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20(1 / 1)

d”赵佶闻言大惊失色,震骇莫名不能信,张大了嘴巴半晌才说道:“那小子不过一商贾子,有何德何能,如何能进六哥青眼”第四百八十五章:犯了禁忌“坊间有传言,这张小官人与皇城司走得很近。皇城司乃官家耳目,若非官家授意,张小官人焉能与之亲近”王诜冷静分析道,“我听闻,在中牟县的蜂窝煤作坊,聚集了千余遣退的京中禁军。裁剪禁军,乃是官家手段。偏生最近大行其道的蜂窝煤,与这些被裁剪的禁军有密切关系。而中牟县蜂窝煤作坊,却是那张小官人之产业,其中关联,若非官家不识那张小官人,焉能说得过去”听了王诜的话,赵佶也有点恍惚了。这是什么运气啊,原本想着欺负一个小商贾,哪怕他有背景都好,赵佶也能吃得死死的。不曾想,人家背景大到没边了,连皇城司都要为他保驾护航不带这么玩的,不是说好了是个商贾吗,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的心腹了“本王本王”赵佶涨红了脸,有股闷气憋在胸口不吐不快。“唉,侄儿可曾想过要那张小官人的性命”王诜不是好人,自然会以最恶毒的心态揣度其他人。赵佶连忙摆手说道:“本王绝无此意”这是实话,赵佶虽然混账,但他也不是那种不拿人命当回事的王爷。再说了,他要是弄出人命来,想不去端州都不可能了,宋朝的刑统不是和你闹着玩的。“没有就好,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今后,侄儿就当不知情,主动远离那张小官人罢。他是官家放在坊间的手脚,你欺侮他,便是在打官家的脸面,官家焉能忍”王诜苦笑道,“看来官家已经决意整顿禁军,端王你算是无意中得罪官家了,那张小官人明显就是官家的棋子啊”赵佶被吓出一身冷汗,他实在没想到背后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这也是正常,赵佶从不关心朝廷的事,朝堂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和他这个闲散亲王有什么关系赵佶还不是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该玩女人就玩女人不是赵佶感官迟钝,而是他的意图根本就不在这上面。也正是因为这样,王诜才明白皇帝为何没下狠手。要是赵佶故意为之,恐怕官家赵煦就不是这么温柔了,最低限度也会找个借口把赵佶赶出开封府,撵到端州去。而在大义上,这也无可挑剔。毕竟赵佶是端王,不去端州就蕃一直逗留在开封府,这算什么事“老师,这可如何是好”赵佶有点昏头了,根本没了主意。这也是他性子中的最大缺陷,遇事慌张,没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耳根子又软,很容易被奸佞说动心。怎么说呢,就好像后世西游记电视剧里的玉帝一样,被孙悟空打得抱头鼠窜虽然原著里的玉帝,其实并没有这么狼狈,而是下命令让如来过来降妖。对,你没看错,是“下命令”但后世把玉帝描绘成宋徽宗似的人物,也绝不是空穴来风的。赵佶确实是遇事就怂啊,整一个怂包。哪怕他是文青,也是怂包文青反正在后世的眼中,玉帝就是被猴打过的。而现在的赵佶,也像是被打傻了一样,明明多聪明的一个人,偏生遇事慌乱,原形毕现。也就是说,赵佶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人家的大智若愚,赵佶这是大蠢若智,恰好掉了个转。不然你完全没办法理解,为什么越是紧要关头,赵佶就昏招百出。好在如今还有王诜真心实意为他谋划,赵佶暂时不会出什么昏招。“你啊,最近就消停些,莫要再给官家拿住把柄了。”王诜哪里能有什么好办法官家记恨你就记恨你了,你讨好也没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高调行事,有多低调就多低调,别再赵煦面前上蹿下跳,惹出什么事端来赵煦自然会忘了这件事的。赵佶从善如流,把心情稳定下来后,赵佶心思又活跃了,跟王诜探讨起丹青、书法来。直到夜幕,王诜才离去。“王爷”高俅看到赵佶有点颓靡,不禁有点担忧。“本王没事。”赵佶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实在没想到一个商贾子居然是六哥的棋子,还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也是,不然他也不敢在本王面前撒谎而面不改色。是本王没有思虑更深,被禁足半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易地而处,本王也是会这般处置的。”这句话,很明显有抬高自己的嫌疑。赵佶的政治才能怎么样,他自己心中还真的没点13数啊别说比不上他老爹宋神宗了,就连他的兄长赵煦都比不上。高俅低声说道:“王爷只是被禁足罢了,可玩乐不必去外间啊”赵佶看着高俅一脸“你懂的”模样,也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了。“高俅,果然是你最知道本王”赵佶由衷地感慨说道,“若你能请和乐楼李行首到王府,本王就算是再被禁足半年也认了。”高俅老脸一红,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成了皮肉掮客,专门拉皮条的。但脸面这东西,一旦丢出去后,就找不回来了。“王爷,这李行首怕是挺难的。可樊楼的封行首、徐行首、崔行首倒是没甚么问题。”赵佶却不感兴趣:“封宜奴、徐婆惜、崔念奴她们哪一个不与本王相谈甚欢,这有甚么乐趣”换句话说,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赵佶早就是樊楼的常客了,那些个行首谁不认识他都是老朋友了,见面也不尴尬,可也没有“激情”啊“那撷芳楼”高俅还想说最出名的妓院,可赵佶却难得的老脸一红。“甚么撷芳楼,以后这话莫要说”撷芳楼是妓院没错,但是以赵佶的身份进入撷芳楼,那就非常捞了。之前赵佶少不更事,才会去撷芳楼玩的。现在他品味高了,哪里还看得上那些胭脂俗粉也就是说,现在赵佶已经吃腻了木鱼,想要得到金鱼了。你要问什么是木鱼、金鱼傻啊,金鱼只能看不能吃,可木鱼是能敲的啊很敲竖敲,只要你想,你就可以猥琐欲为咦,好像有什么不对反正在赵佶看来,只要得到金鱼的欢心,变成木鱼岂不是迟早的事第四百八十六章:智商压制端王赵佶被禁足一事,并不能瞒过满城的新闻“探子”,大宗正事赵宗粹前脚刚刚离开端王府,后脚这件事就已经传得满城皆知了。众说纷纭,真真假假让人瞧不清内幕。张正书作为京华报的掌舵人,自然也很快收到了消息。“端王被禁足了,因为他品行不端”张正书觉得这是大宋朝最好笑的笑话了,要是这样就能被禁足的话,那赵佶早就被一脚踢出汴梁城了。在大宋朝,亲王只要不造反,朝廷管你做什么。就算是宗正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看到石家在京东东路奢靡成风也没人管吗,将门都如此,更别说宗室了。当然,也有宗室生活困顿的,就好像东汉末年时,宗室刘备都去卖草鞋了。但亲王一级的宗室,绝对是安逸混吃等死的,朝廷就像养猪一样养着他们。只要他们不作死造反,绝无性命之忧。如果因为品行不端而被禁足,那整个大宋不知道多少宗室要被禁足削减用度那新闻探子神秘兮兮地说道:“小官人,整个汴京城都这么说,想来应当是不会错的。”张正书无奈地看着这个新闻探子,也没说对与错。但张正书绝不会这么看的,事情要是有这么简单,就不会是大宗正司和彭元量一起出面了。但张正书左想右想都不可能想到,赵煦居然是因为他而想要敲打赵佶的。要是张正书知道了赵煦的想法,只能用手捂眼无语泪满面这猪队友,是怕几年后张正书死得不够快对吧当然,除了张正书以外恐怕没人会知道,不到两年后就是赵煦的死期,而赵佶却因缘际会,突然成为了皇帝。这剧本,恐怕连后世的天、朝神剧编剧都不敢写,偏生历史就是这么玩弄人。“你去领赏钱吧”张正书有点无奈地说道,这个新闻探子分明是来“化缘”的,也就是说今后京华报想要从他这里拿消息,就得把这位大爷供奉好了。不过动动嘴皮子的事,这新闻探子就能拿到百文钱的“小费”,比很多职业都要好上几倍。嗯,就是有点缺德,老是整些官员、宫闱之间的爆料,让很多官员都恨得牙痒痒的。待得那新闻探子领了赏钱,欢天喜地离去后,曾瑾菡才担忧地走过来说道:“郎君,端王被禁足虽是好事,怕日后他还是怀恨在心呐”张正书深以为然:“赵氏一家都是记仇的人,该避让还是得避让”“我看呐,这是官家知晓你被端王欺负,才出手相帮的。”不愧是智商过人的奇女子,曾瑾菡一开口就猜中了事实。唯独张正书不太相信:“这不可能吧我横看竖看也就一个商贾,官家会为了一个商贾,训斥自己的弟弟”张正书的话也不无道理,但他明显小觑自己在赵煦心中的分量。换句话说,就算张正书躲起来不接触任何朝廷中人都没用,只要他还存着心思要鼓搞作坊,张正书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做法,就好像漆黑夜中的萤火虫,辣么鲜明,辣么出众。像他那么出色的男人,别具一格的办事作风,别出心裁的各种新鲜事物,再加上自带“汴梁城首富”之子的光辉,还有那与众不同的语言比出卖的。不过,张正书也说得对,哪怕他是一个再出色的商贾,哪怕他身处大宋朝,始终也还是个商贾,被达官贵人视为肥羊的那种。做肥羊就要有肥羊的自觉,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该低调的时候就要低调事实上张正书就没有正面高调过,哪怕是香水大行其道的时候,他也只是让商铺掌柜的出面吆喝而已。更多的时候,张正书只是作为一个幕后推手,推动着一切。“郎君怕是忘了,中牟县那边的蜂窝煤作坊不正是为官家打理么还有你一直筹备的银行,都是在为大宋朝出力。官家护你,好似没甚么意外罢”曾瑾菡觉得奇怪,怎么张正书这么看不起自己“还有配重投石机和酒精呢”张正书在心中想着,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不是想象中那么无足轻重的人物,甚至赵煦都要倚仗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赵煦确实有可能为自己出头的。“姝儿,你是怎么想到的”曾瑾菡“扑哧”一笑道:“只是郎君自个没想到罢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啊”张正书满头问号:“显而易见”这分明是在嘲讽他的智商低啊,这女人真是长本事了,连未来夫君都敢嘲笑了。偏生张正书自己还振不了夫纲,这个郁闷呐。没办法,这是智商压制了。“郎君想想看,这么多年来,有哪个亲王是官家亲自过问的”曾瑾菡叹了口气道,“唯独是牵扯到你的端王,才有这么个例外。再看看往日,端王言行那般出格,也没有宗正寺之人寻他麻烦,哪怕是台谏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怎生到了今日,却陡然变了风向,官家亲自处理此事了呢”“有道理”张正书不得不信,因为曾瑾菡分析得头头是道。“也即是说,以后郎君在汴京城中,再也不怕谁了。只要你用心办好蜂窝煤作坊,用心做好银行,便是满朝文官,也奈你不何。”曾瑾菡也是有点自豪的,做商贾能做到张正书这样,也确实是出类拔萃了,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然而,张正书却从不这么想。人嘛,最重要是有自知之明,能不招惹事就不招惹事。汴梁城中,有太多太多大佬了。随便在街上丢一块砖头,恐怕都能砸中一尊大神。万一和一个实权派起了冲突,张正书是半点胜算都没的。到那时候,赵煦还能不能护住他都两说,更何况赵煦的身子咳咳,就不谈了。还是那句话,有实力的人得瑟,那是因为人家有实力,所以牛逼。没实力的人得瑟,那是傻逼。张正书不傻,所以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实力挑战秩序,挑战这个时代最厉害的所在文官。做人嘛,还是低调点好。后路呢,就要准备多几条,有备无患呐第四百八十七章:做人要低调“咳咳,做人要低调点”张正书有点心虚地说道,其实他这段时间来做得并不低调。且不说每天乘着拉风的四轮马车穿街走巷,就是那香水,已经让他站在风口浪尖了。不过,赵煦这一次护短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很多暗中觊觎香水暴利的势力,都认清了现实,默默地退场了。当然,也有不怕张正书的人在,比如将门。前几日,就有将门在赵煦面前嚷嚷了,说那蜂窝煤作坊是“取祸之道”,请官家三思。为什么“取祸”呢因为将门利益受损了啊,谁不知道每一个将门,都在禁军里有一定的空饷名额,一旦禁军开始清除空饷,祛除老弱病残的话,将门在禁军中的收益岂不是不能保证了说到底,还是利益之争。新闻探子中的宫探,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传了回来。好在张正书早就预料到将门的反应,让赵煦拉拢将门入伙,才让一个反对的声音减弱了。不过,整治吃空饷的行为,终归是与将门站在了对立面,换句话说就是在挖将门的根基,将门不爽是必然的。可不改革不行啊,禁军已经烂到骨子里了,再不改,大宋就真的亡了。所以赵煦顶住了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