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60(1 / 1)

d无愧于心的,那么别人怎么说就让他们怎么说好了。”张正书连忙拉住曾瑾菡,一本正经地说道,“常言道,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世间安得双全法,又要名声又要钱”曾瑾菡“扑哧”一声笑了,说道:“郎君,你这常言道,我怎生没听过哩”“额不会吧”好吧,待得张正书一查系统,才发现确实是民间俗语,但是这俗语的年代嘛,跟宋朝有点出入是明朝编撰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里面流传极广的一句。至于“世间安得双全法”,也是流传极广的,但出处就更晚了,据说是清朝康熙康麻子时期的六世活佛仓央嘉措的诗,后面还有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张正书“不学无术”,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嘻嘻”曾瑾菡见张正书手足无措的样子,也笑了起来:“这句话虽粗糙了些,但细细品来,却是极有道理的。”的确是这样,一个人就算是圣人,也会有人不爽他的。比如孔子,孔子是圣人了吧但黑孔子的人还少吗比如晏子,比如墨子,都是黑孔子,黑儒家的先锋。张正书还不是圣人,被人说几句那又算得了什么毕竟张正书没有长得外圆内方,不像孔方兄那样被人喜爱。“那是,我还懂得不少道理哩,我一一说给你听哈”张正书也来了显摆的心思,没办法,一个男人想要征服一个女人,除了让女人倾倒在他的容貌以外,男人更希望用才学征服她们。特别是面对喜欢的女人,这种显摆的心情就更迫切了。于是,张正书张口就来了:“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没错,张正书这货依靠着系统,愣是把增广贤文都念了一遍,差点把口舌都念干了。曾瑾菡却越听越是惊奇,越听越是觉得里面蕴含着大道理。但不知怎么地,曾瑾菡又隐隐有点排斥,因为张正书说的话里,包含了人际关系、对命运的看待、为人处世、读书各个方面的内容,但描述的世界里,好像每一个人都是虚伪的,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可矛盾的是,张正书又劝人向善,行善的人会有好报,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好像对儒家精神的提倡。可曾瑾菡知道,这个张郎君是对儒家很不爽的,应该不会吹捧儒家。曾瑾菡最诧异的是,张正书才十几岁的年纪,怎么能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摆出来呢第五百七十五章:遇险“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廉官可酌贪泉水,志士不受嗟来食。”大概念了小半个时辰,张正书才把增广贤文念完,听得曾瑾菡是越发疑惑:“郎君,这真个是你写的”“哈哈哈哈我哪有这个本事”张正书先是大笑了两声掩饰了一下尴尬,然后才小声地说道。“可里面的话,我都没怎么听过哩”曾瑾菡也不是完全没有听过,只是大部分都极为新鲜,可是细细一听,几乎都有一定的用处。张正书笑了笑,说道:“这都是一些民谚俗语,只不过我把它们都串起来罢了。有些民谚可以听听,有些呢也太过偏激,知道就行了”曾瑾菡点了点头,她的智商比张正书高多了,对于社会里的一些龌龊,只要稍稍一思索就能知道一二。张正书突然间想起射雕英雄传里,被曾瑾菡改写得最多的就是黄蓉了,简直比猪脚的光环还要厉害,智商简直无敌,但凡是遇到难题,都迎刃而解,像传说中的阿凡提一样这确定曾瑾菡不是在写自己反正张正书觉得,如果他来写的话,黄蓉最多就中规中矩打开系统抄书嘛,能有多难可被曾瑾菡这么一写,乖乖不得了,完完全全是智商压制啊连金庸都写不出的韵味,被曾瑾菡当成自传写了,特别是黄蓉遇到神算子一段,曾瑾菡更是把张正书教的算术都写了进去,虐一个瑛姑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张正书不怕曾瑾菡出去闯祸,就怕她想不开给别人惹麻烦。一个天才少女,智商超过常人不知多少的,如果开始算计一个人,那该有多可怕射雕英雄传里曾瑾菡早已写了,黄蓉算计欧阳克的时候,那可是不顾对方死活的。想到这里,张正书觉得浑身一寒,然后后面嘭的一声,被人撞了一下,然后怀里好像轻了一点。“卧槽,遇到三只手了”有了系统在,张正书瞬间就发现自己身上少了东西,恼怒地扭头一看,就发现一个獐头鼠目的汉子鬼鬼祟祟想要走。张正书立时一伸手,抓住那汉子的手臂,大喝一声道:“呔,兀那小偷,胆敢偷你小爷东西”结果,那獐头鼠目的汉子一听,发现事情败露了,人群里又一时间挤不出去,急得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就向张正书刺去。元宵灯会,宵小尽出,这可不是说笑的。那么多人,即便皇城司、禁军布防再密,也肯定有宵小隐匿在人群中作案,基本上是防不胜防。这个獐头鼠目的汉子,其实是一个惯偷,但他有一个本事,就是拿走你的荷包,你都未必反应得过来。就算反应过来了,他也早就走了。但是,今天他运气不好,碰到了张正书。张正书虽然神经大条,可他是有系统的男人啊,他反应不过来,系统立时就发出警报了。那獐头鼠目的汉子,也是第一次被人当场拿住,一时间也慌了神,想要伤人然后遁走。张正书没想到他居然还敢拿刀子出来,一时间也愣住了。险而又险地避开第一下,曾瑾菡在一旁吓得花容失色,尖声大叫。倏而,那獐头鼠目的汉子见一击不中,撤回匕首想捅第二下,这一下是朝着张正书胸膛刺过来的,张正书万万避不开,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我小命休矣”就在这时候,天降一根木棍,正正扫中了那獐头鼠目汉子的手臂。“咔喇”一声,随着那獐头鼠目汉子大声惨呼,手中匕首也掉在了地上。张正书这才定住了神,发现一个比他高一个头的魁梧汉子舞着棍棒,护在他身前。“哼,偷摸小辈,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盗”张正书一愣,这大汉的声音有点熟悉啊那獐头鼠目的汉子滚到在地,捂着手臂哀嚎不已。其实外人根本不知晓,这汉子的手臂算是废了,粉碎性骨折,在宋朝这会可没有人能帮他百分百接得回来的。一个惯偷没有了灵活的手,还怎么混饭吃不多时,开封府的巡捕飞速赶来,了解了情况之后,二话不说把那惯偷枷锁了起来,带回了开封府大狱里,听候审判。这巡捕还客气地把荷包还给张正书,让张正书等候通知,不日开封府即审理此案件。张正书连连答应了之后,那巡捕才离去。“诶,好汉且留步,我还没谢过你的救命之恩哩”张正书见那魁梧汉子要走,连忙上前去拉着他的衣裳。可后面,曾瑾菡也扯住他的衣服,脸上还是一点血色都没。那魁梧大汉也是一怔,突然窜出一个小孩,奶声奶气地说道:“爹爹,你救了这小官人吗”张正书在一旁安抚着曾瑾菡,见到那小孩,才突然想起来了:“啊,你们是在马行街上卖武艺的父子俩”“哈哈,小官人果然好记性,不错,就是俺们父子两人。”那大汉笑了笑,也不掩藏行迹了。“早晌多得小官人打赏,流落汴京的俺们才能安顿下来。适才见小官人遇险,情急之下出手,倒是把小娘子吓着了,恕罪恕罪”这魁梧大汉满是歉意,张正书也笑了,握着曾瑾菡的柔荑,发现没那么冷了才说道:“不关好汉的事,我未过门的妻子是被那小贼吓着了。多谢好汉的救命之恩,还不知道恩公姓名”这时候,那小孩子抢着说道:“小官人,俺爹爹叫史陌,俺叫史斌”“史陌,史斌”张正书一愣,他还真的没听过。不过,系统却提醒道:“史斌,就是水浒传里九纹龙史进的原型,历史上是关中华阴人,乃宋江部将,随宋江降宋。后又起兵反宋”张正书再次震惊了,怪不得水浒传里“九纹龙”史进那么厉害,原来是有历史原型的只是瞧这小屁孩,居然敢做出宋江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敢在关中称帝,公然与朝廷对抗。啧啧,实在是世事难料啊好在,张正书神情很快变回来了:“大恩不敢言谢,恩公,我们去吃茶,我向你好好道谢”第五百七十六章:流落汴京史陌想要推卸,说道:“不必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是习武之人本分之事。况且俺凭地看不起那些偷摸拐骗之徒,明明有手有脚,又并非没有二膀子气力,为何不去贩卖力气干活,非得做些偷鸡摸狗之事若是偷鸡摸狗也就罢了,不过训诫一番,然后物归原主便是。可那人偷盗不成,反而想谋财害命,这就是俺万万不能容的了。”张正书听得真心实意之处,说道:“史大哥乃是好汉子,自然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非也,这盗亦有道,若是你这小官人被打了荷包,那人逃得掉的话,小官人你也不会伤筋动骨。可那人不仅要财,还想害命,这就不妥了。”史陌一脸正经的说道,让张正书好生雷翻。不过,张正书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史陌是谁史斌的老爹,史斌呢,又是跟随宋江的反贼,后来还做了反贼头子。说是反贼嘛,倒也有点不恰当,史斌此人可以说是即是起义军,又是抗金先锋,只不过因为竖起了皇帝这面大旗,才被朝廷干掉罢了。这里面可能牵扯到更深层次的政治斗争原因,也可能是史斌野心膨胀,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张正书也不得而知。但是,瞧着这史陌的三观,和水浒传颇为相符,大抵也知道史斌日后的三观是怎么样的了。无非就是“义”字当先,至于什么人命、法律,统统都要排在后面。这样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们有武力,会对别人,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危害。“不知道史大哥为何辗转至汴京呢”张正书知道一时半会也扭转不了他们的三观,只能转移话题问道。“嗐,若是有可能,谁想离开家乡”史陌恨声说道,“那些荼毒乡里的狗官,害得民不聊生。再加上前些年大旱,关中无余粮,俺吃食又多,和兄弟分了家,俺又不要田地,想要到外面闯出一片天地。只是一路走来,婆娘也得病死了,剩下俺们爷俩相依为命。若非有些本事,怕是要饿死街头了”张正书自然明白,像史陌这些人,因为某些原因而愤恨社会,渐渐的越来越偏激,心思越来越狭隘。若是再有些什么外界的刺激,那么就会揭竿而起了。这个刺激,可能是一时失手打死人,被官府通缉,想不通就落草了;有可能是酒后一时激愤,就开始造反了;还有可能因为至亲死亡,而对朝廷恨之入骨反正,只要是自己遇到苦难,那肯定是贪官所害,朝廷的不是所以,水浒传里的什么人肉包子、滥杀无辜、打家劫舍、强夺民女都应运而生了。社会的矛盾根源,其实还是源自贫富差距悬殊。穷是根源,如果史陌是个颇有家财的地主,那他肯定不会对社会有这么大的怨气。贫困的百姓,一旦走投无路了,那自然就揭竿而起了。再加上大宋的贪官多如牛毛,搜刮地皮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厉害,那么起义的农民遍地都是,这就丝毫不稀奇了。“那史大哥日后有什么打算”张正书也知道,如果现在不留住史陌和史斌,一旦他们沿着历史上的道路继续走,那恐怕宋江起义里面又会多一员猛将的。史陌却笑了笑,说道:“到了汴京,俺们这些武人还有什么好想的,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去考武举,做了武官也好,进了武学也罢,总能混口饭吃了;二是去争那禁军教头,若是做得禁军教头,那也算能吃饱饭了”张正书却知道,宋朝的所谓“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实只是个虚职。说它虚,是因为没有半点实权。教头,不过是当了兵之后,觉得你武艺不错,行,你出来做个教头,负责教导多少多少士卒演练武艺。至于士卒的多寡,多半不会超过一百之数。也就是说,禁军里面的教头,其实就是相当于后世一个副连长,或者是一个加强排的排长,屁大点的官,还没有正式文书承认的那种。但是,还有一种教头就不得了了,叫做“都教头”,这是有正式文书的。宋朝的军队编制很乱,大概分四级,为厢、军、营指挥、都。厢辖10军,军辖 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都头马军称副兵马使。反正呢,这么理解就对了:都教头是有官身的,教头是没有官身的;都教头相当于正式军官,有俸禄,而教头不是军官,还是个大头兵,领的是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