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6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69(1 / 1)

d作不起来。石可斓倒是有点明白了,这倒是可以聚集资金。“原来如此”张正书却接着说道:“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纯赚的,至于建城的资金,五百万贯足够了。”看到石可斓还想反驳,张正书却笑着给他算了一笔账:“其实建造这坚城,最难的不是建造城墙什么的,而是修路、修桥和挖护城河。因为这是一座山城,山城要想把材料运上去,可以选择的只有盘旋山路。要修这条路,估摸得用一年多的时间才行。期间,还要用滑轮组起吊一些重物。修路和挖护城河是同时进行的,这个工程更大些,估摸要两年才能挖成。挖成了之后,还要打地基修桥墩。桥板,也要用钢板拼接起来。为了拼接起来,我还要造好几艘大船来起吊钢板才行。解决了这三个问题,那城墙、堡垒什么的,都不是问题了”说了一大堆,张正书还是没有涉及到金钱,弄得石可斓不明不白的:“弄这么些物事,五百万贯就够了”第八百一十八章:忽悠“怎么会不够”张正书仔仔细细给石可斓算了一笔账,边说边写,都细致到吃饭、住宿上面了不用说,这都是系统的全景预演功能。只要事情顺利,那么系统“全景预演”出来的结果和现实是九八不离十的。石可斓不相信都不行,因为张正书的计算实在是太过事无巨细了,细致到石可斓都寻摸不出一丝缺点来。按照这份成本控制表格,张正书甚至只要三百万贯就已经可以完工了,工期只有三年。但是,张正书开口说话了:“当然了,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实际操作的话,估摸着要四百多万贯,工期要四年多。”石可斓却很认同这句话,说道:“不错”为何这是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啊,三五年时间,足够很多东西发生改变了。比如,黄河要是再次改道的话,那工程确实需要延期的。比如,赵煦突然改主意了,这也说不定。甚至,因为文官的攻讦,不得不停工这些都是潜在的问题,而且是很现实的问题。即便是石可斓,都无法控制这些因素的出现。“但不管怎么说都好,在各方都不亏待的前提下,五百万贯足够了。”张正书很自信,他对自己生产的水泥很自信。石可斓却有点担忧:“张贤弟,你可真有把握官家说了,五年内,你必须要拿出来啊”“放心吧”说完,张正书心中嘀咕道:“赵煦那小子,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都难说”“那愚兄想最后再问一次,真的不需要愚兄帮忙”石可斓也是有点高兴的,毕竟谁家平白无故要损失一大笔钱都不会开心的。现在,能立即省掉这一大笔钱,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石家,也觉得是赚了。张正书答非所问地笑道:“石兄是心疼那几十万贯”石可斓也不掩饰:“石家虽然有钱,但有钱也不会乱花的。”“嘿嘿”张正书却笑了,石可斓被他笑得有点不好意思,甚至有点恼羞成怒了:“你笑甚么”“人称风流倜傥,举世无双的石家佳公子,居然会说钱不会乱花,我能不笑么”张正书这话是有道理的,要数天底下谁是第一纨绔,那绝对是将门无疑了。为啥因为将门要自污啊,能多纨绔就多纨绔,欺行霸市、调戏良家小娘子,上青楼喝小酒那是日常操作他们这些就将门子弟越是这样,台谏官就越是弹劾得欢快,皇帝就越是放心。每年将门子弟在“自污”一道上不排除真的有纨绔子弟花费的钱银,怕是都有几十万贯之多了。所以,张正书才笑得那么欢快啊,这简直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石可斓也讷讷了起来,说道:“好罢,算你狠”张正书收敛了一下笑意,但眼角的嘲弄之色还是在的:“虽然建城不需要石兄出手,但石兄就愿意放弃这么一个商机”“商机”石可斓也是经过商的,被张正书这么一提醒,也明白了过来:“新城池张贤弟的意思是,要挪用建城钱银”“啊呸”张正书鄙夷地看着石可斓,“我分分钟能赚几百上千贯钱的,用得着去贪污挪用”石可斓虽然不明白什么是“分分钟”,但张正书的意思他理解了,也忍不住脸红了一下:“张贤弟的意思是,要弄一个像炒茶一样的行当”这年头,点茶法虽然雅致,但毕竟耗费时间,也不利于普通百姓消费。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炒茶的份额越来越高了。因为大铁锅、炒菜技术的突飞猛进,甚至有些炒茶达到了张正书后世喝的水准。像他现在喝的这个,就十分像后世的绿茶了。但是,炒茶的技术不像别的,只要探知一二,再自己摸索一下,就能摸索出来了。张正书明显感觉到,这些天以来的炒茶,已经不止石家这么一家了。这也是张正书为什么要把炒茶技术卖给石家的原因,一个是他没有这么个获得茶叶的渠道,宋朝还是有茶榷的;第二个,就是炒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行家只要看一看成品茶,再琢磨一番,就知道这茶叶是炒过的了。第三个,就是茶叶市场很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垄断下来的。所以,张正书出售炒茶技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甚至还觉得自己赚了一笔。当然了,石家也用第一个吃螃蟹的身份,狠狠赚了一笔钱。毕竟炒茶这东西,上流人士不喜欢,可中下层百姓却喜欢得紧。赚这么些个钱,虽然不算多,可胜在量大啊,不要一年下来,石家不仅回本了,还因为渠道广大而赚了十几倍张正书也羡慕啊,如果他有这个渠道,这钱就是他赚的了。但是,后悔也没用了。好在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张正书也不亏。现在嘛,张正书又想忽悠石家入局了。这可是真正的大局,关乎大宋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走势的。是存是亡,就看那么一座城了。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可以视作它的都城被敌军攻下,国君被俘。历史上的靖康耻,两样都有了,所以北宋亡了。为了避免这个,张正书才不遗余力弄这个坚不可摧的城池。哪怕张正书明知道赵煦死了之后,赵佶继位的可能性最大,但他还是这么做了。这是关乎汉人颜面的事,这是关乎中国接下来数百年的历史走向,张正书一点都不敢马虎。个人荣辱,那都是次要的了。“炒茶太低端了,这一次我们炒地皮”只不过,石可斓没有那么好忽悠:“张贤弟,你是说新城的商铺”虽然石可斓不明白什么是炒地皮,但听意思都听出来了。“差不多这个意思。”张正书笑道。石可斓轻笑道:“新城都还没百姓,商铺再高价,那又如何”事实上,世界上的聪明人还是挺多的,想忽悠他们并不容易。特别是石家人,人家在商海之中,都沉浮那么久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打动的。要想忽悠他们,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利益。第八百一十九章:不敢赌“没有百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相信吗”张正书好整以暇,喝了一口茶,叹了一声说道:“我看你不应该发现不了啊”“嗯你这话甚么意思”石可斓有点皱眉,这是不是绕着弯子骂他傻石可斓觉得是这么个回事,没看到张正书嘴角都憋不住笑吗这下石可斓有点愠怒了,要知道他再不济,也是将门出身,天生贵胄,虽然一直被朝廷压着,但实际上他们自视甚高。没错,就是自视甚高。想想看,文官再厉害,能传得了十代八代吗他传不了,因为科举把世家门阀的路都给打碎了,新生的阶层太多。这什么东西一多啊,他就不值钱。道理是一样的,唐朝为什么没能把世家门阀给压下去啊因为李家人自身也是世家门阀,他们有所顾虑,所以在科举制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当官途径,这都是给世家门阀走后门的。至于唐朝的科举,那不过是用来安抚民心用的,李家人倚仗的,还是世家门阀。当然了,唐朝时也曾出过不少寒门贵子。但比例嘛,真的不高。到了宋朝这会,因为赵匡胤的出身也不是世家门阀,也不用倚仗世家门阀,所以赵匡胤敞开了平头百姓的晋升渠道,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力度。可以说,有宋一代,平民出身的文人几乎占了主流。宋朝有本通志就说得很清楚了:“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取士”两句说明古代男士最重要的两件事结婚、出仕,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此前世族豪门垄断了权力与财富,要找出路的士人自然向他们靠拢。自唐末以来近百年的战乱,造成源远流长的豪门世族的解体,许多地主庄园遭到焚毁,大族的庇荫能力急剧下降,聚族而居的现象大为减少。作为贵族血统凭证的谱牒也大多不传于世了。宋朝建立后,许多领域都是从头开始的。直到三四十年后的宋真宗时期才逐渐恢复起来,然而重建的不是唐代博大雄浑、带有蛮族气和金粉气的贵族文化,而是精致平和,带有市井气、女性气的世俗文化。这些文化的创造者,恰恰就是那些出身贫寒的文人。唯一例外的,就是将门了。将门可以说是宋朝最独特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祖宗,大多是开国大将,有惊人的业绩。而赵匡胤对功臣也还算不错,真正是许给他们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了虽然只是寄禄官。不管怎么说,这些将门子弟一生下来,就注定是要享福的,除非宋朝不在了。这时候,文武泾渭分明了。时人有称:“文武分为两途,士大夫不服习于骑射,而军旅之士属之武夫,士有谈兵者,人必笑之。”但实际上,将门子弟一样看不起那些文人,暗地里嘲笑他们是土包子。没办法,事实如此。很多文人为什么一做了官就开始腐败堕落就是因为先前太穷了,穷怕了,所以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将门就没这等事,因为这种捞钱的机会,没能留给他们啊所以,将门只能喝喝兵血,吃吃空饷而已。要不是准许经商,将门早就垮掉了。说实话,张正书这触碰到石可斓心中的敏感点了。要知道,石可斓虽然出身将门,却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只可惜在宋朝这会,没有给他施展能耐的机会。再加上他是偏门的,能掌管商业运作已经很不错了。“石兄莫动气,我还以为你看出来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你真的以为官家只是想建造这么一座坚城而已”石可斓一愣:“难道不是”“你还没看更远的一步啊”张正书拿出了地图,这上面有着开封府和大名府周围的地形地势,还有县城标记。“这是新城的位置,它距离汴京城和大名府,都是一样的脚程。你再看看这里,只要护城河疏浚得当,弄出一条宽达二十丈,深达五丈的河流根本不是问题。再一个,这里周遭是平原地带,除了这几个山包之外,就没有其他制高点了。”“不错,从兵家必争之地上看,若是在此有一座坚城,那可保开封无虞”石可斓虽然没上过战阵,但他的理论却是学得不错的,只可惜从没有施展的机会。张正书惊讶地看着石可斓,然后才突然笑道:“石兄果然大才,但我想从政治角度,跟你探讨一下这座城池的问题。首先,一座城池,它的根本是什么”“是坚固”石可斓的思维还没转换过来。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是人,早些时候,这里可能只是一个小村子,因为人多了,所以成了村镇;后人人口继续增长,它就变成了县城。成了县城之后,要是有某个原因,人口大量涌入,它就成州府了。”“不错,就是人。但是张贤弟,你想说甚么”石可斓皱着眉说道。张正书苦笑道:“你没看出来吗,官家为何不惜一切代价要建造这座坚城就是为了给大宋留一条后路啊”“你是说,官家在建一个陪都”石可斓也不傻,他只是没往这上面想罢了。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我就是这么猜测的,甚至很有可能,官家会借口一些事,把陪都当成京都”“嘶”石可斓震惊了,不对,是完全惊呆了。然而他却觉得张正书说得有道理,只要是懂点军事的,哪怕是文官都好,一定可以看出来,大宋的北面,始终是一个隐患。为什么大宋每年甘愿受辽国的军事讹诈,甚至“澶渊之盟”都非常恪守呢就是怕有朝一日辽国铁骑南下,一马平川地直捣黄龙很多时候,你没有底牌,底气不足的时候,是不敢赌一把的,只能乖乖交钱买平安了。第八百二十章:信心受挫的石可斓辽国是什么家底一穷二白,甚至一些宋朝的小地主的生活,都比契丹某些贵族好得多了。大宋是什么家底那可是真正的繁华江山,富庶无比就好比一个穷疯的邻居,要闯入富人家中烧杀打砸,这损失实在太大了。还不如给点钱打发他走,这笔账非常划算。这不,一转眼间,那穷疯了的人,就会拿着刚刚到手的钱来换米粮了。一样的道理,花钱买平安,就是大宋朝廷上下的心态。但是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