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5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56(1 / 1)

d这简直就是历史的倒退,要知道秦朝时,恨不得皇帝能把控一切。从秦朝的军政制度就看出来了,史记有说:秦朝是“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也就是说,秦朝时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显然秦朝的行政管理已经深入到家,为什么呢因为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治国,这是典型的法家制度。秦朝统一实行的是郡县制,但县以下设乡、亭、里。汉高祖刘邦在秦朝就曾是亭长,亭长是县以下管十里以内村民的小官,主要负责维护治安捕盗贼等。可是自秦朝以后,这种制度就名存实亡了。为什么因为宗族势力崛起了,甚至代替了法治。没办法,朝廷只能捏着鼻子把宗族的族长任命为里长、乡长之类的,由他们代为管理地方。这种风俗,甚至一直持续到清末。这就是儒家的影响了,简直是跟法家唱对台戏的。这样也导致了很多时候朝廷往往看不到真正的民间情况,而任由乡绅富贾对百姓压榨。把百姓逼得无路可走之后,百姓自然就揭竿而起了。所以就有了“君不是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的说法,没办法,朝廷的政令都不曾真正到过乡里,百姓哪里知道朝廷的政策再加上乡里之中的话语权,大多掌握在乡绅富贾手中,那就等于有大把机会阳奉阴违,制定符合自己利益的对策了。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熙宁变法。熙宁变法,本质是利国利民的,最后变成害国害民,跟这些基层官吏有绝大的关系。反正张正书觉得,不真正肃清吏治,他是不会去趟这浑水的。以他的性子,说不定上任第一天就得罪人了。不出一年,就政敌满朝野,这绝对是贬官流放的典型“当官有什么好的贪点钱都要提心吊胆,做点实事也要被人缚手缚脚的,多不自在我现在这样,给皇帝都不换”第七百八十九章:军事化培训张正书这话是真心实意的,他从没觉得做皇帝有什么好的。如果不是还有便宜爹娘在,张正书早就离得远远的,去鼓搞他的作坊了。以张正书的本事,就算他不是“大桶张家”的小官人,只是一介贫民。张正书也能利用脑子里的系统,成功转化成第一桶金。只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有点长,起码要三五年时间才能做到今天这气候。有钱就是好啊,起码张正书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鼓搞,张家居然还能撑得起来,这不能不让张正书感慨的。只是曾瑾菡听了张正书这话,略微有点气馁,不过她也知道,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赵煦的旨意下来了,张正书想不做官都难再说了,张正书可能没想到宋朝还有一种“寄禄官”的东西,就是专门因人设岗的。你不干实事都行,反正你也没实权。可朝廷就是要养着你,免得你投了敌国。实权官你可以辞,但是“寄禄官”你怎么辞看破不说破,曾瑾菡也很想看到张正书做官的模样哩参观完银行之后,张正书也暂时把赵煦封他做官的这个“威胁”抛诸脑后,再次嘱咐了一番老刘工匠,让他尽快联系木工行那边造桌子椅子柜子。同时,修书一封给郭骞道长,请他择一个黄道吉日准备开张。弄好了一切之后,张正书又询问了一番那些柜台小娘子怎么解决食宿问题,听到她们可能要多人一起租房子住的时候,张正书还保证了要给她们一些食宿补贴。就这么一个笼络人心的手段,让这些柜台小娘子都崇拜地看着张正书。曾瑾菡非常警惕,这个夫君什么都好,就是太好心了,不经意间就会沾花惹草。看看这些小娘子,虽然都只是感激的神色多,可难保多几次之后,她们不会化成一腔爱慕。在她们前面,不就有了一个郑月娥么曾瑾菡看了看郑月娥,发现她好像也看出了点什么,触碰到了曾瑾菡的目光,连忙游移开去。“哼,回去要好好提点郎君才是不行,以后这等事,我要接手来做”曾瑾菡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让张正书这么“沾花惹草”下去了。要是张正书知晓原因,肯定会喊冤的。这是他人格魅力导致的,怪他太帅咯视察完了银行之后,张正书心中也有底了。现在,就该培训那些“行钱”了。嗯,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贷款专员。要知道张家的那些“行钱”作恶也算够多了,逼得不少自耕农破产,沦落为佃户。这也是“大桶张家”被人诟病的原因,好在张根富也知道自己敛财太过,所以自耕农破产之后,往往他都会给出最优惠的佃租田地待遇。还把佃户的儿女收纳进张家,做僮仆。但即便是这样,也改变不了“大桶张家”就是放高利贷的事实。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高利贷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赚这种昧着良心的钱,怪不得张根富一生都难以继香火。虽然张正书不太相信鬼神之事,但是穿越什么太扯了,以至于他都开始相信报应的说法了。不管怎么样都好,创办银行,让张家的“行钱”可以将功赎罪,这也是一件善事。最关键的是,张正书能借银行之利打击高利贷。宋朝亡国,有一定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就是高利贷了。想想看,自耕农虽然生产稳定,但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积蓄肯定是不够用的。积蓄不够用怎么办只能变卖田产,或者举借高利贷了。举借高利贷,及时还钱还好。可一旦还不起,“九出十三归”之下,肯定是要破产的。破产的自耕农,除了拿田地去抵债,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之后,那阶级矛盾肯定不小。若是朝廷再不施仁政,那农民起义就少不了了。缓和阶级矛盾,就需要有人打破高利贷的盈利模式。银行,是最佳的选择。张正书有信心,只要宣传得当,高利贷不出一个月就都被挤垮了。当然了,蛇有蛇路,鼠有鼠路,高利贷是不会消亡的。别说是在宋朝了,就算是在后世,高利贷还不是一样会存在被高利贷逼得跑路的,跳楼的,每年都会发生。不管怎么说,有银行之后,这样的情况会少很多了。哪怕是那些放高利贷的“钱民”想要和张正书玩阴的,张正书有“黑客”,有皇城司,有赵煦做后盾,他怕过谁正思虑间,张正书和曾瑾菡就慢慢地回到了景明坊。京华报社里,早就聚集了一批“行钱”了。早在一个月前,张根富就不得不停止了放高利贷,把手下的“行钱”全都送到了李家村,接受“军事化培训”。张正书事先说得很清楚,想要走的可以随时走,但是完成了“军事化培训”后,他们会和银行签下契约。契约上标明了权利和义务,还有不菲的佣金提成。这些“行钱”大多都是有眼力架的,咬着牙硬撑了下来。为什么要“军事化培训”呢很简单,张正书就是要让这些“行钱”知道,以前他们怎么做张正书不管,但是从签了契约之后,还敢这么做,那么张正书手中的力量会叫他们知道,什么叫“雷霆之怒”。打一棒子就要给一根萝卜,“行钱”的佣金也算是比较高的,张正书可比张根富大方多了。之前,张根富只肯给百分之一的佣金,而张正书二话不说,提升到了百分之二,还有保底工钱。看在钱的份上,很少有“行钱”主动退出的。而退出的那些“行钱”,大多是抱着“大桶张家”待不下去了,还不能去别家待吗当然了,日后这些人必定是会后悔的。张正书的银行,绝对会把大部分高利贷挤垮的,那些脱离了银行的“行钱”,说不定还要哭着喊着要回来。立过威了,也给了甜头,张正书看着这些算是“脱胎换骨”的“行钱”,也算是比较满意了。第七百九十章:情报费用“郎君,这些都是行钱”曾瑾菡觉得有点新奇,怎么感觉好像士卒一样了张正书笑了笑说道:“且看我的手段。”给曾瑾菡留下一个神秘的笑容,张正书走向这群“行钱”,站在他们面前,淡淡地说道:“银行的规矩你们也清楚了,我在这里就说两点。一,违反了银行的规则,特别是威吓贷款客户的,一律开除,开除的人,是拿不到遣散费的二,服务态度一定要好,哪怕你在心中骂娘都好,你都不能对客户恶语相向,保持微笑,懂吗”这些“行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大声地吼道:“懂了”张正书倒是有心理准备,只是曾瑾菡被吓了一跳,心道:“好生粗鲁”“刘忠那小子,倒是把他们练出来了。哼,能做到这等地步,他们也吃了不少苦头吧”张正书瞥了一眼他们,心中计较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今日到这里来,是考你们的专业知识的。待会我会让人假扮客户,你们展开贷款服务。有不及格的,等及格了才能上岗。自己准备一下,考核在一刻钟之后开始。”曾瑾菡有点好奇地看着张正书在折腾,不明白张正书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看到张正书一脸严肃地批评那些态度不好的“行钱”,曾瑾菡好像明白了什么。确实,这些“行钱”之前因为是卖家市场,所以根本不需要什么服务态度,只要上去放贷就是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暴力收款。没收到钱,那就收人家的田地房屋妻儿抵账。可以说,这些“行钱”就是恶棍,甚至比恶棍更加可恶。为啥张正书要用“军事化培训”来折磨他们就是要磨掉他们这股煞气,最好把坏人磨成一个好人。你不想变好行,麻烦你先把签下的契约里的违约金付一下不想付也行,张正书会叫人给你体验一下暴力催收的快感的。曾瑾菡虽然少经世事,可也看得清楚,大概也明白了张正书想做什么。“郎君的心,很大啊”虽然早就知道了张正书的大部分计划,但曾瑾菡还是忍不住有点激动。本身曾瑾菡就是不甘平凡的女子,现在嫁给了一个同样不甘平凡的夫君,这是她的幸运。事实上,张正书要培训的并不止这些“行钱”,还有一些“黑客”成员。毕竟要想拿到第一手情报,那么“黑客”成员就要上天入地,无所不在才行。据不完全统计,张正书的“黑客”,已经成功发展到三百余人了。这还只是在大宋境内的势力,在西夏、辽国、女真、高丽和交趾的“黑客”并没算上。即便如此,“黑客”的情报费用支出,就差点占去了整个果酒销售的利润。不过,这样也是物超所值的。起码张正书通过“黑客”和皇城司有了绝妙的配合,这不,小梁太后想要倒向辽国这件事,就是“黑客”通过买通西夏国内的汉人太监、宫女得到的情报。通过一系列隐蔽的通道,快速地传回了大宋。可以预见,未来西夏肯定撑不住了。因为宋朝西军所到之处,把党项人和汉人进行了区分。党项人就驱逐出境,只让他们带着一点口粮去投奔西夏;而汉人,想要回大宋的,可以跟随商贾运粮团队回去,也可以留在此处继续耕田种地、放牧牛羊。这么一来,党项人和汉人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了。要知道,西夏如今的人口不过三百多万而已,这里面党项人不过一百万,却叫嚣着要把汉人全都驱逐出西夏去。这声音传到了朝堂之上,气得小梁太后差点没要杀人。但小梁太后也知道,这谣言不是无的放矢的,就是在逼迫她做出选择。说实话,即便宋朝西军放松了攻击,也不过是因为西夏到了雨季,山路难行,道路泥泞,所以才没有主动攻击罢了。但随着天气转秋,河套平原上的庄稼成熟了,宋军肯定是要出主动出击的。说实话,因为西夏缺粮,导致西夏的骑兵都颓靡了。再加上宋军占据着有利地形,连粮道都护得很周全。每每西夏骑兵想要袭击宋军粮道,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丢了很多马匹和精锐骑兵的性命。更加让小梁太后震惊不已的是,宋军的兵刃质量提升上去了。原先宋军根本不敢和西夏骑兵短兵相接的,哪怕是他们拿着长枪都好,也怕西夏骑兵过来一刀将他们的甲胄砍破了。可现在不一样了,宋军的长枪兵也好,还是刀盾手也好,都敢和西夏骑兵硬碰硬了。先是刀盾手将粮车护住,等西夏骑兵冲过来减速之后,他们再用长枪兵开始乱戳。就是这么个乌龟壳战术,居然让西夏人束手无策。再加上袭击粮道,本就是敌后作战,不敢出动笨重的铁鹞子,所以西夏的骑兵居然落了下风更加气人的是,宋军的运粮车也做出了改进,不仅前面多了一道挡板,可以防止箭矢,拿来当盾牌使用。更加气人的是,那些运粮车上不知道涂了一层什么鬼东西,木头都变得灰黑灰黑的。即便是火箭射上去,火把扔上去,也无法第一时间点燃。而大宋的运粮兵也会随车携带一袋沙子,一旦着火了,还有专门的人冒着箭矢撒上沙子,一下子就扑灭了火势。甚至,还可以先不用理会那些火箭,专心灭掉眼前的敌人再说。毕竟那些涂了特殊“防火层”的运粮车,也不怕那些火箭。除非火把丢到粮袋上面了,这些灭火兵才会动手灭火的。如此往复几次,西夏人也死心了。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