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3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31(1 / 1)

d害,也不能凭空把马给变出来。但是,张正书早就把赢得战争的秘笈给赵煦了,赵煦都不用,怪得了谁第九百五十七章:人质这一日,北境传来消息,辽国再度派出了使臣。不消说,这肯定是想来和大宋言和的。两国打了差不多两三年的仗,暗中都吃了不少亏。宋朝损失了大量的钱粮,后世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其实宋朝这会也差不多了。只要一年到头都是打仗,大宋的军费支出少说都要三千万贯钱。三千万贯钱啊,这已经是大宋国库收入的三成了大宋不像辽国,出兵是要军饷的,要甲胄、武器、药品、后勤和粮食的林林总总加起来,三千万贯已经是非常节省了。而辽国也损失颇大,第一,没有了最大的收入来源澶渊之盟的岁币二十万白银,和三十万匹绢布。这可是总价值超过五十万贯的财物,辽国贵族都靠这个来挥霍呢第二,是幽云十六州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宋水师确实厉害,虽然没有骑兵,可在水面上,辽国拿大宋水师一点办法都没有,被打得还不了手。要不是辽国组织兵马突破黄河,差点攻破了新修的堡寨,引来了大宋的恐慌,说不定一年下来沿海的平原颗粒无收的。第三,就是辽国最忌讳的事了。就是大宋不知道为何使阴招了,并没有对平民下手,而是规劝平民到大宋的江南去,开垦出来的土地都是他们的。就这一招,不知道掳获了多少汉人的心,甚至不少契丹贫民也上船了。为啥因为大宋的信誉很不错啊,看看西夏灭亡之后,党项人也没有被怎么处置,只是打散了归入汉人之中罢了。不到两百万的党项人进入一亿的汉人里面,就好像小水滴融入了大海,看不出有一点痕迹。大宋有这样的例子在前,诱降敌国百姓就水到渠成了。这一招釜底抽薪,把辽国恨得牙痒痒,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辽国的人口本就不够大宋多,现在更是面临着百姓要被全拐带跑了的危险,那怎么能行没有了百姓,国家还能成国家吗这不,察觉到了幽云十六州的百姓在迅速减少,辽国坐不住了。除了加大力度攻击宋朝,一边还派出了使臣,看能不能修复关係。可以说,通过整个大宋的努力,宋辽之间的主动权,已经基本易手了。这不,待得辽国使臣匆匆来到汴梁城,递上国书后,赵煦就召开了朝会。“小官人,官家打算与辽国停战,你怎么看”周篷在一旁小心地伺候着,这段时间张正书也别想出汴梁城了,去哪都有人盯着呢。就连处理李县的事宜,都是通过驰道传递过来的。好在李县的治理一向不用张正书出面,不然的话,这会真的是乱套了。“也该停一停了。”张正书歎了口气,“现在是天险之城收尾阶段,趁谈判的时候停一停战,各自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也是好的。等天险之城完工了,估计官家还是要再起大战的。”“为什么”周篷很不解,“为何一定要打。”“因为幽云十六州。”张正书很冷静地说道,“大宋想要得到一个北方的天然屏障,而辽国则绝不可能放弃唯一的农耕区,所以这必然是无法调和的。双方也知道,随着夏国的灭亡,宋辽之间的争斗,已经是剑拔弩张了。”周篷恍然大悟,他年纪还小,不太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听了张正书这么一说,他才明白,原来打仗是有这么深层次的原因的。“那小官人,待得大战再起后,我们能离开汴京城了吗”张正书看着有点不安的周篷,笑道:“怎么,怕了”“你瞧外边,都是些做买卖的,谁不知是盯梢咱们的”周篷自然看出来了,可以说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张正书却没有多反感,只是无奈地说道:“怕是不可能了。”确实,赵煦已经知道张正书的“手脚”,还能这么放心张正书吗不仅是张正书,就连周篷,怕也是要在汴梁城中过一段时间了。周篷有点小失落,虽然汴梁城也不错,但周篷更喜欢跟着张正书到处去。这样的话,他能学到更多东西。“没啥的,想要学习,哪里都能学习。”张正书笑道,“你这段时间,先去超市那里帮忙吧。”打发了周篷之后,张正书才开始思虑起自己的处境来。确实,流求的事被赵煦发现了,张正书陷入了被动之中。但好在张正书并没有做得太过火,所以还在赵煦的承受範围内。张正书最怕的不是流求的事情败露,而是“黑客”被翻了出来。虽然这个可能性很低,因为“黑客”里面大多都是自己人,而且对外宣传也是“商业间谍”罢了。再加上单线联繫,执行任务的人完全不知道最上面的人是谁。“赵煦他把我留在汴京城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呢”一时间,张正书也捉摸不透赵煦的想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暂时没有危险。这就是人治的弊端了,张正书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恶了赵煦,然后就锒铛下狱了。甚至,还会被流放。当然了,张正书现在的影响力太大了。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由于李县作坊的缘故,若他振臂一呼,天下作坊效仿,那凝聚起来的力量还是不容小觑的。别的不说,通过控制作坊、银行、航运等行业,张正书完全能把大宋的经济搅得天翻地覆。这一点赵煦可能会不知道,但张正书的号召力,是赵煦不敢小觑的。这也是为什么赵煦不放心的原因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让这么有能力的人脱离自己掌控的。张正书也心知肚明,所以他没有多少担心,只是暗中准备后路而已。为啥呢就拿正史上宋高宗十二道金牌追回岳飞来说,为什么岳飞最后就只能回来了呢精忠报国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岳飞的家眷都在临安。这都是因为宋朝不相信领兵大将,要把他们的家眷都“困”在都城,当做质子的。也就是所,皇帝一直防着领兵大将造反。毕竟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永远是最大的。为了造反而把妻儿都陷入绝境,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第九百五十八章:高阳关路经略使赵煦把张正书的家眷都困在汴梁城,难道张正书心中有点不安,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一样。事实上,也印证了张正书的判断。谈判过后的宋辽,稍稍克制了一下,但很快赵煦又挑起了大战。没办法,宋人对幽云十六州的执念实在太深了。而如今西夏已灭,赵煦不用担心腹背受敌,所以敢放手攻击辽国。辽国也怒了,调遣了全部兵马,开始反击。在实战里,因为宋朝将领的用兵思维僵固,再加上没有骑兵优势,在幽云十六州这里节节败退,要不是后面有堡寨护着,怕是都要一败涂地了。赵煦接到战败的战报,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河北西路的高阳关路经略使给撸掉了。事实上也是的,大宋的禁军已经比之前强大了不少,可还是打不过辽国的皮室军,这岂不是战术失误导致的如果这都打不赢,那这个文官凭什么做高阳关路经略使呢要知道,这高阳关路经略使是兼知瀛州的,也就是说,在瀛州这一亩三分地上,他不仅是行政主官,还是军事主官,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封疆大吏。这样的封疆大吏,居然不知兵,赵煦岂能忍失败者已经没有人怜悯了,现在所有人都躲着这个职位。诚然,做一介封疆大吏很爽,但是也要分时候的。以前宋辽没有摩擦,雄州、霸州等地榷场平稳运转,最多是辽朝边地发生饥荒,这个高阳关路经略使派人在边境赈济罢了。用土皇帝来形容这个官职,是很恰当的。但是,如今宋辽大战已起。先前高阳关路经略使被赵煦逼着出兵,结果在野战之中一败涂地,损兵折将的,差点连自身都难以倖免,这就不是一个好去处了。若是以往,所有人都争着做这个经略使,别的不说,单单是榷场这个东西,能为自家人带来多少利益啊但现在,有自知之明的文官都缄口不言了,哪怕是想争权夺利的派系,也躲着这个职位。甚至恨不得己方的经略使全都调任才好。为啥一旦战败,皇帝怎么看你这个派系连仗都打不赢,还能治理天下边上玩去吧一系列政治斗争之后,满朝文武才发现,没有一个人敢自告奋勇接受这个职位。赵煦也大发雷霆了:“尔等乃我大宋厚禄高官,竟无一人肯为朕分忧,为国征战”朝会之上,群臣噤若寒蝉。这时候,也知道不能退缩的枢密使曾布出列说道:“启奏陛下,高阳关路乃瀛州、遂城及涿洲、莫州等战略要地所在,兼前方有雄州、霸州,为兵家必争之地,且易攻难守。非知兵大将不能胜任,臣以为,宜选文韬武略皆备之人才任高阳关路经略使”赵煦闻言,点了点头。“曾卿可有此胆略做这高阳关路经略使”听了赵煦这话,曾布大吃一惊,他在枢密使这个位置上呆了这么久,眼瞅着章惇的身体状况愈下,他有机会做上宰相了,要是调出中枢,何年何月才能重新做回来再说了,经略使虽然是文官担任,却是武职,曾布若是应了下来,或许荣华富贵都唾手可得,却失去了文官的地位,这是得不偿失的。“陛下,臣年岁已高,怕是受不得征战之劳”曾布倒是说得很冠冕堂皇,“老臣马革裹尸倒是无妨,怕是误了国家大事,此乃大宋之罪人也”赵煦歎了口气,说道:“不错,战事凶险,老枢密使倒是不宜出征了。各位卿家,可有适宜人选,可举荐于朕”这时候,曾布眼珠子一转,说道:“陛下,种经略文韬武略皆备,可谓是最合适不过”“不妥,西北初定,种老经略需主持大局,不可走开。”赵煦当然有自己的考虑,种师道在西北这些年来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虽然换掉他能解除隐患。但又给他安排上一个武职,岂不是把北面都给种家了这绝对不妥的。“陛下,臣说的是种师中,种经略”种家一门两经略,这是大宋史上绝无仅有的。再加上种师道、种师中两兄弟灭掉西夏,功绩盖世,赵煦更加不可能同意这个提议了。“不妥”赵煦立即出言反对道,“种经略朕另有任用。”曾布笑了,这就是阳谋,而且是早有准备阳谋。为啥因为种家和章惇走得太近了,已经被视为是章惇一党的人了,能通过赵煦的忌惮,把种家两个经略使都撸掉,这岂能不是神来之笔而且,谁也说不出个什么不妥来,毕竟种师道和种师中联手,把西夏干掉了,早就证明了自己。曾布也是为大宋着想,把人才用在对的地方啊章惇人虽老,可脑子还是很清楚的。抬眼看了一下正暗爽的曾布,章惇淡淡地出列说道:“陛下,老臣也有一人推荐。”“章卿请举荐”赵煦也知道,章惇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撑不了多少年了,为了平衡朝政,他打算启用另一党的文官做宰相了。蔡卞虽然是第一人选,可还是章惇一党的,延续新法没问题的。但副相就头疼了,赵煦也一时间想不到谁做这个副相好。再加上这个高阳关路经略使事关重大,决不能再出纰漏了。“臣以为李县张大夫,可任此职。”章惇语不惊人死不休,吓得满朝文武都立即反对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妥”赵煦也被吓到了:“张正书张卿”章惇却淡淡地说道:“不错,张大夫乃是皇家军校奠基人,熟悉兵法,且着有步兵操典。我大宋禁军能一改以往懒散,呈现强军作风,与张大夫之功劳密不可分。且张大夫现年二十有一,年富力强,何愁不能担任此职再者,李县三年来税赋冠绝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县,张大夫文治之功,谁比得上”满朝文武一想,对啊,这祸害小子调去边境,祸害辽国岂不是比祸害朝堂好得多第九百五十九章:拒旨不接要知道,这几年来,这小子虽然不在朝堂上,可他出的馊主意,让大宋的文官工作量一下子变大了十几倍,连捞钱的门道都被堵死了,不知道多少文官对张正书咬牙切齿。偏生张正书不争不夺,赵煦又护着他,文官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报复他,何乐而不为为什么说是报复呢第一,大宋面对辽国的胜率,不足百分之十,而且全都是守城战,张正书才是二十齣头的毛头小子,能打赢如此凶狠的契丹人满朝文武都是不相信的。第二,如果张正书战败,那赵煦也是保不住他了,那时候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赵煦也要“挥泪斩马谡”,贬谪张正书的。能轻而易举把张正书干掉,何乐不为最后,就算是张正书战胜了,那他以后半辈子都要被绑在北疆了,回不来朝堂,也就不能祸害朝堂了,这有啥不好的文官都是脑子极为聪慧的,听了章惇这么说,第一次全体认同章惇说的话,纷纷附和道:“张大夫少年英雄,绝对能马到功成的”赵煦看着下面乱鬨哄的,也大致明白了这些文官的想法。他本来是拒绝的,但一想到张正书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