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7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70(1 / 1)

d煦却明白,命门掌握在对方手中,和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差别太大太大了。虽然,建造一座坚城,还不足以抵消辽国的军事讹诈。但是,对于宋人来说,脊梁骨能挺直些了。最起码,还能跟辽国掰掰手腕,讨价还价一番不是再不济的,主和派势大的时候,赵煦还能压一压。卑躬屈膝久了,人就忘了脊梁是要挺直的。汉人什么时候这么窝囊过好像除了宋朝,就没别的朝代了。那些文人不羞不躁,赵煦却感觉十分羞辱。奈何形势比人强,赵煦只能强忍不快,把辽国施加给大宋的种种事情,记在了心底。坚决建造一座坚城,是赵煦的打算。甚至还有把这座坚城当成陪都的意思,这事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了。文官之所以反对,无非是怕自己的利益不保,辽国借此发难罢了。但实际上,辽国对大宋没有多少兴趣。因为耶律洪基这个皇帝,从来没有觊觎过南边的江山。此时的辽国,要不是为了维持对宋朝的压制,其实还真的可以说得上是一个顶好的邻居了。最起码,比金国、萌古、突厥、匈奴这些游牧民族要好,因为辽国的开化程度,对汉文化的接收,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耶律洪基怎么想,宋朝的文官怎么知道啊所以,他们才上窜下跳,视张正书为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可惜的是,张正书背后是赵煦,皇帝的意志。其实,文官们不是看不到一座坚城的好处,他们只是麻秆打狼两头怕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宋朝的文官贪腐归贪腐,但还是挺为宋朝着想的,也能干点事。比起明末那些文人,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但他们却忘了,有种东西叫做“血性”。一旦一个王朝失去了“血性”,就是注定要被宰割的。赵煦建造新城,除了准备后路之外,也是在充实大宋的底气,让宋朝上下都鼓足血性,对辽国的军事讹诈说“不”其实,张正书觉得大宋的处境,和清末民初的时候很像,都是被人欺辱着。不同的是,宋朝还会反抗一二,最起码要去面子上的平等。所以,在张正书看来宋朝还是有救的。这也是为什么张正书要抛出“天险之城”了,就是想试探一下赵煦还有没有血性。结果也没让张正书失望,虽然赵煦文文弱弱的模样,却是个标准的愤青。可以说,宋神宗和赵煦这两父子,虽然心急,但真的是为大宋好的。然而,这个消息却把石可斓震得张大了嘴巴,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不可能”石可斓猛地站起身来,脸色有点狰狞。“世事无绝对。”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万一契丹人打到了开封府,你说官家会怎么选择呢”“去新城”石可斓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个确实是事实。花了这么多钱来建造新城池,没理由放着不用的。再说了,不管是宋太祖,还是宋仁宗,都曾经想迁都,只不过碍于宋太宗赵光义那一句“江山在德不在险”就耽误了。赵煦是一位还算务实的皇帝,只要机会得当,他肯定会推动迁都一事的石可斓甚至可以揣测到赵煦用什么借口了,但是,这都没用。因为只要契丹打到中原腹地,迁都一事绝对是要提上议程的。到了那时候,谁都阻拦不了的。怪不得张正书说“世事无绝对”,石可斓突然感觉胸口很闷,这完全是被赵煦算计到了啊“石兄也不用担心嘛,这契丹人能不能打来,还是未知数。”张正书以为石可斓吓到了,出言安慰道。石可斓苦笑道:“张贤弟大才,若为臣,定会是千古贤相”“诶,你可别害我啊”张正书有点不乐意了,这做宰相累死累活的,有啥好“我算是明白了,官家为何会让张贤弟你主持筑城一事了,你是简在帝心啊”石可斓这句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的。张正书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为大宋着想,赵煦自然会误以为张正书是在帮他的。这就是即便张正书对赵煦有些利用,赵煦也能忍下来的原因。张正书的点子,在赵煦眼中就是个宝藏“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正书突然醒悟过来了,心道:“糟了,万一赵煦觉得我太野,要给我一个官,怎生是好”先前的担忧,一下就冒了出来,张正书脑门上都淌下冷汗了。这尼玛的,坑爹啊还好,曾瑾菡看到了张正书的失常,连忙转移话题说道:“我想是明白了郎君的意思,石官人要不要和我们合作一二”没人会嫌钱多的,石可斓自然也不会,笑着摊开了折扇:“怎生个合作法”有了这么个缓冲,张正书也总算是恢复了正常:“石家手中有人,我手中有资源,你说怎么个合作法”“你是说,让我石家,帮新城招揽百姓迁居”石可斓很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这样效率太慢,不符合我的要求。”石可斓皱着眉头,想了好久都没能想到还有什么办法,只好苦笑着说道:“还望张贤弟明示”说起来,石可斓的信心也太受挫了。平日里,石可斓是被人称为商业天才的,不曾想在张正书面前,简直好像一个孩童一样,根本跟不上别人的脚步。也是,张正书有超越他数百年的眼光,还做不到这个地步,那也太对不起穿越人士的名头了。第八百二十一章:能共赢“石兄,我说的人,指的是人脉。”张正书的一句话,就让石可斓明白了过来。摇着头,石可斓叹了一声,说道:“张贤弟果然大才,只需要将门等人到新城那边开店,那就不愁没有百姓跟着过去,对吧”张正书说道:“对,也不对。将门要过去开设商铺,自然是欢迎的。但我说的,是你们将门能不能带头,安置一下老卒相信石家也好,其他将门也好,手底下总该是有些老卒的吧这些老卒,辛苦一辈子了,你半送半卖给那些老卒置一套房子在那。以这样的人口基数,那这新城就算是活过来了。”石可斓微微皱眉:“安置老卒”“不错,人家为你们打拼了一辈子,奖励一套房子,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张正书轻笑道,“只要有这套房子在,人家三代为你效命都是可能的”张正书太过清楚宋朝这时候的百姓了,为了讲义气,甚至能做到“托妻托孤”的地步,也就相当于“汝妻儿吾养之”,这种事在宋朝这会太常见了,都是过命的交情啊如果给他们解决了妻儿生活问题,为你卖命是绝对可以的。这也是为什么张正书说这些老卒能三代效力的缘故,太讲义气了。石可斓也心动了,能如此收买人心,何必还用金银财物呢“但我这般做,还有甚么好处”石可斓还是想不明白这个,毕竟这种后世的建城模式,实在是有点难以理解。张正书太清楚了,一个城市最主要的是人,更重要的是产业,或者直接点就是活下去的资源。没有这个,一个城市绝对是起不来的。就好像一个城市里,都没有赚钱的产业,那怎么可能留得住人呢好比在后世,一个工业城市的经济绝对比旅游城市好得多。为什么呢因为工业是本,旅游只是末。工业带来的工作机会,比旅游带来的工作机会多太多了。为什么后世的旅游团,老是带游客去购物因为没有这个,旅游业立马就颓靡大半可想而知,工业带来的东西,远远不止是经济这么简单的。旅游城市固然是不错,但真正能引领经济潮流的,还是工业。“因为你可以继续投信托。”张正书解释了一番信托的用处,石可斓眼睛都亮了:“你是说,那些个作坊,能带来不菲的利润”“百分之百。”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如果推陈出新,这样的作坊只会越来越好。如果不懂技术,还能在李家村那里去买过来。”石可斓心动了,这真的是白赚的啊要知道将门里面,忠心耿耿的亲兵并不算多,最多也就是两百来人的模样。但是,最初这两百多人开枝散叶后,到了宋朝这会,人数已经超过数千人了。这数千人里,很多都是过得很苦的。比如之前那“花面兽”刘忠,祖上就是亲兵。但那又怎么样分家之后再分家,到了刘忠这代,差点都吃不上饭了。在宋朝,有几代人成巨贾的;也有几代人从小富到赤贫的。虽然上进通道没有缩小,甚至还有所扩张。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等,人的能力问题等等,能真正跃升阶层的,还是少数。现在,张正书等于把机会给出来了,就看有谁抓得住了。就好比后世,在改革开放之后,诸多体制内的都纷纷“停职留薪”去“下海”。这里面固然有混得不如意的,有豪赌输掉的,但总的来说,造就了不少富豪。有时候,不是时代没有机会,而是看谁有能力抓得住这个机会。石可斓也看明白了这一点,但他还在犹豫:“扶持那么多作坊,值当么”张正书觉得好笑了,信心满满地说道:“你是不是怕石家的生意受到牵连”这就是时代所局限了,很多人都认为财富是恒定的,不会变化的。你拿多一点,我就拿少一点了。石可斓苦笑道:“石家虽然家大业大,但也吃不消这个啊”“你怎么就确定,扶持了这些小作坊,你石家的生意就会受到冲击呢”面对张正书的问话,石可斓也有点发愣:“莫非不是如此么”“当然不是了。”张正书笑道,“天下财富不是恒定的,越多人创造,财富就越累积得多。这么说吧,如果把整个财富比喻成一张薄饼,一开始只能满足一个人吃。但如果把薄饼做成大饼呢怕是一个人吃撑了,都吃不完了。一样的道理,扶持小作坊,就是把饼做大,做到连你我都吃不完的地步,那接下来的事,就会越来越简单了。钱是会生钱的,只要不断扶持小作坊,那么钱银不会减少,甚至会大幅增长”一边说着,张正书一边给出了详尽的数据。通过图表的形式,石可斓终于想明白了一点:“你是说,做生意可以共赢”“怎么不可以共赢了”张正书倒是觉得奇怪了,“就好比我和你之间的生意,有谁吃亏了吗”“我石家吃亏了。”石可斓肯定地说道,“那辆四轮马车,不值这个价”“真的不值吗”张正书盯着石可斓,似笑非笑的模样。笑话,只要有政治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石可斓这一步走得太漂亮了。正因为石家这么“招摇过市”,他们家的这辆四轮马车这么拉轰,皇帝也好,朝廷也罢,对石家更加放心了。可以说,石家用少量的钱银,不仅买到了产品,还顺带传递了一个信号石家将继续纸醉金迷,你们不要管我,不要劝我,让我沉沦就好了这样的收益,还不够大这样的产品,还不值得石可斓也笑了:“张贤弟果然是个妙人。”“再说了,如果你缺钱的话,完完全全可以再次把四轮马车卖了嘛。我估摸着,现在都能卖个十万贯了。”张正书很肯定地说道,因为这一辆四轮马车是终身保修承诺的,还会免费更换最新的零件。当然了,这里面也有猫腻的。比如四轮马车再好,可等到蒸汽汽车,或者是燃油汽车的出现,这四轮马车还有升级的空间吗这就是张正书的生意经了,而且他也没有违法承诺,只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操作罢了。但是,这辆划时代的四轮马车还是极具价值的。只要保存得当,可以当古董来卖。这么一算,其实石家并不吃亏。第八百二十二章:我意已决也许石可斓没有想到这一层,但石可斓也明白,这一笔买卖石家并不亏。首先,就如同张正书宣传的那样,石家得到了相应身份的马车,这是绝对可遇不可求的。第二个,就是展现了石家的财力,没有财力,石家就是想买,也买不起啊第三个最为重要,就是石家向朝廷传递了一个信号我继续赚钱,你们继续打压就好了,井水不犯河水这种状态,怕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张正书却知之甚深。“那我们石家建造的钢筋混泥土楼房呢”石可斓不会轻易服输的,接着追问道。没错,张正书和石家生意分别是茶叶,四轮马车和高楼。但是,张正书不会承认这一点的:“诶,这话你可别乱说啊,那些施工队和我没多大关系,我顶多是材料提供商贾而已。也就是说,我提供水泥钢筋,他们把水泥钢筋加砖头盖成楼房。”石可斓张大了嘴巴,虽然他知道商贾想要赚钱的第一个要素是不要脸,要是顾及脸面,怕是连生意都做不成。但是不要脸到睁着眼说瞎话这等地步,还是要属张正书了“也罢,算你说得有道理”不然呢,石可斓还能怎么样张正书也笑了:“反正你也不吃亏,家里的楼房快要盖好了吧那可是天底下第一高楼啊,单单是这个名头,都足够载入史册了”石可斓叹了口气,也不知道张正书是真傻还是假傻。如果愿意的话,谁想这么高调这都是因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就好像今天石可斓找张正书,都是身不由己。“本来就是有道理,正因为互相有所求,才会做成生意。生意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