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生活不易,有些人仅仅为了活着,已经用去了全部的力气。在宋朝也是一样的,繁华的汴梁城之下,一样有着这样卑微生活着的穷人。比如一些宋朝版的“京漂”,也就是做武举梦的穷困武人们,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武人沦落到什么地步呢住在城外最拥挤的贫民窟里,吃着最便宜的一文钱两个的馒头,渴了直接从汴河中舀一些水喝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还是堪堪能活着罢了。武人,很多时候就等同是社会底层。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出身地主阶级的武人,就不属于这个范畴。不过这样的武人,一般都能考中武举,或当场授官,或进入武学“深造”。这部分人就不说了,分明就是脱离了民的阶层,进入了官的阶层了。所以,武人和武官是两个概念。在宋朝,能跟官沾上边的,社会地位都不会低了。武官地位是比文官低得多,但是却比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武人好得多了。试着去问一个武人,看他向不向往做一个武官,地位比文官低那又如何,起码是个官了可以说,武人就是宋朝社会最低阶层的象征,谁也想不到一个武人居然能一个月挣三贯钱,简直比秀才挣得还要多“荒唐,太荒唐了”酒楼茶肆中,很多人忍不住羡慕嫉妒恨地说道。“这不是摆明不把读书人放在眼里么”其中,在汴梁城中的一个茶肆里,一个看似是秀才的文人恨恨地说道,他最恨这种挑战社会秩序的人了。武人就好好做社会最底层吧,凭什么爬到诸多文人头上来这是道统之战,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那也没辙啊,谁让张家有钱”有人也是酸溜溜地说道,“人家愿意给武人这般多工钱,也碍不着谁”“这很不妥,大大的不妥,若是成了风气,谁还愿读圣贤书不成,俺要去告官”这秀才义愤填膺,其实他就是眼红了。没错,就是嫉妒了。“告官,若是人家官商一体,你告得进么”有人忍不住就泼冷水了,“你这秀才,也省省心罢好生用功读书,考个功名回来,别说一月三贯钱,一月两万贯俸禄也有你拿的”这个秀才涨红了脸,说道:“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俺不过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第三百零九章:提升地位众人听得这秀才掉书袋了,都哄笑起来,燥得那秀才满脸通红,说道:“莫欺少年穷,日后须叫你知晓,什么叫金榜题名时,跨马游街日”“秀才,省些气力罢如今世道都变了,武人都能赚大钱。别抱着圣贤书不放了。瞧瞧那些不读圣贤书的商贾,如那大桶张家的小官人,不也是腰缠万贯要俺说啊,你就是假清高,若是放得下身段去赚钱,岂能输给那武人”有人瞧不过眼了,奉劝这个秀才少说两句。确实,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头,能靠自己赚钱那都是本事。这个秀才涨红了脸,他确实没啥资本能秀得出来的,最后只能酸溜溜地说道:“不就是一商贾么,大抵上的傻了,才给武人这般多钱”“大桶张家”小官人傻了这件事,已经成汴梁城中的笑谈了。很多人一开始也认为这张小官人是傻了,有书不读,花大精力去种菜,甚至现在彻底从县学退学了。弄一份报纸,很多人都看着张小官人的笑话,准备拿瓜子看好戏,看官府封禁“京华报社”。可让大家都大跌眼镜的是,张小官人的报纸火了,甚至还把和乐楼的李行首也推上了一个高不可及的地位。甚至张小官人弄的香水,早已风靡了汴梁城。就算是很多人不看好的蔬菜,据知情人士透露,已经渗透进汴梁城百姓的餐桌了。这样的一个商贾奇才,居然有人说他是傻了估计说这话的人才是真的傻了,傻得都看不清事实。这些天张小官人在城郊大搞基建,花费数千贯的事,也惊动了不少“吃瓜群众”,准备看好戏呢殊不知,已经有好部分醒悟过来的人,已经默默地关注着城郊的变动,甚至还有一些大商贾用商业探子去打听消息了。可见,张小官人并非是傻了,而是他做的事情没多少人能理解罢了。但是等你理解了,人家已经开始赚大钱了。听这秀才说张小官人是傻了,很多人就摇了摇头,不再说话,谁知道那张小官人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秀才见没人搭理他,也没人说张小官人的坏话,他也好生无趣。恰在此时,茶肆里走进了一个博君人,准备说书了。不消说,今天主讲还是射雕英雄传。不得不说,武侠小说的出现,给宋朝小说行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白话文也能写小说,而且写得这般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宋人是大呼过瘾。甚至很多宋人已经成了“雕迷”了,每天都有人去“京华报社”前面催更,这让主笔的曾瑾菡很是开心。最关键的是,射雕英雄传写的是平头百姓,不是官,也不是大人物,而是小人物升级,这代入感简直是爆棚了,怪不得宋人个个沉迷其中。哪怕是一些大人物,也不例外,甚至从中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而这射雕英雄传的横空出世,直接让一些靠着写小说的文人恨得牙痒痒了。他们没想到,一个用白话文写的小说,居然能火成这个样子,而且还能写得这么长到现在为止,已经连载超过了十万字了。这样的篇幅还没到最高朝的部分,这岂不是要奔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去了都说同行是冤家,这些文人恨死了射雕英雄传,甚至不少人大肆诋毁,说这是“糟粕”,败坏纲常,甚至还鼓动让官府去禁封它。然而,据小报消息称,当今官家都对射雕英雄传大肆好评,甚至每期不漏地看完了。这个情形下,谁敢封禁它最高兴的要属“勤卷堂”的陈掌柜了,他都没想到帮着张正书完成了“活字印刷术”,培养了工匠后,居然会捞到射雕英雄传的雕版印刷权,单单是一卷射雕英雄,就让陈掌柜赚得盆满钵满了。茶肆中,这个秀才见这博君人说起了射雕英雄传,实在听不下去了,恨声说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圣贤之道就是被这些铜臭商贾玷污了,什么武侠小说,就该焚毁,永生禁绝”他恨恨地出了茶肆,留下一溜儿哄笑的人:“哈哈哈,这秀才实在迂腐”张正书也没想到,他弄出的这则招工公告会这么轰动。他原本也就想着给武人好一点的待遇,提升一下武人的地位罢了。没想到,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仅仅两天过去,京华报社已经接待了不下千个武人了,这让张正书有点慽慽,皇城司也不得不征调了人手,帮忙着维持秩序。皇宫里,赵煦听闻此事的时候,则哑然笑道:“这小子,永远都会给人不一样的惊喜,算了,不用管他”有了赵煦的表态,张正书算是有惊无险了。要不然的话,大宋早有人禀报此事,甚至台谏官也被惊动起来了,张正书很“荣幸”地成为了第一个被台谏官弹劾的商贾,只不过赵煦轻飘飘一句话怼了回去:“商贾招护院,乃是私人之事,干卿何事”当王庆把此事告诉张正书的时候,张正书哈哈大笑了两声,然后继续招募武人了。眼下,他就发现了一个人才。这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武人,叫做“刘忠”,有个绰号叫做“花面兽”,主要是他脸上有一个黑色胎记,好像一只猛虎一样。这个刘忠是汴梁城郊五十里刘家村的人,因为自小习武,但由于家道中落,到现在连饭都吃不饱了。不得已,来到汴梁城做一个京漂,每天在码头揽活干。刘忠现在不过二十岁,但长得异常魁梧,张正书目测他的身高超过了一米九,也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长得这么高。刘忠的身形,简直比张正书大了两号,在他面前,张正书就好像是小孩子一样。刘忠擅使一柄大刀,据说祖上是太祖亲兵,后来卸甲归田后功夫就传到了现在。但是,由于宋朝土地兼并实在太严重。时过境迁之下,刘忠祖上的家产全都败光了,他的饭量又大,吃不饱肚子之下不得已开始了艰苦的谋生日子。第三百一十章:花面兽刘忠原本也不知道“大桶张家”招募武人的,只不过这事实在太火了,码头上不少沦为挑夫的武人,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应聘了。刘忠一琢磨,那些武人都不如自己,说不定自己就能被招进去了呢不仅包吃住,还一个月有三贯的工钱,这样的好事,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了。说不动心是假的,就连武举都有人想着浑水摸鱼了,更别说这样的一个私人招工。不少不是武人的,都抱着中大奖的心态过来应聘,才有如此盛景。张正书看着这样热闹的场面,差点以为自己是在后世开招聘会。前来应聘的人,情绪高涨得张正书都有点受不了。好在,张正书是有经验的,见势头不对立即更改了招募的方式:考试。没错,只有考试才能公平公正,张正书也想找一些有真武艺的武人,而不是只有蛮力的莽汉。考试也很简单,把你最拿手的武艺秀出来就行了,为此张正书还特意让人准备了不少沙包。刘忠虽然最擅使刀,毕竟是家传武艺嘛。但是,刘忠的拳脚也是不错的,起码比很多武人要好。张正书对他拳拳到肉的打法十分欣赏,见过后世散打的人都看得出,什么是花架子,什么是真正的杀人技。后世有人质疑中国武术,认为中国武术是花架子罢了。但其实这只是误解,武术和武技,本来就是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的。武术,其实就是一种套路,表演的成分居多,戏剧上用得最多。但是武技,却是实打实的杀人技,从战场上积累下来的。武技包括了各种兵器的使用和拳脚的杀人技巧,绝对没有一点花招,出手就是要人命,非死即残。比如从唐朝流传下来的唐手,就是这样的杀人拳脚,往往一击必杀,没有半点虚假。其实,到了后世也一样有这样的杀人技传承,只不过一般不用罢了。在法律昌明的年代,谁敢下这样的狠手啊这样的传承在后世,叫做散手,也叫做散打,散的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以为“散”。但注意,后世的散打其实也是留手了的,而像宋朝这时候的杀人技,却是真正能致人于死地的夺命拳术。刘忠用的,就是这样的散手,也有个名字,叫做“太祖长拳”。没错,就是赵匡胤传下来的拳术。一般人是不会“太祖长拳”的,因为这只在军中袭承。但是刘忠祖上是太祖的亲兵,所以才学得到。“太祖长拳”讲究实战,攻防格斗,起如风,击如电,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动作干净利索,如果闪避不及,被一击毙命也是有可能的。张正书虽然不懂武技,却有眼光,立即发现了刘忠是个高手。“好”张正书毫不犹豫地招下了刘忠,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回小官人,俺叫刘忠,人称花面兽,汴州人士。”刘忠大大咧咧地说道,“祖上曾当过兵,家传武学”“不错,不错”张正书觉得这人可堪造就,又问道:“识字吗”“不识得”刘忠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张正书微微有点遗憾,但他也知道,别看宋朝是古代识字率很高的时代,而且汴梁城中读书人数不胜数,但实际上文盲率还是很高的。像刘忠,连饭都吃不饱了,哪里还有闲钱去读书“那也没关系,愿意到我这做一个护院吗”“愿意,愿意”刘忠听了这话,激动得都涨红了脸,映衬得脸上的那个猛虎形状的胎记更加狰狞。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且去那边候着,待会有份契约需要你画押签字的。”刘忠又千恩万谢地走了,张正书在心中感慨,这时代的武人确实没有多少花花肠子。像刘忠这样的,只要你待他不薄,那他可能拿命来回报你。这可能就是武人心中的“义”吧,义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当然,张正书支开刘忠不是因为他要继续招聘,而是系统提醒他,这个刘忠不简单。“你知道这个刘忠是谁吗”系统毫无预兆地蹦出来,有点急促地说道,张正书是第一次见到系统这个模样。虽然他早就知道了这个系统其实是有自己一套逻辑的,也确实是一个ai智能系统,因为它有着喜怒哀乐,有着人类的感情。可这样状态的系统,张正书还真的是第一次见。“是谁难道历史上鼎鼎有名吗”张正书觉得有点好笑,怎么可能,如果是历史名人,怎么他一点都没听过“三朝北盟会编有记载,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有一巨寇叫刘忠,人称花面兽,初聚兵于东京,其众皆戴白毡笠,又号白毡笠。后南宋建炎三年十一月,韩世清败刘忠于斩州。如果历史没有出现偏差的话,那这个刘忠就是日后的土匪头子”系统煞有介事地说道,唬得张正书一愣一愣。“啥我招了一个土匪头子进来”张正书忍不住有点后怕了,土匪啊,那是杀人不眨眼的存在啊“更有推测,这个刘忠是水浒传中杨志的原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