是那么回事。皇帝嘛,自然是掌控欲超强的。再加上两年前赵煦终于有了一个皇子,叫做赵,和赵煦夭折的长子赵茂是一个读音的。有了子翤的赵煦,更加显现出掌控欲了,于是,打压张正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仅是张正书,连章惇都逃不过这个规律。不仅把蔡卞、张商英两人扶上了副宰相的位置牵制章惇,还在军队上完成了改制。可以说,现在大宋的军队,已经今非昔比了。夏国前一年过来请降,大宋也接受了。无他,因为西夏国内发生内讧,保皇族和汉人大族梁氏火併,两败俱伤之下,梁氏意外败了,但保皇族也损失惨重,连皇帝李乾顺也亲冒矢石,意外丧命在冷箭之下。至此,西夏大乱,国内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而泾原路经略使种师道也没放过这个机会,一举攻佔了西夏的大部分国土。同时,辽国也和大宋开战了。好在,大宋没有昏头,而是以守城为主,一般不轻易野战。两军对峙在雁门关、幽云十六州一带,一副磨刀霍霍的模样。无他,辽国决不能让大宋吞併西夏的,甚至出兵保住了李乾顺的儿子李仁爱,使得大宋西军大破兴庆府时,李仁爱得以倖免于难。此后,李仁爱召集残部对抗大宋,已经一年了。但是,因为保皇族损失太大,再加上大宋趁火打劫,西夏元气已经消耗殆尽。而回鹘也因为西夏多次出兵攻打,也落井下石,李仁爱一伙在西北大漠中流窜,十分艰苦。而西夏此时人心思定,没办法都饿得不行了。于是,在活命的高压下,西夏大族开向大宋投降了。第九百五十二章:事情暴露这是大宋立国以来都没有的功绩,赵煦自然是飘了。不仅上告太庙,还昭告天下,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张正书却非常担忧,小冰河时期越来越严重,别的不说,因为饥饿,女真人都开始崛起了。如果大宋这么骄傲,那必然是要吃大亏的。这不,赵煦想起张正书来,大概是要在张正书面前,显摆显摆自己的功绩。张正书思虑着,有轨马车已经在汴梁城站点停了下来。“变化,确实很大。”张正书笑了,大宋如今确实不一样了,如果拿gd来衡量,怕是一年增长个百分之五十都是可能的。要不然,赵煦也不会有底气和西夏辽国同时开战的。如今西夏已经等同灭亡,赵煦要调转枪头来,对付辽国了。看着汴梁城满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张正书心中有说不出的失落。无他,钢筋混凝土虽然是好的,却把汉人的建筑艺术掩盖住了。好在,也有一些人喜欢宋朝砖木建筑的,砖瓦房和钢筋混凝土小楼交相辉映的奇景,也是汴梁城特色了。两个小孩子第一次到京都来,满地的撒欢,好在有家仆看着,不然还真的搞不掂他们。两三岁,狗都嫌,可想而知这两小孩有多恐怖了。这三年来,张正书也来了不少汴梁城,但大多数是因为报社、银行有事需要他拍板罢了。每次都是匆匆而回,这一次可能要住上一段时间了。“你们先回报社吧,我去一趟皇宫。”张正书带上了周篷,这小子聪明啊,已经算是张正书半个徒弟了,现如今跟在张正书身边做事。而汴梁城最近的治安好了不少,因为禁军改制的缘故,地痞流氓,游手好闲都少了,所以带不带保镖都是一样的。再说了,刘忠和史陌都已经成家立室,也没理由叫人家天天跟着的。“周篷啊,你说说看,我们的买卖还差点什么”张正书老是觉得这状态下的大宋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周篷也是聪明,一下就明白张正书说的是什么了。“小官人,你的意思是如今还是铜荒吗”张正书笑了,这小子果然是有天赋的。“不错,看来纸币计划该提上议程了。”张正书这是经过了三年的兑票实验,“建设银行”遍布了大宋的各大城市,推出的兑票,已经形成了风潮。很多商贾,甚至平头百姓都接受了这个类似纸币的东西。无他,因为根本仿造不了,而银行的宣传也很到位,怎么防伪,怎么识别假的兑票。适时推出纸币,是推动大宋继续前进的一大助力。要不然,单单是混凝土建筑,张正书怎么都觉得不伦不类。“现在也是到时候了,银行里的纸币,也准备好几年了,是时候推出来了。嗯,先推出大额的纸币,再慢慢向下渗透。”张正书下了决心说道。“这事,还得跟官家唠叨唠叨才行。”周篷点了点头,突然问道:“小官人,杭州的飞蛟船队已经远航至欧罗巴,为什么找不到小官人说的那些西洋之学”张正书一愣,然后才笑道:“当然找不到了,这是在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图书馆里的。”周篷一愣,说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