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34(1 / 1)

d入膏肓的那种文人,宋朝皇帝都是许以高官厚禄的。可真正的人才,比如狄青,比如张元,宋朝却弃掷逦迤,根本不待见。然而,宋朝吃亏就是吃亏在这方面上。张元就不说了,要是宋朝对他好一点,西夏岂能建国狄青若是没有愤懑而死,培养多几个将领,早在宋神宗时,就把西夏给灭了。说实话,上天已经给了宋朝太多太多机会了,是宋朝自个不中用,愣是花样作死。作到最后,宋朝终于成功把自己作死了。张正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希望以一己之力,扭转宋朝的命运。只是,现实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张正书也闹不清楚是怎么了,比如他早就跟赵煦说过了,西夏可能在冬天进攻平夏城,可赵煦愣是没做多少准备,白白浪费了一个快速灭亡西夏的大好机会。现在好了,陷入了拉锯战之中。宋朝算是进退两难了,可宋朝还端着一副架子,不愿意招降党项人。这不是摆明了激起党项人的同仇敌忾吗张正书觉得,宋朝就好像一个臭棋篓子,每一步下得都奇臭无比,哪怕优势再大,都会被自己浪输掉。张正书都不止一次问自己,扶持这样的朝廷,有意义吗然而,最后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做出了选择,张正书知道,这一份家国情怀,张正书是怎么都丢不掉的。看了看身旁的曾瑾菡,张正书知道她或许不会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为朝廷着想。其实,张正书不是在为朝廷着想,而是为华夏着想。对于宋朝,张正书没多少归属感,只不过宋朝算是华夏正统,所以张正书才顺带为宋朝出谋划策罢了。张正书真正想要匡扶的是华夏,是为了华夏的历史,不要被那些腐儒给带偏了。现在看来,历史的惯性还是很强大的,最起码张正书做的努力,并没有多少收获。“也许银行开张之后,情况会有所改变”张正书看着陷入了沉思的曾瑾菡,柔声说道:“不理解也没关系,等银行开张了,你就会知道了”曾瑾菡抬起头,泫然欲泣的模样:“郎君,我是不是很蠢啊”张正书满头大汗:“姝儿,你绝对不蠢。你要是蠢的话,天底下就没有聪明人了”可不是嘛,一个学神说自己很蠢,那天底下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岂不是要拿脑袋去撞墙还让不让人活啊“那为什么我想不明白”面对可怜兮兮的曾瑾菡,张正书却笑了:“你还想怎么样啊,当年你夫君我可是学了额,学了很久的,你要是能一天就学会了,那才怪了”差点,张正书就把“四年”给说出去了,以曾瑾菡的聪明,不难发现点什么。松了一口气,发现曾瑾菡的眉头舒展开来了,似乎他的劝慰有了效果,张正书才算是放下心来。“娶个太聪明的妻子,是件很痛苦的事”张正书心中感慨了一句,“但是,痛并快乐着”但很快,曾瑾菡就提出问题了:“郎君,你说劣币驱逐良币,所以你要反用这个规律,可为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呢”张正书暗自抹了抹汗,装出自信的模样说道:“这和收藏宝贝、收藏古董是一个道理的,人都喜欢漂亮的,有价值的东西。钱虽然是交易媒介,充当等价物,但是钱本身也是具有储藏价值的。换句话说,比如你有一枚卖相不好的铜钱,和一枚卖相好的铜钱,这两枚铜钱都是一个价值的,从本身意义上来说,这两枚铜钱是一样的,用哪一枚都能换来几块饴糖。但是,你会选择先用哪一枚铜钱呢”第七百四十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卖相不好的那一枚”曾瑾菡明白了:“我都是这么想的,那天底下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不错,你也在李家村看过了我新铸的铜钱了,其实里面的含铜量并不高,但由于我的冶炼技术很好,所以铜钱的卖相极佳。用这样的钱买东西,和旧钱是一个价值的。但是,我派散出去的钱,肯定只有少数回到银行的手里。而旧钱,却会哗啦啦地进去银行”张正书还没说完,曾瑾菡就举一反三了:“那郎君也能将这些旧钱融了,再铸造更多的新钱,然后继续把旧钱置换回来”“”张正书沉默了好一会,差点没有泪流满面。人同人真的不一样的,这个道理虽然简单,可对于没有任何经济知识的宋人来说,却能立即领悟到,这是根本不给别人活路啊“对,姝儿你太聪明了”天地良心,张正书绝对没有敷衍的意思,而是极度的感慨。“可是,郎君你铸造这么多铜钱,意义何在”曾瑾菡又提出了这个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张正书笑了笑,说道:“钱多了,你还不乐意了”“嗯”曾瑾菡眨着大眼睛,不解地看向张正书。“这多出来的钱,就是我赚到的钱了啊当铸币权落在我手中的时候,那才是真正赚大钱的方法你想啊,铸币权在我手里的时候,是不是别的钱都不受欢迎了呢这样的话,我们就相当于是制定规则的那个人了。铸造多少钱,由我们说了算。通过这样的能量,我们甚至可以影响辽国、夏国、高丽、东瀛、交趾这些国家的经济,掀起一场经济战”张正书没有把纸币说出来,那才是对其他国家经济的最大削弱。想想看,如果只是用一张纸,一张精美的纸,就能把其他国家的物品换来,这其实就是剥削纸币能如此,铜钱亦能如此。如果张正书掌握了铸币权,那么操纵铜钱的价值,也是易如反掌的。只需要张正书利用银行宣布,铸币量大量下滑,那么铜钱的价值立马提升一个档次,人为地制造一个通货紧缩局面,大宋境内还好说,毕竟还有银子、金子等贵重金属可以代替一二。可辽国、西夏他们就惨了,做生意的时候,手里的货物不值钱了,铜钱价格上涨了,他们的收入自然也就减少了。当然了,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即便是张正书也要谨慎使用。而且,张正书也不敢随意就教会曾瑾菡,万一她心血来潮呢“嗯,这种事呢,你把我那本资本论看完,再等我把国富论写完,你就能明白一二了”曾瑾菡嘟起嘴说道:“那本什么资本论,实在是太枯燥了”张正书心中好笑,表面却板起脸来:“好啊,我辛辛苦苦写的书,你居然敢说枯燥看我不家法伺候”“啊,救命啊,有人要打人了”只是曾瑾菡这叫声微不可闻,眼眸里还带着春意。一时间,四轮马车上春意浓浓。咳咳,接下来的事就不让说了,脑补就好。一晃几天过去了,张正书完善了建城的图纸,又多绘制了一份,交由皇城司送去给赵煦看,然后张正书又过起了舒适的小日子。每日除了锻炼、督促银行的建设装修之外,他就是躺在太师椅上,抱着茶壶在享受。这样的日子,给皇帝都不换啊做皇帝有啥好的,吃的东西还不够张正书自己做的好吃,每天还要辛苦工作。当然了,皇帝可以任性点,不想工作整体流连在后、宫也没人说什么。但是做一个昏君的代价挺高的,万一把江山搞丢了,那恐怕天下之大,都没容身之处了。正史上这样的皇帝还真不少,所以说做皇帝是个危险职业,就好像走钢丝一样。哪里能像张正书这样,每天优哉游哉的,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了,往太师椅上一躺,一眯眼再一睁眼,就又过了一天。最关键的是,就算张正书不工作,赚的钱也没见少了。当然了,这种话不敢跟赵煦说,会让赵煦惦记上自己的。“话说赵煦会不会动心呢”张正书也是纳闷,那图纸都递上去好久了,赵煦怎么一点声息都没要是赵煦来个不承认也不否认,张正书就更难办了。在后世还好,你建房子还可以去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搞手续,弄齐手续了就可以开工了。在宋朝你虽然省了这些个步骤,有地随便你盖房子。可盖房子是盖房子,建城池是建城池,这可不能混为一谈的。你私自建一个城池,你想做咩啊,造反啊你还没来得及建城墙呢,禁军就能把你围了,欢迎到天牢吃牢饭所以,这么高风险的事情,没有赵煦点头,没有实际的旨意,张正书根本不敢动作。嗯,当然了,不建城墙,盖连排钢筋混凝土房子还是可以的。只是这么一来,张正书就变成了大宋版本的开发商了,这并非是他想要的。张正书只想把配套设施弄齐了,开一家“家乐福”超市的连锁店,然后吸引百姓前来买地盖房子而已。开发商神马的,张正书觉得太没有技术性了,要是他把房价推高,说不定要被多少人戳着脊梁骨去骂。看看后世就知道了,那些开发商都不知道每天要被骂多少次。再说了,一味推高房价,很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一旦引发物价持续上涨,那影响就大发了。张正书知道,即便他做开发商,在宋朝也是顶级的开发商,只要建好了房子,就不愁卖不出去。可卖出去之后呢,宋朝的物价上涨,百姓还活不活了一旦引发通货膨胀,那距离农民大起义也就不远了。适当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发展,可一旦超过了警戒线,以宋朝的调控,能回到正轨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张正书不屑于去做什么开发商,他想做的,只是给汴梁城做几个卫星城,人造出“天险”来。第七百四十一章:分期付款有了这样的人造天险,最起码对于京都汴梁城来说有了最后的保障。再不济,等狄夷铁骑马踏中原的时候,宋朝君臣还能转移到这样的坚城里去。只是张正书不明白为什么赵煦这般不上心,搞得他都郁闷了,这可是张正书废了好几天功夫才画出来的建设图纸,尽善尽美的,倾注了不少心血的啊“算了算了,他不下旨就算了,打不了我先卖地好了只是,没人会来买啊”张正书一阵烦恼,思来想去只能先在内黄口那里帮助受灾百姓盖房子了。“银行再赶赶工,还有半个月就能装修完毕了。再选个黄道吉日开张,立即派业务员去内黄口那里拉业务”这个业务员张正书都想好了,其实就是张根富原先手底下的行钱。所谓“行钱”,就是第二放贷人了,还时不时充当暴力催债人。张正书要洗白他们,自然是要给他们安排个职位才行。业务员就是最好不过了,而且提成也不错。正思前想后的时候,门房来禀报,有一个人前来拜访张正书。“谁啊”张正书倒也纳闷了,他之前的名声都臭大街了,就算有人来投稿,也不会找他的。再说了,来拜访也好,怎么不递上名状、拜帖门房说道:“前几次来过的秀才”“是我”张正书还在小楼上坐着,往下一看,果然是勾当皇城司公事王庆。“你先下去吧。”门房走了之后,王庆施施然上了小楼,一边看着他,一边感慨地说道:“你还真的挺悠闲的啊”“我好吃懒做犯法了吗”张正书也不管他,躺在了太师椅上,连直起身都懒得。“要茶自己倒,上好的清明前茶叶。”王庆撇了撇嘴,说道:“你那炒茶咱家吃不惯”“不识货”张正书嘟哝了一声,这宋人也是矫情,喝个茶都要往茶里放什么葱蒜姜的,好端端一杯茶,愣是弄出了“黑暗料理”的质感。更无语的是,一大票人还非常喜欢。好在,不是所有人的审美都会被带偏的,起码炒茶的市场在慢慢打开。有的宋人也吃“点茶”,但偶尔也会泡一壶茶来当开水喝。王庆在张正书的对面坐下了,先是观察了一番周围,发现没人的时候,才轻声问道:“你老实说,你到底想做甚么”“什么我想做什么”张正书一头雾水的,不知道王庆在说什么。“你给官家送去的图纸”王庆苦笑不已,“朝廷里已经闹翻天了”张正书倒是好整以暇,继续倒在太师椅上:“那关我啥事我是觉得那地方地势不错,可以给汴京城增加一个人为的天险罢了”“可你知晓,建一个城池需要多少人力、财力么”王庆严肃了起来,“如今西军陷入攻夏的泥沼里,国库的钱银好像流水一样花出去了,朝中本就有说三道四的,如今又要建城,国库哪有余钱再说了,若是要建成天险,必然会成为官家的行宫所在。那么,建设行宫,需要钱银吧这钱银,谁来出”“我不是把建城计划写在里面了吗,你们没看”张正书倒是不急了,既然引起了重视,那就足够了。现在距离正史上的“靖康耻”还有二十八年的时候,就算满打满算,也还有二十七年。这么长的时间,还建不起一座城王庆却苦笑着摇了摇头:“即便是只建城墙,只挖护城河,只建护城桥,附带盘旋上山的甚么水泥路,估摸着也要花费数百万贯罢”张正书想了想,这个数字倒是差不多。“没错,但是不一定要立马拿出来的啊”张正书也早就写进密信里了,“工期预计在三年到四年之内,那就是说,分期付款的话每年只需要一百万贯钱就行了。”王庆苦笑道:“就算是一百万贯,国库都拿不出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