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6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65(1 / 1)

d拿着来看,也是养眼的”“嘿,你还把钱当小娘子了还养眼”“你管得着么”周围的百姓都炸锅了,看向银行的目光,更加火热了。这是个冤大头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就在于铸币二字。像朝廷铸币,那铸一个铜币,那就亏一点钱。为什么因为含铜量太高了,质量太好了啊而铜钱的价格,又远远及不上铜价,熔铸了铜钱来铸造铜器,能赚更多金银。这种生财之道,已经成了不少富贾的公开秘密了。要不然,为什么这些百姓看着银行的眼神,那么像是在看冤大头呢只是,到底谁是冤大头,现在还真的不得而知。第八百零九章:无赖招数类似的情景,在汴梁城到处上演着。这些银行的“托”很是聪明,大多是旧钱夹着新钱使用,不到一天时间,新钱已经开始在汴梁城流通了。一开始,很多百姓都不信任这些新钱。甚至有些疑心病的百姓,愣是把新钱拒绝了,表明了只收旧钱。这种情况也是难免的,毕竟新钱的信用度,还没有建起来,一些宣传不到位的百姓,自然是不会用这些钱了。看见这些钱,跟看见铁钱、花钱一样,深恶痛绝。有人就问了,一枚铜钱换一枚新钱,银行不吃亏么当然不会吃亏,因为银行柜台小娘子的入职培训,第一课就是识别各种铜钱。甚至,还有专门的磁铁,来判断是不是铁钱。这种磁铁,就在柜台下方,一般人是看不见的。如果这铜钱里掺杂着铁,或者根本就是铁钱,银行是不收的。这是因为宋朝的铜钱,大多都是铜锌合金,或者是铜锡合金。铜锌合金比较黄,而铜锡合金反而是青色的,因为是青铜嘛这两种铜钱,都很受欢迎。而张正书铸造的新钱,也是托名了“元符通宝”,与一般铜钱一样,天圆地方的。上面字迹端丽,面文从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读,钱背光而无文。有篆、楷、行三种字体,样式很精美。原本铸造这种钱,是造一枚亏一点的,但是因为张正书有先进的流水线工艺,又用工具代替了人力,还定下了含铜比例,又怎么会亏呢别的不说,如果有人想大量更换这种铜币回去熔铸铜器,那他肯定会亏的。这不,被张正书言中了,还没到第二天,就有人抬着一箩筐的铜钱来换新钱了。张正书在“京华报社”得到消息后,对曾瑾菡说道:“这种人啊,保证会后悔的”其实,新钱的冲击,远远不如张正书想象得那么猛烈,反而还有点不温不火的意思。张正书就纳闷了,这么新钱好像打水漂了一样,毫无声息呢好在,张正书这么安慰自己这还是第二天而已。曾瑾菡也瞧出了张正书的不安,笑着说道:“郎君急了”“我怎么会急呢我是泰山崩于前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人,怎么可能会急”张正书到底是有点心虚,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点点语气。曾瑾菡笑了笑,说道:“原来郎君是这等大将之才啊”“那可不”张正书得意地自夸了一句,没办法,男人都希望在自己喜欢的女人面前装一下的。“那我听说了,今天好像是朝中发放俸禄的日子”曾瑾菡是知道的,就在几日前,户部的人来银行,兑换了好些个铜钱回去,想必是拿去做俸禄了。想了想,这应该是赵煦的旨意,不然的话,为什么户部这么听话但仔细一想,说不定那些官员也是乐意的。因为新钱的“坏处”没有宣扬出去不能熔铸铜器,这就很伤了。要知道,很些高官家中的钱窖里,已经不知道堆放了多少铜钱了。他们想要赚金银,只需要将铜钱熔铸了,造成铜器就好,价值立马上升一半但是,张正书的新钱一旦冲击市场,那恐怕铜价就立马大跌了。毕竟富人可以熔铸铜器,可平头百姓只能拿铜钱来用啊也就是说,百姓喜欢新钱,新钱流通多了,那就冲击原先旧钱的市场。而最大的功效,就是解决了铜荒。一个不能熔铸铜器的铜钱,富人要它也没用。所以一到手上,就会用出去了。平头百姓,则喜欢把手中的旧钱换成新钱,因为防伪啊而且买卖的时候,优先收新钱,这就很致命了。市面上的铜钱,都流向了银行;银行又流向了作坊,作坊再造出新钱来如此一来,钱荒就缓解一大半了。钱荒一缓解,铜价立时就会大跌。那些富人瞧着铜钱不值钱了,还不立马去换成金银那会,张正书在顺势推出金币、银币,肯定是能占领市场的。钱荒一解决了,就是张正书刨坑的时候了。没错,张正书在为信用货币做铺垫。如果顺利的话,银行能在十年内,就用纸币从西夏、辽国、高丽等等国家手中,换取数不尽的资源。这一招无赖吧但确实很有用。要知道后世的米国,凭着这一招,已经不知道从全世界吸了多少血了。米国就是通过金融杠杆,让全世界都为它打工。这不,在后世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米国就是用这么一招,狠狠坑了一把日本,日本缓了二十年都没缓过来。米国的霸主地位怎么维持的一是武力,一是金融。那米国的霸主地位是怎么失去的就是米国太迷信金融,忽略了工业之后,那它自然就自己衰落了。金融确实是能发挥别人想象不到的力量,但是归根结底,根基还是要在工业上。张正书用银行赚的钱,其实都是要贴入工厂里面去的。别人都道“建设银行”是建设那座还是镜花水月的坚城,但张正书却很明确,他的“建设银行”,只是为了建设工厂而存在的。因为这关乎张正书未来的计划,听到曾瑾菡说官员发放俸禄,张正书忍不住心剧烈地跳动了两下:“这可真的好啊”“郎君,你还说你不急,鼻子都冒汗了”曾瑾菡揶揄道,“你是不知道你自个啊,一心急,都写在脸上了”张正书摸了摸鼻子,确实出了汗。但这会算是初秋,汴梁城还是挺热的,这不正常么“咳咳,今天天气不错啊”张正书顾左右而言其他,就是不接话。曾瑾菡也知道他这惫赖性子,只是暗笑,没有揭穿。这也算是小夫妻间的情趣了,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默契度很高。“对了郎君,官家还是不肯见你么”曾瑾菡觉得奇怪了,要知道这可事关张正书的命运啊这可不是说笑的,在宋朝也好,任何一个朝代也罢,只要皇帝是有实权的,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辈子第八百一十章:征辟“可能是气还没消吧”张正书也有点捉摸不透赵煦的心思,就好像赵煦赐匾一样,招数简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更重要的是,赵煦这小子记仇啊,说不定还憋着坏呢,哪里肯这么轻易就放过张正书了就算没啥行动,也要晾着你,让你心惊胆战的,惶惶不可终日。好在,张正书这种穿越人士,对皇帝更多的是好奇,却没有啥敬畏心,所以赵煦的打算肯定是落空了。曾瑾菡不太明白张正书为什么还能这么稳如泰山,像她,就老是担心这个:“郎君,万一官家真的要你做官,你怎么办”“凉拌”张正书把头一偏,“我就不去,他能奈我何”“”曾瑾菡无语了,这个夫君确实非同一般,但也太过藐视皇权了吧要是民间大儒还好说,起码名声早就有了,别人也只是道他真的不求名利。但问题是,张正书还是一个商贾,甚至还颇有“恶名”实际上,这种人想方设法博得名声的人最是装逼了,走的是终南捷径。因为搏了名声之后,就能直接省掉科举的途径做官。比如宋朝有个诗人叫做姚嗣宗,被称做“关右诗豪”。当时的宋仁宗时期,西夏的李元昊又手痒痒想打仗了好吧,是没钱没粮了想向宋朝借一点,怎么借的发兵来打宋朝了。宋朝也怒了,前几次和西夏打,都打了败仗,宋仁宗能不要脸啊于是,朝廷广发征兵令,关中豪杰欲欲试试,哪个热血男儿不想建功立业姚嗣宗把酒临风,热血上头,就在旅馆的墙壁上赋诗两首,一曰“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洛尘。布衣能效死,可惜作穷鳞”,一曰“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那时候,姚嗣宗也是憋足了劲要出名的,所以这两首诗也广为流传也不知道是不是雇佣了水军。但不管怎么说都好,姚嗣宗火了,成了宋朝的“网红”了。再加上姚嗣宗有任侠气质,喜欢扶危济困,抱打不平。所以,姚嗣宗也有一大票“粉丝”,为他的诗打榜。说实话,这个姚嗣宗的诗磅磗大气,雄浑苍劲,既有文人气质,又有尚武精神的青年才俊,活脱脱就是唐代边塞诗人复生啊事情传到了韩琦耳中,这个韩琦也是文人出身的统帅,一看这诗写得好啊,一拍大腿:“这人我要了”于是,姚嗣宗就到韩琦军中效力了。当然,这人是有真才实学的,不仅能写诗,还能赞襄军事,筹划钱粮,吃得了苦耐得了劳,范仲淹觉得这么一个人才放在军中实在是浪费,就想把他推荐到京城去做官,为国家储备人才,姚嗣宗因而被授著作郎,后辗转腾挪多经略于地方。但毕竟姚嗣宗没有进士出身,加上情商也不太行,算是持才傲物的代表人物,范仲淹、韩琦这等贤相都没他狂傲,所以一辈子都只是做到州府一职而已。所以,在宋朝还是进士出身,或者是蒙荫出身,才不会被小看了。要是像姚嗣宗这样的,哪怕被赐同进士出身,也是一样被人小觑的你丫的和我们不是一路人如果张正书也这么被征辟为官的话,那他也是一样的待遇。张正书好端端的商贾不做,去受那样的鸟气脑子没瓦特掉吧再说了,征辟的人,也不是个个像姚嗣宗一样有本事的,也有沽名钓誉的。当年姚嗣宗被征辟为官,启发了不少江湖人士其中就有一个姓张的,和张正书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家伙相貌堂堂,黑面虬髯,戴青巾着黑衣,手持一诗作为名片,大摇大摆的来到陕西统帅杜衍面前,拿着诗给杜衍看:“昨夜云中羽檄来,按兵谁解埽氛埃。长安有客面如铁,为报君王早筑台。”哇,好诗呀好诗,杜公讶其诗而异其人,遂保奏其为乾佑尉,实际上这位是个江湖骗子,这货哪会写诗呀,不知道找哪位枪手给捉刀了一次,当上军官没多久,此人贪赃枉法,携带赃款不翼而飞,人间蒸发了。这种江湖骗子,居然能瞒得过朝廷大臣的眼睛,可见征辟制是有多大的漏洞了。所以,后来征辟制几乎没人用了。但是,皇帝征辟人才,和大臣征辟人才,到底是不同的。正史上,宋徽宗不也征辟了高俅、梁师成、朱勔这些个贪官奸臣吗所以皇帝征辟人才,是有这种权力的,甚至这种皇帝宠臣进了朝廷,比一般进士出身的大臣都要吃香得多,毕竟深得圣眷啊张正书可不想被后人记载成“佞臣”,他自然是要拒绝赵煦的“好意”的。“郎君,你可想明白了,这官家的旨意”曾瑾菡忧心忡忡地看着张正书,欲言又止的模样。“怕什么,总不能我不想去做官,他非得逼得我做吧”张正书哂笑道,这还真的是天下奇闻了。结果,张正书话音刚落,外面的门房就说道:“小官人,那人又来了”“谁”这会张正书真正看最新的一期京华报初稿,还和曾瑾菡在书房里呢,听着这话,觉得有点奇怪。“是先前那个讲话挺怪气的”门房压低了声音,似乎怕那人听见。“嗯”张正书和曾瑾菡对视一眼,觉得有点奇怪,这谁啊谁说话怪气啊突然间,张正书想到了一个人,曾瑾菡也想到了一个人,他们都有点吃惊了。张正书都叫了起来:“卧槽,该不会被我说中了吧,还真的是宦官”门外的门房也听到了,立即被吓了一跳。说实话,宋朝的宦官并不算少见,百姓平日里也见得挺多的。毕竟有时候皇宫需要采办,都是些宦官在跑腿。那门房心里嘀咕道:“原来是一个内官,怪不得说话是这般模样的”说实话,一般的宦官和普通人也没啥两样,就是声音会尖了一点而已。要是年纪大了才被阉,说不定连胡子都能保留下来童贯就是这样。第八百一十一章:吃了没“郎君,你是说彭内官来了”曾瑾菡也猜到一二了,但还是不确定。“应该是他,不然的话,还有别的太额,宦官和我们走动吗那个彭元量,是官家身边的人,官家要向我传话,肯定得通过他”张正书也算是明白了,这彭元量就是相当于赵煦这小子的耳目手脚,给他做传声筒的。“那官家是要给你封官吗”不知为何,曾瑾菡突然有点兴奋起来了,好像张正书做官,她与有荣焉一样。张正书大概也猜得出曾瑾菡为什么这么兴奋,心中也一“咯噔”:“坏了,该不会是好的不灵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