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3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30(1 / 1)

d“可万一他们暗中下手呢”曾瑾菡还是担忧,朝中那些个官老爷,大部分都是满肚子坏水的,真要整治一个商贾,何必他们亲自出手“我也想到了,我断了不少人的财路,他们自然是要怨恨我的。但我也不怕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说了,很快我们的银行就要成立了,赵官家还会派禁军为我们保驾护航,何惧之有”张正书的话,让曾瑾菡稍稍安心了些。只有张正书自己知道,她太好欺骗了,虽然张正书可能几年回过神来,怕也是要着手抢夺张正书的银行。这是一定,肯定以及确定的事。这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另一个解释:天底下的好东西,全都是皇帝的。操蛋不操蛋,但你没办法。皇帝看上的东西,你不想给,只能转移财产,然后避居海外了。虽然无奈,但谁叫宋朝根本没有什么保证私人财产的法律呢虽然,宋朝皇帝并没有做过这种事,因为赵家人还是要脸面的。可这是银行啊,一年的收益,可能达到上千万贯,甚至几千万贯拥有了银行,富可敌国就不是一句空话了。皇帝能不心动朝廷那群伪君子能不心动别的不说,张正书鼓搞出一个香水来,连福建章家都受不住诱惑想来巧取豪夺了。要不是被张正书捅到章惇那里去,怕他们已经得逞了。也是因为这样,张正书才设立了保安队,以刀剑捍卫自己的权益。宋朝可没有什么专利保护法,山寨过去了就是人家的了。是不是有点无耻确实无耻,可你只能被动防范,却追究不了责任。一样的道理,看似宋朝对刑统很信仰,其实人治的那套还是充斥着朝野内外。皇帝但凡看上的东西,你敢不给你能不给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呵呵,怕是你活在梦里就好像正史上的赵佶,想要玩石头了,全国上下都巴巴地送奇石过去。要是百姓不给怎么办暴力去抢啊要不然,怎么短短十几二十年,北宋就一片怨声载道呢这里面的实情,就是皇帝在巧取豪夺。即便是奇石,也是要百姓去开采的。可百姓辛辛苦苦开采了石头,却连一文钱都得不到,还要交各种苛捐杂税,哪个百姓忍受得了鸡,要养肥了才杀。张正书虽然提出了银行的概念,可人家也会抄啊只不过张正书有独家秘笈,很多山寨银行是办不到的。比如兑票的水印、凹版印刷;比如准备开遍大宋的分行;比如利用禁军押送钱银;比如,张正书拿出了纸币的概念这些,都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张正书估摸着,就算赵煦要下手,也起码得等他把银行布局完了,纸币发行完了,他才会动手。只是到了那时候,张正书和大宋就要决裂了。不决裂也没办法啊,难道赵家皇室还能容得下张正书不成不过,距离这结局还有段时间。可能是一年后,也可能是十年后。不管怎么说,这才是张正书最大的护身符。第七百三十一章:进入七月银行,是释放资本这头怪兽的阀门。张正书把这道阀门打开了,把怪兽放出来了,肆虐天下之后,赵家皇室肯定要找一个人来背黑锅的。嗯,就算赵煦在明年挂了,换了个皇帝上台。比如赵佶,那张正书没话可说,只能自认倒霉。但如果历史改变了,赵煦爱惜身子,没有旦旦而伐,成功延寿几载,直到资本这头怪兽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宋,赵煦就会琢磨了。其实不用赵煦琢磨,大宋境内不乏有识之士,只不过他们被眼界所限,看不到张正书那么远而已。一旦他们回过神来,自然明白银行是罪魁祸首。那时候,银行已经深入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支撑起大宋的经济,已经无法可以取代了。那怎么办还是需要有一个替罪羊啊好吧,张正书就是这个替罪羊。宰了张正书这只肥羊,立马可以使得国库多一笔横财。这个逻辑是不是很搞笑但这就是大宋,这就是人治。皇帝一言而兴,一言而灭。普通百姓也好,甚至臣子也罢,基本权利都无法保证。但这,也正是人治的真实面目。只不过之前一向温文尔雅,没有撕破表面披着的外衣罢了。有时候人的烦恼,就是看得太清楚。张正书倒是挺羡慕曾瑾菡的,最起码她的聪明才智能用在正确的地方。“姝儿,如有一天,你我不得不避居海外,你会不开心吗”张正书突然问道,看似无心随意的一问,其实背后隐藏着张正书的试探。“那正好啊,郎君说天下之大,我早就想去看看了”曾瑾菡也随口这么一答。张正书笑了:“天下确实很大,但危险的地方也不少。不过啊,如果我能把火炮造出来,倒是可以带你去欧罗巴看看了”“火炮”曾瑾菡有点奇怪,“是武器么”“嗯嗯”张正书也没有隐瞒,“没有强大的武力,在异国他乡是很危险的。不过啊,时机未到,怕是要等个三五年,甚至上十年都有可能”“我相信郎君”“嗯”时间飞逝,很快进入了七月。开封府的七月,热得不行。可黄河流域,却时不时来一场大雨,等同是在下开水。内黄口决口处,已经渐渐退去了洪水。可黄河的水位,一直都维持在比较高的地步,这都要归功于黄河流域的大雨不断,径流量比往年大了一倍不止。不过这样也好,总算是能体现出张正书治水的功劳了。随着报纸的宣传,再加上六月底两季稻已经成熟了,一路沿着汴河进入了黄河各个支流,然后迅速平息了关于粮食短缺的谣言。甚至,张正书还惊讶的发现,随着两季稻的传入,他不仅没有亏钱,甚至还赚钱了没办法,这漕粮本身就是大有油水的。要不然那些转运使为什么能赚得盆满钵满就是这样上下其手,导致汴梁城的官仓都严重亏空了。可张正书这么一插手,得,油水没了。可是宋朝的官仓呢却因此填满了一半。像什么广济仓、广盈仓、富国仓、万盈仓、永丰仓之类的官仓,再现了民夫扛米来往不绝的景象。顺城仓桥上,还因此用上了滑轮组起吊粮食。这样的景象,倒有点像后世的河港了。可惜的是,汴河再宽敞,这临时港口还是太小,搬运的效率还是低了点。不过嘛,现在两季稻还没有大量铺开。就算是张正书在江南的布局,也不过是数千亩田地罢了。这些田地虽然都算是良田,种的也是优选的占城稻,收成也是不错的,可基数还是太小了点。不过嘛,即便是如此,张正书收粮的价格,再加上自家田地的出产,居然赚回了几千贯,填平了亏空不说,还略微有盈余。要知道,这还是官仓以“市场价”斗米一百二十文钱收去的粮食价格得知了这个消息,张正书就知道两季稻必然会在大宋掀起一阵粮食改革。没办法啊,你那一季稻再高产,能比两季稻还高产两季稻的推广,不仅仅是粮食产量的提升,更是耕种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农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造、肥料的选择、插秧技术、稻花鱼、稻花鸭甚至,沼气池的技术传到了江南,那更是形成了一个生态农业的循环。这也是张正书早就预料到的了,两季稻的威力有多厉害没有人比张正书更清楚了。别的不说,单单是“苏湖熟,天下足”这句民谚,就足以体现出来了。只要试点成功,自然会有农民跟着种两季稻的了。再加上张正书极力推广的梯田技术,甚至可以说只要可以种田的地方,那就是中国人施展种田天赋的所在。粮食充足了,大宋的根基才算稳固了下来。事实上,中国因为人口太多,所以迟迟不能进入工业时代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解决土地、粮食和人口的矛盾,是永远无法进入工业时代的。两季稻的推广,再加上耕作方式的改进,农具的升级,可以解放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将渐渐投身到作坊里面去。首先嘛,自然是棉纺织作坊了。别的不说,单单是张正书的棉花作坊,在今年之后一定会成为别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为何因为棉花在宋朝,实在太赚钱了。物以稀为贵嘛,棉花又是好东西,甚至比丝绸更贵在宋朝这会,确实是这样的。想想看,江南丝绸多产,连汴梁城的守城士卒都穿得起丝绸了,这样的丝绸有多便宜虽然上等的绸缎平民还是消费不起,可丝绸并非是什么贵重物品。寻常人家总该有一套穿出去的衣裳,历朝历代以来,也就是宋朝能做得到了。而此时的棉花,只有在岭南、福建一带种植,产量稀少不说,还没有纺织技术,自然不利于推广了。但是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最先醒悟过来的人会发现:啊,原来棉花可以纺织出这么美的布啊再然后一了解,棉花种植也不难嘛什么,纺织机还能出售那还等什么,投身进去于是,棉花就可以推广开去了。第七百三十二章:利益与动力别的不说,单单是卖纺织机的钱,张正书都能赚个几千贯了。当然了,这只是一次买卖而已。为啥中国人的山寨技术太厉害了啊,纺织机又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只需要拆开来一研究,那就能模仿了个七七八八。甚至那些个工匠再发挥聪明才智,说不定还能“创新”一下呢。毕竟,张正书没有出售水力、人力、风力三合一纺织机的打算,只是寻常的人力脚踏纺织机。但即便是这样,也足够兴起作坊经济了。特别是家庭小作坊,怕是会更多。这不是张正书小气,而是让大家清楚地看见,作坊的优势。比如成本,家庭小作坊再厉害,成本控制能比得上大作坊吗想想都不可能的。在张正书的纺织作坊里,一天就能纺织出数百匹棉布。家庭作坊呢恐怕半个月都未必能纺织得出来,成本还高。张正书的作坊,还能压低价格来卖棉布。没办法,成本低廉,压低了价格还是赚的。这样挤压之下,家庭式小作坊就没啥活路了。那些不想出来工作的妇人一看,作坊里的工钱比自己织布还要高,她们会怎么选择即便碍于世俗眼光,很多人不敢踏出这么一步。可一旦有人勇于踏出这一步之后,那就蔚然成风了。建立一个作坊不困难,招工也不困难。困难的是,怎么把空闲的女性拉进作坊里去。要知道,宋朝的人口可是女性比男性多的,放着几千万的劳动力不用,张正书觉得太浪费了。一旦移风易俗之后,那么再推广作坊经济就顺当多了。江南一带就不说了,很多纺丝作坊里也是小娘子在做工的。以后的大宋,很可能会形成南丝北布的格局。有了纺织机,有了大量的大作坊,工业革命岂能不会到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怕是宋朝的政策也会跟着转变,到了满朝诸公醒悟过来之后,这个经济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他们还想堵住就千难万难了。夺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别说满朝诸公这么做了,就算是拿着刀枪去逼迫,这些作坊主也好,工人也罢,肯定会掀起起义的所以,宋朝很可能是怀柔政策。再加上宋朝的官员也可经商,他们一琢磨:作坊好像能赚得更多啊,得,我也办一个作坊当热钱、闲钱全都进入作坊之后,张正书的银行也会添一把火。不用多久,宋朝市场肯定就会被挤满的。到那时候,海贸就会更加兴旺了。资本它会自己选择市场,到了那时候,资本的羽翼就丰满了,开始露出獠牙,打量世界。一旦海外市场受阻,那么战争必将来临。资本自它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历史的。从残酷压榨剥削工人开始,直到血腥殖民掠夺,发动侵略战争一切的一切似乎水到渠成,所谓的不过“利益”二字。大宋为何没有进取心了或者说,为什么改朝换代之后,稳定了就都没有进取心了不外乎是动力不足了,或者说是没有足够的利益让中国动心的。正史上的元朝就不说了,差点把欧亚大陆都占领完了。这也是蒙古人对牧场的近乎变、态的渴求,甚至还妄图把中原的土地都变成牧场。但是,在忽必烈攻下中国之后,蒙古人似乎一下子就堕落了。明朝朱元璋一开始还是很有动力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在夺了天下之后,朱元璋则奉行小农经济,也失去了进取心。螨清就不说了,本来就想着奴役汉人,怎么可能有进取心呢自康熙康麻子开始,被俄国占领的土地,连吭声都不敢。最屈辱的历史,就从这里开始了,从那以后螨清就没振作过,对外战争一败涂地。究其原因,不外乎中国已经把能耕种的土地全都占了,又没有向海外扩张的历史和兴趣,自然就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了。但现在不同了,资本一旦在大宋这里生根发芽,那它必然会睁开眼睛打量世界。那时候,大宋想不向外扩张都不行了,社会倒逼着它做出改变若是不改变呢那很简单,就会被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