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27(1 / 1)

d压境,宋朝之内自然防守空虚,介时就是我等脱身的好时机了。”书生模样的党项人很笃定地说道,“在此期间,我等只需隐藏踪迹,皇城司又如何能发觉我等那些安抚司就更别说了,他们能找到这里,算是他们厉害”“话说回来,女真人果真可靠么”那个商贾模样的党项人还是有点不安心,“若是他们为了挑起三国大战,而把我等出卖了,那又将如何”“哼,真当我大夏国人是没脑子么即便女真人卖了我等,他们也寻不到我等”这个书生模样的党项人很自信地说道,“他完颜希尹聪明,但是我李淳冒也不蠢如若不然,为何我等要立马撤出汴梁城就是防了那些女真人一手,怕他们反咬一口汉人有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使我大夏为了利益和女真人暂时结盟,那也不能完全信任他们。这些女真人就是深山老林中的狼,看起来人畜无害,其实一口就能让你毙命”“没错,女真人狼子野心,也不是甚么好东西唉,若是宋人不敌视我等,大抵上汉人是最讲道理的了,可惜,可惜”那个商贾模样的党项人摇了摇头,连声叹道。“这是没法子的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我大夏和宋朝之间乃是世仇,已然不死不休了”书生模样的党项人突然好像老了好几岁一样,幽幽一叹,说道:“我等不过是想好好过日子罢了,为何宋人就是不肯给我等安生的时日”第两百七十八章:怀璧其罪这句话若是给宋人听见,那肯定会嗤之以鼻的,到底是谁先侵犯了谁难道不是你们西夏人一直在骚扰着宋朝吗然而,这只是宋朝给的官方说辞,真相是宋朝一直在入侵西夏。好吧,这世间的战争就没有正义的,打来打去无非是因为利益二字。西夏和宋朝打,和辽国打,无非是想得到生存之地而已。但是自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之后,西夏就没有对外战争了,因为西夏国力不足,再跟宋辽打下去就是自取灭亡。然而,西夏占据了黄河最肥沃的河套之地,却应了那一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因为这个,就足够宋朝倾尽全力去争夺了。因为一旦拥有了河套,宋朝不仅有了良田万倾,还能拥有了养马地,终于可以组建起不怎么费钱的骑兵了这么大的诱惑,你叫宋朝如何能放弃可以说,要宋朝放弃河套是不可能放弃的,就算打不下来也要努力打,才能维持得了颜面。不然每次对外战争都是输,这叫宋朝把脸往哪里搁万一有一天真的打下来了呢,你看天都山不是被拿下来了吗天都山拿下来了,河套还会远吗因为河套之地,因为宋夏两国之间实在是太多恩怨情仇,已经成了世仇。除非有一国灭了,不然这段恩怨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的。连年的战争,不仅是宋人,就算是西夏人也厌恶了。如今这一场国运之战在即,应当也有想结束这一切的豪赌在里面。只是西夏人明白,想要灭亡宋朝他们没能力,而宋朝想要灭亡他们,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哪一国输了都好,也不会当即就灭亡。只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很难捱罢了,但怎么样都好,这一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了“哼,宋人都是蛇鼠一窝,不过是表面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之辈罢了”那个员外模样的党项人冷笑一声说道,“那些宋朝文人自诩是道德君子,其实背地里做的事,连我们党项人都不屑去做,果然是君子”这些党项人听了,都不做声了。“此事多论无益,还是多注意那些个安抚司罢。紧要关头,千万不可粗枝大叶,如若不然,我等将全军覆没”那个文人模样的党项人显然是这群人的头领,只要他一出声,所有人都沉默了,然后各自散开去做自己的事了。“唉,竖子不足与谋啊”这个文人模样的党项人也是无奈,西夏太缺少人才了,就算是辅佐李元昊大败宋军的张元,也是因为屡试不第才一怒之下远走西夏的。张元是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文人模样的党项人很清楚,负气倜傥、有纵横才、以侠自任,曾作咏雪诗:“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其搅乱天下之意见乎情辞。其实,张元也是很有学识的,但就是因为宋朝文人不喜欢他那种务实的,充满刀剑锐气的文章,才在殿试上黜落他。在宋仁宗时期,在进士科举殿试中设置有末尾淘汰制度,因此,即使进入了殿试,不算是稳中进士的。但是有猫腻的是,张元连续几届都被末尾淘汰。没有背景的张元,文章又太过锋芒毕露,自然是淘汰的必然选择,这令一向自视才高的张元极为不满。蹉跎了十余年的张元终于心灰意冷,然后又和好友吴昊前往边关,薄游塞上,觇览山川风俗,慨然有志经略,耻于自售,放意诗酒,出语惊人,将两个人嗟叹怀才不遇的诗句刻在一块石板上,雇人拖着走,两人则跟在后面吟诗大哭。显然,张元想以此引起边帅的重视。不过,这类行为艺术虽然引起了边帅的主意,也得到了边帅的接见,但想做一个幕僚的梦想还是破灭了。再次心灰意冷的张元回到了家乡,结果因为持才傲物,被县令打了一顿板子。羞愤的张元听说西夏李元昊想要造反,于是下决心投靠西夏。临行前,张元路过项羽庙,“乃竭囊沽酒,对羽极饮,酹酒泥像,又歌秦皇草昧,刘项起吞并之词,悲歌累日,大恸而遁。”可以说,张元并非是一个天生反骨的人,去国离乡也是经过一番激烈思想斗争的。只不过他持才傲物,认为自己的才干远高于朝堂之上那些庸碌之辈。他要竭力证明自己比这些庸臣厉害,为此,不惜叛宋投夏。当年张仪由楚奔秦的悲愤,和范睢由魏去秦的无助,大抵也是如此了。得到了张元相助的李元昊,犹如打了鸡血一样。不仅大败宋军,还把辽国打得生活不能自理。要不是西夏的基础实在太差,人口太少,说不定西夏都能反攻中原也正是因为这样,宋朝嘉佑二年,宋朝取消了科举殿试中的末尾淘汰制度,对进了殿试的人一律录取了。这个办法是尽量防止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之事,一如张元一样给宋朝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事实上,这也是宋朝文人在作死。这个文人模样的党项人也是感慨,如果不是宋朝文人的“神助攻”,说不得西夏现在都还是不敢反。就算是反了,也要被打回原形。“宋朝啊,宋朝”这个文人模样的党项人摇了摇头,突然愤愤地说道:“如此汉人,岂能尽占膏腴之地”同时,也惋惜李元昊志大才疏,如果任用张元的计策,灭宋也不过几十年的事。要知道李元昊就是一帮土匪出身,根本不知道“根据地”的重要性,总是习惯出兵掳掠一番就跑。虽然取得胜利,财用却越来越困难。张元力劝李元昊攻占汉地,用汉人守之,这样才能扩大疆域,财用充足。然而李元昊却要和宋朝谈判,这一次谈判彻底断了西夏图谋中原的心思。西夏君臣因为得到了比以往好上百倍的生活,也失去了进取之心。这个党项文人想到这里,恨恨地说道:“汉宋果然是天命所归,所以才再而三逃过劫数么”不过,他又想起了什么,立即改口说道:“我偏不信,若我西夏举国来攻,宋人岂能挡得住花花中原,万里江山,就此易主”第两百七十九章:石灰“小官人,你又要出城么”门口那个香饮子摊主哭丧着脸说道,“就不能消停一会么,小的们很难做啊”这些天,张正书好像故意跟他们作对一样,每天都不安静地待着,不是去城外,就是在城里晃悠。皇城司的亲事官们都差点没跟着跑断腿,他们就没见过这么一个能跑,这么不安分的富二代,甚至比他们还能跑很多时候,只要张正书稍稍耐心一点,这些皇城司的亲事官就跟不上了。好不容易吊在后面跟上了,却看见张正书在前面好像闲庭信步一样,他们却在后面喘着粗气,这种对比,让这些皇城司不仅大吃一惊,还十分不解。什么时候这个看似瘦小的张小官人这么能跑了真的是不跑不知道,跑了才明白,他们这些疏于锻炼的亲事官,还真的赶不上张正书的速度皇城司亲事官换了几茬,却还是没有能赶得上张正书速度的。就算是勉强赶上了,也是累到不行,别说保护这个张小官人了,恐怕他们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有鉴于此,皇城司上下都怕了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张小官人,甚至被安排到了跟随张正书,都好像死了爹娘一样,一脸的晦气。“你们也太弱了吧,连我都跟不上,这样还怎么做探子啊”张正书有点鄙视这些皇城司亲事官了,真的是渣渣啊,以这个身体素质,就算再能打,陷入了持久战之后没体力怎么办不就是等死吗这个香饮子摊主白了张正书一眼,什么时候皇城司需要这么跟踪一个人要知道,在汴梁城中皇城司遍布每一个角落。只要稍稍打个手势,自然会在下一阶段有人跟上。用这种分段盯梢的方式,既不容易被目标发现,也能避免给目标走脱了。不过,要说到耐力,这些皇城司亲事官还真的不怎么样。更别说和张正书这个每天都锻炼的来比了,那根本没什么可比性啊长跑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宋人疏于锻炼,别说长跑了,就算是短跑也没练过几回。乍一开始就来了个横穿大半个汴梁城,这怎么吃得消从景明坊到东水门,那确实是跨越了大半个汴梁城,更别说有时候张正书还会到桥市街巷口去,这又是汴梁城的另一端。按照这时候的里程数算一算,怎么也有二十多里地了。二十多里地,换算成公里数,也就是十公里左右吧。这样的路程,要是用走的,这些皇城司亲事官觉得没啥,可要是一路小跑,还要减速加速变向,这就吃力了。张正书也是锻炼了好几个月才有这样的耐力,这些皇城司亲事官疏于锻炼,能跟得上也算是身体素质很不错了。怎么说这些皇城司亲事官都是从禁军精锐中选拔出来的,总算是有点料子的。“小官人,今个又要去哪啊”这个摊主知道,如果给张正书损起来,能把你说哭。所以,他很明智地选择了转移话题。“去东水门外,你也知道的,我的实验快要成功了”这个摊主一愣,他才想起来在东水门外不远处,这个张小官人好像又弄了一个作坊,而且让人把破碎的瓷器送了过去,每日都传出很奇怪的声音,也不知道里面在做什么。曾经有一个皇城司亲事官进去探查过,发现里面都是一些工匠,还是和张正书签了契约的。作坊里面热浪逼人,也不知道这些工匠在里面弄些什么。“你是说那个作坊”这个摊主有点惊讶地问道。“嗯,我要做出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东西了”张正书非常有信心,他弄出来的这个东西虽然不新鲜,因为中国人早就开始应用了。但是,张正书的实验品,却比以往的东西好太多了。这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东西,就是水泥。到了宋朝这时候,汉人使用石灰来砌筑的砖石结构的房屋,甚至能建造多层楼阁。这也是建造超市的时候,那些营造匠提出来的问题。建造两层的大型房屋不是不可能,但是强度却不够,需要用到石灰凝胶材料。要知道就算是樊楼,在建造的时候也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建成五座相向,三层楼高的“摩天建筑”。之所以要建造那么久,就是用了石灰。早在周朝时,中国人已经发现了石灰具有良好的吸湿防潮性能和胶凝性能了,左传中有记载:“成公二年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灰”蜃灰就是用蛤壳烧制而成的石灰材料,使用方法是先将石灰与水混合制成石灰浆体,然后用浆体砌筑条石、砖墙和砖石缝隙以及粉刷墙面。甚至到了明朝,这个方法也没失传,被记载到了天工开物之中,张正书也是因为这样才知道有这样的方法的。中国人采用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比如石灰中掺杂糯米汁,或者掺杂桐油、血料、白芨、明矾、鸡蛋清等等。这样砌成的城墙,甚至历经千年都不坏。唯一的问题是,需要的时间太长,花费太大,不是一般人能负担得起的。张正书哪里能等那么久,要知道冬天就来了,超市需要尽快建起来。所以,张正书想到了水泥,有什么建筑材料比得上水泥呢只是,制作水泥不容易,好在中国人点亮的技能里有烧瓷这一项,窑温能上升到1400度左右,再高的话也行,就是有炸窑的危险。所以,煅烧水泥是没问题的。张正书又恰好知道,水泥是怎么制作的,不外乎是石灰石、黏土、石膏三项,只要知道这几项材料,制成水泥那就是试验的问题了。要收集黏土不易,毕竟汴梁城附近没有什么黏土出产。好在宋朝的瓷器颇多,碎瓷器也多,随便花点钱就能收上来了。将粘土烧制的瓷器碎片,经洗净、烘干、砸碎、磨细、过箩后,加入筛选出来的生石灰,再混入炼铁的铁渣,然后放入窑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