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5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51(1 / 1)

d接下来的事,也没什么好说了。张正书又亲自拟了一式两份的契约,给李师师签了之后,他才说道:“明日我让人送钱过来,我就先告辞了”“小官人,且慢”李师师脸上不由地浮现出一朵红晕。张正书一愣,说道:“怎么了,有事吗”如果没啥要事,张正书还打算回一趟李家村,制定武人带家仆的训练计划,以及巡逻、看家的安排。说实话,张正书的确实不怎么有空。如果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张正书还真的不想浪费时间。“奴家在此多谢小官人遣人送来的香皂,很是淡雅,奴家很是喜欢”李师师眼眸里闪着不一样的神情,好像含着一泓秋水一样,轻轻地说道。张正书看着这样的李师师,即便是再好的心志,也有点动摇了。第三百三十一章:根本没法看“香皂吗”张正书想了想,才想起他确实让人送过来几个加了花露的香皂,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这有甚么,要是你想要,我这还有很多。对了,这香皂也是要拿来出售的,你试用过了觉得好用,那肯定会大卖的。”李师师脸上现出笑意,说道:“奴家还道小官人这般好心,原来是要找人试用啊”张正书好像明白了什么事,看着李师师展露的那一种幽姿逸韵绝美气质,心神也是一阵荡漾,轻佻地问道:“师师你这么想,我也没办法的,要不这样,你继续代言我的香皂好了,就画你的裸背如何你别这么看着我啊,难不成是倾慕我了这不太妥吧,我虽然知道自己风流倜傥,才高八斗,卓尔不群,可我也不是一个随便的人啊”李师师啐道:“你这人,奴家好心邀你听曲,你却想这些个龌龊事不当人,还说甚么风流倜傥、卓尔不群,真不害臊”张正书看着这样的李师师,才觉得她有了一点小女人的气息,不然冷冰冰的,美则美矣,却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当然,张正书也不敢亵玩,那简直是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啊“事实嘛”张正书丝毫不脸红地自吹自擂道,要知道这一世的相貌,比前一世俊俏多了。白白净净的,放在哪一朝哪一代都是标准的小白脸。“小官人,几日不见,为何你变成了这般”李师师都有点不敢相信,这是张正书了。张正书叹道:“人生在世几十年,何必活得那么累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嘛。要是没什么事,我先告辞了。”说罢,他潇潇洒洒地拿出折扇,摇晃着走了出去,嘴中分明还念叨着:“知我者,二三子”李师师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好似魔怔了一样,心道:“知你者,唯二三子么”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等若桃进来之后,见到李师师呆滞的模样,也是大吃一惊:“姊姊,你怎生这般模样,难不成是那登徒子对你”李师师回过神来,羞煞了脸颊,啐道:“你这妮子,嘴里就没甚好话。张小官人怎生会做那事只不过是我在想事情罢了”若桃是在青楼中长大的,耳濡目染之下,也算是早知人事了。“姊姊,你该不会是在想那登徒子罢”若桃忧心忡忡地说道,“姊姊,你可别误堕他的奸计啊”“你这妮子,是要讨打了么”李师师俏脸故意一寒,拿过一个“不求人”,轻轻地在若桃的翘臀上打了一下。若桃夸张地叫了起来:“不要,不要,姊姊,若桃再也不敢了”一时间,春闺处,笑意无限而张正书出了李师师的闺房后,正巧迎上了其他酒客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张正书也不在意。瞥眼瞧见在酒客中的曾信骥,还有一个三四十岁的汉子在身旁,张正书当即明了于胸,走过去说道:“想必这位就是大哥了”果不其然,这人正是曾瑾菡的大哥曾信韫。“哈哈,好妹婿,你果然艳福不浅”曾信韫比曾信骥更加不着调,简直是三句话离不开老本行。好在张正书脸皮厚,嘿嘿一笑道:“两位哥哥且继续坐着,稍候李行首自会出来唱曲。小弟有事,先告辞了”曾信骥有些急了,一把扯住了张正书:“好妹婿,你甚么时日再带我和大哥去见见李行首”张正书哭笑不得,这两个大舅子是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啊“此事日后再说,有机会的,有机会的”好不容易脱身出来,走出和乐楼之后张正书才松了一口气,嘴里喃喃地说道:“我是傻了才会继续带你去见李师师,嫌自己没事做”和乐楼中,曾信韫和曾信骥面面相觑,几乎是同时脱口而出:“他说的这话能信”当然了,张正书也不在乎他们会不会相信,反正张正书是不会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此刻的张正书,还有另外的事要忙。在夜幕降临的汴梁城中,虽然有灯火照亮着街道,但还是有很多地方是漆黑一片的。张正书也不知道那两个皇城司亲事官是在哪个角落里蹿了出来,失惊无神被拍了拍肩膀,差点没被吓了一跳。“我说你们能不能走路有点声音,就跟猫似的”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也算是熟稔了这个小官人,知道他的性情随和,于是不满地说道:“你在和乐楼里大鱼大肉,吃酒狎妓,我们哥俩却在外间啃馒头,这算甚么事走路无声,这是做探子的基本,我俩已然惯了”“职业病吗”张正书也是无奈,随即压低了声音说道:“西夏探子刺杀一案有了新的线索了,据和乐楼里的美妓说,前几日有西夏人到和乐楼中吃酒作乐。我猜,这汴梁城中定然是有人在包庇着凶手。你们且去禀告王公事,让他盯紧京中达官富贾,定然能找寻到线索。啧啧,居然有人为了私盐之利而卖国,你们皇城司连一点消息都没收到,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吧”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自动过滤了张正书的讥讽,认真问道:“小官人,此事属实”“自然是真的,我骗你有好处吗但你们千万不要打草惊蛇,这些西夏人属兔子的,有什么风吹草动溜得比谁都快。”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一旦抓拿住了凶手,朝廷就能稳住辽国了,这里面的意义,想必不用我说你们都知道吧快去,免得耽误了事情”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个默默地消失在了夜色之中。看着带着“职业病”的那个皇城司亲事官,张正书也是叹了口气,说道:“职业病不浅”“啥病”另一个皇城司亲事官问道。“我是说你们都有病,病得不轻”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做我的跟班,还要留着酒楼外面,是嫌别人不知道你们的身份对吧”“没办法,上面定下的规矩”这个皇城司亲事官的脑袋不太灵光,到现在都没琢磨出张正书这是在骂他们脑袋不灵光。这样的探子,怪不得抓不到人了。也是,皇城司亲事官什么的,都是从禁军中遴选出来的。如今禁军的素质有多差,知道内情的人都要捂眼因为这根本没法看啊第三百三十二章:苟富贵在宋朝,深刻地诠释了什么叫“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因为当兵不仅要黥面,还得被骂做“贼配军”。若不是走投无路,没有人愿意当兵的。军人地位之低,就跟罪犯是一个等级的。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而即便从禁军中抽调的精英组成的皇城司,那也只是在矮子里挑高个子,且不说识不识字,就连脑袋都比一般人要迟钝。这种人,或许能当一个好士兵,但要做暗探,还是差了那么点味道。好在大宋还有另外一个特务机构安抚司,网罗天下人才,总算是拉起了特务班子,才算是在各国的谍战中占据了一定优势。要是靠皇城司,宋朝早就岌岌可危了。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这样的特务机构,这样潜藏在黑暗中的人必定是少不了的。当然,安抚司表面上可能只是一个虚职,俗称“帅司”,由一路最重要的州府长官兼任,主管这一路的军政,也兼管民政、司法和财政等等。这里面的等等,就大有学问了。因为是“帅司”,自然要掌管情报一事了,那么组织暗探就理所当然了。看着这个皇城司亲事官,张正书不为察觉地叹了口气,说道:“那我要出城,你能跟着我”“若是没有特旨,自是不行的。但我俩例外,因为官家指定要护你周全,自是你去哪,我等跟着去哪了”这个皇城司亲事官嘿嘿一笑道。张正书倒也没什么好说的,哪里是赵煦安排的,都是王庆一手主导的罢了。这两人头脑简单,容易被王庆洗脑控制。安插在张正书身边做一个喉舌,倒也不错。好在张正书并不打算追究这种事,因为这是非常时期,各国暗探在汴梁城中明争暗斗,刺杀的事绝对不会就止一次。多一个人保护自己,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可以说,张正书比任何人都要怕死,没办法,他已经死过一次了于是,张正书就默许了这件事。恐怕只有拉起自己的保镖人手,张正书才会拒绝皇城司对他的“保护”吧“对了,那刘忠现在怎么样了虽然是个反贼头子,但瞧起来并不坏,好好改造改造,应该是个忠心的人”也许是被张正书这么一念叨,家在外城的刘忠,毫无预兆地打了个喷嚏。“刘大郎遮莫是着凉了”“才做了护院,切莫要保重身子啊”“刘大郎身子如此健壮,怎是着凉的了莫非是哪家小娘子,念叨他了罢”“哈哈哈哈哈”在外城,都是一些贫苦百姓居住的地方,可以说这里就是汴梁城中的贫民窟。其中,“鬼樊楼”的出入口,就隐藏在这一带。此地鱼龙混杂,三流九教之辈无所不有。当然,大部分百姓都是良善之人,比如刘忠的邻居,都是汴河上的挑夫。这些挑夫每日下工之后,最大的乐子就是聚在一起,或吃些劣酒,或谈天说地,或交流见闻今日最大的事,自然就是刘忠做了张家护院了。做了大户人家的护院,基本就等于加入了狗腿子的行列。虽然还是民,但也是上民了,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受人尊敬,甚至要比禁军受欢迎得多。刘忠尚未婚娶,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抢手货。这不,得知刘忠要“高就”的消息,贫民窟里已经有不少小娘子对他暗送秋波了。贫民是最渴望上进的,也是最渴望安稳的。刘忠能“跳槽”到张家,几乎是这些贫民想象力的极限了。虽然,大户人家的狗腿子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在汴梁城中有不少富户是专一打点衙门,唆结讼,放刁把滥,排陷良善的,但在“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中,这都不是事。从这一点来看,宋朝的风气并不算淳朴,甚至贫民的生存环境还极为恶劣。放在平日里,这些挑夫和刘忠的关系并不算太好。因为刘忠气力大,揽的活计也多,结算的工钱也多,早就被同行排挤了。今日的情形,只不过是刘忠得了“富贵”之后,同行过来巴结罢了。好在刘忠极为享受这样的氛围,也没有追究这些昔日同行排挤的行为。“多谢诸位吉言,日后若得富贵,必不相忘”刘忠大言不惭地说道,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这些个挑夫听了,都大喜过望。他们都是失了土地的流民,要不是还有两膀子气力,恐怕就要沦为乞丐了。虽说宋朝的乞丐也不赖,还能有组织有纪律,也能吃饱饭,但终归还是做个自由的百姓好,起码不用受人白眼。从这个角度上说,大部分宋人还是很有自尊心的,也不算没救。真正没救的,是宋朝的社会上层,也就是那些达官贵人。“苟富贵,莫相忘,刘大郎果是良善人”听着这些昔日同行的恭维,一时间刘忠也飘飘然了。好在,他没有忘了明天要做什么,推却了众人请吃酒的好意,他转身回到了狭窄的屋中,收拾了包裹,结算了房租,就等明日赶赴张家,当一名光荣的护院了。要是他祖上知道他的子孙,竟然堕落到要去做个护院,恐怕连棺材板都压不住了。但没办法,这不是宋初那会,宋初那会虽然尊崇文人,但武人也还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起码军功是实打实的,还会奖赏分明,授爵授田。但现在先别说武人的地位,就算是武官,在街上遇见文官也要躲避从宋太祖开始,“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得到确立,即侧重于以儒家道德思想治国,推崇文治而排斥武功,以求长治久安。为了防止唐末的乱世,宋朝强调文治,重心在内,回避、放弃武功。为了防止将领干扰政策,又实施“将从中御”之法,对武将处处设防,不断钳制打压。所以,宋朝虽然打胜仗的时候比打败仗的时候多,但是胜仗却是小仗,大仗几乎都败了。根源就在这种“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上。如果不从根本扭转,即便宋朝中兴一时,最后也还是要给异族灭亡的。想想女真人、蒙古人的强悍,已经软了骨头的文人士大夫,哪里有勇气与面对野蛮人一样的异族没有了国防的国家,能有几个有好下场第三百三十三章:造型太过吓人到宋太宗朝,武将群体不仅地位下降,而且精神状态也呈现一派颓势,受到士大夫的轻蔑。这时候,有个叫张演的人指出:“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