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14(1 / 1)

d所以,赵煦把目光投向了张正书,出于帝王的直觉,赵煦觉得张正书是一个有大本事的人。从他“从不吃亏”的“商贾”一样的兵法上,赵煦就窥见了端倪。第九百一十八章:主动权彭元量不敢劝,因为他不懂兵法。其实,如果彭元量懂兵法,能领兵打仗的话,他才是最佳人选的。赵煦最放心的人,就是彭元量了。贴身侍卫啊,赵煦不放心彭元量,还能放心谁说句实话,赵煦每天见得最多的人,就是彭元量了。就连妃嫔都比不上彭元量,赵煦信不过彭元量,还能信得过谁偏生彭元量这人武力不错,但脑子却没有多少大局观。作为一个将领,没有大局观是最致命的。有勇无谋,只能做猛将。可到了宋朝这会的战争,猛将对战争的左右,已经太小太小了。“你去把张卿叫来,我先问问他的意见对了,叫停泊在黄河出海口的水师,可以伺机而动了。”赵煦当然记得用水师反制辽国的策略,他也很有信心,如果是局部战争的话,大宋水师是无敌的。最起码,在周边国家之中,没有一个国家是大宋的对手。张正书被没头没脑地叫到皇宫大内,迷迷糊糊地就见到了赵煦。“臣恭请圣安”张正书见赵煦气色还是不错的,估计一年内都没啥大碍。“张卿啊,来来来,坐”赵煦反常的态度,让张正书立马警觉了起来。要知道,这宰相到了垂拱殿,都未必有赐坐的待遇,赵煦这么“款待”张正书,怕是有什么事相求“谢官家赐坐”张正书倒是学会了礼仪,也不拘谨,大大方方一拱手,然后坐了下来。赵煦站起身来,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说道:“契丹人攻打雁门关了。”“啊”张正书的演技恰到好处,表现出一副惊讶不已的模样,其实张正书早就知道实情。与其说辽国攻打雁门关,倒不如说是佯攻,或者说是武力威胁更为合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就是契丹人集结了二十万军队,然后突然攻城,但是在双方都死了几百人之后,辽国又撤退了。反覆这么几次,雁门关的守城禁军有点吃不消了,然后辽国突然又停止了攻击。意图昭然若揭了,就是想武力威胁大宋:你看到没,我想攻破雁门关,那是分分钟的事。你最好识趣点,乖乖地放过西夏,不然的话,我就来真的了。武力劝谏到了这个地步,赵煦岂能不明白只是赵煦也是个要面子的人,哪里会就这么就範当赵煦沉声把事情说了一遍,张正书在心中想道:“这赵煦想干嘛,难道要我出个主意,怎么劝退辽国二十万兵马”“官家,难道你没有安排水师沿河而上,威胁幽云十六州吗”张正书是知道的,自从改造了配重投石机之后,大宋的水师旗舰上,也配上了这中能把石头投出两三百步远的投石机了。诚然,船上的投石机比不得陆地上的投石机,毕竟船的载重量是有限的,无法最大化去安装一个投石机。可船只胜在能机动,可以配上各种床弩,配上投石机,算是这时候的航空母舰了。如果指挥得当,完全可以叫幽云十六州喝一壶的,最起码,能毁掉不少农田。“朕刚刚下令反击。”赵煦沉声说道,“只是彻底触怒辽国,怕不是最好的选择啊”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这是自然的,如今我大宋兵未精,将未广,无法和辽国正面交锋。当然了,如果再有一年时间,我大宋就完全不惧辽国了。”“张卿可有计谋,让辽国自行撤退”赵煦有点希冀地问道。“倒不是没有”张正书想了想,才说道:“辽国内部派系林立,内耗并不比我们大宋小。二十万皮室军,已经是耶律洪基能动用的最大的机动兵力了。如果我们能吃掉这二十万皮室军,不,只要吃掉五万,就足够让辽国伤筋动骨了。到时候,辽国国内的野心家,就会蠢蠢欲动的。到那时候,耶律洪基别说武力威慑我大宋了,就连国内的野心家,怕是也震慑不了哇”赵煦当然知道辽国贵族的组成,他们都是有私兵的。而且辽国贵族的私兵,还相当厉害,比耶律洪基的皮室军都不差,甚至能比得上御帐亲骑了。这样的武力,任何一个皇帝都是食之无味,睡不能寐的。“可如何能坑杀这五万皮室军”赵煦目光炯炯地看着张正书,似乎想从他的眼睛里看到答案一样。“官家,你不用看我,看我也没用的啊”张正书无奈地说道,“这契丹人全都是骑兵,来无影,去无蹤的,哪怕有扈从军,有汉人军做炮灰,那也能说扔下就扔下的。这样的骑兵部队,只能用骑兵来抗衡,不然的话,永远别想掌握主动权。”张正书自从有了“兵法精通”这个技能后,太明白战争主动权的意义了。如果战争主动权不在自己的手里,那这场战争想打赢太难了。当然了,大宋不是没有化被动为主动的机会,就是找一条行军路线,直捣析津府。只要战术隐蔽,把沿途的牧人、部落都挟带上,攻得辽国一个出其不意,就能掌握主动权了。要知道,论到攻城战,就没有谁比得上汉人的。只要把契丹人逼得守城,那么汉人就有机会了。当然了,这也是要训练出一支精骑才行,不然的话,怎么跋涉千里突袭析津府而且,张正书也不敢把这个战略告诉赵煦,万一赵煦脑袋发热呢要知道,这个战略非胆大心细之人不能胜任,就算差了一点点,也会功败垂成的。好在契丹人受到汉人影响颇多,贵族都放弃了住在帐篷里,开始享受住在高大城池里的生活。只要战略得当,是完全可以一举剪灭辽国精华地段的。也不用求杀伤力,只要毁掉农田,毁掉城池,辽国立马陷入困顿之中。到时候,国内矛盾,都可以让辽国崩塌了。辽国本质上,就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国家。要不然,历史上区区几万女真人,就能把辽国灭了。这都是因为辽国内部矛盾重重,人心不一,自然会被外敌所灭。如果辽国像大宋一样集权,那谁胜谁败,那就很难说了。第九百一十九章:如此战马这也是草原王朝的薄弱之处了,哪怕契丹人学汉人学得再像,也逃不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规律。为啥呢因为辽国不是单一民族的国家,而是多民族。有多少民族呢,契丹、女真、奚、室韦、阻卜、萌古、乌古、鞑靼、渤海可以说,契丹在辽国内,也不是人口第一的部族,反倒是汉人,佔据了辽国人口的五分一强。这样多的民族,再加上国内矛盾,这国家能不动荡吗要知道,草原民族可不像汉人这么能忍的,你剥削他,他要是活得下去还好,要是戳到痛处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就反了。最多是举族迁徙罢了,也没啥大不了的。反正草原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不存在活不下去的说法。你压迫小部族,小部族自然是要反抗的。要是零星的小部族也就罢了,闹不成什么大气候。可要是有人带头闹起来,那就不得了了,足够把一个王朝干掉的。比如完颜部,比如萌古部,都是有人带着,才能成气候的。这就要说起来,辽国能成气候,不也是耶律阿保机带头闹事的吗正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是相互的,也是草原王朝自个不争气,老是剥削小部族,才闹出这等事来。当然了,张正书不是为辽国惋惜,对于一个敌人,死掉的才是最好的敌人。要想打灭草原王朝,就必须以骑制骑,像汉灭匈奴、唐灭突厥,甚至正史上的明灭元朝,都是以骑制骑的。别说什么汉人骑兵就不行,为啥他们就行呢关键还是缺少骑兵,无他,就是因为骑兵太昂贵了啊,要是经济弱一点的王朝,都养不起这骑兵这最好养的兵,自然是步兵了,给根长枪就行,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几百钱的军饷,还有口粮罢了。可养骑兵呢,那起码能养二三十步兵了。一匹马的价钱暂且不计,单单是马的口粮,要草料混着精料去餵养,甚至还要餵鸡蛋,不然马不长膘,爆发力不足,那这马有啥用单单是这养马的饲料,吃得都比人好再加上掌马钉、马鞍之类的,这养一个骑兵,跟奉养老祖宗都不差什么了。好吃好喝供着,还得加上骑兵的装备。骑弓你得有吧这不带重甲,轻甲也得有吧还有马刀这装备真的不便宜,哪里像步兵,哪怕是重步兵,这甲胄也比骑兵好打造多了。看看汉武帝时,为了打灭匈奴,国内都经济凋敝了,要不是文景之治留下的底子够厚,怕是汉朝到了汉武帝就因为穷兵黩武而亡了。唐朝也不遑多让,不说灭突厥,就算上和吐蕃打,和高句丽打,那也是穷兵黩武的。好在唐朝是府兵制,再加上骑兵并不算多,最出名自然是玄甲军了。可玄甲军才多少从来不超过五千人。为啥哩还不是因为太贵,养不起啊所以,一说到骑兵,赵煦就歇菜了,喃喃地说道:“就没有个其他法子”“倒是有,普通培养骑兵,也是可以省一大半钱的”张正书笑嘻嘻地说道,“不知道官家知不知道匈奴马”“匈奴马”赵煦对马匹也挺熟的,但他确实不知道什么是匈奴马。没办法,匈奴马也就是蒙古马,因为体格矮小,历来不被中原重视,甚至只拿它当做驽马,这真的是暴殄天物了。“就是肩高不过四尺,身躯粗,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的马匹。”张正书对这种蒙古马推崇之至。没办法,成吉思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铁骑,就是用的这种马。而且,用的是大量母马,即便没有口粮了,一样可以喝马奶。就是凭着这样的战术,成吉思汗的军队从亚洲打到了欧洲,让黄祸灭亡了一个又一个西方国家。可惜,赵煦并不知道成吉思汗是谁,也瞧不起这样的战马。“这种马有何用,能打仗”赵煦嗤之以鼻,根本瞧不上眼。张正书却正色道:“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马一样是不能貌相的。这种匈奴马,生活在野狼出没的草原上,夏日要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要历经严寒。因为冬天草枯了,这些匈奴马要用蹄子刨开厚厚的雪地,找到草根充饥。甚至,它们能忍得住三天饥寒交迫。正因为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它们不挑草料,极具耐力,而且力量十足。别看它们其貌不扬,但其实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匈奴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听了张正书的话,赵煦才惊讶地盯着他:“果真如此”“确实如此,就算只喂牧草,这种匈奴马一样有爆发力。当然了,如果喂精饲料,它们更是表现出色。除了矮小一点以外,真的没啥缺点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我的养马场里,几乎全是这种马。官家,你都不知道我花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人脉,才引进了这种匈奴马。不瞒你说,我的养马场里也有神骏的大宛马,也和这种匈奴马比赛过。你猜猜看,结果如何”“匈奴马赢了”赵煦是一万个不相信,但看到张正书这么信誓旦旦,他又踌躇了。“不错,匈奴马的耐力,太过惊人了。在五十里之内,大宛马能把匈奴马甩得不见蹤影。可到了八十里,大宛马的耐力就不够了。这时候,大宛马必须停下来休息,餵养精饲料,不然的话,能跑死一匹骏马的。可匈奴马呢,轻轻鬆鬆能负人跑个一百五十里地,还不带休息的。就算补充饲料,也只喂牧草就行。”张正书的话很轻,可听在赵煦的耳中,却如同惊雷一样:“这么有耐力吗”“臣绝不敢隐瞒陛下”张正书说这话的时候,神态十分严肃,没有任何说笑的意思。第九百二十章:官营养马场“臣觉得,如果要想培养一支骑兵,这种匈奴马是大宋最好的选择。臣算过了,一匹匈奴马从降生到三岁成马,花钱不过一贯。而且这种匈奴马不需要跑马来养,圈一个百余亩地就能圈养。只需要在牧场之中,遍植牧草就行。臣已经摸索出一套养马经验,如果让臣全权处理,在各处荒山、河滩养马的话,臣敢担保,六年,只需六年,臣能为朝廷提供一万匹绝佳的战马”听了张正书的话,赵煦胸潮澎湃了,一万匹战马啊,这可是一支了不起的精骑了“果真能”赵煦好像小孩子一样,紧紧追问不舍。张正书点了点头:“臣接下来,还要大力引进蒙古马,特别是纯血的。只要优选优育,改良马种,绝对能养出大量的战马来。”“好,朕就给你这权力”赵煦也是头脑一热,“你还需要甚么,一併说了罢”“官营养马场,也得给我接手”张正书露出了獠牙,这才是他需要的东西。诚然,官营养马场很弱鸡,甚至能把马养死。但是,官营养马场最值钱的,就是那地了。要知道,超过几百顷的草地,也就只有官营养马场有了。张正书想搞大牧场,必须要有上好的草地才行。不然的话,仅凭零零散散的几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