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33(1 / 1)

d不能我做这个冤大头吧”张正书托腮思考了起来,可周围已经掉了一地眼镜了。这,还是“大桶张家”的小官人吗怎么好像一副掉进钱眼的模样人设不太对啊他不是要一副好心肠,要帮助灾民到底的吗小刘工匠看了看周围,好险,只有施工队的几个人在。嗯,还有几个不太懂事的小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曾瑾菡,好像想去讨要白糖,却又不敢的意思。“咳咳,我知道自己帅,但你们也不能这么看着我啊”张正书眨了眨眼睛说道。小刘工匠率先回过神来,拉着张正书走到了一旁说道:“小官人,即便你要这般做,也不要大声说出来罢”张正书也是无语,难道要他做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不成“这有什么好遮掩的,我本就是一个商贾。在商言商,又怎么了”小刘工匠却哭笑不得,说道:“内黄口一带的百姓都把你当成了恩人,你若是这么做,他们还能记着小官人的恩情这么做,划不来啊”“迂腐”张正书毫不留情给了评价,“他们记不记得又如何我又不需要他们报恩。”小刘工匠实在无法理解,怎么可能有人不在乎这个其实,不仅是他,就连曾瑾菡都无法理解张正书为什么要这么做。也是,宋朝人的思维,怎么可能理解得了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的思维呢其实,张正书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恩情向来不可靠。别看中国文化里标榜白娘子报恩许仙,田螺姑娘报恩等等,但其实人都是健忘的,恩情就更不用说了。最让张正书记忆深刻的,是红楼梦里贾家败落后,以往门庭若市的贾府,居然没有一个人肯前来相救。而只有刘姥姥,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一个进入大观园还要感慨万千的淳朴百姓,千里奔波救了巧姐。虽然红楼梦只是小说,但是从中就可以看出人情冷暖了,贵时身在深山有远亲,落难时身居闹市也无人问。报恩一词,看似很美好,但人心太难预料了。张正书宁可不要这种恩情,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看到张小官人都这么说了,小刘工匠也只能徒负呼呼。反正,张正书就算不要恩情,别人也会记得的。只是,就不会有那么纯粹罢了。“小官人,你真个要这般做”张正书有点好笑地看着这个小刘工匠,所谓的“恩情”,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了,不过这件事还得朝廷点头才行。”张正书的心中早就盘算了起来,要建起一座天险之城,朝廷没有许可谁敢建这不,连系统都开始“全景预演”了,把真实地势代入进去,看看这座“天险之城”到底是如何个模样。很显然,张正书要被震惊了:“喂,你的意思是在山包上建城”系统牛逼轰轰地说道:“肯定啊,你要的是天险,那就挖宽护城河嘛然后,地势一定要高,还有什么比得上在山上建城更加高的起码省了不少石料。对了,你还能用水泥修筑四面的斜坡,倾斜角度在六十度以上,也不需要多高,就十米左右,还有谁爬得上来”“等等,那怎么把物资运到城里”张正书问出了这么个关键问题,补给是一大难题啊“这有什么难的,盘旋公路啊”系统鄙夷地说道,“真怀疑你是不是把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全都忘了”张正书眼前一亮:“对啊,盘旋公路这样的话,上山也就简单了。而且,这有的山路,易守难攻”“最关键的是护城河上,用什么桥梁。”系统想了想,说道:“要不效仿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吧”“你是说,用铁索连接两岸不妥不妥,这有还怎么大量运输物资啊”张正书立即反对,这有的城市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单纯是为了防御的话,他干嘛不造一个连环堡垒算了,还建什么城市啊系统嘿嘿地说道:“当然不是简单的复制了,你不是有水泥吗弄一个桥墩,弄得宽一点,然后上面铺上长长的钢板。如果有敌人来了,用船卸掉钢板就行了。这样的话,敌人还能攻得过来”说着,系统就给出了“全景预演”的效果图来,张正书看到了这桥墩上的钢板,居然离得这么远,吓了一跳:“这怎么装上钢板啊”“你还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啊看到没,随便都能弄出一艘作业船来,只要造一个高桅杆,上面再设置一个平台作业就好了。至于把钢板运上去,那就更简单了,滑轮啊”系统又给出了作业船的效果图,张正书一看就服了,他还真的没想过还有这么匪夷所思的桥梁。第七百三十八章:过河抽板“这才是真正的过河抽板啊”张正书也感慨了,这么宽的护城河,绕着城池转了一周不说,还只有一条桥通过,这就坑爹了。不仅是人造的天险,而且简直是无法攻陷的城池拥有百万人马又如何,在冷兵器时代,就别想攻进来除非内部出了奸细。“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战机合适,要出城野战,这特么来得及吗”张正书不得不吐槽,防御能力是好了,毕竟开封府也好,大名府周遭也罢,根本没有那么高大的树木可以在短时间内制成厚木板通过士卒。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城池是绝对不容易攻陷的。而且,护城河之后还能设置几道防线,即便护城河被突破了,其他防线也很难被突破。“笨啊,你忘了还有简易渡桥吗造一个厚木板做的简易渡桥,铺过去连战马都能走,还怕什么没有桥而且,可以准备多几条渡桥,十几路并进,多少兵马过不去”系统恨铁不成钢,“再说了,你的护城河还不懂挖一个港口吗实在不行,把船开到一处,人踏着船板也能过桥吧”张正书恍然大悟:“卧槽,这都行”“有啥不行”张正书明白了,若是真的造成这样的城池,那开封府北面几乎可以说是安枕无忧了。别的不说,在这“天险之城”里安置精兵,就绝对不会有被攻破之虞。在合适的时候,还能快速出击野战,等于在开封府北面硬生生打了一颗钉子进去。不拔掉这颗钉子,别想动汴梁城“好,你再完善完善,弄个平面图、侧面图、俯视图、结构图我到时候给赵煦那小子看看,亮瞎他的眼”张正书腹黑地想着,“就算没能讹到钱,也要讨来几道旨意。这样的话,我就能卖地皮了。号称整个大宋最坚固的城池,这里的房子,应该很好卖吧”系统无语了,懒得理他。看到张正书手舞足蹈的模样,曾瑾菡连忙拉了他一把:“郎君,你怎么了”“没啥,今晚我就让你看看,天下第一坚城是个什么模样”张正书信心满满,要是有了这样的坚城在,金兵再想偷袭汴梁城,那恐怕是没有办法的了。最不济,朝廷还能搬进这城池里嘛看看,这山包有多大占地面积比汴梁城都要宽广,容纳百万百姓,似乎都不是什么问题。嗯,待得建成之后,恐怕赵煦都会要弄个行宫在这里了。额,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还是不是赵煦当皇帝而已曾瑾菡知道张正书的性子,想一出是一出,也任由他去了。事实上,也只有张正书能这么干了,无他,因为有钱任性啊“刘工匠,在这里住,有什么困难吗”张正书一路巡视过去,发现这些竹棚倒是建得很有个性。竹子不足,还用上了茅草。一眼望过去,甚至还有点壮观的感觉。“小官人,还行罢,就是有些有门路的乡亲,都去投奔亲戚去了。”小刘工匠笑道,“到底是在大名府和开封府左近,无需一日就到了。”张正书点了点头,等待下文。“在这里的乡亲倒也安分,就是太多人了,十里八乡都聚集在一起,难免有点不方便”小刘工匠吞吞吐吐的,张正书倒是明白了。这是宋朝,虽然没有明清那时候的男女之防,可也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这么多人,尤其是小娘子、小伙子聚在一起,生活不方便那是肯定的。“不过嘛,我们也预料到了。所以尽量安排妥当。只不过这么一来,十里八乡的乡亲都乱了套,唉”张正书倒是没有责怪他,这管理几万人的事情,别说一个工匠,就算是在后世,这也是很困难的。幸好这些村里的里正,也帮了大忙。不然的话,局面恐怕比现在还要混乱。“倒是吃食、穿衣方面,没啥大问题。甚至原本在大名府卖不出去的蜂窝煤、蜂窝炉,在这里卖出去了几千个之多”这确实有点惊讶,不过张正书也能料得到。毕竟蜂窝炉的简便、易用,关键还便宜,是居家旅行的神器因为某个契机而打开销路,这也不算什么奇闻了。毕竟,在雨天里,蜂窝煤不仅可以做饭,还能烘干衣服,而且在竹棚里也不用害怕会煤炭中毒。张正书叮嘱了一番,一定要做好通风,才算是放下心来。不得不说,张正书出钱出力的这一次救灾非常成功,没有一个人伤亡。等黄河的水情稳定下来之后,就能陆续撤回内黄口了。等待内黄口百姓的,是怀着沉重的心情重整家园。田地需要清淤,房屋倒塌的需要及时修建,不然等冬天到来之后,就无处可容身了。时间太多紧迫,很多百姓兜里都没钱,怕是只能向高利贷借钱了。对于张正书来说,时间也很紧。要是在这一个月内银行能开业的话,那么业务不请自来了。转悠了一圈,张正书发现这山包也好,山脚下的荒地也罢,真的挺宽敞的。“建城的好地方啊”张正书下定了决心,“说不得,我也要化身成基建狂魔了”其实,张正书并没有待了多久,他此次前来,更多的是调研的性质。因为有系统的存在,张正书也不用低效率的调研,只需要转悠一圈,系统就自然记住了实地的地形。只需要几秒钟,系统就能得到最好的建城模型。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估摸是宋人无法理解的。不到一个时辰,张正书和曾瑾菡就再次登上四轮马车,开始往汴梁城赶了。要是速度够快,应该能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汴梁城内。“郎君,你真的要一下子建两座城池吗”曾瑾菡有点担忧地问道,“怕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啊”虽说张家是有钱,而且算得上是汴梁城的首富。可再有钱,怎么可能凭借一家之力,建起两座城池呢多有钱,这都是不可能的事啊,哪怕倾家荡产,都建不起啊第七百三十九章:左口袋进右口袋“当然不是我们出钱了,我们是赚钱的,怎么可能出钱呢”张正书信心满满地说道,“今年虽然朝廷在打仗,但随着作坊经济、海贸的继续兴盛,国库应当也有盈余了。我跟赵额,官家说一说,他肯定会拍板同意的。我也不要多,只需要他出建造城墙,挖护城河、建护城桥的钱就好了。至于其他的钱银,我们就卖房子。”“卖房子”曾瑾菡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嗯嗯,其实也就是放贷了。也就是说,这一次因为洪灾而需要新建房子的百姓,我们的银行就提供贷款,但前提是这户人家有还款的能力,还要把新房子作为抵押,等还款完了之后,我们就把地契还回去。地契丢失了,我们要照价赔偿。”张正书把后世的房贷业务说了一番,曾瑾菡却有点担忧:“这能行”“当然能行,而且水泥也是我们卖的,钢筋也是我们作坊出产的,施工队也是我们出当然了,我也欢迎所有营造匠都来学习怎么建造钢筋混凝土房子,那样钢筋、水泥、河沙的需求就更加旺盛了”张正书笑道,“如此一来,等于我们只需要支付工匠的工钱就行了。甚至再厉害一些,我们连工匠都不管了,让他们去和百姓谈好价钱,我们甚至是净赚的造房子的钱银,不过是从我们的左边的口袋,倒入我们右边的口袋罢了。但是,工匠却得到了工钱,而百姓得到了房子”“这这”曾瑾菡头脑第一次觉得不够用了,“这也能行”张正书笑道:“有什么不行我们甚至还能赚到百姓的还款,赚到一点点利息。从这个角度讲,这样的城池,能有多少我建多少当然了,前提是我的银行能有这么多钱,水泥作坊、冶炼作坊的产量也要跟得上才行。还有,需要官家点头才能着手施为,不然就惹大祸了”一路上,张正书又再次传授了银行业的知识给曾瑾菡。说实话,银行业其实就是屠龙技,张正书肯定不会轻易传授的。就算有人能学到,那也只能是最亲近的人。唯有等银行赚得盆满钵满了,在大宋确立了优势,甚至能利用金融优势攻陷一国经济了,经济地位堪比后世米国,到那时候张正书才会把银行知识汇编成书。当然了,要是有谁能把张正书誊抄的资本论、国富论等一干经济书籍融汇贯通而自行领会了经济规律,那也不关张正书的事了。这样的天才,要是宋朝都不会用,那只能说大宋吃枣药丸啊有经济的优势,大宋都不会利用,还能怪谁事实上,宋朝就是这么操蛋,这是一个矛盾的朝代对于文人,哪怕是文青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