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6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66(1 / 1)

d知道这个隐秘,完全是通过系统查到了史料记载。王庆哭笑不得地说道:“小官人,这黄庭坚现在还在戎州哩”张正书一愣,然后才明白过来。但凡是后世出名的诗人、大文豪、书法家、词人等等,都是要被贬官了、不得志了、生活穷困潦倒了,才有名篇问世的。这黄庭坚自然也不例外了,他要不是被贬,怕也没有后世这么大的名头。第五百八十八章:争功劳“黄庭坚是一个,还有郑雍、顾临他们的好友,都是郭知章的好友。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别看他们平时不联系,但私底下的通信,怕你也查不到”张正书提醒王庆说道。王庆一愣,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张正书:“郑雍、顾临不都辞世了么”他一脑子浆糊,这都啥事啊张正书高深莫测地说道:“郑雍曾经出使过契丹,回来之后就做了谏议大夫,又推举了郭知章。再加上当初郑雍攻讦宰相刘挚,看似义正言辞,其实还是属于左相吕大防一党。有了这条思路,就再清晰不过了。再看看左相吕大防的履历,你不难发现,吕大防最大的功劳,恰恰就是外交额,就是和辽国、夏国使者谈判甚多,往往都是大宋吃亏的。”“嘶”被张正书这么一提醒,王庆才发现,原来幕后的人物来头这么大。但越是大来头,王庆就越兴奋,如果揪出幕后黑手,完成了朝堂的洗牌,官家赵煦会不会对他刮目相待,从而将他调离皇城司呢“吕大防也辞世了,剩下的一党人里,就剩下刘安世、张舜民、刑恕这几个人了。”王庆沉吟了一番,奇怪地说道:“他们也皆是被贬在外,岂能与郭知章密谋”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或许郭知章并没有被契丹人收买,而是被他自己收买了。”“此话怎讲”王庆不明所以,连忙问道。张正书冷笑着把形势分析了一遍,指出了那些文人士大夫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说着说着,张正书突然说道:“这种事,现在的枢密院事曾布曾相公好像也经常做”“曾布”王庆沉吟了一番,把这事记在了心里,打算派人去查查曾布的老底。见到王庆沉吟着,张正书也没催促,而是慢慢地喝着那杯温酒。“小官人,多谢了”王庆对着张正书一拱手说道,张正书却笑道:“你我现在是盟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对了,你把这封书信交给陛下,请他务必抽时间和我见一见,我有重要事情禀告。”“甚么事情”出于职业习惯,王庆脱口而出地问道。张正书说道:“我要帮官家治理河患。”“甚么”王庆差点没拍案而起,“你疯了,朝廷治河百余年,都未曾取得良效,你一介平民,也敢插手治河一事”“我有万全之法,必然能治河成功。”张正书自信地说道。王庆却苦笑道:“小官人,你这是自寻死路啊,万一治河不成,那便是欺君之罪了,要杀头的”“我都说了,我有万全之法,你且帮我递书信上去就是了。”张正书叹了一声说道,“我本来也不打算这么激进的,可今年大宋也好,夏国也罢,甚至辽国都普降大雪。冰雪融化之后,必定混杂着泥沙冲入黄河之中。黄河水位,肯定要比往年都高,一旦夏日暴雨来袭,则黄河必然决口泛滥。那时候,就是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要是赈灾不当,怕是到时候流民四起,瘟疫横行,则我大宋江山危矣”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先例在前的。王庆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那小官人打算怎么做”“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关键还是看官家的意思。只有官家点头了,我才能放手施为。不然的话,只能囤积粮食,以备赈灾了。”张正书摊了摊手说道。王庆有点无语,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什么治河法子,没有赵煦的点头能行的王庆还是劝了一句:“小官人,三思啊,万一治水失败,那就是欺君之罪了。你可是答应过咱家,要助咱家脱离皇城司的”“放心,我不会坑你的,更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张正书半真半假地说道,“你忘了我有水泥吗,只要有水泥在,修筑堤坝那算什么事啊”王庆也是半信半疑,只好把信件收起来。其实,张正书没跟他透底,也一样能呈递密信给赵煦的,因为他拿着可以号令皇城司的令牌,哪怕是王庆都无法用借口来搪塞。换句话说,只要张正书想呈递书信,皇城司就只能充当一回跑腿了。“小官人忧国忧民,咱家是佩服的。”王庆苦笑道,“但下次能不能别玩这般大,会吓死人哩”张正书似笑非笑地看着王庆,说道:“没能攒个大功劳,王公事又如何升官发财呢”大抵上是被张正书吃得死死的,王庆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治水之功,堪称泼天大功劳,可咱家身子板小,承受不起啊”王庆都快哭了,这不是要坑他吗“淡定,淡定。”张正书笑了笑说道,“所以才让你跑腿送信而已,等时机到了,以你的本事,还不能从中攫取一份功劳反正我是一个白身,连举人都不是,也不当官,这功劳给谁都是给”被张正书戳中了心思,王庆也难得脸红了一下:“小官人哪里话,咱们既然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咱家自是会帮小官人的”“好啦,客气话就少说,你我都是聪明人。”张正书不想听王庆的鬼话,要是真的信了这个情报头子,他就是傻子。不花力气就能赚取功劳的事,谁不想分一杯羹啊就好像后世衙门的工作报告那样,哪一次的官八股,前面不是歌颂领导有方的长篇大论一番之后,最多也就几十上百个字写到了实处,这上面的人名,才是实打实真正做事的。前面那些领导,都是来争功劳的。临到末了,才把真正干实事的人名字提一提,一笔带过,就开始总结整篇文章了。这样的官八股,形势、内容基本一模一样,真正做事的人,却还要装作多感动一样。为啥有领导关怀你,有领导“指点”你,有领导的精神指引你,你还不感动不想混了吧这话虽然难听了点,但官场的事历来如此,这也是张正书极度厌恶官场的原因之一。第五百八十九章:礼法束缚张正书没点破官场里的潜、规则,但王庆也听得面红耳赤了。确实,在官场里种桃树的人都被视为傻逼,摘桃子的时候却有无数人跳出来。更别说,张正书以一介白身治水了,真的能成的话,那功劳簿上绝对没有张正书的名字,这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所以,王庆的话欺骗三岁小孩还成,冠冕堂皇地拿出来说,张正书就毫不犹豫地揭开了内幕。幸好此处没有第三个人在,不然王庆都不知道要拿出什么样的表情好。“小官人是有大智慧之人,咱家比不过啊”王庆扯了扯嘴皮子,说出这句话,却差点没笑爆张正书的肚皮。“别闹,我可是有犯傻前科的。”张正书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王庆却翻了个白眼:信你才是傻子再闲聊了几句近来形势,张正书才让马车夫提着一坛子酒,摇摇晃晃地上了四轮马车。见得张正书去得远了,还在二楼包间的王庆,却好似烫手山芋一样拿着那封密信,心中显然极为挣扎。最后,王庆还是下定了决心:“罢了罢了,小官人的分析没有出错过,要是成功预言了黄河再次河患,那也是功劳一件。当做是积阴德了,这事关乎成千上万百姓,马虎不得哩”兴许是接触得张正书多了,王庆这个冷血无情的情报头子都开始“体恤百姓”了,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要是给王庆知道,张正书不仅治水不亏钱,反而赚钱,他会是怎么样一副嘴脸张正书此刻在四轮马车里,也是恶趣味满满,想到唯一知情人王庆知道实情后惊骇的面孔,他就一阵大乐。“小官人,你乐呵些甚么”马车夫觉得奇怪地问道,“那官营酒肆的酒可酸哩,买了一坛都不知道怎么喝才好”张正书叹了口气,连带家里的马车夫都嫌弃官营酒肆的酒了,实在是实在是太腐朽了这也怪张正书,平日里喜庆之时,他也舍得拿出卖得极好的果酒赏给下人喝。这一来二去的,张家的僮仆哪一个没把嘴给养刁了平心而论,这官营酒肆里的酒,都是官酿的好酒,品质自然是不错的,断断没有这马车夫说得那么不堪。但是和果酒比起来,却稍有不如了。这酒带酸味是事实,但没有仔细品尝也品尝不出来,只能说这马车夫是鸡蛋里挑骨头。要知道,平日里他自己都舍不得买这一坛子酒,这么一坛子官酒,起码要数百大钱,多了可能要差不多一贯钱,他是喝不起的。既然喝不起,还说不好喝,这就非常过分了。但为何张正书听得这么提气呢,当即说道:“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本来打算赏给你喝的,但你这么说,我就赏给其他人了”“别别啊,小官人,这酒虽然酸,可不正是小的这等下人喝的么”马车夫虽然不是嗜酒如命,但也算贪杯之人,连忙撇清了自己。张正书也不去管他,自顾自地欣赏起汴梁城的二月景色来。这小冰河时期真是磨人,都是农历二月份了,还时不时飘来一场雪。虽然不大,但也装点得汴梁城好像一幅黑白水墨画一样。最关键的是,张正书在想,如果三月初六都是这样的天气,那他的婚事还会不会如期进行了“小官人,快三月了,成亲之日也快到了”这马车夫真的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张正书忍不住拉下了脸。不料那马车夫在前面赶车,也看不到张正书的脸色,自顾自地说道:“成亲好啊,早日生下一儿半女的,也算是继承香火了。张家一脉单传好几代了,能不能开枝散叶,就看小官人你了”听到这,张正书是啼笑皆非。好吧,这马车夫按年龄来说,确实是瞧着他长大的。这么说的话,张正书也没有反驳的余地。在宗族社会里,开枝散叶,继承香火是最最重要的事,哪怕是国家大事都比不上。看看后世打击侵略者,提出的口号都是“保家卫国”,家在前,国在后,就知道家在中国人心中是多么具备分量了。“成亲的事嘛,顺其自然就好了。”张正书嘴上淡淡地说道,其实被马车夫这一提醒,他才反应过来,已经有好几天没见过曾瑾菡了。没办法,按照宋朝的婚礼习俗,成亲之前的一个月内,新郎官和新娘子是不能见面的。这么多天不见曾瑾菡了,张正书居然想念得紧。对于这种感情,即便不是初哥的张正书也有点小彷徨,有点小期盼,甚至还有点小紧张。“也许我是真的爱上姝儿了吧”张正书的心里如是想。有时候人很奇怪的,要不断通过对比,来确定自己的心意。因为人通常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如果没有通过对比,根本无法确定自己内心深处的偏向。“曾小娘子是顶不错的,会是小官人的良配。”马车夫衷心地说道,“小的就没见过哪家小娘子可以为夫家操持买卖的,也就是曾小娘子有这本事”张正书一脸黑线,敢情曾瑾菡在这马车夫看来,就是一个生育工具,还兼任大管家啊虽然这是实情,只要是在古代,特立独行的女性一般都遭人非议的。女人嘛,安心的相夫教子不就行了干嘛要争虚名,抛头露面没错,这就是儒家传给社会的观点,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做妻子的就要三从四德。然而,张正书这个穿越人士却不这么看。看看后世就知道了,很多女强人比男人都要强得多。认为女子就一定要在家相夫教子的,除了性别歧视之外,还有就是礼法和世俗观念的束缚,以及极度的大男人主义。幸好张正书是穿越人士,不然可想而知曾瑾菡一辈子都过得不幸福。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太强不一定是好事,甚至还会是悲剧。可以说,张正书的出现,等于拯救了一个聪慧的女子。怪不得苏轼曾写下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看破尘俗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诗句。第五百九十章:无视礼法人太聪明了,就会想得多,就会要得多。一旦被聪明所误,一生就蹉跎过去了。特别是在古代,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鱼玄机、左棻、萧观音、薛涛、苏蕙、谢道韫看到这些个名字都知道了,几乎每一个都是悲剧收场。无他,在古代女子太聪明,眼界自然也高。可由于礼法的束缚,思想的禁锢,女人失去了独立人格,失去了自我价值,失去了与男子平等生活、学习、工作、竞争的机会,才智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可那些才华横溢、感情丰富的才女们无法如其他的平凡女子一样,面对现实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听天由命。越是优秀的女子,越不愿向男尊女卑的世俗低头。从而饱受世俗眼观的折磨,注定了才女们在男尊女卑的世俗下的无尽痛苦与悲剧命运。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曾瑾菡没遇到穿越后的张正书,那么她可能一辈子不嫁人,孤独终老;也可能嫁给一个平凡的商贾,郁郁不得志一辈子;甚至还可能看破红尘,最后落发为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