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7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79(1 / 1)

d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额,别说六分仪了,就算是海船,现在都没头绪啊这些船家里,也有像周碇一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宋朝人长得急,船家日晒雨淋的,长得就更急了。张正书瞧着其中一个眼睛很是机灵的小伙子,问道:“你几岁了”“小官人,小的小的今年刚刚十七”这个船家眨着眼睛说道,“不对,是十八”张正书皱眉了,他不喜欢人家说谎的。“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到底几岁了”周碇见张正书有发怒的迹象,连忙下跪说道:“小官人息怒,是小的不好,私心带了堂弟进来。他叫周篷,年初才刚刚束发,若是小官人不喜,小的让他回去”“他操舟技术如何”张正书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问道。“小官人,我能行的,我从七岁开始,已经可以独自操舟了”周篷连忙说道,“小官人,你雇我吧,我什么都愿意做的。你瞧,我很有力气的”周篷迫切想要证明自己,撸起了袖子,露出了瘦骨嶙峋的胳膊,努力想露出肌肉。奈何他实在太瘦了,怎么都挤不出肌肉来。“小官人,小的”周碇还想说什么,张正书却说道:“我说过信你的,举贤不避亲是好事。他以后是你的人了,怎么用他是你的事,我是不管那么多的。”面对张正书给的最大信任,周碇很是感动,当即说道:“小官人,小的一定会用心做好的”其他的船家,似乎也有点感动的意思。张正书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周篷那么多人在意不管怎么样都好,能拉起船队的班子来总是好事。那个叫周篷的,年纪最小,看模样也算机灵,应该可以培养培养。当然,张正书的想法是不会第一时间表露出来的,这也是上位者的管理办法。一味亲民,只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但太过不近人情,又会使人离心离德。打一个巴掌给一颗甜枣,永远是最好的御下之术。能把握其中的度,才是管理的艺术。张正书在大学时学的就是这个,以前做小职员没来得及实践,居然回到宋朝来实践了一把,实在是世事难料啊也不嫌麻烦,张正书和每一个船家都签了契约之后,才放下心来。没办法,张正书每次签契约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人贩子一样,买断的是人家十年的青春。虽然,这种契约在宋朝很常见,因为宋朝官方认可的奴婢契约就是十年,不管是娼籍还是什么,任何关于人生自由的契约超过十年期的,宋朝官府都不会认可的。怪不得一些培养美妓的老鸨,在行首美妓契约内的期间拼命造势想要赚钱了。没办法,要是不抢先的话,人家就自动获取自由了,都不用赎身。不过大多数行首美妓都是一出道才签的契约,这也是娼妓内部的潜、规则了,就是欺负这些小丫头什么都不懂,换了另一份契约过来。可张正书是穿越者啊,每次签这种契约,他都觉得是在贩卖人口,幸好他心眼不坏,不然干出什么来都不得而知。在宋朝,将签了卖身契的丫鬟转手送人也是常事,哪怕这个丫鬟是侍寝了的,怀孕了的,都有禽兽干得出来。这种风气还被视为雅事,张正书是很鄙视的。那些文人士大夫就是一群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行的却是禽兽之事。不过社会风气如此,张正书能做的,最多是找一两个典型来控诉一番,登载于京华报上,或许能有一丝一毫的触动。但其实也只能在道德方面谴责那些禽兽,法律方面是告不进的。宋朝的刑统也好,还是其他朝代的法律也好,都是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至于贫民的利益呵呵,谁去管要是管的话,宋朝就不会有那么多起义了。“小官人,这契约签了,我等甚么时候可以做工”周碇小心翼翼地问道,他其实也怕张正书不喜,毕竟他是出于私心,才找来的这二十个人。要是不做出一番成绩来,他都是内心不安的。“不急,超市都没建好呢,更别说仓库了。”张正书笑道,“你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把家安顿好,然后把船给修补好。别跟我说,你们的船很坚固啊”这就是务实商人和务虚商人的差别,张正书是考察过汴梁城周遭船家的,也知道他们的船只并不是那么坚固耐用。甚至有些地方是撞烂的了,却苦于没钱修补,只能听之任之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船只都不行,怎么拿来运货物周碇一听,挠头憨笑道:“小官人说的是,说的是”“我给你们十天的功夫,你们把船修好后,然后去汴京城外的李家村候着。喏,看到这些个铁牌没有,这是你们的身份证明,上面刻着你们的身份编号。没有这个铁牌,是进不了李家村的。一定一定不能遗漏了,甚至要拿着绳子挂起来”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拿着铁牌进了李家村后,你们就进入技校学习。最要紧的是先把算术学会了些,做货运的,哪能离开算术等你们学得差不多了,超市也就建好了。”第三百九十四章:格格不入张正书早就做好计划了,他喜欢做事有条有理。诚然,世上的事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可做了计划和没做计划,那是天差地别的。这些船家喜滋滋地走了,倒是让张家的家仆大跌眼镜。“嗐,俺还以为他们是什么人哩,原来只是一群打渔的”“嘘,噤声你说得那么大声,怕是忘了那秀才之事”说话的家仆,尤有余悸地看了看周围,“呐,俺又救了你一命,不然被小官人知晓了,有得你受的。今日的活,都是你的了。地你帮俺扫了啊;还有薪柴,都帮俺砍了啊;洗衣叠被这些事,都是你的了”“那你去作甚”“自然是去睡觉啊,还有甚么事好做”那秀才的事,在京华报社里就是个禁忌。因为一个贫民前来报社讨吃的,被那秀才见了呵斥不退,甚至还动手推搡。本来这也没什么,起码在宋人眼中是没什么的,毕竟这是景明坊啊,不是乞丐能来的地方。那秀才也是为了报社的颜面,才出手赶人的。可惜,被张正书看见了。张正书这人有不少缺点,比如怕死,比如喜欢偷懒,比如容易犯倔不鸟权贵但他心地是不错的,看不得别人受苦。冷眼旁观了一下,他才出面处理了这件事。首先,自然是义正辞严地呵斥了那秀才不懂礼义廉耻,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然后,就是辞退了。最后,还明申了一点,京华报的办报初衷,不是为了权贵服务的,是为了给底层百姓撑起一片天的有了这个基调,原先所有眼高于顶的秀才们,都开始收敛了,能不去触霉头就不去触霉头。看似那一笔违约金很多,高达几十贯钱。可在报社干个几年,几十贯钱都是小事了。再者,那个被张正书清退的秀才虽然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可那家报纸却办得半死不活的,眼瞅着就要倒闭了。倒闭之后,谁还敢请他呢同样的道理,这些还在报社的秀才们就不敢轻易离开了,他们知道自己的斤两。别看报纸是他们编撰的,可大体方向都是张小官人把控的。他们学了这么久,却还是没抓得住精髓。哪怕再狂妄自大的人,也不敢说完全吃透了报纸是怎么运营的。要是这么好模仿,市面上怎么不见其他报纸办得风生水起再一个,能写文章的秀才多了去。这不,刚刚走了一个,后脚就又招了一个秀才,而且还更加年轻,更加富有活力。宋朝缺什么都不会缺读书人的,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啊报社的工作又清闲,工钱又高,很多穷困潦倒的秀才都趋之若鹜。你不想干了正好,别人眼巴巴等着上位呢这两个家仆不知道的是,张正书就在边上听着呢。“看来宰相门前二品官说得一点没错,报社的家仆,都赶得上七品官了”张正书叹了口气,知道这事急也没用,不然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古代纨绔子弟带着狗腿子欺行霸市的传闻了。人得意就忘形,有了点权势就飘然不知道自己的斤两,这都是人性,杜绝不了的。这些个家仆、雇佣的秀才,哪怕是工匠也会,内心是怎么想的张正书不管,真的付诸行动了,那就另当别论了。持强凌弱,欺凌的还是自己的同胞,这是最无能的表现张正书这种人人平等的思想,是他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冲突,也是穿越者和“土著”之间的矛盾。要是别人也就罢了,土著的生死关张正书什么事但张正书的良知却告诉他,不能坐视不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居然是号称想造就大同社会的儒士做出来的事,实在是够讽刺了。道德文章做得再多,也无法掩盖文人士大夫的高高在上,永远不会做什么“亲民”的事。这也是张正书看不惯儒家的原因,能真正脚踏实地做事的,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文人士大夫,都是俯瞰众生的。试问,这样的阶级,会真心为百姓着想想想都不可能,他们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良心发现了,才顺带给点甜头出来,安抚一下百姓。即便是这样,百姓也感恩戴德了。讽刺,实在太讽刺了。虽然张正书现在也是“达官贵人”了,但他的灵魂却还是停留在前一世的吊丝状态,自然就把平民看成是“自己人”了。可以说,现在张正书才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代言人。整个大宋,都找不到像他这样的傻子了。“伢子,小官人雇用了你,你可得卖力干活啊”周碇叹了口气说道,“你父早亡,你娘亲又卧病在床,还有弟妹二人。这些年来,苦了你担起一头家了”瞧着年仅十五岁的周篷,却长得像十八九岁模样的小伙子,周碇也有点不忍。“俺还得多谢堂哥对俺们一家的帮补哩”周篷露齿一笑,摸了摸怀中的沉甸甸的铜钱。一共是三贯钱,足有十几斤。“不消说,俺肯定会努力做工的,不然都对不起小官人”周碇点了点头,说道:“小官人是好人啊,俺们回去后,得给小官人立一个长生牌位,请神保佑小官人长命百岁”众人深以为然,都道:“正该如此”这些船家,互相帮助已经成了常态了。若是他们都不团结,就要被人欺负狠了。随便几个闲汉游手过来,就能把他们弄得毫无还手之力。要是惹上纨绔子弟,那恐怕只能远走高飞了。唯有抱团,这些船家才能生存下来。张正书虽然不太清楚他们的生存状况,但张正书却知道,在千里之外的海上,有不少疍家人,也是迫于生存压力而抱团的。抱团生存,大概是人类最本能的行为了。“郎君,你就这么信得过他们”曾瑾菡从书房里出来,细声细气地问道。张正书笑了:“为何不信他们”“要是他们卷款潜逃了呢”曾瑾菡也是担忧,二十一个人啊,足足拿走了七十贯钱,即便是在汴梁城,都是一笔巨款了。第三百九十五章:硬闯张正书倒是觉得不用担忧:“都签了契约,他们能跑到哪里去就算他们跑了又如何,不就是区区几十贯钱嘛用几十贯钱看清楚二十多个人的心,挺划算的。”曾瑾菡一愣,她倒是不曾想过这一点。她的思维,还是斤斤计较的商贾思维。但张正书不同,他愿意去相信人。只要脑子不傻,是个人都能算得出来,每月三贯钱的工作,在汴梁城哪里找得到也就张小官人这个傻子肯给了。“郎君果是有大智慧之人”曾瑾菡眼巴巴地,崇拜地看着张正书,让张正书的虚荣心都上来了。“咳咳,哪里哪里,这都是日常操作,日常操作”嘴上这么说,然而他心里却说道:“不过是有钱,任性而已”手握着一堆金银铜钱什么的,张正书还真的没啥钱的感觉。也怪不得他花钱如流水了,没办法,他还没建立金银铜钱的价值观。要是他手上握着一堆百元大钞,恐怕他就不会这么挥霍了。“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一个原本不富裕的人突然一夜之间变富有了,肯定不懂得如何去使用这财物。原本富有的人突然变贫穷了,也肯定一时间难改掉富有时习性。张正书就是这样,他是一夜变得这么“有钱”,哪怕过了这么久,还是没有适应过来。试问有哪个人在穷人乍富之后,还能保持的了本心吗不说绝对没有,但肯定是不多的。从这个角度讲,张正书其实做得不错了。穷人乍富,是一个很微妙的心态。一般来说,穷人乍富无非是有三种结果。第一种,就是得瑟、显摆,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有钱了。这种人,最易乐极生悲。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因穷人乍富闹得家破人亡的,并不少见。事实不止一次证明了,穷人乍富,往往是对穷人的毁灭,能在财富面前保持良好心态的穷人太少了。人嘛,就是这样的。当一夜暴富之后,花钱显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也是为什么说“穷人乍富,伸眼拔肚”,过穷日子过惯了的人不能过富日子,乍一过上富日子,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会从富裕走向悲惨。“穷人乍富”,不仅是馅饼,还是陷阱第二种人,就是极其低调,把钱藏得紧紧的,深怕别人知道他发财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