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4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41(1 / 1)

d堤,毁于蚁穴,一个王朝的根基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而是底下的平头百姓,升斗小民。被剥削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他们除了造反,还能怎么样比如契丹人剥削女真人,女真人崛起将辽国灭了;女真人剥削蒙古人,蒙古人崛起将金国灭了。至于大宋为什么还没有灭亡好说,北宋才一百多年,南宋也是一百多年,根本来不及将矛盾积累到爆发的程度就自己被外族灭亡了。饶是如此,两宋加起来一共农民起义了四百多次,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宋朝不是没有农民起义,而是起义都很小罢了。一个王朝到了末期,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统治阶级内部形成各利益集团,为争取权力相互倾轧,宫廷斗争加剧,政局不稳,政府对国家的掌控能力大大降低,即使统治集团内部有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实施的改革等措施,也往往由于不同利益集团的牵制或反对而无法实施或半途而废。土地兼并加剧,导致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破产而沦为佃客,致使佃客数量大大增加,佃客的增加又使地主在出租土地时选择性更强,对佃客的剥削就更重了,剥削的加重又使佃客生活更加贫困,佃客无法维持生计就会大量逃亡,在这种情况下,地主为减少损失就会进一步加强对剩下佃客的剥削,而这又会导致出现新的雇农逃亡,流民就会越来越多,百姓怨声载道,各种流言、谶语满天飞。当流言、谶语越传越广的时候,百姓就会认为这个王朝“气数已尽”,改朝换代的舆论氛围形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野心家也会蠢蠢欲动到了这个时候,可能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火星。比如天灾啊、兵祸啊,或者是顺便找个什么借口,就开始揭竿而起了。一旦统治集团处置不当,导致事情无法收拾之后,再有个具备能力的人挺身而出,那恐怕就是王朝的末日了。从根本来说,就是农民不干了,想要掀桌子。具体表现就是,地主剥削太过,不给活路。但宋朝很悲催,都没等到农民掀桌子,他们就被外族干掉了。看,有剥削的地方就有反抗,不管是哪里都一样的好吧,张正书差点忘了还有某度阿三的存在,他们的文化决定了他们逆来顺受,根本没有兴趣造反。当然了,游牧民族可不像阿三那么好说话,他们可是生存不下去就造反的。张正书利用香水,其实就是想制造一个夷狄贵族穷奢极欲,而百姓却吃糠咽菜的局面。等时机成熟了,或许内讧就形成了。什么刀子捅人最疼就是这样看不见的刀子,一刀刺过来,对方都反应不过来。周铭显然是不知道张正书的计划的,他只不过觉得走私香水是一件很有赚头的事,要是成功的话,他的提成也会不少。“除了香水,像香皂啊、布偶啊、四轮马车啊,都可以走私啊”周铭掰着手指头说道,“这些都是能赚大钱的东西”张正书觉得好笑,这周铭倒是想赚钱想疯了。不过这样也好,反正要利用这个计划算计那些夷狄,多一些少一些也无所谓了。“这件事你来操刀就好了,反正在赚钱的同时,你给我安插好暗子就行。”周铭身为“黑客”的头头,自然记得这个本职,连忙点了点头。“小官人,我其实一直想问,你到底想做甚么”周铭其实也知道,自己好像在做一件足够掉脑袋的事,偏生张正书却忌讳莫深。“嘘,小点声,想死啊”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自然是要坑一把党项人和契丹人了,他们压着大宋这么多年了,你不想报仇”这句话,其实也是宋朝汉人心底的话。说实在的,朝廷软弱,身为国民一员,他们也脸上无光。每每在街上看到趾高气扬的契丹人,都叫人怀疑这到底是开封府,还是辽国的上京临潢府。这时候的宋人,自然怀念汉唐时光,那时候的汉人,说一谁敢说二可惜,现在基本不可能了,宋朝的软弱,让宋人很郁闷。连带勾栏瓦舍里,每到大战开启之时,都会上演一番隋唐英雄,三国英雄,楚汉争霸之类的戏码,说书的博君人也靠着说三分、说隋唐、说楚汉而赚得盆满钵满。要说周铭,对此没感觉也是假的。在走私的过程中,党项人、契丹人很多都喜欢赖账,装傻扮懵,宋人还奈何不了他们,这些气周铭都吃过。可周铭绝对没有杀人的念头,他被张正书的胆大妄为给吓到了。“小官人,你是来真的”周铭的声音中都有些颤抖了,跟这么强势的两个国家做对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下得了手而且,这不是九死一生了,而是十死无生一旦被察觉,那肯定是要埋骨他乡的了。“你以为是假的宋朝君臣软弱可欺,但我们汉人可不是软弱可欺的。我有强大的武器,关键的时候逆转乾坤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肯不肯做,你不肯做,那我也不勉强。”张正书没有丝毫感情地说道,但其实他也知道,周铭算是上了贼船了。“小官人,我都帮你去刺杀辽国使臣了,这难道还不足够再说了,我是被你爹爹收养的,这恩情肯定是要报的。”周铭叹了口气,他早就认命了。张正书笑道:“别这么没朝气,我们在暗处,他们察觉不了。再说了,你现在还有时间安排后路,把妻儿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男子汉大丈夫,为家国而死,也是死得其所。男儿在世,总是要做一番事业的”第五百三十三章:山寨能力太强了周铭苦着脸,强笑了一番,心中怎么想就不得而知了。说实话,要是可能的话,周铭宁愿什么都不知道,爱谁谁去。但真应了那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宋人还是很有义气的,也很讲究报恩。周铭被张根富收养成人,他自然要报答恩情。再加上张小官人也允许他安排妻儿后路,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也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小官人,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周铭也是无奈,他也不想做这掉脑袋的买卖啊“放心,送死的事也不会让你去做的。要是隐匿得好,这世界上能发现我们秘密的人还没出生”张正书有这个底气,虽然后世的天tian朝谍战神剧很扯淡,但手段还是有那么点的,用在宋朝这里,还真的挺保密。就算被人揪出了一条线,也影响不了全局,更追查不到坐阵中央指挥的张正书和周铭。“但愿罢”周铭是不报希望的了,上了这条贼船,要下去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事张正书也是无奈,周铭虽然是汉人,手段也有,甚至很痛恨党项人和契丹人,可真叫他为大宋做点可能危及自身的事,他就没有一点积极性了。送死的事,谁会做得那么积极啊其实这也是人性,周铭做个走私贩,每日大鱼大肉,酒色不缺的,为什么要拼命就好像后世的键盘侠,一个个在网上叫嚣得厉害,可国家征兵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偃旗息鼓,怎么都不肯去当兵。道理是一样的,有头发谁先去做做癞痢啊但是嘛,周铭“贪生怕死”也好,起码他要是被揪出来了,张正书也逃不掉的。贪生怕死的人,才会把保密工作、单线联络、密语密码的事弄得水泄不漏,没有一丝破绽。任何关于“黑客”的行动,周铭都会尽心尽力,力求完美去策划。从这个角度上讲,张正书算是用对人了。“富贵险中求嘛,跟我干,我不会亏待你的。”张正书拍了拍周铭的肩膀,豪气万丈地说道:“暗中谋划干掉一个国家,这是多有成就感的事啊”“这是在作死吧”周铭嘀咕了一句,他跟了张正书一段时间,已经学会张正书的用语习惯了。“咳咳,我是那种作死的人吗”张正书义正言辞地说道,“我是为大宋百姓着想”“嗯,你说得都对小官人,我去拿一坛仙醁回家喝,你慢慢去想怎么干掉西夏、辽国,想出来我就去做”周铭摇了摇头,这张小官人怕是要疯了。“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张正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后,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而此刻,奔驰牌四轮马车火了。五万贯的马车,简直比皇帝的辇车都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连皇城司都被惊动了。民间就更不用说了,早已经成了轰动。酒楼茶肆,勾栏瓦舍里,全都是在讨论此事的。“你听闻了罢,那祥符石家花五万贯钱,买下了张家那辆四轮马车”“俺是亲眼看的,哪能不知”“那你快说说,那奔驰牌四轮马车到底个怎生个妙法”“不是俺吹,那些大官人坐了马车之后,一个个都说好。好家伙,那马尽力地跑,还尽是碎石的路面,那些大官人在里面坐着愣是没啥事。你们也知道的,这马车一跑得快一些,甚么人都会颠出黄胆水的,可现在倒好,真个那啥”“如履平地”“没错,就是甚么平地,反正就是妙”“那马车镶了金么,怎生那般贵”“嘿,怕是镶金的,也没这么贵”“俺见了,那雕工确实是好。而且那奔驰牌四轮马车上的机栝确实奇妙,寻常人也想不出来。俺回来的路上,见到那些个铁匠已经在琢磨怎么打制那甚么弹簧了。可俺估摸着,这弹簧要是这般容易打制除了,那张家小官人也不会卖得那般贵了”不得不说,民间还是明白人多。这弹簧看似简单,可钢材不过关,弹簧连十分之一的弹性都没,甚至又软又脆。钢材的材料是关键,没有低碳加锰钢,这弹簧根本弄不成。还有加工工艺也很关键,必须用高温淬火,中温再回火才能制成。如果没有这些个步骤,弹簧是根本制造不了的。中国人的山寨能力确实很强,但一涉及到性能和材料,山寨就不灵了。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中国追赶了这么久欧美,却还是败在材料上面。材料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的材料甚至研究一辈子都研究不出来。再加上中国社会风气浮躁,哪里肯投入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去研发这可不是几千万就能打发的了,少说上百亿,甚至数百亿,才能出成果的。但材料又是非研究不可的,比如后世的大国利器航母,要想在上面起飞重型飞机,就必须有蒸汽弹射器。因为重型飞机仅仅凭借在航母甲板上滑行是不足以获得足够的升力的,需要通过蒸汽弹射方式,来达到必要的起飞速度。而这蒸汽弹射器不仅仅涉及到了特种钢材,还涉及到了高温、密封、润滑、耐磨等等材料要求,是检验一个国家工业整体水平的最好平台。蒸汽弹射器都弄不好,就别说更高级的电磁弹射器了,更是涉及到永磁材料、瞬时大功率电机和超级电容,哪一项材料都是世界级的难题。材料的摸索没有捷径,毕竟它不像工业那样,有迹可循。而且随机性也大,好像某一个关键材料,可能攻关数十年都未必能搞得出来,这里面不知道要做多少次实验,算多少次数才能最终得出成果。就拿这弹簧来说,按照宋朝工匠的冶铁水平,不是张正书说,就算有人提点,恐怕造出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更何况他们是在暗中摸索四轮马车的技术含量高,不容易仿制,所以它就值钱。那些个冶铁作坊都看到了四轮马车的贵,却瞧不出它贵在哪,这才是最让人感慨的。但不得不说,汉人还是聪明的,没人提醒的情况下,单单是凭借着现场看了一眼,就推测出了弹簧是用铁线绕成的。第五百三十四章:技术壁垒“师父,这铁线打出来了”这时候,汴梁城郊的一个冶铁作坊里,一个冶铁学徒用铁钳夹起了一根烧得通红的铁丝,放进一桶黄澄澄,散发着恶心气味的液体里。“嚓”短暂的响声响起,再飘来令人作呕的气味,这个冶铁学徒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看到这一幕,一个老铁匠接过那铁钳,等到铁线稍稍冷却了之后,用一块厚麻布包裹着,轻易地就弯成了弹簧的形状。这弹簧的外形倒也十分相似,可惜的是,他们试了试这弹簧的弹力,却根本没有那么神奇的作用。用手压了压,却根本回不到原先的形状。“到底是为何不是说,用干馏过的煤炭再炼铁,就能得到上好的钢铁吗为何这弹簧,却做不成”这老铁匠百思不得其解,差点没挠破头。“师父,这是张家的秘法罢,若是这么容易就仿制出来,他们就不敢卖那么贵了”这冶铁学徒小心翼翼地说道,他不知道自己的猜测已经很接近事实了。“你这娃儿不知晓啊,要是做出来了,师父我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这老铁匠也是感慨,从昨天开始,他就打这个弹簧的主意,没想到一连试了好几次,除了弄成一些韧性不错的铁线之外,一点弹簧的迹象都做不成。没办法,材料不行,你再努力也是假的。不过这老铁匠确实有点本事,也猜到了是钢材不行,所以他也换了好几种炼钢法,却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师父,这做不成咋办哩还有顾客要打锄头,要打铁锅”这冶铁学徒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生怕惹得这老铁匠生气了。要知道,在宋朝这时候,师父就等同是父亲,打骂那是经常的事。而且等学成了之后,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