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方,还怕没地方落脚吗就连张正书都要开始谋划退路了,他弄的这个工厂模式,简直就是小农经济的掘墓人,要是顽固派醒悟过来,他这个“罪魁祸首”怕是第一时间就要被清算的。顽固派的力量有多厉害,张正书深有体会。历史上的每次变革,都有这个阻力。要想让中国跳出历史更迭的怪圈,工业革命势在必行。只是这一次会闹得很大,阻力堪比商鞅变法。连商鞅都被车裂了,张正书可不认为自己比商鞅还流弊。未料胜,先料败,才能永远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既然要建立一条稳定的退路,那么用王庆一家大小来做实验好像也说得过去,就是有点不厚道罢了。“反正你到了那时候也没选择了,你不相信我相信谁”张正书倒也诚实,把实情给说了出来。“按照我的理解呢,你这个皇城司的头目,是留也死,不留也死。退下来,或许还能博得一线生机。但是呢,留下来的,你的儿子或许还能蒙荫一番”“蒙荫也不过做一个武官,这有何用”王庆淡淡地说道,“还不如改名换姓,让儿孙去考取功名,这才是康庄大道。”张正书叹了口气,连身在军中的人都念想着文官的好处,这个大宋看起来是真的没救了。一群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货,军队再多,武器再锋利,也无法打赢一场战争的。这是制度的错,不是人的错。摇了摇头,张正书换了个话题说道:“这算是条件达成了吧”“算是吧,咱家这么做,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罢了”王庆意兴阑珊地说道,“官家的身子骨若,大抵和先帝仿佛。若是有朝一日,多些准备也好”这已经有些大逆不道了,这不是在咒赵煦早死吗不过张正书却知道,王庆的猜测没错,如果这个时空的历史还是一样的话,那么赵煦确实已经寿命无多了。“你会为今天的决定而感到庆幸的”张正书嘿嘿一笑道,“我们现在是合伙人了,那么你该为我做点事了吧”王庆先是一愣,然后有些好笑:“小官人做买卖的手段,似乎有些不地道啊”“那是,打蛇随棍上是我的本色”张正书也毫不隐瞒,“放心,不是什么为难的事。你是皇城司的头目,那对于汴京城中的武人,我是说没有功名,也不曾参军,而且身家清白,甚至有些穷困潦倒的武人”“小官人,你你该不会是要”王庆大吃一惊,连声音都提高了不少。“嘘嘘嘘,这么大声干嘛的,你不知道什么叫闷声发大财吗”张正书白了他一眼,“你以为我要造反啊我哪有这个胆子你不要命了,我还要命的”这是实话,张正书很爱惜自己这一条小命,他可不想无缘无故的又挂了。“那小官人你为何要纠集武人”王庆摸不着头脑了,“就算暗中进行,怕皇城司也是有人发觉的,若是事情败露”接下去的话,他不说张正书也知道了。事情败露的话,那抄家流放那是最轻的。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这一件事,张根富早就跟张正书说过了。不过,张正书也有自己的打算。“没事,我就招个十几个武人罢了。”张正书奇怪地说道,“难道招几个护院都不行吗”这年头武人的工作机会不多,给大户人家看家护院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虽然看起来有点低贱,但其实工作清闲,待遇还优厚。甚至还有商贾专门雇佣武人一路跟随,怕半路被人剪径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催生出了朝廷管辖之外的一个武人世界无所事事,而且社会地位低下。很多武人因为受不住了,不得已投靠了官府,成了光荣的一名狗腿子哦不,是衙役,或者是巡捕。这已经算是很好的出路了,要不然这些武人只能落草,成为山大王了第三百零七章:穷文富武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正书招十几个看家护院的武人,算是给了一份好工作给这些“社会危险份子”了。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稳定了宋朝的社会,缓和了社会矛盾。皇城司还要感谢张正书呢只可惜,宋朝的统治者不这么看。连喝酒都不许超过五个人,超过五个人喝酒,是要被举报的。被捉住之后,还要进牢子蹲几天。宋朝怕聚集闹事怕到了这个程度,更别说要纠集武人了,那绝对是能引起朝野重视的大事“真个如此”王庆有点不敢相信。“废话,你看看我那些产业,哪一个不是价值万贯的找几个武人来看门,这都不行吗”张正书很无奈地说道。“这倒是无关紧要”王庆连忙说道,“不过你要看着点来,不能把他们纠集在一起啊”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我又不是傻子,这给人留把柄的事,我是不会做的。”王庆心道:“你还不傻,你的声名都传遍汴京城了”当然,这打脸的话王庆不敢说出来,怕一说出来两人就闹掰了。“武人的事,咱家倒是有些眉目。今年恰值武举之年,有不少武人因无钱返乡,而滞留汴京城。”其实,官府也头疼这些武人,包括街市上的乞丐,还有“鬼樊楼”里的汪洋大盗,亡命之徒。甚至早就在通缉榜上的了,然后人家还是在“鬼樊楼”里活得好好的,虽然有点像老鼠不见天日,但官府就是拿他们没办法。这也正常,不管是什么社会,这种游离在灰色地带的人绝对不会少了。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有黑暗,后世已经看过太过人性扭曲的事情,张正书甚至觉得宋朝这时候的亡命之徒有点可爱了。起码他们心中还有一定良知,不是那种彻底报复社会的人。或许这也是儒家社会的作用吧,起码丧心病狂的人在宋朝还真的不算多见。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造孽,这些人估计你们很头疼吧”王庆淡淡地说道:“也不会怎么头疼,毕竟能习武的,非富即贵。就是有小部分武人,完全是来撞大运的”“额”张正书觉得自己想岔了,他还以为武人地位低下,就肯定是穷困潦倒的。不曾想有句话叫做“穷文富武”,家中没有一定钱银,怎么可能习武恐怕连骑术都练不了吧,因为大宋极度缺马,能练骑术的都是有钱人。“那些撞大运的,又是些什么人”张正书连忙问道,“是不是没钱的那种”“不错,这些来报名的,都是一些真正的落魄之徒,手上有两斤蛮力,却不懂骑术,不懂射术的。”王庆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晓他们来汴京作甚,除了在码头上扛麻包袋之外,汴京城实在找不到甚么能养活他们的行当了。”张正书一拍大腿说道:“就他们了”“小官人,你真的要他们”王庆皱眉说道,“他们虽然身家还算清白,但是”“但是什么”张正书有点好奇地问道,“他们不是参加过武举吗,难道这都不行”“确实不太行,甚至他们只有蛮力,没有武艺的”王庆苦笑道,“连挽弓都不晓得,射出的箭矢倒是挺远,可惜距箭靶是离天隔地这么远。骑术就不说了,连上马都不会。武艺嘛,也是平平无奇。便是咱家,放倒他们十余个都不难”张正书明白了,什么叫撞大运这就是撞大运了。“没事,我就招个保安,三五大粗就对了,没武艺更好。”张正书撇着嘴说道,“免得有人说我纠集武人,这些连武艺都不咋样的傻大个,还能算得上是武人吗”王庆叹了口气说道:“咱家尽量帮你,但来不来是他们的问题了”“没事,我也会在报纸上公开招募护院的。薪酬福利职责我都会写好,签订契约,童叟无欺。”张正书嘿嘿说道,“公开化招募,我看还有谁说我纠集武人。”这也是一招险棋,公开了自然是好事,但也等于把事情暴露了出来,让人更加注意到张家了。王庆面色凝重地说道:“小官人,你确定要如此”“确定啊,他们不是要玩潜、规则吗我不玩,我跳出来,摆明车马。让所有的东西都暴露在公众面前,看他们怎么诬陷我。”张正书早就拟好了计划,这也是最大胆的一个计划。“若是能见着官家的话,我也会跟官家解释解释的。”王庆叹了口气,说道:“也罢,既然小官人你都决定了,咱家也没甚么好说的了。此间无事,咱家要告辞了。”“对了,等等,你还没说什么时候把训练暗探的东西拿来啊”张正书连忙叫住了王庆,他答应帮王庆逃脱,训练暗探是主要筹码啊“过两日,咱家亲自送来。”王庆淡淡地说道。“对了,咱家会派来两个心腹,他们武艺高强,会一直护卫着你的。是了,你若是训练暗探,也不用避开他们,他们信得过。”说完,王庆头也不回地推开书房的门走了,留下张正书一个人在书房里。“也罢,看看怎么样”张正书觉得这根本没啥,大商贾中又不是没有没有刺探商业机密的探子。就是怕被有心人揣测,这张家又是秘密训练暗探,又是招募武人的,这还不是谋反吗好在,张正书“神经大条”,根本不在意这个,他又准备出门了。超市的建设还在继续,张正书要过去盯紧一些。更重要的是,水泥作坊是重中之重,万一秘密被泄漏了,那大宋的乐子就大了。试想一下,在没有火炮的时代,突然有几十座甚至几百座建城矗立在宋朝边境上,还是异族人的城池。这样对于大宋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宋朝已经失去了最大的倚仗,灭亡就是时间问题了。这种事,真的马虎不得。第三百零八章:武人地位“什么,大桶张家要雇佣武人”“是啊,听闻只有十八个名额,好像是专门用来看家护院的”“这个说法怎么这么别扭”“嗐,这看家护院要几条狗不就成了么,要这么多武人作甚”“恐怕是觉得狗不如人罢”“这个说法还是很别扭啊”“也许是大桶张家这么多产业,每一个产业都需要护院哩”“这么说来挺有道理的”吃瓜群众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从一人招工公告上都能推断出不少东西来。说实话,也就是汴梁城治安还算可以,起码张正书的京华报社也好,“兰蔻”牌香水专卖店也好,甚至是林家脚店,都没有人敢去捣乱。当然,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结果就是,这则公告一出,很多不明身份的人就开始在这几个地方游荡了,三流九教的人都在其中,看模样是不怀好意的多。好在,这些人也不敢造次。别的不说,开封府的巡捕是天底下第一厉害的,手下都是有真功夫的。若不是武艺超群的汪洋大盗,或者亡命之徒,根本不敢在开封府造次。至于游手他们,在没有摸清“大桶张家”的底细前,也不敢贸然出手。当然了,游手也是有智慧的,他们懂得什么样的人能惹什么样的人不能惹。好像张正书这样高调得连宰相家的官三代都拿他没办法,这种人绝对有着非同一般的的来历好吧,虽然他们猜测的方向有错,但实际情况也是差不多。汴梁城中,最不能惹的不是官,而是皇城司。张正书很明显就是皇城司要罩着的人,换了是文武百官都要离他远远的,更别说那些只狐假虎威的游手了。当然,“京华报”上的这则招工公告,最让人震惊的不是张家要招护院,而是张家给的工钱。没错,这个工钱,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观,而且差点没崩溃了。武人一个月居然能赚三贯钱你没看错,就是三贯钱要知道,编撰小报的秀才,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是一贯多钱而已,这还要东家给力,舍得给工钱才行。要不然,这些不得志的秀才真的混得比码头搬运工还惨了。那些搬运工,起码一天都有二十多个大钱的收入一个月就有三贯钱啊,什么概念这简直能赶得上一个公务员的工资了。额,说的公务员不是官,而是那些小吏。居汴梁,大不易,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哪一样不需要钱有人算过,在汴梁城活下去的最低限度是每个月四百文左右,这还是要在汴梁城中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不用每月交房租。吃的是最差的,用的是最差的。一个月能吃上一顿肉就不错了,还是肉末。没错,别看宋朝很富裕的样子,但是汴梁城中一样有穷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穷。要不然,宋朝怎么那么多福利机构,就是这些流民、乞丐太多了,每年冬天都要冻死好多。中国人对这种事是很有恻隐之心的,宋朝拿出一点钱来安置这些人,也说得过去了。要是流民、乞丐也还算好了,起码还有官府的安置点。可是在汴梁城中实打实的穷人,要是没有生计,没有营生的本事,那就真的有点悲催了。就拿码头上的搬运工来说,基本是看运气吃饭的,有人雇你,你就有活干,有钱拿。没人雇你,恐怕就真的要吃西北风了。社会是残酷的,别说宋朝了,哪怕是在后世,这样的人也不是很多比如,那些漂泊异乡的农民工,也是和这些人一样性质的,工作性质很不稳定。要不是后世法律完善了,甚至讨工资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