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件较好,在湖北,大部分地区适宜种双季稻,农民种早、晚两季水稻,晚稻收割后还要种小麦或油菜,实际上是一年三熟。种双季稻,一是辛苦,二是费功夫。在前世,清明前浸种育秧,小麦、油菜收割后,立即整田插秧,7月20日前后收割,这是早稻。早稻收割后立即种晚稻。10月晚稻成熟,抓紧收割,整田种小麦、油菜。如果种双季稻,每年7月下旬是“双抢”一一抢割早稻,抢插晚稻。收割、挑把、耕田、整田、插秧,10天之内必须全部完成,否则晚稻没法成熟。除了拉犁,所有工作都靠人力,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所以打工潮兴起后,农民越来越不爱种双季稻了。可这里和前世那个时代不同,这里粮食的产量低下,能吃饱的人家还不到三分之一,粮食尤其重要,就算辛苦和费工夫,估计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种双季稻,不,应该是所有人都愿意,农民为了多粮食多收成愿意种,就算是地主那些有钱人,能多收粮食多卖钱,肯定也会让下面佃户种。只是这里的人尚且不知道一年两熟,何况说一年三熟,他当初不想太出格,才说能有两茬粮食收成,日后找到机会,会再提出一年三熟的说法,说不定也不用他提出,知道能一年两熟后,有人能摸索出一年三熟,就不用他出头了。也是因此,雨后有九成的把握认定这茬水稻能有不错的收成,有十成的把握一定能收到粮食,也就是说,他能百分百肯定这十亩地一定能有所收获,只是产量多少的问题。七月插秧是对的,也不晚,八月插秧才是晚了但那不过是减产,还不至于是绝产这么严重。雨后微微点头,赵三在雨后的示意下对县令道:“应该行,但也不能完全肯定可以,我们也是在摸索中,还不是很确定。”虽然雨后之前信誓旦旦说行,刚还点头了,而且他说的冬小麦也成功种出收成了,但是向县官回话的时候他还是不敢说得太肯定。县官见赵三也不怎么确定,不敢把一年收两茬粮食的事上报,倒是可以把冬小麦的事上传,可只是这样也算不得是大功劳,若是把还能种一茬水稻的事加进去,结果就大大不同了,所以打算等几个月看这茬水稻能不能有所收获,能有多少收成,到时候再一起上报。如果一年收两茬粮食的事是真的,在他管辖的县里发现这件事,任期到了,他就不会再留任了,肯定会升官想到这里,县官对赵三等人的态度更好了,只是在提醒他们的时候不得不用严厉的语气:“你们好好种,如果一年收两茬粮食的事是真的,我保证上报的时候一定不会抹杀你们的功劳,到时候上面一定会给你们奖励”“大人”赵三诚惶诚恐。赵河和雨后却觉得理所当然,别的事县里能抹掉别人的功劳,这种田的事总不能是县令自己种出来的吧,肯定会提到种植的人,就算上面真的给他们奖励了,也不过奖赏些钱财东西,肯定不会封他们做官,到时候县令,他本有功名在身又是个官,到时候升官是在所难免的,不仅是县令,说不定连知府也会因此升官,最得益的是这些管辖这块地方的官员。当然,不仅赵家和那些官得益了,附近的老百姓也是得益者,他们收获的是粮食,粮食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县令走后,赵河等人终于能吃上晚来的晚饭了,只是热好的饭菜又冷了,他们不想把饭菜再热一遍,干脆就这样吃了。第二天,村民们又来帮忙晒麦子了,还有人主动帮忙把田里的麦茬清理出来,甚至把这些麦茬送回给赵三,毕竟这个麦茬晒干了也是能当柴火烧的。赵三已经知道他们的目的,不等他们开口,直接对他们道:“你们想种冬小麦可以找我,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只要我知道的,绝不藏私,你们不用特意来帮我,就算你们不帮我,我也会回答你们的问题。”赵三的本意是好的,不想麻烦他们,可他当面拆穿,那些人的脸色瞬间变尴尬了,但想到赵三的承诺,又都很开心,反正得到赵三的承诺,有人指点种冬小麦,能多种些白菜,到时候拉到镇上去便宜卖,几斤一个铜板,再便宜也能多赚点钱。有聪明的人想到赵三在县里开了家食肆卖麻辣烫,要用到很多白菜,不知他收不收白菜,打算等没其他人的时候私底下问问他,要是他要,可以便宜卖给他。赵三保证后,有些人真的走了,大部分的人还是继续帮忙,所幸人多,个个又是干活的好把手,把十亩的麦茬拔出来不过一两个时辰的事,赵河让赵三记下这些人,让雨后带些点心和糖果分给这些人家家里的孩子,若是直接送东西到他们家就显得太特意了,分点心和糖果给他们的孩子,看似是孩子之间的事,大人们不好插手,不会拒绝,他们心里肯定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清理出麦茬后,就要在田地里灌水,要是用桶挑水,单靠赵河和赵三雨后还小就算力气大也不敢做得太出格引起别人的主意,不说要花好几天的时间,人也得脱一层皮,雨后便建议赵河和赵三去砍些粗壮的竹子回来,把竹子对半劈开,用劈开的竹子从河边连到地里,人只要在河边往竹子里倒水,水就能顺满了水,晚上把竹子收起来免得夜黑绊了谁,白天又架好,继续往已经干了一些的田里灌水,接连好几天,让田地保持湿润的状态,把地翻了后在田里插秧。村民本来就奇怪赵河为什么要往田里灌这么多水了,隐约猜到是要把田地改造成水田,可直到赵三等人插秧的时候才知道他们竟是要往田里种水稻又有很多人询问赵三这茬水稻要到什么时候能收获、秋天凉了后会不会冻伤县令问过的问题又被很多人提出来,赵三一一回答,不曾隐瞒,于是众人又惊了,种冬小麦后居然还能种水稻,一年能种两茬粮食当然,现在只是听赵三说,还没有亲眼看到,不能确定这茬水稻是否能在冬天前收获,能有多少收成,可就是一个说法也足够让村民高兴了,这等于是一种希望,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是以插秧的时候又有很多人帮忙,若是真能种出收成,希望赵三能教他们。其实也不用事后找赵三教,他们参与进来,帮赵三种了一次,轮到自己家的田种的时候,也能知道要怎么做了。作者闲话:112、夏天的生意天气越来越热,到了夏天,只是出去走一转回来都能冒出满身大汗。这个时候可没有短袖短裤的说法,再怎么热,袖子和裤子也都是长的,和春秋的差别只是厚薄和布料的不同,不在乎面子的粗汉子尚且撸起衣袖露出胳膊或把上衣脱了赤裸着上身干活,就像王树军之前扛重货一样,哥儿哥子们就惨了,让人看到胳膊就等于没了清白,坏了名声就别想嫁出去了。雨后曾想过要不要故意这样做,就不用被家人逼着嫁人了,但是名声坏了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是整个家的名声,因此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否定了。天热了,麻辣烫的生意不好做。当一天下来吃麻辣烫的人不超过十个人,王淑敏终于忍不住询问雨后,雨后才赫然发现该换吃食了,天气太热,又不想带着虞麟这条尾巴,雨后已有十多天没出门了,王淑敏不说他都不知道现在的生意竟差成这样,一个都不到十个人来吃麻辣烫。不过也难怪了,这个时代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大热天的,本来就流了满身大汗,要是再吃麻辣烫,整个人就跟刚从水里捞上来一样,既难受也不雅观,谁还愿意再来吃麻辣烫。“那我们卖别的吃食吧。”雨后想在店里卖两种东西,其中一种是酸梅汤。前世,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乌梅来自行熬制也有用杨梅代替乌梅,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桂花、冰糖这几种材料,也可以再放山楂和干草,或用蜜代替糖。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它能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乱、痢疾,神话小说白蛇传就写了乌梅辟疫的故事。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具体的说,夏天人容易肝火旺,多吃酸梅,不但能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酸梅还是天然的润喉药,可以温和滋润咽喉发炎的部位,缓解疼痛;酸梅汤还能解困促消化解疲劳,酸梅中特殊的枸橼酸,它能有效抑制乳酸,并驱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身体内乳酸含量过高,是导致人疲劳的重要原因,因此,当熬夜工作或觉得精神疲惫时,喝杯酸梅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酸梅汤虽好,但不是人人喝了都好,消化功能亢进有胃溃疡病史的人尽量少喝或是不喝,因其易造成消化异常导致旧病复发,同时也要注意量每天不要喝超过一杯碗。雨后问过赵河,得知大户人家还没有这道食品,更是坚定了要卖酸梅汤的决心,酸梅汤的名声响了,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也会拍下人来买。而且酸梅汤喝起来酸甜可口,胃口不好的孕妇更是喜欢,咳咳,这里没有孕妇,只有孕夫。不过山楂会促使子宫收缩,对宝宝不好,只是特别是怀孕初期,也不知这个世界能怀孕的哥儿会不会长了子宫,如果是给有孕的人喝的,最好不要加山楂。另一种吃食就是凉皮。前世,每到夏天,街上总会出现好几家卖凉皮的,有人买的时候,卖家用一层凉皮切成条,和面筋、黄瓜丝以及一些调味料一起搅拌,某些店还会加烫熟过的豆芽、炒过的花生、炸过的豆子。调味料则是有醋、酱油、蒜蓉或大蒜浸泡的水、花生酱、辣椒油等。因现买现拌,后期倒没什么难度,黄瓜是这个世界家家户户都会种植的蔬菜,轻易就能买到,虞麟也派人在县里开了一家豆制品店,里面就有卖豆芽的,从三个月前他们家食肆麻辣烫卖的豆芽已经是从那家店买回来,不用自己做了,至于调味料,醋、蒜蓉或大蒜浸泡的水和辣椒油不是问题,花生酱也可以自己做,酱油可以用豆酱加工代替,重点在于凉皮和面筋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在前世并不是秘密,百度上有多人上传的办法,雨后因喜欢吃所以曾经上网搜过,仍记得其做法。网上说得很复杂,但是其实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了:凉水和面,和好的面团在水里一遍一遍的洗,洗了个七八遍,剩下的就是面筋,放在锅里蒸熟;等洗面的水沉淀好了,倒去上头的清水,剩下的面浆用细眼儿的筛子过去疙瘩,就能倒进平盘子里蒸凉皮了。不过这个世界却是没人知道的,这正好可以当成技术部分,只要不泄露出去,他们能做好一阵子独家生意。说换吃食,第二天没开门做生意,把做酸梅汤和凉皮的材料买回来,把食肆大堂里的炉灶上的麻辣烫锅取下来,当天就做了酸梅汤和凉皮自家尝试,试了几次,直到雨后说好了,买的酸梅汤和凉皮这才算是确定下来,当晚就做了不少酸梅汤用桶吊在井底冰着,做好的凉皮和面筋也用桶装着吊在井下面,冷了一个晚上,不仅冰冰爽爽,也不怕大热天了坏掉。等到天亮,酸梅汤和凉皮正式“上架”,所幸当初取店名的时候雨后已有考虑到上新吃食的情况,所以店名叫食肆而不是直接叫麻辣烫,也不用换招牌,只是给几个铜板给街上的乞丐,让他们在街上一边跑着一边说赵家食肆的店里新出了两样吃食,叫酸梅汤和凉皮,很适合夏天食用。只听酸梅二字,人就不由得分泌口水,凉皮更是有一个凉字,这两个名字在夏天里一听就很有胃口,再加上吃过麻辣烫的人知道这家店的东西味道很好,只是夏天吃麻辣烫太遭罪这才没来吃了,现在知道有了新吃食,很多旧客立刻赶来了。喝过酸梅汤和吃了凉皮的人都说好,生意又再次兴隆了。只是生意兴隆了几次,麻烦又找上门了,雨后的大舅舅王书鸿和他夫郎朱香梦又来了。王书鸿唉声叹气道:“唉,敏哥子,天气热了,生意不好做啊我们开始卖灌汤包后,别人也跟着”先是抱怨他们卖灌汤包后类似的包子出现了,生意没开始好,然后又说天气热了,肉皮汤无法凝冻,做的灌汤包没那么好吃,买灌汤包的人也渐渐少了。煎饼也是热腾腾的才好吃,天气热了,煎饼的生意也不好做。“你们就好了,不卖麻辣烫卖酸梅汤和凉皮了,瞧,这生意不比冬天的时候卖麻辣烫差,估计也能赚不少钱吧。”朱香梦紧接着道。抱怨了一堆,不过就是看他们家的食肆换了吃食,想找王淑敏再教他们其他吃食的手艺,教他们做和酸梅汤、凉皮一样在夏天受欢迎的吃食。雨后听的时候心里冷笑,天气热了,小舅舅王树军的烤饼和鸡蛋仔的生意其实也不是很好,但小舅舅却没来抱怨,就他们诸多抱怨不过相比王书鸿没了有势的包子和煎饼,王树军的那两样吃食还能做下去,就是生意没之前好罢了。“那哥哥和哥嫂的意思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王淑敏最清楚这二人的个性了,他虽没听出他们到底想说什么,却知道他们不仅仅是来找他抱怨那么简单。“我们是想,你能想出做酸梅汤和凉皮,应该还能想出别的适合在夏天吃的吃食吧,你教我们做吧,反正你们已经忙不过来了。”朱香梦急忙道。“大舅么说的话我可不认同,一家店忙不过来我们不能开第二家店吗,人手忙不过来我们不能再买人或是雇用人吗,能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