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刘备接下来的一句话,就令刘虞大惊失色:“单漯水一河,我等日捕捞鲢、鲤、鳊,翘嘴等江鱼,已过三千斤。”“多少一日三千斤”刘虞睁大了眼,满脸愕然,“每日渔获过二百五十石”“不错,上月渔获最高一日,便是日获三千斤有余。”刘备微笑点头,“其中北盟直属渔船,捕捞量占三成,其余多为合作统购。”“直属渔船合作统购”刘虞最重民生,紧声发问,“这日三千斤渔获,是多少艘渔船所获”“涵渔家筏桴,乌篷二百二十余艘,网梭,舟楫六十三艘。”刘备神色中并无自得,语气中反略为遗憾,“实际每艘渔船,当日平均渔获不过十斤。倒是直属我北盟的渔船,日获普过六十斤。除去我等捕捞量,实际渔户所得,当日单船渔获不过四五斤。”“一人司橹桨,一人竿挂网,二渔夫日获四五斤,确是不多。”刘虞闻声颔首,可又疑惑的问,“为何直属尔等渔船的渔获,要普遍高出十倍出去是船型渔具皆优于渔户”“那倒不是,船型渔具类同,我等不过比渔户,多了个协作。”刘备大眼睛一眨,头微摇,“北盟所属渔船,大多并非为吾等所造,七成以上原本皆是乡里渔户自置。筏桴,浆排,乌篷多有,船型并不占优,倒是网编的比乡里渔户大的多。”见刘虞面露不解,解释道,“正像刘公所言,渔舟本多两人驾。早先江河捕鱼,渔网皆于舟中挂竿横抛,一网一抛,劳苦功不高。我等不如此,改为将渔舟编组,列为编队,二舟并行,网横于两船之间,由一人摇橹,一人划,多加一渔夫摇浆,长网横江,逆流而上。如此,可不用一网一抛,而是以双舟,四排,八筏等大小渔舟编队,逆流而上,顺河而下,恰如梳子一样,横扫江河,一段拉一网,鱼即满舱。”刘虞倒吸了一口凉气,喃喃道:“列渔夫江河以为阵,军法捕鱼”“我等哪知什么军阵,军法,就是个协作。”刘备谦声道。“乡里渔家,为何愿列于尔等麾下听令”刘虞眉头微皱,想到了强征郡国乡民从戎,庶人戍边的恶政,引发的军卒逃亡哗变,以为刘备等人也是强征。“不是谁都可以入北盟直属渔船队的。”刘备的回答却与刘虞所虑,截然相反,“我等非圣人,先顾的是自家。只有士卒军属,与北盟亲善的在地乡里渔户,经申请由盟中负责农林牧渔的渔业司批合之后,才允挂我等之赤旗,入北盟直属渔船队。”顿了顿,对刘虞详述道,“例如士卒军属,按士官等级,什长以上,军属若有从事渔业之愿,就可对所属里申请。一旦通过,渔船渔具皆由盟中无偿提供。军属经渔业司培训,只用驾驶渔舟进入渔船编队即可。军属不用了解什么渔汛找鱼捕捞之法,只要严格听从编队上级下达的简单作业命令。让划就划,让张网就张,让拉网就拉,让靠泊就靠泊,就行了。有精于此道的老渔夫坐镇编队,充任望渔观潮之责。用不着编队内的每个人,都会织网找鱼捕鱼。渔获也不用辛劳来回贩售,除依士官等级按比例上缴之外,其余全部由联盟统一收购。”“上缴统一收购”刘虞是第二次听到统一收购的词汇了,方才刘备所言的是组织办法,知道统一收购之中,必涵北盟旗下渔业相关的分配章程,他便是以仁政爱民自居,对民生最为关注,不由虚心请教,“玄德可为老夫细解此法,上缴可为征赋征缴几何全实物税,折色统一收购又为哪般鱼肉易腐,可存庾廪之仓”“征缴很是简单,与田分三等,水旱瘠分门别收不同,我等只论士卒将校盟中等级。说是征赋,不如说是佃舟。”刘备毫不藏私,大拇指与食指一竖,伸手比了个八,直言直语,“流民暂编士卒最苦,其家属驾舟随编队所获,渔获征缴八成。十斤鱼便要被收了八斤上去,余不足温饱。闲时其家属尚要予其所属编队,织网晒网,缝补浆洗,剖鱼晒鱼,搬货装舱,多做些帮工,才有余食。士卒服役年限过一年,则可与伍长待遇等同,少征一成,实缴七成。什长,实征六成,且多一个实缴七成的伍长指标,可分配予什中任意士卒。至于是照顾贫户,还是拉拢健卒,皆什长事,余不问。到了里长,则只征半数,多二什长四伍长指标。亭长征四成,多四里长八什长指标。一乡之长,征三成,多八亭长十六里长指标。至于将校士伍手中的指标,是赐是予,是恤是卖,皆不问,全由各级将校士官做主。若不公自有众人推,麾下士卒逢战必不前,因果自找,却是不用吾等过问。由于我北盟士卒,在士伍,在乡里,功粮禄米大不同。除军阶外,又有军功,授勋之等级。故而,若是一个在乡伍长,即便寸功为立,军属实缴渔获也仅五成,而不是八成。士卒随从军服役年限愈增,征缴会随之逐年递减。一个在乡伍长若能沙场建功,逢战先登,得以授勋,甚或能比乡长征缴比例更低。非但渔船渔具由联盟免费提供,渔获征缴不过二三成而已。所征缴的渔获,里面是包含换网支出,晒网搬运等由编队后勤统一安排无偿支出,仅一渔网换新所支,每年就抵半船。我等北盟渔赋,与田赋类同,却又大不同。”刘虞捋须沉吟,细细推敲其中利弊,半晌才出声赞叹道:“好一个类同,又大不同。其中关节,老夫算学一道颇浅,一时也算不明白日三千斤渔获,尔等可收缴多少,是赚是赔。”顿了顿,又赞道,“可只观尔等泽士伍之法,军功为效之阶等递增,便知单是以此法笼络士卒,就要远强于年节恩赏,断续无期之犒军了。犒军赏赐譬如一阵风,是术,风过无痕。尔等永续激励之法,年资位阶递增之举,方为长久之道啊。”刘虞对刘备的不藏私,捋须畅笑,心中非常满意。士族门阀也好,豪族大户也罢,笼络人心都是有一套的,只不过与将门马槊用法一样,概不外传罢了。看得懂是你本事,看不懂没教你的义务。恰如征赋的粮曹米吏,收粮踢斗一样,小农缴纳来的公粮装满一斛,收粮的小吏提腿“咣”就是一脚,猛踹斛斗。因为按官府收粮的规矩,从摇晃的斛中晃落地的粮食,不算。且不许缴粮的小农扫回收走,这是征粮收赋期间的“正常损耗”。全损耗在收粮的官吏兜里了。正常损耗是很正常,那也很正常的,被正常的小民小农,愈恨官府官吏,视之如豺狼。恨不能剥其皮,食其肉。因为官吏这套正常的规矩,剥夺的是小农精耕细作,汗珠子摔八瓣,辛苦播种收割来的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一粒粒辛苦得来的粮食,就是农家的唯一指望。结果,“咣”的一脚,把民心踢个粉碎。可官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得意于自家规矩老道,鄙视小民愚昧不懂规矩。越是腿上功夫了得,一脚踹的越狠,对小民越狠的人才,越是得到重用。一脚没什么,可一个个王朝,就是被这么一脚又一脚,直至第一百零一脚,“咣”的一下,被踹的轰然倒塌。陈胜吴广,绿林军,黄巾军,每次民反,皆疯狂杀官捣衙,就是要出这一脚又一脚积累的冤屈与戾气。可有踹民心的,就有笼络人心的。反着做正文 第四十九章 大斗出,小斗还如何与收粮踢斗反着做青黄不接时,地主家的佃户,乡民,来大户家借粮,大户用十斤一斗的量器,装满粮,借出。到了秋收之时,佃户,乡民来还粮,大户用八斤一斗的量器,收债。十斗粮食借出,收回十斗粮,斗数不变。可借出的一百斤粮,实际仅收回八十斤。大户傻么斗都用错。大户不傻,这就叫大斗出,小斗还。这就是收买人心的方法之一。小民傻么分不清斗。小民不傻,心里清楚分明。只不过百姓太淳,易被操纵,只清楚大小多寡,不明白大户求啥。大户求的就是民心,就是待风云起时,小民用命。用命,来还这一小斗,一小斗,多出来的粮食。春秋之时,晋国赵、韩、魏、范、智,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赵、韩,魏三氏,便是以此大斗出,小斗还之法,笼络人心。于是,就有三家分晋。春秋,从此走向战国平衡之术,即为帝王心术。使民而不使民知之法,即为御民之道。笼络操纵人心的学问,即为统治之学,是刘虞这种士大夫牧民官,最为珍视的学问。刘虞不是吏,攀名附贵,拼爹凭姐夫那套,是官场底层的杂鱼才会柄恃的无根之水。他是皇族,是士大夫,格局与秉持的信念,与不入流的官吏不是一回事。他要的是身前身后名,是以大汉帝国主人自居的统治者之一。使民驭民为真,但不是为驭而驭,真就是为了使民安其位而不争,是为了予民造福,予民谋利。他残民做什么大汉就姓刘,就是他家的,只有希望佃户多收多缴的地主。他这种人自视甚高,是以百姓之父母,士人之家长自居。仁政爱民,栽培田畴,都是他这种心态的延伸反应。他看不起百姓,又真的是在为百姓谋福利。他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士大夫,视百姓为羊,以牧羊人自居,但不耽误悉心照料羊群。刘虞对刘备的满意,就在于刘备没在大斗出,小斗还的方法上藏私。牍简之贵,在于识其上之字,可知书。大夫之贵,在于书后明理,通理则法明。卿侯之贵,在于理法后明心,施理为政,御民有法。刘备直言的就是法,只不过其中似暗藏算学,刘虞一时之间也推敲不明,他只是暗暗记下,打算回去慢慢推敲,择一地萧规曹随的一试,验其利弊,推其法理。“多余渔获统购,便也是依士伍勋阶,价不同么”刘虞遇上了没见识过的笼络之法,自然想了解个通透,不免带出了做学问的态度,一边自问自答,一边刨根问底,“免去渔家贩卖奔波之劳,甚好。可一日三千斤渔获,以五铢钱现购赊买得渔获再售,自用这许多渔获,又如何储存,消耗凭白耗于士卒口腹那购鱼之钱,岂不难回多支出这一笔买鱼糜费,可必要老夫看玄德麾下士卒,戈矛不全,无甲者多有啊。”“劳刘公挂怀,吾等确是兵甲仗皆缺,义勇军旗一立,花钱如流水。”刘备闻声拱手,眼神无辜,顺势叫了一声苦,“特别是乡老皆怕北上流民冲扰地方,我等只得暂行收拢无地流民,就地编练为伍。如此糜饷更是一日多过一日,全凭地方一力担待,支撑实不易。”叫过苦,才回答刘虞所问,“渔获收购倒是不论士伍功阶,我等只给出一个收购价。便是乡里渔家,愿意将渔获卖予北盟,同照此价收购。由于是敞开收购,收购价比街面贩鱼市价,要低七八成出去。”刘虞方一皱眉,就听刘备笑道:“只不过我等不强征强购,非但乡里渔家是否愿卖于吾等随意。便是北盟直属渔船,多余的渔获若不愿以统购价售予盟内,皆可随意处置。”顿了顿,又道,“实际我等渔获收购价格,是与幽州粮价等齐的,为大宗粮价的三成。一石栗米三十钱,那一石鱼,收购均价,就是十文上下。”“十多斤鱼,才一枚五铢”刘虞闻声瞪大了眼,拽着胡子的手一滞,嘴角哆嗦着问,“一只鸡且要三四十钱,十多斤鱼方一钱此价是否太贱”“鸡多易瘟,养之殊为不易。明公可知,地里却是可以养鱼的。”刘备轻笑,解释道,“盟中士卒军属,非但有驾船顺江河网渔的,还有湖塘养鱼的,且有旱地挖塘养鱼的。一亩二百四十方步之大亩,用于鱼塘养鱼。据我等推算,明年有望可得鱼四千余斤,近四十石。而一亩中等粮田,用于种植栗米,每亩年得粮不过二三石。一亩鱼塘之渔获,与一亩粮田之粮获,差了十倍出去。而我等渔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