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7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78(1 / 1)

d”不用说,这两人正是曾瑾菡主仆二人。彩袖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看张正书,只见这个张小官人浑身都淌着汗水,隔着这么远都闻得到一股汗酸味道,她不禁皱起了眉头:“小娘子陷得太深了,如此邋遢之人,如何配得上她唉”第三百九十一章:有人眼红了彩袖心中正叹气之时,张正书和曾瑾菡已经并肩走远了。“你又是满头大汗了,快些回去洗洗”“锻炼身体嘛,不然以后怎么娶你回去”“呸,你这人满嘴不正经”“嘻嘻嘻,难道你喜欢太正经,像个老学究一样”“不要,那多没趣啊”彩袖看着调笑无忌的两人,不知为何却流下了两行清泪。“难道我要随着小娘子,给这样的人通房么”彩袖很想抗争,但她却知道这一切都是命,怎么都逃不掉的。哪怕张正书在她的眼中是好色之徒,不修边幅,还不学无术,可她还是要随着曾瑾菡的出嫁而陪嫁。想到这里,彩袖就一阵心烦意乱。“嘭”曾家后门被用力关上了,甚至连走远的张正书、曾瑾菡都听到了。“甚么声音”曾瑾菡回头望了望,却没发现什么。“可能是关门大力了点而已”张正书也不在意,彩袖和他不对付是能感觉到的,甚至还有隐隐的敌意。但是一个小侍女,能翻得起什么大风浪来张正书也不在意,这种事也不用让曾瑾菡知道,没啥意义。两人有说有笑,要不是身穿宋朝服饰,曾瑾菡女扮男装了,像极了后世出来逛街的情侣。回到了报社,曹婆婆家的早餐也送到了。和曾瑾菡吃过早餐之后,张正书才去洗澡。就在这时候,那船家周碇找上门来了。可惜的是,张家的门房不认得他们。“我说各位兄弟,你们遮莫是走错门了,这里可是京华报社”面对还算客气的门房,周碇施礼道:“俺们知道这是报社,是小官人让我们来这的”“小官人”被张正书教训了好几次的门房,态度不敢放肆,也知道自家小官人常有出人意表之举,说不定这些穷酸真是小官人的“贵客”。“你们且在此候着,待我进去通报一声”虽然这门房看不起这些穷酸,可万一得罪了张小官人的“贵客”,恐怕他连门房都做不成了,直接赶去喂马养猪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被张小官人这么惩罚了,前些时日,报社有一个秀才对平头百姓出言不逊,直接被张小官人清退了,哪怕赔上好几十贯违约金都在所不惜。用张小官人的话来说,读书人连尊重人都不会,那他的书白读了,报社不需要这种高高在上,不懂体谅民生艰辛的编辑从那以后,就算有人在心中瞧不起这些贫民,也不敢表露出来了。“这就是京华报社么”已经是穿了最得体衣裳过来的周碇,还“破天荒”穿上了一双布鞋。这双布鞋,可谓是传家宝了。据说是他爷爷传下来的,上面的布料都盥洗得泛白了。不消说,上面还有几个破洞,幸好不大,不仔细瞧也看不出来。身上的这衣裳,是他刚刚束发之时,举全家之力,花掉了所有闲钱扯了几尺便宜的布料做就的衣裳。因为压了箱底,显得皱巴巴的。虽然还算得体,但是寻常人一看就知道周碇是穷酸了没办法,举手投足之间都没有一点点自信。就算穿了龙袍,也不像太子,好像膈应着什么似的,经常不自在地下意识活动活动肩膀,松松裤子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船家哪里有什么好的收入全都是穷酸身上的衣裳大多都是打了补丁的,就算不是补丁,也浣洗得发白,浆料颜色几乎看不出来了。这样的穷酸,居然聚集在最近“风头正盛”的京华报社前面,登时惹来了一阵非议。“瞧,那些是乞丐么”“莫不是张家小官人,惹了丐帮不成”“听闻丐帮那伙人可不好惹,若是恼了他们,怕是家宅不宁”“唉,张家小官人怕是旧态复发了,这些时日来消停了好些,怕是最近又到处惹是生非了”“不对啊,那些人不像是丐帮啊若是丐帮,手中怎不拿打狗棒,怎不捧百家碗再瞧瞧他们肤色黝黑,倒像是打渔的”“打渔的打渔的来报社作甚难不成,张家小官人要招打渔的,给他进供鲜鱼不成”“是了,听闻张家小官人厨艺惊人,甚多脚店、小摊都奉他为祖师。听闻,那炒菜技艺,就是这张家小官人故意泄露出去的他为了满足口舌之欲,贪图鲜鱼也是常理。要是俺这般有钱,别说鲜鱼了,便是海中鲜鱼,也要一日吃上那么几尾”“唉,这小官人是不务正业啊,好端端的买卖不去经营,好好的报社不去写文章,作诗词,倒是沉迷案板之间,做那庖厨之事这还是个读书人么”众人议论纷纷,倒是把张正书贬得一无是处。当然,这可以理解为嫉妒。毕竟张正书出身富贵之家,家财万贯不说,自身又极有本事,做起买卖来赚的钱能眼红死人。瞧瞧京华报社,如今月入两千贯是很平常的事了,甚至多的时候能月入三千多贯钱。即便是在汴梁城这种遍地是钱的大城市里,这样的买卖也不多见,而且都是大宗买卖。一个报社,一份报纸能月入这么多钱,已经让很多小报眼红了。但奇怪的是,这些小报也学着京华报,创刊名,办报纸,销量却低得令人发指,连小报都不如,更别说能有什么广告了。当邯郸学步的风潮过去后,人们才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报纸后面,有着非同寻常的窍门。那个被张小官人辞退的编辑,立即投身入其他报社,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秀才做的主编,反倒是汴梁城中发行量最低的报纸,连之前的小报十分之一都达不到。这样的亏损,让那报社东家气得吹胡子瞪眼,偏生又没有任何办法。于是,有人不忿气,专门出报纸诋毁京华报,说京华报危言耸听博人眼球,煽动言论妄议朝政反正什么帽子都往京华报身上扣,什么污水都往京华报上泼。然鹅,他们越是这样,京华报的生意就越是蒸蒸日上。张正书还得感谢这些“同行”的抬爱,没有他们的神助攻,汴梁城百姓怎么会对京华报有这么大的好奇心第三百九十二章:收买人心这些人气不过,又学不到办报纸的精髓,只能羡慕嫉妒恨了。再说香水,也是张正书现在生意最大的进项。最厉害的一个月,居然卖出了价值一万贯的香水,利润去到了七、八千贯钱。这样的收入,便是大宗货物的东家们,都要眼红了。要知道,曾家卖一年丝绸的利润,也不过是十几万贯啊而且,曾家的丝绸是卖到了国外,卖遍了整个大宋才有这样的收益。张正书的香水仅仅是在开封府一地销售,就有这么多的收入,直接秒杀了诸多商贾啊这样的生意,谁不眼红好在张正书启用了安保制度,保安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拿下了好几名形迹可疑的嫌疑人。利用后世的审讯技巧,诈出这些人的目的后发现,果然都是商业间谍,想要打入作坊内部的。殊不知,作坊对工匠的审查极严,巡逻也是极严。哪怕到了一线生产线上,所有机密都是拆分开来的。不纵观全局,根本无法明白其中一个步骤的深意。然而,因为形迹可疑,却被保安队甄别识破了身份,不仅被开除,还打得半死移交了官府,甚至还继续追讨泄密之后的违约金。违约金可是一万贯啊这些商业间谍哪里给得起最后无奈何,只能把幕后黑手供了出来。当然,此事也不了了之了没办法,这些商业间谍后面,全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别说开封府府尹吕嘉问了,就算是包拯再世,想要动这些人,也得掂量掂量一下。这些幕后的黑手,是什么来头呢说出来,怕吓死人,这些幕后黑手几乎全都是将门像曹家、石家、高家、韩家、罗家、潘家、李家都在其中,而且还有没落的将门,倚附着这些依旧风光的将门,一同来做这等龌龊事了。当然,文官中的官宦世家派来的间谍也不少,甚至里面还有闽南章家的间谍。闽南章家可是当朝宰相章惇的家族啊,这利润大到连章家都心动了,张正书能说什么当然,也不排除是他的死对头,章惇的孙子章仿派来的。但不论怎么说,都不能继续往下深究了。再看看其余那些家族,曹家,宋朝开国大将曹彬传下来的家族;石家,开国大将石守信传下来的家族;高家,开国大将高怀德;潘家,开国大将潘仁美;韩家,开国大将韩重赟;罗家,太祖心腹大将罗彦环;李家,开国大将李继勋哪一个,不是声名赫赫的将门就算是不复先祖荣光,但是这些将门的能量,也不是张正书这样一个小商贾能对抗得了的。最让张正书心生忌惮的,则是石家。要知道,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石家先祖石守信就不再管朝政军事,而是专事聚敛,剩余半生积财巨万,富可敌国。现在别看张家号称汴梁城第一富,但是张正书却知道,这是石家在隐忍罢了。如果真论起大宋最有钱的家族,肯定非石家莫属。因为石家,不是在汴梁城中,而是在京东东路东平里。仗着京东东路可以海贸,石家遣人出海贸易,早就富可敌国了。有钱不说,还是将门,朝中朝外都有极大的势力,张家怎么对抗幸好张正书和皇城司“勾结”在了一起,在开封府内,张家暂时还是安全的。但是,背后的危机已经显现出来了。张正书肯定要着手预备后路的,这些船家就是张正书的后路所以就不难理解,张正书居然是亲自出来迎接。“周大郎果然信人,请进,我已经把契约备好了。”张正书哈哈大笑道,心中的大石算是放下了一半。没办法,身在一个人治大于法治的年代,他的不安全感日盛一日。前不久又牵扯到了将门、官宦世家,张家小小的身板,怎么比得过权贵现在,船家来了,张正书的船队计划可以实施了,那么后路也就搭起了一半有了后路,张正书就可以放心“作死”了周碇哪里想得到,张正书居然会亲自出来迎接他们当下受宠若惊地说道:“小官人,小的们来迟了”“不迟,不迟,我刚刚念叨着,你们就来了。吃早饭没要是没吃,报社里有稀饭”张正书热情的招待,除了让这些船家不安之外,更多的是升腾起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很多人不理解在古代,比如三国时期,比如水浒传里的江湖世界,怎么那些好像天生带着猪脚光环的人随便说几句话,就能收服一大票小弟,还是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那种。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其实很有深意的。第一,是古人信守承诺的执着,远非后人所想;第二,是这些古人也不笨,知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没有前途谁跟你啊第三,则是真心相待,感动了小弟。就好像张正书现在这样,对这些船家“礼贤下士”,这些船家焉能不忠心耿耿从这个角度说,古时候那些枭雄、皇帝都是极有手段的,比如刘备摔子、三顾茅庐、曹孟德倒履相迎许攸、刘邦洗脚见彭越、李世民不计前嫌用魏征从权术的角度剖析,这些枭雄也好,皇帝也罢,都未必是真心要对这些臣子好的。但他们把姿态做足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于是,自然就“士为知己者死”了。张正书倒是没想那么多,他是真心高兴这些船家能来的。“周大郎,你带了多少人来”面对张正书的问话,周碇拘谨地挠了挠头,憨笑道:“小官人,如你所言,就带了二十余人,皆是操舟好手,风里来雨里去都成”张正书点了点头,都是人才啊“好,我信得过你,你现在就是他们的头了。”张正书转身对后面的船家说道,“想必周大郎已经跟你们说过待遇问题了,签约十年,十年内为我驱使。工钱每月三贯钱,你们的船只也是要为我所用。预支你们一月工钱,在岸上安顿家人。若是技术出众,做得纲首,如周大郎一般,则每月十贯钱。可还有疑问”第三百九十三章:管理的艺术“多谢小官人,多谢小官人”这些船家喜出望外,当即全都下跪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场面倒是把张正书都吓了一跳。亲耳听到了张小官人的许诺,这些船家总是知道周碇果然没骗他们。虽然周碇每月工钱是十贯钱,比他们翻了三倍多,可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怨言。要不是周碇,他们哪里能有这样的工作机会张正书连忙说道:“快起来吧,这样成何体统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君跪师跪父母,唯独不用跪东家的”听张正书说得幽默,这些船家都笑了。他们都是在水上漂泊了多年的人,看模样年纪最大的已经超过三、四十岁了,经验不可谓不丰富。虽然没什么培养价值,但还正当壮年,可以当成极好的角色船员来用。只是想要培养成纲首,教会他们使用六分仪,恐怕不易。不过这也是日后的事情,现在的张正书连六分仪怎么做都不知道,也不懂算法,还得靠系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