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自募民出海,他的心中就有一根刺。趁着现在张正书的家眷都在汴梁城,赵煦下了决心:“以那小子的本事,最不济也能守得住罢”心中虽然这么想,但嘴上赵煦却皱眉说道:“此事不妥,张卿年少轻狂,怕是无法担此重任啊,诸卿,还是换一个人罢”“陛下,张大夫乃年少英才,岂不闻霍去病二十大破匈奴,二十二岁便封狼居胥汉末马超,十七岁随军征讨高干有志不在年高”“臣附议”见群情汹汹,赵煦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勉强同意了这个说法。然后,赵煦让承旨草拟圣旨,由中书舍人审核,再经过一系列流程,最后由彭元量去宣旨。反正圣旨给到张正书的手中时,张正书是脑子里一片浆糊的。“什么,要我去做那个什么高阳关路经略使”因为圣旨太过文绉绉,大抵上是这么个意思。而正文,等张正书拿到手一看,好吧,文绉绉的看不明白:“朕绍膺骏命,敕曰:朕宿忧在廷,即一命以上推恩,靡所靳焉。所以均休贶而劝臣劳也。尔开封府李县县令张正书发身从事筮仕,今官至亲卫大夫,出纳维慎。兹以覃恩授尔高阳关路经略使锡之敕命。尔当勉效忠勤,以称任使,官无崇薄,不忝为才钦哉七月初二。”彭元量在前面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张经略,以后请替官家牧一州之民,率三军破贼敌”“那个能拒旨不接吗”张正书目瞪口呆,这都算什么事啊,他怎么突然间就要领兵打仗了喂他明明只是过过嘴瘾罢了,他还想多活几年呢不带这么玩的啊,难道赵煦要借刀杀人彭元量眼中寒光一闪,低声说道:“张经略,此乃满朝诸公之决议,且官家也意属张经略,张经略就莫要推却了。万一惹得官家不快,岂不是徒生事端”张正书也不是那么傻的,被彭元量这么一唬就从了的。“我才干不足,德行有缺,这经略使做不来,劳烦彭内官回去对官家说,这事我做不来。要是他不想北境失守的话,还是另请高明为好。”张正书把圣旨递回给彭元量。其实,在宋朝这样的情况也不多见,但不代表没有。拒旨不接,那是婉拒,没有落朝廷和皇帝的脸面。这样一来,皇帝就知道了,你可能是显摆,好彰显名声。也可能是要求更多的条件,或者要提出工资要求。要是三次都不接,那就是坚决不接了。张正书内心想不想接呢肯定是想的啊,这可是封疆大吏啊当然了,张正书也没啥野心,就是纯粹觉得那些经略使就是个佔着茅坑不拉屎的主,打仗的事不会,搅和的事倒是挺懂行的。要是论抢功劳那更是一把好手了。瞧把一把好牌打成什么鸟样了,要说这大宋军队强了吗强了,确实挺强的,但得看在谁手里用着。这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经略使都不会打仗,那弄个屁啊要是张正书做了这个经略使,别的不说,肯定好很多了,甚至可能直接把幽云十六州给打下来。但打仗不是玩笑,是要死人的。说实话,张正书虽然有了“兵法精通”这个技能,现在北境那些兵卒,都是按照一个模版训练出来的。甭管有几成,就算只有一成,那也是能用的兵了。但问题是,张正书没上过战场,别说见杀人了,平时叫他去瞧杀鸡杀鸭什么的,他都嫌血腥。要是真的上了战场,他岂不是得吐一地都是再说了,打起仗来不是说你是经略使你就不用死了,运气不好的时候,就轮到你了。这会也不能说有百分百安全的防护啊所以,张正书内心也是打鼓的。一狠心一跺脚,他就说不去了,他在后方研究个科技,岂不是比打仗来得实在多了大宋不缺他一个将领,可缺他这么一个先知先觉的人物啊但没想得到的是,彭元量很快就回来了,又拿着那一道圣旨:“张经略,官家说,你若接了,甚么要求都能满足你。”张正书一愣:“真的”“张经略该知道,君无戏言。”“哦,那好,我还是不去了,我怕死”张正书很诚恳地说道。彭元量蔑视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再接着回去复旨了。这会,曾瑾菡和李师师都担忧地跑了出来,看着张正书说道:“郎君,这官家的圣旨,你都不接吗”“哎哟喂,我的好姝儿,好师师啊,我要是去打仗了,说不定你们就得守寡了啊”张正书把怕死说得正气凛然,“我死了倒没什么,就是李子和猫咪两个,从此没有了爹爹”第九百六十章: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那官家那里,怎么办呢”李师师到底是知道一些政治的,担忧地说道。其实,她内心也希望张正书做一任经略,证明自己眼光无差。可她现在到底是为人母了,也不像少女时那般想问题了。“官家那拖着吧,我不接旨,他能奈我何再说了,我一介县令,连跳十几级做个经略使,有这么乾的吗”张正书为自己开脱了起来,“这于情于理都不合啊再说了,就算我做了经略使,有谁服气的那些骄兵悍将,没有一个服气的,我怎么领兵打仗”这是实话,军队里以实力为尊。即便是文官驾到,也无法收服那些个骄兵悍将的。要不然,为何文人领兵,总是碰壁上下都不是一条心,能打赢才怪了。曾瑾菡歎了口气:“郎君,你是不是恶了官家了若不然,官家为何要这么对你”“管他呢,要贬官就贬官吧,这汴京城我也住腻了。要是有机会,我带你们到海外瞧一瞧”张正书夸下了海口,却没想到赵煦的决心那么大。这一次,彭元量没有带圣旨来,而是把张正书直接请到了垂拱殿上。“说说看,为何不肯接受高阳关路经略使你是知道的,若你能为国立功,朕对你的怀疑也就打消了。”赵煦很认真地瞧着张正书说道,“朕知道,你是有大能耐的,单单是带兵打仗一道,怕是天底下都没几个人能打得过你。”当年皇家军校里,张正书三番五次以多胜少,已经把赵煦给震惊了。这个倒也就罢了,关键是张正书对人心的洞察,已经设计方面,堪称大家。赵煦不相信,又过了三年,张正书就不会带兵打仗了。“人都有自己适合的位置,我觉得我在科研一道,能研发出更多划时代的发明,而在战场上,我恐怕保不住自己的性命。”张正书也很诚恳,“我怕死,不是怕死亡,而是怕毫无价值的死去。”赵煦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不怕老实跟你说,即便你留在汴京城,怕也一辈子出不去了。朕,不放心你。但若你真的为大宋开疆拓土,朕还有什么好质疑你的”为什么呢赵煦的计谋也很简单,就是阳谋。如果张正书为大宋开疆拓土了,那就是大宋的大英雄。一个背负盛名的大英雄,能造反吗不,他造反不了,因为百姓都不相信他会反。而如果他真的造反了,会有百姓追随吗也不会,因为他是大英雄。正史上,岳飞就是这样,所以他注定是不能反的。用后世的话来说,大英雄的人设,注定了他能做反贼。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都好,你造反了,你就声名狼藉,再也不会有人信你了。至于张正书募集流民开拓海外,那就让他去吧,反正大宋真正能离得开故土的人太少了。中国人的乡土情节太重,怎么可能背井离乡到海外去再说了,随着大宋的粮食足够,工作岗位增多,哪里还有那么多流民可以招募而自耕农,人家为什么要跟你漂洋过海的阳谋,一切都是阳谋。张正书看出来了,他却无法破解。如果强行离开汴梁城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暴露了他的底牌,或许会被打成通缉犯的。到时候,怕是他只能避居海外了。“官家,好算计”张正书苦笑一声,“这个计划,是你早就制定了的吧”“不是,最近才想到的。朕也没想到,你我会走到这么一步。”赵煦倒是说了实话。张正书低着头,良久才说道:“你是为了江山,我也是为了汉人,其实我们并没有利益冲突。为什么你就不相信我呢”“没有一个皇帝,会相信手握不明兵权的人。”赵煦淡淡地说道,“你没有纳投名状。”“”这个理由太强大,张正书只能败退。“好吧,我可以领兵出征,但我有条件。”“你说说看”赵煦笑了,他就知道,张正书会妥协的。这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张正书唯一的选择。“甲胄兵器不能糊弄事,砖头水泥要足够,后勤保障不了,我就一天不出兵,光耗着。”张正书最怕的就是后勤被卡脖子。赵煦说道:“这个可以,但物资运到了,你要打出成绩,不然的话,朕一样问罪”“这是自然。还有,军官一律换成经过皇家军校学习的军官,而且原先将领什么的,都要调走八成。剩下两成,要有能力的,平庸的我统统不要”面对张正书的这个要求,赵煦沉思了好一会,才点了点头说道:“可”“第三个嘛,我还要成立一支水师”张正书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瀛州一带,是有大江大河,可也没必要新建一支水师吧这要是反攻辽国,得何年何月去赵煦是个急性子,皱了皱眉说道:“朕把一部分水师调遣给你”“行,但将领由我认命”张正书继续提条件,能有现成的也凑合吧,自己再慢慢打磨就是了。赵煦眉头一挑,说道:“你想安插自己人”“当然不是,只是把一些没能力的给清走,有能力升不上去的我重用罢了。”张正书用很平常语气说道,他太清楚官场的陷阱了,有能力未必能做大官,反而是有关係,有靠山的能平步青云。更别说大宋的军队里了,战功什么的,那都是要分摊的,又有几个能真正脱颖而出赵煦眯着眼看着张正书:“你知道谁有能力,谁没能力”“很简单,官家让安抚司配合我就行了。”张正书倒是想得很周到,“我不信,安抚司连这个都不知道”赵煦突然笑了:“你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想要战无不胜,就要用好人,留着一些拖后腿的将领,那只会让自己陷入绝境。义不掌财,慈不掌兵,这句话官家该听过吧”张正书倒是很强硬,“如果将领都没本事,那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此之将,败了算谁的”第九百六十一章:出征赵煦沉思了一番,然后紧紧盯着张正书说道:“那你怎么才保证不搞个甚么张家军”这是任何皇帝都忌讳的事,到底这军队是某家的,还是他的这就好像一根刺,扎在皇帝的心中,食不知味,睡不能寝。张正书笑道:“官家,你真的以为皇家军校的洗脑是毫无用处的吗放心,该是大宋的军队,谁都抢不走”因为知道张正书建军的理念是家国为先,荣誉紧随,也就是说军队是忠于家国的,赵煦的担心也就放下一大半了。要知道,赵煦之所以不敢动种家兄弟,就是怕种家在西北已成大势。现如今,种家军已经成了气候了,在大宋内无人不知。赵煦也恨啊,虽说种家兄弟在灭亡西夏中立了大功,可军队还是他的啊现在这样,算什么事赵煦还不能太快出手,不然的话,就会给人说他是心胸狭隘,容不得功臣。虽然,种家军只是一个荣誉,并不是说种师道就能完全掌控西北禁军了。要知道,西北禁军的派系还是挺多的,比如折家军、还有后世一直在传的杨家将等等。现在嘛,杨家将已经没落了,没几个出息的。倒是折家军和种家军异军突起,为宋人所熟知。可即便是这样,赵煦心中也是很不爽的。“朕如何信你”赵煦倒也把事情挑明了说,张正书也不藏着掖着:“我本来就对掌兵毫无兴趣,是你要我领兵的,那我就领兵打呗。我统军的理念只有一个,唯有家国信念和军队荣誉,如此军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如果变成私军,别说打辽国了,怕是连土匪都打不过。这等傻事,你觉得我会做”这不是开玩笑的,宋朝的军队因为没有目标,没有信念,所以连宋江、方腊等起义军都打不过,这是事实。后来,也不过是仗着人多,才能镇压下来的。这样的军队,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能打硬仗吗反正张正书是不相信的。赵煦将信将疑,良久才说道:“也罢,你只要夺回幽云十六州,以往种种,朕概不追究,甚至还准许你拓荒海外。”这也是皇帝的必备技能之一,许诺。至于赵煦会不会兑现,张正书是不抱希望的。就好像皇帝赐一块“免死铁券”给你,你若是当真了,你就是天字号呆瓜了。这“免死铁券”不过是皇帝拿来做戏的道具而已,真正有用的,是你不会作死。要是你硬是作死,那谁能保得住你皇帝怕也只能“挥泪斩马谡”了,说不定还能给自己博一个“大公无私”的美名。也就是说,皇帝的承诺,听听就好,没必要当真。张正书也没当真,只是笑了笑说道:“那我还得谢过官家圣恩咯”赵煦知道他的心也不好受,也没说什么了:“你去准备准备吧,过两日就出征。”“那我带几名亲兵,也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