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禄而薄其礼。”也就是说宋廷对武将在经济上给予优待,但在权威、礼仪上却予以压制和歧视。此语极为深刻地道出了宋朝压制武人及军功集团的要点,这种以钳制、打压为根本,以优容、宽纵为表象的做法,实非偶然或一时权宜,而是出于“崇文抑武”治国方略与统治的需要。发展到元符年间,武人自然是一蹶不振了。刘忠能做到护院,已经是极好的出路了。要不然,他恐怕还得走上先祖老路去当兵,甚至战死沙场。要不然就是落草为寇,呼啸山林。不管怎么说,还是稳稳当当做一个护院要好得多。兴奋得在床上翻了一夜未眠的刘忠,眼睁睁地看着天亮了。听得鸡鸣声,他迅速起身,扛起了祖传的大刀,就径直往“京华报社”走去。“砰砰砰”这时候,“京华报社”都还没开门,里面的门房听了,还以为是某个秀才这么早就来上工了。门房不情不愿地打开了朱门,睡眼惺忪地瞧着门口站着一条扛着大刀的魁梧大汉,登时吓得屁滚尿流,睡意一下就没了:“强人来破家了,强人来破家了”不用说,“京华报社”里登时一阵鸡飞狗跳。好在张正书早已早起晨练,听得喊声连忙到前院一看究竟。他倒是不怕有什么“强人”,因为他知道皇城司亲事官就守着门口,要是强盗的话,他们早就示警了。“原来是你啊,你这是故意的吧”张正书哭笑不得地看着这个刘忠,只见他一身劲装,露出了隆起的肌肉,再加上扛着一柄大刀,这形象要是去剪径,恐怕一出面就能吓瘫一堆人。怪不得那门房这么大呼小叫,原来实在是刘忠的形象太过骇人了。刘忠放下大刀,伸手挠了挠脑袋,嘿嘿憨笑道:“俺昨夜不得觉,就早些过来了,不曾想”张正书更加无奈了,有必要这么兴奋吗这货居然还失眠了,看来的确是实在人啊只是这货的造型实在不敢恭维,一身的劲装不说,还扛着一把大刀,背着一个行囊。最关键的是,张正书估摸着这货出门也没梳洗什么的,头发乱得像鸡窝一样。这样的造型,不说是强盗都说不过去,大刀麻布袋的组合,活脱脱就是剪径的贼人啊“来个人,带他进去洗漱一下,整理整理仪容。还有,换一件衣服”张正书让家仆过来,带着刘忠进屋了。然而身高只在一米六左右的家仆,在一米九高个的刘忠面前,就好像一个孩童一样。别说家仆了,张正书身高也是在一米六七左右,虽然还有蹿高的空间,但刘忠这身高基本只能想想了。“这个大高个,就是新来的护院”“听说武艺不错还是家传的,他祖上还是太祖亲兵哩”“怪不得面相这般凶狠”“不就是武人么,神气甚么”张家的家仆,也有人感受到了压力,开始表达自己的不屑了。然而,小官人重视武人是瞧得出来的,他们也只能私底下发发牢骚罢了。随着时日推移,艳阳渐升,先前招募的武人也陆续来报到了。张正书给他们按照从矮到高整队之后,又把他们拉着出了汴梁城。穿街过巷的时候,张正书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纨绔子弟。正所谓带着一帮狗腿子,横行街头,调戏良家妇女,这才是富二代要做的事嘛当然,张正书这个念头就想想而已,不敢付诸实施。这可是开封府啊,没有背景还想欺男霸女,简直是在嫌命长。“小官人,这是要去哪啊”一个武人傻愣愣地问道,他还以为工作地点就是在汴梁城中哩在汴梁城中多好啊,每月有三日沐休时间,分别是上旬、中旬和下旬各一日,武人的爱好又没什么,吃酒狎妓就包括了。反正张家包吃包住,又不愁饿死,这些武人已经存了心思要好好花天酒地一番,不把工钱花完,都对不起如今的身份。可惜,张正书并不如他们的愿。“城郊李家村。”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小官人,俺们是要到李家村”这个武人惊讶地问道,声量颇大。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有何不妥我的产业,都集中在李家村一带,你们不去那里去哪里”这个武人顿时有些失望了,但他绝对不会就此自行退出张家护院行列的,这年头武人找工作不容易啊,能有这么一个还算体面,工钱还多的工作已经是烧高香求得菩萨保佑了。大约是感觉到前途有些黯淡,这些武人都有些无精打采了。“都精神点,你们是武人,一个个像斗败公鸡一样,成何体统”张正书厉声说道,不知不觉间已经把自己代入军训时教官的角色了。听了张正书的训斥,这些武人立即把不快抛诸脑后,一个个昂首挺胸先前走着。虽然步伐凌乱,但总算有点精神头了。就连一旁的来财看了,都不知不觉间挺起了胸膛。“小官人,为何不用这些武人到家中看家护院”来财轻声问道,其实这也是武人们的疑惑。看家护院啊,有什么产业比得上看自己的家业“大桶张家”声名在外,若是做了张家宅邸中的护院,那待遇还差得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我自有分寸”来财早就摸清了张正书的性子,知道这张小官人向来说一不二,极有主见,旁人轻易劝不动。所以,来财很知趣地闭上了嘴。李家村距离汴梁城有很长一段路程,他们堪堪走了大半个时辰,才算是到了李家村。这么一点点路程,对于张正书来说并没有什么。只不过让张正书大跌眼镜的是,那些个武人居然也像来财那样,露出疲倦的神态了。“不成,这些武人的体能太差了,这样的武人,怎么算得上是武人”张正书的脑子一转,立即按照后世的军队训练科目,制定了一个训练计划。不仅武人要训练,还要挑选几十个张家家仆一起训练。体能、队列、武技,主要就是这三项。招募武人容易被人盯上,我自己训练,总不会再有人挑刺了吧要知道,随着张正书的工厂不断扩建,需要的护院只会越来越多,现在不把保安练出来,要是核心机密被窃取了,那捶胸口都没用了。只要机密被窃取,就有可能流入邻国。宋朝士大夫瞧不起工匠,西夏、辽国可是很重视工匠的。到时候,顶尖技术被西夏、辽国学去了,那绝对是一个灾难第三百三十四章:不一样的李家村防人之心不可无,况且宋朝也准许民众自备器械防御,张正书训练一些护院,也不算犯法。打定主意的张正书,看着隐隐在望的李家村,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意来。来财一看张正书这熟悉的笑容,心中“咯噔”一声,同情地看向了还懵懵懂懂的那些武人们,心中开始为这些武人祈祷。要知道,张正书露出这样的笑容后,被坑的人太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叶祖洽是最无辜的,纯属躺枪;林百间则是当着面被张正书卖了的,最是无奈;范大郎还算幸运,毕竟张正书不想太坑他,但是借助樊楼的名气打响了“广告”的名头,也是冤得很当然,被坑得最惨的还属张正书的大舅子曾信骥。不过,这不是张正书故意要坑他的,而是回到家之后,张正书立即和曾瑾菡“坦白”了一切,把逛青楼喝花酒的责任全都推给了曾信骥。求生意志如此墙裂的张正书,自然是博得曾瑾菡原谅了。唯一不能原谅的,就是害曾瑾菡吃不到张正书亲手做的饭菜,而罪魁祸首,就是曾信骥智商堪称大宋最高的曾瑾菡,想要整整曾信骥,何须亲自出马只是无意间和二嫂谈起了这事,二嫂就跑到曾文俨面前哭诉了,说曾信骥学曾信韫开始喝花酒。曾信骥可是曾文俨视定的家业继承人,如今也有堕落迹象了,曾文俨哪里忍得了自然当然就来了一顿家法伺候了。但曾信骥知道告密人是曾瑾菡之后,仰天嚎啕:“小妹啊,二哥白疼你了”然后,又咬牙切齿地说道:“张家小子,算你狠,为了撇清自己,愣是把过错都堆给我日后再见,需叫你好看”这还不算什么,最惨的是他的结发妻子感觉到委屈,一怒之下就回了娘家。鸡飞狗跳的曾信骥,现在不得不低声下气,去了泰山泰水家里“负荆请罪”了。要知道,宋朝女性地位可不同明清那会,而且还有提出“合离”的权利,也就是离婚。甚至嫁妆都是自己的财产,改嫁要全部带走的。后院起火的曾信骥,想来想去罪魁祸首还是张正书,当然是恨得牙痒痒了。来财虽然不清楚张正书的全部“光荣战绩”,但他也明白张正书露出这样的笑容来,绝对就没有什么好事的。可怜那些武人,除了身体素质好的几个以外,脸上都露出疲态了,也注意不到张正书的表情。但是,接下来他们就懵圈了。“这真个是李家村么”其中一个武人喃喃地说道,不是他不愿意相信,而是李家村变化实在太大了啊一路走来,虽然小麦、水稻早已丰收,但田间地头里也有农户种植一些大豆的。可不曾想,到了李家村后才发现村里所有的土地上都种上了大棚蔬菜。这大棚蔬菜整整齐齐地立在田地间,就好像一幢幢房子一样。有不少农户在里面进出,看样子是在施肥,或者是拔草除虫。而张正书“发明”的自行灌溉系统,则不断地将汴河的水“运”到田里。“嗯,做得还算不错”其实,张正书也是几个月来第一次踏上李家村的土地,看着已经建立起来的大棚蔬菜,心中很是慰藉。其实,只要是能赚钱的行当,宋人还是很愿意去做的。就好像张正书制定的薪酬制度一样,谁种菜种得最好,那除了工钱之外,还有奖金。这样的刺激之下,李家村的佃户们,哪一个不是卯足了劲要争奖金的再加上张正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金,一个月一次,早就把这些佃户激励得嗷嗷叫了。别说大棚蔬菜,就是那些作坊里也一样。香水作坊、铸币作坊、冶炼作坊、果酒作坊、备用的纺织厂房,还有搬过来的印刷作坊在张正书的授权下已经在技校旁边再建起了“厂房”,连排的房子一路过去,竟有点无穷无尽的意思。当然,这可能有些夸张了,可是在汴梁城之外的乡村里,何尝见过这样的集群房子“嗯,两个多月没见,居然大变样了啊”张正书也是有点吃惊,好在这只是木房子,不然的话他真的以为是神迹了。木结构的房子,建造起来也快。虽然耐用性差了点,但没关系,反正张正书会继续扩大厂房的。在他的工厂规划里面,大工厂才是他的终极梦想。“这是作坊”这些武人都是有些见识的,也见过汴梁城中的小作坊模式。可那只是小作坊啊,哪里像现在这样,作坊里面热火朝天,工匠都在挥洒着汗水。还有不少人进进出出,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好像停不下来一样。最震惊的,还属跟在后面的两个皇城司亲事官。要知道,汴梁城中一切都逃不过皇城司的眼睛。可在汴梁城外,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居然出现了这么大的作坊。最重要的是,皇城司对此一无所知怪不得,怪不得张正书这么着紧这里了,还要雇佣武人来专门看场子,看模样是真赚钱“咦,旁边那栋两层的高楼,也是作坊么”刘忠很是兴奋,他一开始也以为是来乡村受罪的,说不定还要亲自耕种哩没想到,李家村虽然还是李家村,但已经不是以往那个李家村了。刘忠看向了张正书,心道:“看来这皆是张小官人的手笔,真乃做大事之人”他虽然外表魁梧憨厚,但不代表他很傻,相反他的脑子还是挺灵活的,一下就明白了过来。“不不不,那是技校,也就是专门学技术的学校。但凡是孩童,都可以免费上学。只不过,毕业了之后要和作坊签下十年契约,在作坊里做工匠技校平日里还会专门传授种田技术,帮佃户、农户打更多粮食”来财口直心快,抢着说道。“那是书院”刘忠也惊讶了,他虽然是武人,但武人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在宋朝这里,文人才是老大。“难道小官人的野心如此之大,要做个山长不成”这是那两个皇城司亲事官的想法,可惜和事实大相径庭。第三百三十五章:“好”官人“不是书院,是技校。虽然也教读书写字,但不传授儒家典籍,只传授工匠技术”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一个国家的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但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越是发达的国家,就越要看工业实力。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掌控了技术的国家,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也能掌控别国的命运。而在工业里,工业基础又是重中之重。工业基础是什么很多人说不清,但张正书却是知道的,工业基础,其实就是合格的、熟练的工人。只要有工人在,工业基础就在。看看二战之后的日本就知道了,那时候被炸成了一片废墟,所有的工厂都没有了。可是,日本凭借着数千万熟练的工人,所以在战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就再次崛起了。后世的中国,之所以能跻身世界第二大国,也是因为工业基础雄厚。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是拥有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