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1(1 / 1)

d”说罢,张正书从前堂的架子上,找到了一沓厚厚的纸张,递给了李行首。这些,是张正书寻来“小报”的狗子队,从“天驷监”、“马监”这些养马的机构里“拿”出来的数据。所谓“拿”,其实就是“内探”从官方机构窃取出来的机密。这些数据上,清清楚楚写明白了,大宋的养马业到底是这么衰落的,不是敌人的问题,完全是因为内部的问题。是宋人自己太作太蠢,原先在河东一路上水草肥沃,还是能养马的这和张正书认知差不多,说中原地区不能养马的都不是是士大夫一类罢了,他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知道乱来,自以为能指点江山,其实连大宋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别说士大夫了,就连官家也差不多。河东一路的马监没落之后,就连朝廷都认命了,以后就只能从西夏、从辽国进口马匹。耗费巨大不说,买回来的还是骟马,也就是被阉掉的公马,这有个鬼用啊李行首仔细看了看数据,看了看宋朝的养马概况,这才明白不是宋朝不能养马,而是宋朝养马的官员,甚至朝廷都不上心。事实在眼前,李行首也不得不相信了,叹息了一声说道:“小官人果然大才”这份数据,有原始数据,也有张正书的个人分析,因为他要弄清楚大宋的军队到底有多少战斗力。李行首看了这份数据的分析后,才明白原来真的是大宋自己作死,怨不得其他人。那为什么大宋对西夏,对河套念念不忘呢李行首提出了这个问题,张正书也没想到一个青楼的行首,居然会对边事这么感兴趣。以至于张正书开始上下打量了一番李行首,突然说道:“你是西夏人吧”李行首的眼神中突然闪过一丝慌乱,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张正书笑道:“用美人来做间谍,我也见得多了,你不必惊慌。”“小官人,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可是正宗的汉人,有籍可查的”李行首突然抬起头来,认真地说道。张正书也愣了愣,然后笑道:“不可能,你姓李,李乃西夏国姓,再加上有哪个行首这般关心国家大事,喜欢豪放激昂的诗词若说你不是西夏派来的间谍,我都有点不相信了。”第八十八章:忠良之后李行首黯然地垂下头来,良久才说了一句:“奴家本姓王,娘亲生我时难产死了。奴家爹爹王寅乃是染布匠,因为朝廷染布延期入狱。于奴家四岁时,爹爹也重伤不治而逝。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改姓李。我祖上,原是武康公族人,也曾位列将官。只是后来因事,家道中落,到我父时,已经泯然平民了。奴家自幼亡父,不得不落入娼籍中。虽为歌伎,亦有报国之心”张正书半信半疑地看着她,然后说道:“武康公是谁”“大宋开国大将王超”李行首说起王超,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脸上都有了勃勃的生机。张正书突然笑道:“其实你是忠良之后也好,是间谍也罢,与我没有半点相干。”这句话确实是张正书的心里话,这敌国间谍不知道在汴梁城里藏了多少,他哪里有精力去管他们呐这事啊,就交给“安抚司”去烦恼吧“小官人,你且想想看,若奴家真是别过间谍,又岂会唱念奴娇,唱双生子”这时候,李行首已经开始证明自己的清白了,“若是别国间谍,还巴不得我大宋百姓全都醉生梦死,全都纸醉金迷哩常言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若奴家真是间谍,当唱凄婉清凉、哀怨缠绵的曲子,好叫整个汴梁城的百姓,都为奴家着迷。靡靡之音一起,则化作英雄冢,岂不快哉”“似乎也是这个道理啊”张正书听了点了点头,他一直也想不明白,李行首为什么要唱这么豪放激昂的曲子,难道真的是因为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也有“报国之心”“奴家自幼崇慕武康公,敬仰先祖英武之魂,又如何能唱这靡靡之音,使得万千秀才,都消磨了血性”李行首说到激动的地方,竟然声音都些颤抖了。“莫激动,莫激动”张正书还真的怕她太激动了,做出点什么事情来。“你不是间谍就不是间谍吧是了,我还不知道你叫甚么名字呢,怎么你连名字都不曾透露么”李行首看着张正书,突然笑道:“小官人怕是知道的吧”张正书一愣:“我如何能知”“市井传闻,说奴家自幼入佛院,多半叫师。奴家改作了李姓,便是李师师了。”李行首说起自身的经历来,竟然一点都没有怨天尤人的感觉。原来,这时候北宋的习俗,想要孩子平安长大,就让他到佛寺里,自幼舍身入寺庙,这样的孩子在风俗习惯上都被称呼为“师”的小名。想来是李师师的父亲王寅没什么文化,觉得叫“师师”也不错,于是就这么叫了。然而,张正书听到“李师师”三个字的时候,差点没脚下一个趔趄,摔倒在地。“我早该想到的,早该想到的”张正书苦笑道,“原来你就是李师师,原来你就是李师师啊”“小官人莫非早有耳闻”李师师突然想起来,“是了,鸨母说过,好些年前,樊楼也有个行首叫李师师的,与我同名同姓。鸨母便说了,奴家不曾名扬汴梁城之前,还是不要透露名字,免得别个误会。”张正书却古怪地看着她,实在没想到她就是千古第一名妓李师师。确实,宋徽宗和李师师的故事,便是张正书这种只看教科书历史的小白,也略有耳闻。李师师的大名,穿越了千年时间,也还是颇具影响力。这也是张正书第一次和历史有名的人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让他都精神一阵恍惚了。“你就是李师师,你就是李师师”张正书起先觉得不可思议,但后来一想就明白了。或许,正因为是这样“特异独行”的女子,才能名流千古吧“小官人,你的脸色怎么这么奇怪”李师师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气,居然在后世是这么响亮的。张正书突然想起了,这样的一个佳人,在靖康之耻后便没了踪迹。一说是她不愿伺候金人,吞簪而死;一说是她从良后郁郁而终;一说是她逃出东京,到慈云观中做了女道士不管怎么样,下场似乎都不怎么好。张正书的脸色为什么奇怪,就是因为他知道了历史,才会这样的。“咳咳,没事没事”张正书突然笑道,“没想到李行首居然是忠良之后,也怪不得了。只是,我有个不情之请,你能否揭下面纱,给我看看你的真容”这不是张正书好色,而是他真的很好奇,到底是怎么一个女子,才能被称作是天下第一名妓估计只要是个男人,在这时候都应该这么想的吧“奴家还以为,小官人和寻常男子有些不同,没想到也是一般无二啊”李师师却有点失落地说道,然而,她却没有推脱,而是轻轻揭下了面纱。下一刻,张正书眼睛也亮了。确实,李师师长得非常动人。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一时间,张正书脱口而出一首诗道:“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李师师“扑哧”一下笑道:“小官人,你念的这首诗,是晏几道写给另一个李师师的,可不是写给奴家的。”张正书一愣,然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笑道:“原是如此,我也不知道如何就念将出来了。”然而心中却道:“那个倒霉蛋,经史典籍没有一句记得牢的,倒是这些艳诗艳词记得一字不差不过这李师师长得确实很美啊,就好像后世的大明星一样,她应该还是没化妆的那种是了,像古装的张敏、刘亦菲和刘诗诗的结合体,冷艳”“圣人有云,食色,性也,这有什么好掩饰的。”张正书笑道,“更何况,你确实很美,怪不得那么多人会为你疯狂”张正书这话是一语双关,其实说的不仅仅是那些秀才,那些士大夫,还包括了宋徽宗。“再好看的皮囊,也有老去的一日。倒是奴家觉得小官人有着非同一般的才情,和寻常人大不一样”李师师盯着张正书,似乎想要把张正书看透一样。第八十九章:胸襟为什么大部分男人都不太喜欢第六感很强的女人因为这些女人的第六感都太特么准了张正书也是一阵无语,他虽然是“特异独行”了些,但也做得不算出格吧这年头,多的是王孙贵族斗鸡走狗,也有专门研究斗茶的,甚至还有专门对器械感兴趣的。当然,也只有有闲情逸致,还有家财万贯的人才能如此任性,寻常人是任性不来的。只是张正书哪里有什么才情了,什么时候青楼行首的眼光这么低了,她不应该对那些满口诗词歌赋的秀才感兴趣的么张正书虽然在后世上过大学,但他也知道,若是论文学素养,便是眼前这李行首都完爆他了。他实在想不明白,他能有什么才情。“难道这李师师看上我了”张正书虽然平日里有些自信,但绝对不会自恋到这种地步的,摆明了是不可能的事嘛“李行首莫不是看错了罢”张正书有点尴尬地笑道,“我虽然有点自信,但说到诗词歌赋,经史典籍,琴棋书画什么的,几乎是十窍通了九窍”“十窍通了九窍,这是何解”李行首还以为张正书这么自恋的呢,居然敢说自己这么厉害。殊不知,张正书接下来这句话把她彻底逗笑了:“也就是一窍不通”“奴家说的才情,与学识无关,而是与胸襟有关,与抱负有关”李行首嘴角洋溢着愉悦的笑容,那好似冰山上的冰雪融化一样,又好像一缕阳光透下云层,让张正书都看呆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张正书是个很正常的男人,自然也是禁不住她这么“诱惑”的。张正书怔怔地看着她如画的面容,眉目动人,肤色雪白,精美耳坠挂在娇嫩的耳垂处,一时间出了神。“胸襟”她不说这词还好,说了这词,张正书看向她的“胸襟”,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倒是有些大失所望。不过也是,在宋朝这种罗衫,虽然和唐朝时差不多,对襟、腰身清秀苗条,甚至抹胸都还在,只是更加保守了毕竟不是唐朝的宫廷服饰。便是这样,略显厚重的衣物,还是遮住了女性该有的曲线,让张正书大失所望。“是啊,小官人的胸襟,最是让奴家敬佩。适才听得小官人一席话,奴家才发现,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小官人你的。”李行首赞叹道,“若是小官人肯为官的话,那真的是大宋之福,百姓之福了”张正书哪怕再自负,也不敢这么说。他红着脸皮,讪讪地坐下道:“哪里哪里,不过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已。其实,主要是朝廷上下的眼光都太狭窄了,不知道天下有多大。”“天下不外乎就是辽国、西夏、吐番、天竺、大食罢了是了,东边还有个倭国,天下便是这么大了吧”李行首觉得奇怪,这天下能有多大啊然而,张正书却淡然一笑道:“错矣,天下之大,中原不过一隅。我中国虽号称乃是天下之中,认为天圆地平,中国居中,殊不知天下之大,远超寻常人想象。其一,世界之大,远不止这几个国家。据我所知,起码还有西域诸国、高丽,南洋那里还有数十个小国,甚至再往西海上万里,有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等,甚至还有一块比大宋还要大得多的陆地,上面全都是昆仑奴。其二,我们脚下这块大地,并非是平的,而是一个圆球。”“这不可能吧”李行首差点没跳了起来,这脚底下是个球这叫她怎么可能相信“如何不可能”张正书正准备下一期报纸搞个大新闻,推出“地圆说”,于是翻找了不少资料,才总算找到古代也有“地圆说”的证据。“东汉时,张衡所著浑天仪图注有云: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三国时,王蕃所著浑天象说有云: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于地外,犹卵之裹黄,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其术以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极持其两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虽然,这些都是古人所云,并非是我杜撰的。然而,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我问过曾出海之人,他们都说,出海之时,若远方有船而来,必先见到桅杆。何解皆因大地非平面,而是球面,所以肯定先见到桅杆,而不是先看到船身。当然,这只是证据之一,若想证明脚下大地真的是球形,找个人出海,一直往西走,也会回到原地。那么,就彻底证明了,大地是个圆球”张正书的侃侃而谈,让李师师都有点懵圈了。“这是真的”“自然是真的,我大宋只着眼于一隅,却看不到天下之大。为何朝廷一直想拿河套真的是为养马地吗不然,为的只是河套平原,可以种植庄稼罢了”张正书淡淡地说出了大宋朝廷上下的意图,不就是迫于土地压力,想要找个继续容纳人口的地方吗历朝历代,就没有宋朝这么多的人口,当然,宋朝的粮食产量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