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0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05(1 / 1)

d花样来。开玩笑,真以为系统给的技能是假的啊,别的不敢说,拥有了“厨艺”技能后,张正书在厨艺上的造诣,已经可以说是当世大家了。这不,一把菜刀寒光闪烁间,一条两斤多重的黄河鲤鱼已经摔在砧板上,活杀、破腹、去鳞、开刀花这动作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简直不浪费一丁点时间。哪怕是厨娘做了二十多年的厨房,也没有张正书这一手来得娴熟张正书的动作不仅信手拈来,还特别的有节奏感,虽然不是一板一眼,但每一个步骤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粗盐稍稍腌制之后,再用神乎其神的刀法,切好了葱、姜、蒜。“这这神了”厨娘念叨了一句,看着张正书把整条活鱼提溜起来,放入一个碟子上面。然后,张正书把油、胡椒粉、豉油、黄酒倒在鲤鱼身上,然后连同碟子一起放在甑锅之中,准备蒸熟。没办法,这时候没有炒锅,张正书又不想做一道鱼羹汤,就只能清蒸了。接着,张正书把厨娘已经做好的面团放入甑锅下面,准备和着馒头一起蒸熟。张正书喜欢吃米饭,但张根富每顿饭都要吃白面馒头,所以这馒头是必不可少的。还好这甑锅有两层,类似于蒸笼一样,但是陶制的。一起蒸熟的话,少了很多步骤。生火,然后把甑锅放在柴火上面,用猛火蒸煮。第两百二十九章:神乎其技厨娘看呆了,她还记得前一阵子张正书连生火都不会,今天怎么做得那么娴熟,就算是她,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难道,世间真有生而知之者”厨娘想到这,忍不住打了个冷颤。这时候,一个养娘走了进来。“徐娘子,官人催我来问,今日的菜肴做得如何了,他今日宴请了一个贵客,需早些做好饭菜咦,小官人”这个养娘也吓到了,她万万没想到是张小官人在下厨。“徐娘子呢”这养娘嘀咕一声,才发现在一旁眼睛瞪大,无法相信眼前一切的厨娘。养娘再看了看张小官人,发现张小官人的动作,真个是如同在跳舞一样,双手灵动得如同在弹琴,在吹笛,这么快的手法,这养娘从来没见过“你去说,今日我下厨,包不会让他失望”张正书头也不抬地说道,他还在处理牛肉。这牛肉的吃法多种多样,如果张正书想的话,这些牛肉完全可以弄一道牛扒。以他现在的厨艺,煎牛扒简直是小菜一碟,不算什么。但张正书对西餐没啥好感,倒是念念不忘一道水煮牛肉。哪怕张正书前一世是南方人,也不怎么吃辣。但听到水煮牛肉这道菜,他却忍不住食指大动。而这,也正是川菜的魅力所在,即便是不怎么吃辣的人,也能吃得满头大汗,淋漓尽致。张正书前一世去过一次川蜀,也不知道是不是吃到了正宗的水煮牛肉。但即便是不正宗的,也让张正书念念不忘那味道了。如今,有了厨艺技能加成,岂能不做一道水煮牛肉,来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别看水煮牛肉好像没啥技术,就是牛肉片放在辣味汤中烫熟就行了。这是大错特错了,水煮牛肉要做得好吃,最讲究两个点。一个是刀功,一个是火候。为什么刀功要讲究呢这就关键到牛肉的口感问题了,如果切得太厚,那么牛肉难以烫熟;如果切得太薄,又会卷到一起,影响卖相。所以,水煮牛肉的牛肉切片,最好是一寸五分长、八分宽、一分厚的薄片,厚薄得当,前后均匀。火候要讲究,就是牛肉在下入热汤锅后,等到颜色转白断生时,要立即起锅,受热时间一长,牛肉口感就会变老了,不再滑嫩了。所以,火候掌握不好,这道普通家常菜的水煮牛肉都做不好。张正书自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真当那“厨艺”技能是白瞎的吗只见他再次展现出了惊人的刀法,一柄菜刀如同蝴蝶般翻飞起来,然而切出来的牛肉却好像用尺子量过一样,厚度大小都几乎一模一样。单单是这份功力,已经吓呆了在场的厨娘和养娘了。“神乎其技”厨娘脑子里,只能想到这个词。如果她读的书再多一些,知道庖丁解牛的典故,肯定会用庖丁解牛来形容的,这份刀功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一柄厚重的菜刀,在张正书的手上舞着刀花翻飞着,美得动人的同时,却又轻灵飘逸,切出来的牛肉又厚薄一致。这样的刀法,不是庖丁解牛又是什么更让她们惊掉眼珠子的是,张正书不仅在切着牛肉,另一只手还在搅拌着生粉宋朝的生粉,是木薯粉。不是大户人家做菜,都不会备着的。这时候的木薯粉,精贵得很切好牛肉后,张正书拿过一只大碗,把牛肉放在碗中,加入盐、豉油、醪糟、生粉水,然后搅拌均匀。接着,张正书在一个炉灶生了猛火,把一个瓦锅放置其上。瓦锅中,张正书放入了水、油、花椒、葱、姜,还有捣碎的茱萸,最后放入了一点豆芽菜。张正书想了想,又切下一点莴笋,倒入瓦锅之中。等到烧开之后,张正书再把牛肉片放下去。紧接着,就是蔬菜了。蔬菜的做法也简单,因为没有炒锅,蒸煮炖成了主角。但是,张正书再次展现了一次白灼的技巧,把生菜做成了白灼生菜。至于面条,不对,是汤饼,这就厉害了,张正书打算弄个凉面。顺便再把凉拌莴笋放在一起,绝对是美味。所谓的凉面,其实就是指凉吃的面条。凉面的做法很简单,把面煮熟之后捞起来放凉,在没有凉的时候淋上香油,豉油,洒上葱花,然后把凉拌好的莴笋倒进去。彻底放凉之后,就是一道凉面了。至于茼蒿和豆腐,张正书是拿来做汤的。宋人吃饭很讲究,在吃饭前必须喝汤。这个习惯,跟后世的广东人很像。喝了汤之后,或者吃了羹之后,吃饭或者是喝酒,都随便了。所以,这汤必须要做。如果非要说这茼蒿豆腐汤有什么奥妙之处,估计就是张正书那“非凡”的厨艺了。集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大成,飞禽走兽,河海两鲜,只要能吃的,好吃的,张正书都能做成人间美味。这都是因为张正书在做菜的时候,系统的“厨艺”有着美味加成。“厨艺”1级,加成是1点。如果厨艺10级了,那么加成就是10点了。自己亲自下厨时,这个特殊效果是自己触发的。如果是想给别人加成,就要耗费精神值了。反正张正书不会做这种事,他的精神值可是很宝贵的,用在这种事上简直是浪费。“小官人是什么时候会做菜的”这个养娘非常疑惑,在她的印象中,张正书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二世祖。这样的二世祖,居然会做菜了,还似模似样厨娘也是一脸不敢置信,震惊莫名地说道:“是啊,而且你闻闻,这菜真香”话音刚落,那养娘的肚子就发出了“咕”的一声,原来是被这香味刺激得食欲大增,继而有种饿了的错觉。张正书觉得好笑,心道:“这算啥啊,要是做好了炒锅,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厨艺”心中虽然有点遗憾没有炒锅和炒勺在手,但实际操作了一番,却感觉自己对“厨艺”有种误解。第两百三十章:妙到巅毫凡是一门技术,到了高深的水平,那都是几近“道”的。对于种田术,张正书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天天照顾那些庄稼蔬菜。但是厨艺就不一样了,张正书亲手完成了几道菜之后,对火候和时间的感悟,已经到了一个极其高深的境界。张正书的这种感悟体现在对柴火的掌控中,对甑锅、对瓦锅等厨具的掌控中。他都不用看,就能感知到这柴火燃烧到了什么程度,锅里的菜的火候到了什么程度。这是一种玄之又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张正书突然用麻布包裹着甑锅,把清蒸鲤鱼端了出来。然后再把已经熬制好的香油,淋在上面。伴随着“滋”的一声,一股浓郁的清香飘过,让张正书都觉得食指大动了。“徐娘子,帮我一下,把馒头装碟。”张正书吩咐了一句,忍住了下筷子的欲望,又去端出那瓦锅里的水煮牛肉了,然后倾倒在一个装着羹汤的盆子里。那厨娘愣了一下,没想到张正书会突然叫到自己,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哦”她之所以愣神,是因为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张正书的动作上面了。伴随着张正书起锅的动作,一股扑鼻而来的,纯粹是食材原本的清香飘来,让厨娘一时间头脑都短路了。“这清蒸鲤鱼我也会,怎生小官人做得如此鲜香”那养娘也一时间呆住了,怔怔地看着张正书在表演。好像神奇的魔法一样,看似平平无奇的一道菜,在张正书的摆弄下,居然卖相也起来了。“别愣着了,快把菜端出去吧”张正书皱了皱眉,他已经很饿了。今日从汴梁城走到李家村,又再走回张家庄,还下厨做菜了。体力消耗不小,张正书恨不得立即开饭了,甚至还觉得今晚能吃多一碗饭。“是,小官人”那养娘回过神来,脸色有点不正常的潮红,连忙过去端起那盆水煮牛肉走出了厨房。张正书把所有菜肴的时间都计算得刚刚好,清蒸鲤鱼和水煮牛肉同时起锅,是因为这两道菜都讲究起锅就吃。如果不是趁热吃的话,那么口感会下降一个档次的。黄河鲤鱼是现杀的,而且是清蒸的,蒸熟了之后淋上热油,热气腾腾地送上桌席。一筷子夹下去,那真的是嫩得不行,入口即化,味道绝对是人间至鲜美的食物了。水煮牛肉也是一样,如果在汤里再浸泡多一会,看似入味了,但其实肉质已经变老,再吃就感受不到那种嫩中带韧,香中带麻的感觉了。可以说,这两道菜最最考量厨师的火候。想想看,清蒸鲤鱼和水煮牛肉,后世但凡学过一下厨艺的谁不会可真个说做得顶好吃的,却寥寥无几。因为这两道菜,不仅考究挑选食材,更注重火候,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顶级大厨,就是因为细节做到位了,然后一步步拉开差距的。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厨艺想要精进,那也是枉然。而张正书对细节的掌控,因为有“厨艺”技能傍身,已经妙到巅毫了。至于那汤饼,早就被抄过水后晾起来了,张正书又把凉拌莴笋放进去,配上制好的调料,虽然香味已经被清蒸鲤鱼和水煮牛肉所掩盖住,但张正书却知道,这一道凉面也是极为不凡的。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菜肴,就越考究功力。在后世看起来很普通的凉面,在宋朝这时候也是极为新奇的。至于白灼生菜和茼蒿豆腐汤,都没有火候的要求,也不用在乎次序,所以装碟装盘就能上桌了。忙完了这几道菜,张正书估摸了一下花去的时间,也就将近一个小时那样子。这还是厨娘把米饭蒸熟的前提下,才花去了一个小时,不然时间还要增加。“我这已经算快了吧,怪不得古代生产力发展不起来,单单是做饭,就花去了几个小时了”张正书说这话还真的不是夸张的,像张家这样,一顿饭起码要花费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当然,这也跟张家一直用柴火做饭有关,在汴梁城内外,大部分人家都用上石炭,也就是煤炭了。可张根富觉得煤炭做出来的饭菜不行,带着一股味道,所以还是用柴火做饭。煤炭的效率比柴火要高一点,起码燃烧得久一点,这也是汴梁城百姓喜欢用煤炭的缘故。脱去身上的围裙,张正书拍了拍衣裳上沾染的火灰,然后走出了厨房。“不知道我那个便宜老爹请了谁过来”张正书洗了洗手,才慢慢地往偏厅走去。还没走到偏厅,就听到了一阵爽朗的笑声:“林老弟莫要拘谨,把这当做是家就行了。来来来,我们起筷,起筷”“还是等等罢,令郎尚未坐席,我一个客人,如何好意思先动筷子”张正书也是皱起了眉头,心道:“丫的,别吃完我的水煮牛肉和清蒸鲤鱼了”辛辛苦苦做出一道菜想祭奠一下自己的五脏庙,要是被人抢先吃光了,张正书就要暴走了。这就跟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一样,“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叔叔能忍,嫂嫂也忍不了带着火气走进偏厅,张正书发现陪坐上坐着一个年约三四十的中年人,正和张根富说笑着。之所以不敢确定年龄,是因为宋人长得都太着急了。像赵鼎,如果他不说自己只有十四岁,尚未束发,谁都会当他是十七八岁,甚至说是二十多岁都有人信。“说着就到了,这是不成器的犬子,来见过你林世伯”张正书无视了张根富这句话,看到桌子上的菜肴没有被动过之后,才算是松了口气。还好,不然张正书真的要发飙了。“林世伯好”张正书随便地作了作揖,这是宋人的礼节,礼不可废啊这个“林世伯”抬起了头,感慨地说道:“许久不见,一晃就长这么大了。来来来,张小员外坐这,我们好好喝一杯”张根富这时候适时地说道:“你林世伯是汴京城中拥有最多商铺的,你与他好好亲近亲近”第两百三十一章:惊为天人来不及思考张根富的意思,张正书告罪一声,说道:“我饿了,先动筷子了”这个“林世伯”微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