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这不相当于把商业秘密拱手让出吗虽然脚店赚的钱不算多,可蚊子肉再小也是肉啊,更何况他为了得到张正书的厨艺还付出了一半的股份,这么一算,好似真的划不来“林伯父,有时候人的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张正书站起身来,慢慢地在偏厅里踱着步子,一幅老气横秋的模样,看得张根富都想笑了。“轩奴,莫要乱讲”张根富连忙挽回场面,这不是在说林百间没眼光吗,这让一个成功的商贾怎么能接受得了“我没乱讲,这是事实。”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虽然如今樊楼的小炒乃是一绝,但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过是一口铁锅,一把铁勺罢了。若是知晓了奥秘,届时整个大宋,甚至西夏、辽国都会了,这样的技术就没有什么保密的价值了。换而言之,就是这种技术太容易学到了,可以预见,未来整个大宋就没有人不会小炒的。不瞒你们,据我所知,以西夏、辽国暗探的能力,估摸这小炒的奥秘,早就被他们知晓了”听了张正书的这话,林百间开始沉思了起来。然而他却不知道,除了前面的那些话,后面的张正书都是在胡诌的。西夏、辽国的暗探又怎么会刺探这种“无聊”之事他们刺探的都是军国大事,至于炒菜的技术还不被他们放在眼中。这些暗探最想得到的是宋朝的神臂弓,那才是真正的大杀器,随随便便都能射出一百五十步,也就是相当于两百米以上的距离。在火、药技术没发展起来的中世纪,这确实是一个bug。可以说,宋朝就是靠着神臂弓才让西夏、辽国心生畏惧的。除此之外,还有八牛弩,床弩等等,那都是守城利器,最远能射出四百步,也就是五六百米。要是射中人,是能穿透三四人的,像串起个糖葫芦一样。西夏和辽国最是忌惮宋朝的弓弩,若不然他们早就开始进攻中原了。可惜林百间不知道其中内情,但他认为张正书说得没错,因为这个时代的“科技”是很原始的,只要不是有太高技术含量,只要看到实物,就能进行逆向工程嗯,就是俗称的“山寨”。所以,中国人的“山寨”是有历史的,反正在拳头大就是老大的时期,你自己保密不了,就不怪别人盗窃了你的技术了。“小员外,此事当真”林百间还是不太好糊弄的,他现在也就半信半疑。这也是因为宋朝反间谍太犀利了,起码在政事、军备等方面,就没有被敌国暗探入侵过。皇城司在这方面做得实在不错,如若不然,宋朝历代皇帝会这么维护皇城司。因为历代皇帝都知道,皇城司的不能被撤销的,撤销的话宋朝就危险了。不说别的,一旦宋朝没有了弓弩优势,那么宋朝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最致命的入侵,唯一下场就是灭国亡朝,不会有第二条路。正因为是这样,林百间才觉得不太可能。但张正书说得这么信誓旦旦,他就有点迟疑不定了。看到林百间这个样子,张正书知道要下猛药了。“林伯父应当比我更清楚,有多少商贾是在出卖国家利益的”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人性最是不能直视,一旦面临巨额财物的诱惑,难保不会出售这种技术”这就是心理战的方法了,张正书说得模棱两可,林百间却误以为是在说炒菜技术,一时间也陷入了张正书的陷阱中。“就算林伯父不推广炒菜的技术也好,我也会让人当街演示的”这一剂药实在太猛了,张正书又没有金钱上的短缺,他要传播一项技术,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利益问题。林百间听到这,知道就算自己不配合也好,张正书也是会做的。至于为什么张正书要这么做,他却闹不明白。“轩奴,怎能这般和你林伯父说话”张根富连忙打圆场说道,“林老弟啊,老哥我原先只想向你讨一间杂货铺的,没想到犬子居然会向你讨要一间脚店,实在过意不去啊”第两百三十四章:划得来林百间摆了摆手,说道:“无妨无妨,小员外言辞犀利,直指人心,我亦是不如。也罢,既然小员外这么有信心,我也跟着搏一把了。”张正书笑道:“这就对了。其实,樊楼之所以能兴盛至此,全是因为有小炒。但如果所有人都具备了这个技术,那就是要看谁做得更好吃了。这么一来,脚店也未尝没有机会做大的。”林百间眼前一亮,细细想来,似乎真的是这样的。心中有了计较,林百间也定心了下来:“我对小员外的厨艺抱有信心”确实,拥有顶级厨艺的张正书,比那些刚刚掌握了炒菜技术的厨子,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如果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么自家脚店绝对是有优势的。积累了口碑之后,说不定还真的能挑战正店的地位“那我们签契约”张正书轻笑地说道,“我敢保证,林伯父你的脚店未来将会宾客盈门,前来吃饭吃酒的人定会络绎不绝”林百间也爽快,说道:“若是签了契约,小员外也是脚店东家了,脚店还需要你多多上心啊”“那是自然”张正书理所当然地说道,他可是穿越者,随便弄个点子过来,都能招揽来不少顾客。这种事,对张正书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几乎费不了什么脑筋,拿后世成熟的经验来用就是了。虽然宋朝的酒楼行业已经成熟,但是要说到花样,还是比不过后世的。“林老弟,老哥我原先只想向你讨要一间杂货铺的”张根富苦笑一声说道,“想着买下来,没想到”林百间一愣,然后哂笑说道:“张老哥,你是居心不良啊,居然觊觎着我的是铺子”“说句痛快话罢,你卖不卖”张根富有点霸气地说道。张正书总算明白了张根富是怎么发家致富的了,别看他也是二世祖出身,但“大桶张家”有现在的名声,和张根富有绝大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张根富的经营,张家的财富不会累积得那么快。任谁小觑了张根富,那么肯定会吃亏的。林百间苦笑道:“张老哥,说实话给你一间也没事,反正我也知晓,你肯定依足了价给钱的。我如今就想知道,老哥要买下一间杂货铺,所谓何事”“轩奴,该你了”张根富知道,张正书应该能理解他的用意的。张正书一怔,然后才说道:“应该是用来卖香水的吧”“香水是何物”林百间追着问道。张正书当即让来财取来香水,递给了林百间说道:“其实就是花露,但比花露好用很多”这不是张正书自夸,一些花香比较清淡的花露,不到两个小时就没什么香味了。就算花香浓郁的花露,也不过能坚持三个小时左右罢了。时间一到,花香几乎就闻不到了。但香水不一样,虽然不是精制的香水,但挥发四五个小时是没问题的。如果懂得使用,滴入香囊之中,配合香料,那香味更是持久。软木塞一打开,一股浓郁的花香开始弥漫开来,让人头脑一阵清醒。“这就是香水么”林百间惊讶地问道,“似乎与花露有些不一样”他的胭脂店中也在出售花露,自然懂得这里面的区别。“用法和花露大致相同,但它还能滴洒在衣裳上,也能滴洒在肌肤之上。”张正书笑道,“不知道林伯父对这香水有何看法”“花香浓郁,一般女子怕是会异常钟爱”林百间果然是纵横商场多年的人,一眼就看出了这香水的价值所在。张正书鼓掌说道:“林伯父果然慧眼如炬”“小员外折煞我了”林百间叹了口气说道,“这香水,想必也是小员外做出来的罢”他是知道张家内情的,也是关注了张正书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看着张正书把一个报社弄得风生水起,他也是很佩服的。别看林百间这个模样,但他最是喜爱京华报里的射雕英雄传,每期不漏地追更着。再联系到张正书弄的大棚蔬菜,自行灌溉的水车林百间自然会想得到,这香水也是张正书的杰作了。“确实是我弄出来的。”这没什么好隐瞒的,“不过林伯父若想拿到香水的销售权,恐怕要等几个月了。”“为何”林百间有点着急了,他很是看好这香水,连忙说道:“我们也能签订契约,我愿意付出胭脂店的五成股份”张正书原本也想着和脚店一样,用技术入股林百间的胭脂店,但现在看起来,他并不需要加盟商。因为香水的产量太少了,且不说蒸馏是个技术活,是个耗费时间的活,就是花露的蒸馏,也受节气限制。简而言之,深秋即将到来,百花凋谢,想要得到花露更是难上加难。将这事说了一遍,林百间也只能悻悻而退了。张根富也明白了,原来他先前考虑的事是有些多余的。不过也不算亏,起码得到了一个生意还算好的脚店一半股份。最后签订了契约后,张正书又和林百间签了一份独家供货协议,来年春季开始,张正书向林百间提供香水,供货价格是市场价的八成。这个价格已经出乎林百间的意料之外了,他原本还以为张正书会要价到市场价的九成。“没想到啊,这张小员外居然有这样的度量”拿着张正书赠送的那小瓶香水,看着上面青花勾勒出的唐明皇和杨贵妃,林百间感慨了一句:“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吾儿,你这香水不是打算独自售卖的么怎生还要给那林三郎供货”张根富有点想不明白,这香水的生意不是做独家的最赚钱吗张正书当然也知道,垄断行业是最赚钱的。但他一个人分身乏术,而且张家也没能力铺货整个大宋,所以借用林百间的渠道是必然的。张正书都不用去调查,都知道林百间不可能只有汴梁城中那数百间店铺。甚至在整个大宋,他应当也有不少店铺的。通过供一点货给林百间,然后让香水之名传遍整个大宋,似乎是一件很划得来的事。甚至于,张正书还怀疑林百间有西夏、辽国、高丽等渠道,能让香水入侵这几个国家的统治阶层。第两百三十五章:彼之英雄,我之敌寇香水对于女人来说,几乎无法抵挡。那么,通过香水来实现斩首计划,似乎也有施展的空间了。要知道,现在西夏国的真正统治者是梁太后,而西夏的外戚梁氏家族,已经专权西夏三十余年了。张正书心念一动,用系统调出正史,知道这梁太后将会死于明年,也就是元符二年。具体死因是这女人昏了头,在输掉平夏城第二次战役后,还敢对辽国使者出言不逊。辽国契丹人岂是易与之辈当即使动潜伏在西夏皇宫的棋子,毒杀了梁太后。“看来,香水只能迷惑梁太后心智,而不能掺杂毒药了”张正书也是可惜,因为这个梁太后简直是宋朝派去的卧底,她执掌大权的这十几年来,任用外戚、穷兵黩武,西夏原本蒸蒸日上的国力开始凋敝,邦国将危。平夏城之战就是很好的证明,西夏人都吃不饱肚子了,还要打仗,可见这个梁太后是志大才疏之辈。“如果梁太后活多几年,大宋岂不是能攻下西夏了”张正书做了这个假设,但又觉得不可能。西夏、辽国和大宋,就好像三国时的魏蜀吴一样,辽国用西夏牵扯着大宋,大宋想夺取河套之地等养马地、耕种地,然后再向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而西夏呢,也贪图大宋的富庶,甘做辽国的先锋营。三国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面上却只体现在大宋和西夏的连年战争。云谲波诡的形势,也让身处在汴梁城的百姓十分好奇,不然也不会这么热衷于小报的“小道消息”了。这都是因为宋朝境内封锁了边事,不给国内百姓知道的缘故因为害怕又打败仗啊“那能不能阻止辽国使者行凶”张正书这个念头一兴起来,他就觉得有些不可能。梁太后的死,和西夏皇帝李乾顺绝对脱不了干系,连皇帝都和辽国勾结在了一起,那么梁太后想不死都难了。甚至,张正书还怀疑是西夏皇帝李乾顺故意鼓动平夏城第二次战役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赢,而是为了消耗忠于梁太后的军队,最后他能亲自掌权。历史上,这种为了掌权而不顾国家利益的大有人在,比如隋炀帝杨广,为了消灭门阀势力,三征高句丽,最终隋亡了。杨广也是无奈啊,虽然他是皇帝,但是政令出了皇宫,出了两京以外,就基本没用了。整个中原,可以说都是门阀世家的天下。换做是谁,都要睡不着觉的。所以杨广三征高句丽而故意失败,为的就是消耗北方人口,然后把南方人口北迁,来抵消门阀世家对朝政的影响。可惜杨广忘记了一件事。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换句话说,就是不作不死。再看看西夏,虽然在梁太后的把持朝政下,是穷兵黩武了一点,但这又何尝不是大宋给的压力太大了赵煦自掌权以来,屡次进攻西夏,西夏这是不得不进行“穷兵黩武”。从这个层面上说,梁太后做得没错。然而,李乾顺更是出色,他看出了大宋联金灭辽的政策的失误,先联辽侵宋,夺大片土地;又在辽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可以说是极其出色的皇帝了,张正书有时候想,为什么宋朝就是出不了这种皇帝呢“不应该让李乾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