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2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26(1 / 1)

d真万确啊”彭元量连忙说道。慢慢的,赵煦总算是回过神来了:“传旨下去,立即加强宫中防卫,淑妃所住宫殿,所吃食物,服侍之人,都要经过筛查”彭元量不敢怠慢,立即照办。赵煦镇定下来后,才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无法不这样,他太渴望有自己的子翤了。他所生的后代,多是夭折,唯有二女和三女得以存活,儿子、长女、四女早夭了。这一次,孟氏怀孕,又给赵煦燃起了希望如果这个儿子能顺利长大,那必然是皇太子了。任凭是谁,都抢不走他的皇位。“皇天庇佑,祖宗庇佑”赵煦念叨了好几句后,才慢慢平复心情,打算去看看孟氏。他的到场,摆明了是非常重视孟氏的,这样的话,贤妃刘清菁就会收敛一下。后、宫争权夺利,一点都不输朝堂之上。赵煦此时也稳重了,也算是看清了人心,再也不会轻易被挑拨了,人不能同时掉进一个坑两次,对吧第九百四十六章:寓意皇帝又有妃子怀孕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但也没掀起多少浪花来。要是赵煦做了这么久的皇帝,还没有妃子怀孕,那才是大新闻呢。坊间传闻,这是因为赵煦死了第一个儿子赵茂之后,伤心过度,所以才没有妃子怀孕的。这明显就是扯淡了,分明是因为赵煦身体不行,如果身体可以的话,他早就广播种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最受打击的是赵佶和王诜。他们勾搭在一起那么久,就是为了谋赵煦的皇位。这不,连儿子都生出来了,就想着赵煦会不会像宋仁宗那样,一辈子没有子翤,从他这里过继一个呢。但是,皇帝的妃子又怀孕了,这就等于把赵佶和王诜的希望打掉了一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给了你希望,又亲手把这希望打掉。“老师,这如何是好”其实赵佶也没想过要当皇帝,或者做个皇帝的老爹怎么的,他一介文青,集艺术和流氓之大成,单单是这亲王身份,都足够他逍遥一辈子了。何必去争夺皇位呢王诜却不一样,他虽说是驸马,却恶了赵家人,因为他不地道啊,把公主那么糟践。所以,王诜临老了,也害怕了。怕啥怕死后没有个好名声,更怕赵家人来个秋后算账。所以,他就想把赵佶,或者赵佶的儿子捧上皇位,这样他的名声就无忧了。可惜的是,天不与人愿啊王诜也歎了口气,说道:“事不可为,就莫要胡为。”不管是王诜还是赵佶,都是聪明人,都明白有些事是要运气才能成事的,要藉助大势的力量。既然事不可为,那就不能这么做了。赵佶和王诜偃旗息鼓了,民间也不觉得有啥。皇帝的妃子怀孕了不稀奇,要是生出个皇子来,那才是普天同庆的事。现在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赵煦不设皇后,就是看谁能诞下皇子,谁就是皇后。张正书也看出来了,倒是没有什么惊奇的。赵煦的心思,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也都盼着赵煦能有个儿子,不至于赵煦百年之后没有继承人。皇权天下嘛,百姓也都是这个思维。不过,张正书也为赵煦高兴,这证明历史的走向已经改变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正史上的那一段,实在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不管后世那些砖家洗得多好,都改变不了草原王朝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不管是金国、蒙古国还是螨清,那都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破坏,这是绝对无法否认的事。历史改变了,只会变得更好,而不会变得更糟。张正书感慨了一番,然后就把这事抛诸脑后了。他现在有大把发明在鼓搞呢,这些事都没有尘埃落定,知道就行了,没必要太过关注。把自己的事搞好了,那大宋自然国强民富了。说话间,很快就到了初夏了。距离曾瑾菡的预产期,只剩下一个月了,李师师的怕也是挨着,差不过一个月的。张正书更加不敢掉以轻心了,这年头生孩子都是闯鬼门关,毕竟这医学都没发展到剖腹产的地步呢。寸步不离地守着,连彩袖都对张正书改观了。没办法,天底下有哪几个男人,能做到张正书这等地步的亲自下厨做饭菜,亲自伺候着妻子,还给妻子洗脚什么的,这能是大老爷们乾的么偏偏张正书做了,还不怕别人说。也许外间对张正书这样的做法嗤之以鼻,甚至是冷嘲热讽。但是对于女子来说,谁不希望嫁给如此的丈夫“小心点,姝儿,你瞧瞧这阳光多好啊,空气也清新。我跟你说啊,这走动走动,对生孩子有好处。师师,你小心着点啊,若桃,你扶扶你姊姊”看着张正书如履薄冰的样子,曾瑾菡和李师师都觉得好笑,但心中都觉得很温馨。其实,大家庭里面妻妾关係一般都不怎么样,毕竟妻能随意欺负妾,要是妾做了什么错事,该责罚的责罚,该打骂的打骂,不留情面的。但到了曾瑾菡和李师师这,却亲如姊妹一样,这就让人费解了。但张正书知道,这是两个聪明的女子,也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所以都拿出真心来相处。大家都敞开了心扉,年岁又相近,姊妹相称,那是水到渠成的事。张正书时不时还yy着,是不是可以大被同眠,一起胡天胡地“郎君,又在想甚么坏事了”曾瑾菡哪里不知道张正书的性子,肯定是想什么馊主意了。“哪里有”张正书连忙矢口否认道,“我是在想,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好。”曾瑾菡倒是惊讶了:“郎君还能想到这个”“什么啊,好像我很差似的。虽然我是第一次当爹,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张正书牛气哄哄地说道,“这孩子出世,当然要给一个名字才行。”“那若是我们姊妹都生了女儿呢”曾瑾菡有点慽慽地问道,她也摸不准张正书的心思。张正书却乐了,他心中确实没有重男轻女的心思,说道:“要都是女的好啊,我要把她们培养成你们这般,知书识礼,还懂各种乐器,精擅绘画的女子。未来啊,有哪个臭小子敢抢走我的女儿,我就把他一脚踹到黄河里去”“嘻嘻嘻”曾瑾菡和李师师都笑了,也明白了张正书对生儿生女的态度。但是,她们心中还是希望为张家开枝散叶的。“这名字,这名字叫啥好呢”张正书的起名字水平,还真不咋的,想了半天都没想到一个好的。曾瑾菡却幽幽地说道:“若是儿子,叫张博衍;若是女儿,叫张清婉如何”原来,古人取名大多是有依据的。依据什么呢大致上就是“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这样子,博衍一词,出自楚辞远游“音乐博衍无终极兮”一句,意喻胸怀宽广;而清婉就不用说了,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清秀美丽的意思。都是好名字啊,可惜张正书这个“不学无术”的人,只是觉得好听罢了,其中寓意是一点都不知道。第九百四十七章:贵客上门“这两个名字不错”张正书歎了口气,到底是智商超凡的女子,不管是读书那是哪个方面,都远超旁人。要不是张正书是穿越者,百分百都比不过曾瑾菡。李师师笑了笑说道:“若是两个都是男儿呢”曾瑾菡也没多意外,在宋朝嘛,重男轻女那是必须的。而且,在大宋也是女多男少的时代,哪里像后世,女少男多,娶个老婆都要搭上不少彩礼,还得有房有车才行。在大宋,偏偏是例外,女子倒要搭上不少嫁妆,才能嫁得出去。所以,在一般人眼里,生女儿都是赔钱货。“若是两个男儿,那就最好了,还有一个叫张逾明吧”曾瑾菡想了想,才说道。李师师抚掌而歎道:“博衍出自楚辞远游:音乐博衍无终极兮,逾明出自楚辞七谏沉江:叔齐久而逾明,都是好名字啊”张正书在一旁赔笑,完全都不理解这两个名字有啥寓意。不过,既然李师师都没意见,那想必也是极好的。曾瑾菡到底是太聪明了,看到张正书装模作样的神态,就知道张正书是一点都不懂的了。“郎君,这名字起好了,小名叫甚么,还是由你来吧”张正书一愣,这太难为人了吧不过,张正书确实有自己的主意:“要是儿子的话,就叫狗子吧,要是女儿的话,就叫猫咪好了。”“”曾瑾菡和李师师面面相觑,这张正书真的是区别对待啊,儿子叫得那么世俗,女儿却好了几百倍。“难道郎君真的不在乎生男生女”这是这两个聪明女子心中想的事,但也不好说出来。其实,把儿子叫成狗子,也是有的,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小名犬子,东晋王修、北魏高徽、侯景等等。但是,狗子太难听了点,像骂人的话,曾瑾菡接受不了。“嗯,要是儿子就叫李子吧”为啥呢,因为这孩子是在李县怀上的,用地名来做小名,那也是很常见的事。比如,西晋石崇,晋书本传说他因“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如此种种,多不胜数,大抵上都约定俗成了。张正书就抗议了,立即说道:“不对,是叫狗子啊”“姊姊,要是再有一个儿子呢”不仅是曾瑾菡,李师师也忽略了张正书,知道这个张小官人的狗嘴里就吐不出象牙来。想要他想一个好名字,那恐怕比登天还难。“叫新儿罢”曾瑾菡倒也简单,李县是新设立的县城嘛,李师师也是在那怀上的,叫新儿也算不错了,还是利用地名来起小名。李师师也聪慧,里面明白了过来:“倒是不错,姊姊果然大才”说真的,李师师是真的佩服曾瑾菡,比如钢琴、吉他、小提琴之类的乐器,张正书鼓搞出来后,曾瑾菡居然比李师师还要快几天学会,这就很恐怖了。要知道,论音乐天赋,李师师就没服过几个人。但是,李师师是真的很服气曾瑾菡,这简直是智商碾压了,天赋超群啊这不,连文学都比李师师好,李师师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最关键是,现在她们两人亲如姊妹,连取好的名字都是不分彼此的。张正书嘀咕说道:“还没有狗子好听呢”好吧,曾瑾菡和李师师是无语了,张正书是真的坚持啊“妹妹,我们去那边瞧瞧吧”“好”曾瑾菡和李师师都不理张正书了,张正书莫名其妙的:“叫狗子不好听吗”没办法,张正书确实想不通。要知道,他印象里的小名,都是铁柱、狗蛋、大宝、二毛、铁牛、翠花、珠女啊之类的,毕竟后世都很常用。但他忘记了,这会是宋朝,都要带着点古风才行。哪怕是叫狗子,也不能这么直白啊,起码得叫个“犬子”吧可惜,张正书不明白这一点,怪不得被无视了。这时候,有一个家仆匆忙赶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小官人小官人”张正书一愣:“怎么了”“有有客上门了”张正书倒是觉得奇怪,皱眉看着这家仆说道:“有客上门的话,我爹他没出去迎客吗”“官人倒是出去了,只是只是那客人是贵客”家仆说话吞吞吐吐的,怕惹怒了张正书。张正书笑了:“是什么贵客啊,这么紧张”“小官人你去瞧瞧就知道了”张正书倒是奇怪,他想了想,还是回去吧,谁知道这贵客是谁“说吧,是谁啊”“小的也不知道,倒是官人他很紧张。”家仆也是快哭了,这都啥事啊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你在这看着两位夫人,我回去再叫几个人出来”其实,张正书根本不用这么担心的,旁边都有彩袖、若桃陪着呢。但张正书关心则乱嘛,想着多点人看着她们俩还是好的。虽然这是在张府外面不远,也没啥危险,可张正书凡事都留点心眼。“姝儿,师师,我先回去了,有贵客上门,你们自己小心点哈”张正书高声说了一句,交待了一下。曾瑾菡和李师师也挥了挥手,示意张正书可以回去了。张正书歎了口气,转身回了府中。还没进门呢,就看到家中的僮仆都神色奇怪的,张正书也奇怪,到底是啥贵客,这么神秘不过,很快这谜底就解开了。因为,张正书看到了一辆四轮马车。这辆四轮马车,是特别定制的,马车上还挂着一个显示官职的灯笼。这边的灯笼是“尚书左仆射”,那边是一个字“章”。为啥家仆看不出来呢很简单,他们都不认得字呢。倒是有认字的,他不敢乱说啊,他不知道是不是当朝宰相来了。张正书心中奇怪,章惇怎么登门拜访了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怀着一肚子的疑问,张正书跨入了正堂之中。“哟,下官拜见章相公,真的是稀客啊,稀客啊,让我这寒舍,蓬荜生辉了”张正书寒暄说道,但其实没多少营养。第九百四十八章:李县模式章惇已经坐在了宾客的位置上,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似笑非笑地说道:“想要找张县令,还是挺难的啊”这一席话,让脸皮颇厚的张正书,都有点脸上发烫。这是章惇在嘲讽张正书尸位素餐,不干正事呢事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