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7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77(1 / 1)

d于是,可想而知的是,朱逸文这一天都拉到脱虚了。甚至还要被马车载着,去看大夫。终于把这个碍事的家伙给清走了,张正书登时觉得这县学也变得可爱起来。然而,赵鼎却把一切看在眼中,放学之后,赵鼎虽然跟着张正书回家,但却是一言不发。“怎么了,你有心事啊”张正书觉得奇怪,赵鼎这个愤青,居然懂得隐藏心事了,虽然还是表现在脸上,但也有很大的进步了。赵鼎思虑了一下,然后说道:“小官人,适才你对朱同砚使出的小人手段,非君子也。”张正书哑然失笑,笑道:“何谓君子,何谓小人”赵鼎当即引经据典,说了一通君子和小子的差别,听得张正书直想笑。不错,儒家的学说,拿来修身养性是不错的。但是作为道德规范,却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何谓君子,何谓小人根本没有一个定义,况且孔夫子其人,不仅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还将君子限制在士大夫以上的阶层。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正书从来都不是君子,只是个“贱贾”之子。当张正书说出这个的时候,赵鼎哑口无言了。孔夫子这么说,赵鼎还能反驳不成第一次,赵鼎第一次觉得儒家学说不能自圆其说了,他开始怀疑,儒家学说是不是正确的了。这也是张正书想要的,因为赵鼎这个年纪,最是叛逆,也是最能接受新思想的年纪。儒家学说确实不错,但并非完美,而且特别不适合执掌政权。哪怕是披着儒皮都好,也能对国家造成巨大的伤害。看看当今的文官集团,看看屡战屡败的对外战争就知道了。腐儒当道,民不聊生第一百六十七章:儒家的黑材料张正书认为,真正的儒者应该是像荀子那样不法古,不崇古的,认为今人肯定比古人强的要是今人不比古人强,那还谈什么社会进步啊而腐儒呢认为君子必须说古话穿古衣才能成仁。张正书就呵呵了,所谓古话古衣,在当时都是新的。而古人说它穿它,难道古人都不是君子吗必须穿不是君子的衣服,说不是君子的话,而后才为仁吗古有公休仪,拔葵去织,休妻求名,认为所有的工匠都是机械诈伪、奇技淫巧、机变械饰、怀诈机心的,当今腐儒也是如此。用墨家的意思反驳:古时后羿制造了弓,季伃制造了甲,奚仲制造了车,巧垂制造了船。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鞋工、甲工、车工、木工都是君子,难道后羿、季伃、奚仲、巧垂等却成了小人不成从逻辑学上,儒家学说有太多漏洞,而墨家就是最仇视儒家的,所以从中找出一大堆黑材料不足为奇。更何况,墨翟还是中国逻辑学的创始人,能找出儒家一堆黑材料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儒者的态度就是,我没看见,所以我不认同。就算书本摆在面前,我不看,所以我也不知道,更加不认同。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根本就不是治学的态度。当然,这也和儒家的特性有关,因为“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啊门派根基都被你否定了,我拿什么去忽悠那些地主,忽悠那些皇帝只是,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被忽悠的。比如王安石,就是外儒内法之人。系统里有墨家的书籍,所以张正书轻而易举地将赵鼎辩驳得哑口无言。这是肯定的啊,墨家视儒家为死对头,整理出了一大堆黑材料,而且都是儒家不能自圆其说的,赵鼎如何能应对现在就等于他和墨翟,和墨家门人在辩论一样,人家句句都戳中你的痛点,你却一点反驳的底气都没有。因为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家人,而是你的敌人啊最后,自然就是赵鼎的思想开始崩溃了。“小官人,儒家真个如此不堪”赵鼎沉默了良久之后,才问出这个问题来。张正书一愣,然后哑然失笑道:“任何学派,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好似法家,一门心思讨好帝王一样。儒家,则是为士大夫与乡绅说话的。已经消声绝迹的墨家,农家,则是为底层百姓说话的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有自己的利益阶级。所以,有所缺陷是必然的。”赵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但他也有点不明白:“那为何小官人你如此厌恶儒家呢”他跟了张正书一段时间了,自然明白张正书的喜好。如果儒家是为乡绅说话的,为大地主说话的,张正书应该很亲近儒家才是啊“我不是厌恶儒家,只是厌恶腐儒,厌恶伪君子,这些人是国之蛀虫,窃居高位,就是对国家的最大伤害。”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再说了,道德高和有才干,有必然的联系吗”赵鼎一愣,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可如果道德不好之人,窃据了高位,那又如何”这是儒家的论调,在儒家看来唯有君子,才最能做官的因为君子道德满满,才能满满,他们不做官,谁做官只是张正书并不相信人性,只是淡淡地说道:“世间有两种事物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人皆有私心,圣人也如此。不好利者,好名。不好名者,为其抱负。唯完善之律法,可行监督之事,督促人不做损公肥私之事。”赵鼎哑口无言了,因为他知道,张正书说的都是实话。世间,谁没有私心君子就没有私心了,你开玩笑吧“年轻人,眼界不要太狭窄,你可以以儒家为主,但也要涉猎百家。”张正书笑道,“集百家之言,方能做一个有利于家国之官。若是只懂清谈,不懂实干,就如同司马光一样,宰相不起于州部,此乃于国大害错非他,今日我大宋伐西夏,岂会如此吃力”赵鼎默然了,他原先是很崇拜司马光的,因为司马光的人格魅力确实没得说,他奉公职守,廉洁克己,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这些都是非常人能做到的。然鹅,被张正书这么一影响,从国家的角度看问题,他才发现原来号称着新法误国的司马光,不仅把熙宁新法的成果全都给否定了,甚至还使得国家倒退了好些年。只是司马光推翻了青苗法,保马法,才使得不明真相的百姓拍手叫好罢了。百姓就是这样,有奶便是娘,管你谁在位,不让我们好过,我们也让你不好过但是,司马光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而做出的种种事情,却严重伤害了宋朝的利益,谓之“国贼”一点都没错。这一点,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哪怕赵鼎对当今宰相章惇再不屑,也不得不承认章惇做宰相要比司马光厉害多了。原因是什么呢就因为章惇曾经在地方任职过知州知府,有执政一地的经验,而且政绩显著。他经略南北江,平定荆湖北路等地,大规模开发荆湖南路,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内地割据势力,对江南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司马光原本也在地方上任职过,但他太过迂腐,做事不懂变通,结果被胥吏耍得团团转,还以为自己给百姓做了不少事。从治理一地,就能看出高下,别说治理一国了。当然,司马光以史学家的眼光,看待百姓疾苦,确实也为百姓做了点事。但都是小恩小惠,既不能授人以渔,又不能对一个地方做出影响经年的政策,可谓之“中规中矩”,一点出彩的地方都没有。倒是文教方面,司马光做得还不算不错。“难不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是对的”赵鼎的脑子里不由得升起这个念头来,然而他却很快摇了摇头,这可是法家的理念啊,而且还是韩非子显学里的内容,赵鼎一时间接受不了。要知道,法家和儒家也是不对付的,韩非子显学里的原文,也是“批驳”过孔子的“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这叫赵鼎怎么能接受啊第一百六十八章:收割蔬菜张正书才不管赵鼎能不能接受呢,反正他确实瞧不起儒家的。皆因儒家的口号叫得“高大上”,然而真正做到的人,却没几个。从这一点来看,其实儒家本就没有成执政思想的基础。因为儒家太多空而泛的东西了,真正的方法论却没什么。大概就是喊个口号,君子是最好的,用君子治国,就能长治久安,天下太平了这种自欺欺人,是不是很好笑但偏偏统治者喜欢这套论调,于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恶劣的影响一直到了宋朝。因为宋朝崇文抑武,士大夫阶层前所未有的强大了起来,甚至连皇帝都压不住了。你真当宋朝皇帝不想宰了那几个贪官,不想宰几个和他作对的官不是皇帝不敢,而是他做不到啊文官集团的势力实在太庞大了,庞大到皇帝都心惊胆跳的地步。看看宋初之时吧,宋太祖宋太宗,杀文官如同杀鸡一样。但是宋真宗以后,文官集团庞大起来了,能隐隐和皇权对抗了,所以皇帝也换了个玩法平衡。也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了,宋朝之所以党争频繁,其中很大程度是皇帝纵容的。皇帝不杀士大夫了,你们就在朝廷里打闹吧,不下死手怎么都行。于是,就渐渐成了“潜、规则”了。文官集团的空前庞大,让皇帝都敬畏三分。只是不断的内耗,却让宋朝的元气一点点的在磨灭,张正书自然对这些出身儒家的文官没任何好感了。不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张正书才懒得管朝堂上的龌龊事。现在的张正书,要一心扑在他的大棚蔬菜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他小院里的大棚蔬菜,已经到了即将成熟的时候了。回到张家宅邸,张正书用“洞察”技能看了看大棚蔬菜,惊喜的发现,已经成熟了品种:生菜状态:健康已成熟等级:1级产量:40斤收割可获得经验:895“那还等什么”张正书兴冲冲地找来一把小刀,开始收割蔬菜了。看着系统界面的经验在蹭蹭蹭地往上涨,张正书居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好似翡翠一般的生菜,除了叶子稍显得偏黄之外,卖相绝对是不错的。若是放在后世,这绝对是“无公害”的高级蔬菜,一斤都能卖十几块钱的那种。只是产量有些小了,毕竟小院里的地不多,土壤也不算肥沃。再加上大棚蔬菜有着天然的劣势无法照到阳光,产量小也是正常的。再看看自己的经验值,张正书惊喜的发现,居然增长了不少。人物:张正书,别名轩奴,曾用名张振凡状态:健康等级:0生命:3030体能:1010经验值:368510000轮盘抽奖:无技能:种田术1级基本属性:力量1,敏捷3,体质1,精神3131特殊属性:悟性5,根骨0,洞察3131物品栏:无任务:种田术升级到十级。任务奖励:消耗品1,额外抽奖机会1商场:尚未开启“小官人,这法子真的能种出时蔬来”赵鼎也是惊奇,他也是第一次走进这茅草大棚里,哪怕是只待了一会,也觉得汗流浃背了。他不是不识五谷之人,自然懂得一些农事。“这般高温,亦能种出时蔬来,实乃神技也”张正书说道:“这法子是我拿来试验的,为的是冬日种菜。很快就是霜降了,到时候才是这大棚蔬菜的大展身手之时。”“冬日种菜”赵鼎吃了一惊,他很想用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来辩驳张正书,但他还是忍住了。在张正书这里碰过不少钉子的他,早就领悟了一件事,如果实在没把握,千万不要跟张正书辩论,不然会让自己世界观崩塌的。既然张正书说冬日也能种菜,他就等冬日之时,看看张正书是不是真的能种出蔬菜来。要是种不成,他再据此跟张正书说道理不迟。但赵鼎有种预感,张正书是对的因为茅草大棚里,温度之高,有些超乎他的想象了。“冬日种菜有啥好稀奇的,难不成冬天你没吃过豆芽菜”张正书随口应了一句,然后喜滋滋的让僮仆把这几十斤蔬菜搬到厨房里。没错,他准备亲自下厨。赵鼎连忙拉住张正书,说道:“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小官人何以下厨做些非君子之为”张正书白了他一眼:“我又不是君子”赵鼎被噎得一时无言,确实,按照儒家的分法,唯有士大夫和乡绅能称为君子,像张正书这种“商贾之子”,怎么可能算得上君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没有吃食,圣人也会沦为恶徒。”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且夫,治大国如烹小鲜,连烹小鲜都不会,还谈什么治国道存于万物,当然也存于厨房之中。煎炒烹炸,存乎一心,运用之妙,可比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酸甜苦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