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穿越之最强夫郎> 分节阅读 6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1(1 / 1)

d,还是这些孩子们带回去喂了自家的牲畜,既赚了钱也不耽误家里的活。别人不懂赵河的想法,雨后却是懂的,如果种植冬小麦成功了,后还能种植一茬作物,曾做过官虽是武官的赵河当然知道这有多重要,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其实雨后家种植冬小麦的事被传开后已经传到县令的耳里,那十亩麦田不仅是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在关注着,县令也在观望着,力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好及时把这件重大的事情传达“天庭”,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毕竟还不知道这麦苗能不能长出小麦,也不知道能有多少收获,自然是要在收获后得到具体数据,把数据写进折子里才有说服力,只是他现在没想到的是等麦苗收获后他还不能立刻把这件事告诉上面,要等下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冬小麦后种植晚稻是否能成功,又能有多少收成。在等待的时候,县令找人查了赵河等人的资料,听说他们家在阻止一些村民种植辣椒,辣椒是什么,县令是听说过的,也知道能种出辣椒的话应该不担心卖不出去,但他怕辣椒种不出来啊,毕竟他听说辣椒好像是山上采回来的,还没人种过。他担心种不出辣椒,村民没了收成无法存活闹出人命,命人详查后,虽不知他们给了大部分人家定金,却是知道那些人家只用下等地种植所谓的辣椒,家里还有上等地、中等地的粮食收成,还能采些蘑菇和野菜充饥不会饿死,就不管了。县令虽查除了赵河家的很多事,比如赵河和雨后是扫把星、会带来霉运的说法,知道赵三他们以前在赵海家被欺负的事,甚至连王淑敏的郎家那些人也查了,但因能力有限并没有查出赵河回来赵家村前的事,以至于后来谈判的时候被赵河抬出的“靠山”吓了一跳。先是冬小麦成活,后是种植辣椒,村里人在关注赵河家的时候竟然发现他们在县里有座宅子,有人问他们那宅子是买的还是租的,赵河坦诚说是买的。村里的人都知道他们家在镇上开了家食肆卖麻辣烫,生意很好,说不赚钱也没人信,干脆不遮遮掩掩了,也好让人知道他们家已经渐渐发家了,当他们与村里的人差距变得很大的时候,嫉妒也会成为习惯了,甚至还会对他们产生敬畏,这就像村里稍有点小钱的人家经常被村里人合起来挤兑,但他们却不敢为难一个地主,甚至还想方设法想要讨好对方,这也跟前者只是独乐乐,后者却能对一个村产生影响的缘故,比如地主的地多会租给附近的人家,大家得了好处就更要看人的脸色行事了,而他们家现在可开始带着某些人家一起赚钱了,起码那些人家为了好处也会站在他们这一边护着他们,否则他们出事了,那些人可就赚不了钱了。作者闲话:110、收获小麦越长越高,当小麦抽穗了,说小麦在过冬的时候受了伤无法抽穗的人不得不闭上嘴巴,当小麦灌浆后长出了饱满的麦子,另一部分人也不敢说话了。在小麦越来越接近可以收获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种植冬小麦这个做法是行得通的,尤其当麦穗沉甸甸地弯了腰,小麦变得金黄金黄的,明眼人都知道这茬小麦收成并不比按照以前时候种植的小麦差。这个时候聪明的人都想到种植冬小麦要是可行对他们有利而无害,也就不说酸话了,还祈祷能有好收成,只有一些嫉妒赵河家的人仿佛被什么堵住了脑门根本没想到这十亩麦田收成好得益的不仅是赵河家,还有一些恶毒的人眼见可以割小麦了,竟在心里诅咒最好下一场大雨,让田里的麦子发芽,让赵河家的前期努力都白费了。老天爷似乎也没站在那些坏心肠的人那边,经验丰富的赵三在田里走了几转后,终于定下收割的时间了。这天,王淑敏没有回来,赵三则是前一天晚上就回来了,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起床,吃过早饭了,赵三和赵河带着雨后和工具去了田里,赵河没怎么干过农活,雨后又还小,所以主力只有赵三一人,还要本以为只靠赵三一人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谁知天亮后经过其实是特意来这里看小麦情况的人见赵三开始收割了,二话不说回去家里带上工具跳到田里帮忙。来帮忙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上午竟把十亩的麦田收割了大半,赵河说要请他们吃午饭,他们拒绝了,各自回自家里用午饭,离开前还说下午也还会来帮忙。到了下午,赵三等人到田里的时候,地里已经有不少人了,目测比早上来帮忙的人还多,在这么多人的努力,一会儿就把剩下的小麦都割完了,此时赵三他们不过只来了不到一刻钟。割完小麦后,那些人竟还不走,又回自家带来了工具帮忙把割下来的小麦脱粒,后又把麦子摊在赵河家的院子里暴晒。村里有晒谷场,专门让人晒麦子和稻谷,不过雨后家的新宅子很大,前后院都有很宽敞的空地,有足够的地方晒麦子,不用去村里的晒谷场。把麦子摊好,晒麦子的时候,那些人围着赵三闲聊,当事人赵三没察觉出什么,旁观的雨后却是看得很清楚,他们看起来聊得很高兴,时不时欲言又止或突然扯到另一件事去的反应明显说明他们想说的话并不是这些。到了傍晚,太阳下山了,村民又帮着赵三收起摊在地上的麦子,把麦子装进箩筐里,抬进空房间里面,完事后又拒绝留在用饭,各自回家去了。赵三感叹道:“在村里住了二十多年,我还是现在才知道村里的好人很多,竟主动帮我们干活来了。”“不过有所欲,有所求罢了。”赵河摇摇头,进厨房把中午剩下的饭菜热一热。赵三没听懂,挠了挠头,见雨后就在附近,问:“你知道你爷爷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吗”雨后叹气一声,无奈道:“爷爷的意思是,他们有事求你才帮你,讨好你,这是为了方便提出他们的要求,让你不好意思可拒绝”憨成这样,已经不是忠厚老实了,是傻赵三想了想,道:“难道他们想跟我种植辣椒”还认真问雨后,“现在才种辣椒会不会有点晚了”雨后扶额,“他们是想让你教他们怎么种冬小麦,怎么确保小麦不会在寒冷的冬天被冻死、冻坏”“原来是这样啊”赵三合掌一拍,恍然大悟,后又搓着手不好意思道:“其实就算他们不帮我,他们问了,我也会说的。”要是他知道他们打那个主意,他早就告诉他们说不用帮忙,只要问他知道的,他都会说。不用问雨后也知道赵三想什么了,“他们小人之心以为你不愿意说,以己度人,他们心眼小便以为大家都跟他们一样心眼小,见不得别人好。”赵三挠头,不知所措,其实他觉得雨后把村民们想得太坏了,想帮他们解释,却又不知道说什么。雨后却不想听赵三为他们说话,没等他想好要怎么开口就扭头进了厨房,帮忙把热好的饭菜端到堂屋的饭桌上。这个世界没有微波炉,热菜只能回锅翻炒,再炒过一次的菜味道肯定不大好,何况这菜还是赵三做的,就算有他的指点也比不上王淑敏做的菜好吃,雨后心里已经想着,陪赵河赵三吃几口,等一下回房吃点心好了。不料饭菜刚上了桌,却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一一县令大人。县令大人是这个县最大的官,在这个小村子里,说是尊贵的客人也不为而过,要知道赵河见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时常出现在县里街上的捕快罢了。县令大人没有穿官服,只带着一个老仆,看起来像是某家的老爷似的,赵河等人还没见过这个县的现任县令,要不是他亲口说自己是县令,赵河他们也不会知道这原来是个“大人物”“大人请坐。”赵河招呼着县令大人坐高座,雨后和赵三快速把刚端来的饭菜又端进厨房里,把饭桌移到一边,又迅速给县令大人添了一碟子点心和茶水。“不知大人是”赵河没兴趣和县令大人进行长篇大论,开门见山直接问县里大人为何而来。县令大人也很爽快说出他来的原因,原来是为了冬小麦而来的。“听说你们把这茬小麦叫做冬小麦,不知亩产是多少”其实在赵三收割的时候,他派来监视的人就赶到县里把这件事告诉他了,他也很快来了,只是田里、赵河家里人多,微服私访的他不想让人知道他来了,这才一直等到赵河家的人走了一会儿,确定不会有人回头才进来的“还没称过。”赵河如实道,又问:“要不要草民现在去问人借大称过一遍”县令犹豫了一下,他还不想让人知道他来了,问人借大称会不会泄露他的踪迹赵河一看便知道县令的顾虑,正想说他不会把县令在他家的事说出去,赵三就抢先道:“十亩地,估计收了一千多斤麦子,亩产几十公斤。”赵三明明怕得双腿发抖,却还是硬着头皮对县令说话了,虽然人畏畏缩缩,说话结结巴巴,但换做是以前的他肯定吓得说不出话了,可见他还是有进步的,雨后深深觉得这是他和赵河的功劳,也打定主意要继续调教他,力求把他调教成临危不惧、面对圣上也能镇定自若。后来赵三去问人借了大称回来把麦子过了一遍,共是一千七百五十六斤,亩产一百七十五斤六两。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斤两的问题,前世古代一斤实则是十六两,半斤就是八两,所以有半斤八两的说法,这里虽和前世古代很是相像,但这里的一斤和现代一样只有十两。一亩只是收了几十公斤,还不到两百斤,雨后前世的现代因粮种更好、化肥和机械化耕作各种原因,一亩麦田能收获四百到七百公斤,注意,是公斤,也就是八百到一千四百斤,差别太大了,雨后很不开心。可赵三和县令却很满意了,赵三是因为耕作多年熟悉作物产量,县令则是来之前询问过下面的人田地种植小麦的产量,得知赵河家那用来种植冬小麦的田地是刚开荒出来没多久就能有亩产一百,这都赶得上是下等田的收成了,要知道,荒地怎么也得养上两三年才会变肥,能有收成就很不错了,何况这收成也不少了。在他们的交谈中,雨后才知道在这个时代就算是上等田,精心伺候田地和作物也就只有三百到四百斤的亩产量,能有四百斤就很不错了,他们这块地是刚开荒的,却已经能有将近两百的亩收成,下等田也不过如此。县里问:“是不是冬小麦的收成实则比原来种植的方式高亦或者是你们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田地的肥力,让荒地变成下等地”“我们在山上挖了些黑泥土,拉了十几牛车的黑泥土拌在田地里,可能是因为这样提高了荒地的肥力吧。”赵三不确定道。“我们也是第一次种过冬的小麦,不能肯定就是那些黑泥土的缘故,也可能是县令说的另一种可能,是秋天种下的小麦比开春才种的小麦高产。等今天秋天种第二次,明年再收成一次,就能知道是黑泥土提高产量的缘故还是冬小麦高产的缘故了。”赵河道。县令又问:“你们收割小麦后,接下来有没有想过要在田地里种什么”原来种小麦是在春天,七月中下旬收获,收割后还可以在田里再种一茬白菜,如今才刚进入夏天,接下来只会越来越热,种什么都好活,不说别的,就单单是种菜也能在年前收两三茬,可比原来种植的方式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作者闲话:111、种水稻赵河在犹豫要不要说实话,怕到时候雨后说的晚稻没种出来,县里失望会怪罪到他们头上,迁怒他们,但要是不说,等他们往地里灌水,插秧的时候,县里也会知道的,也可能会怪他们没说实话。赵三没想太多,接下里种什么已经是定好了的,毫不迟疑道:“我们打算种水稻。”“种水稻”县令大惊,脑子瞬间变混沌,无法思考。“是啊,种水稻。我们让孩子他外祖父外祖么帮忙,在菜园子里培育秧苗,等我们在田里灌了水,去孩子舅舅家把秧苗拿回来就可以在田地插秧了”看县令这样子,赵三也不觉奇怪,因为他之前听雨后说晚稻的事的时候,他比县令还惊讶。赵三没发现自己说话越来越溜,仿佛他要说的对象只是个普通人而不是个拿捏他们生死的官他以为官能随便决定平民百姓的生死。“这个时候种水稻难道要等明年收获吗,这叫冬水稻”“哪需要到明年,水稻成熟不过一百多天,这茬水稻到秋天就能收获了。小麦分春、冬,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是在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末冬初播种春末夏初收。我们这里不算特别冷,比往北的地方好多了,所以能种冬小麦。水稻则分早中晚,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到120天,中稻为120到150天,晚稻为150到170天。”这是雨后说的,赵三不过照搬雨后的话。县令惊呆了,他以为种了冬小麦后只是能多种两茬白菜,可按照赵三的说法,这是能多种一季水稻,一年收两茬粮食啊他既高兴又害怕此事不成,“秋天来了,天渐渐冷了,也不知道种下去的水稻会不会冷死”“不会吧,麦苗被大雪掩盖都没被冻死,只是天气冷一些,白菜都能活,水稻应该不会冻死。”其实赵三也不是很确定,这都是雨后说的,他还没验证过是否属实。县令已经冷静下来了,严肃问:“你确定能在冬天来临之前收获一茬水稻”闻言,赵三忍不住看向雨后。三年多的观察,雨后确定这块地方和湖北气候差不多,和湖北一样光热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