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解了我们君臣一道难题。”景帝心情不错,摸了摸下颌的短须,说道:“本想让他先在那里磨砺几年,再调来京城,若是一再封赏,怕是会滋生他的骄纵之心,罢了,这笔功劳,朕切暂时为他记着,等到日后一并去算。”常德自然知道景帝口中说的“他”是谁,两位尚书则是听的一头雾水,只知道陛下对于这位献计之人颇为重视,日后像是要委以重权的样子。就是不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毕竟,君臣多年,两人还没有见过陛下对什么人如此看重李易已经等了好几天了,李明珠都没有提到奖赏之类的事情。得,这次真的又白忙活了。或许几块小小的铁条,也就她自己当成宝贝,人家皇帝和朝廷根本不稀罕。这女人啊,头发长,见识短,见到一个新奇的玩意儿就大惊小怪的,让自己白白期待了一场。还以为皇帝能够再赏几亩地几匹绢,也算是没白画那几张图,白写那么多字,看来是他想多了。衙门里实在是无聊,换了便服,也没让老方跟着,悠然的走出了县衙。庆安府城是庆安府文化、经济、政治,反正不管什么都是中心,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也热闹非凡。李易在街上闲逛视察民情,一路走过来,倒是看到了不少熟人。柳氏冰糖葫芦如今已经在府城扎根,每条街道上都有举着冰糖葫芦的柳叶寨村民,大多是柳氏那些人,有时候看到李易,会热情的打个招呼。每天只需要举着插满冰糖葫芦的棍子站在那里,不需要吆喝,不需要叫卖,生意自动上门,每天带回去大把大把的铜钱,这么容易的赚钱方法,他们几个月之前想也不敢想。虽然还需要交出一半的利润,心里不怎么舒服,但剩下的一半也足以让他们过上以前不敢想的滋润日子。老方他们是最开始卖冰糖葫芦的,有一段时间将这些生意交给自家婆姨或者信得过的亲戚去做,现在如意坊的供货全由王府那边提供,寨子里的作坊停了,他们也都闲下来,有时候会到这里来看看,顺便监督监督。作为最早的员工,如意露和烈酒的利润,他们都是有分红的,每个月底坐在家里数银子就行。路过如意坊的时候,李易站在门口看了看,客人不少,几个女孩子最初对这里有些生疏,现在则是将这里的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他远远的望了一眼,没有进去。如意坊隔壁,就是一处瓦市所在,李易上次去过一次,古代的娱乐活动匮乏,自然比不上后世电影院ktv之类的,但他现在根本没得挑,在这里听两段曲子,看上几段歌舞,总比坐在县衙里面发呆要好的多。瓦市里面的空间很大,里面有不少临时搭起来的看棚,十分简陋,外面用栏杆围起来,里面唱戏的跳舞的唱歌的都有,在门口付上十文钱,便可以随便欣赏这里的节目。当然,这些看棚只是最低端的娱乐场所,聚集在里面的,大都是经济不宽裕的普通人。除了这些看棚之外,戏院、茶楼、酒肆,甚至是妓院这里也有,当然,这些地方就比较高档了,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李易上次去的,是一个规模大些的勾栏,论奢华程度,比不上那些青砖琉璃瓦的酒楼妓院,但比起那些简陋的看棚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客官,您需要点什么”依旧是上次见过的那个伙计,看到有人进来,满脸笑容的问道。“你们这里都有什么”李易最近在衙门没少喝茶,再说这里的清茶味道也一般,他这次不打算再喝了。“清茶。”那伙计笑着说道。“还有呢”“只有清茶。”伙计脸上的笑容略显尴尬。s:过年期间,事情比较多,明天要开始走亲戚,这几天尽量保证不断更。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勾栏,少女李易最终还是让那小二上了一壶清茶。心中暗叹,这勾栏管事的人没有一点商业头脑,太不会做生意了,像这种人群聚集的娱乐场所,谢绝自带酒水,随便提供点果汁饮料爆米花之类,价格比外面翻上几番,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爆米花没有,换成水果拼盘、秘制点心,再不济来两串冰糖葫芦也行,后世ktv不也是不靠唱歌靠酒水赚钱,服务齐全一点,留住客人,不怕他们不舍得花钱。稍稍想了一下这些事情,一边等那伙计上茶,一边听台上的说书人说书。说书的是一个有些年纪的老者,李易中间才进来,不清楚前言后语,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故事,场下零零散散坐着的几人倒是听的起劲,听到高兴之处,从怀里捏了几枚铜钱扔上去,那老者脸上露出笑容,讲的更加起劲。讲到关键时刻,那老者忽然声音一顿,站起身来,说道:“各位看官,今天的故事就说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正听到紧急之处,被那老者来这么一出,下面顿时有人不满了。“你这老头,吊什么胃口,继续往下讲啊”“正听到兴头上,这算什么”“下回分解,分解个屁,再赏你些铜子,借着说啊”众人嘟嘟囔囔的说了几句,纷纷从怀里摸出铜钱扔到了台上。“既然诸位看官抬爱,那小老儿就接着说了。”看到脚下落了一地的铜板,老者脸上的皱纹如同菊花一样盛开,本来已经站起来,又立刻坐了下去,清了清嗓子,“且说那”这老头的套路,是比较常见的,那些说书人或者是伶人,一个节目结束或演至要紧关头时停住,向观众收费,然后才继续表演,在瓦市勾栏之中十分常见,毕竟这些赏钱是他们大部分的收入构成,底下客人其实也知道规矩,嘴里面骂上几句,该给的赏钱还是会给。李易对这老头没有离开表示很失望,说实话,老头讲的故事索然无味,让他提不起一点兴趣,本来想着他讲完了正好,换上一个好看的节目,正好可以打发时间,没想到老头的套路居然如此的深算了,将就听吧,看这老头在这里自high,也比坐在衙门值房要好得多,至少不会遇到几次三番坑自己的公主大人。往那伙计离开的方向看了看,那家伙的动作真慢,这么久了,茶居然还不上来而此时,就在看台一侧,年轻的少女露出脑袋,看着坐在不远处桌旁的年轻公子,俏脸上浮现出疑惑之色,喃喃说道:“奇怪,那不是那天晚上送若卿姐回来的公子吗”她探过头,正想仔细的看看,眼前忽然冒出了一张龇牙咧嘴的丑脸。少女吓的脸色一白,退出去好几步之后,定睛一看,怒道:“好你个林大宝,你是想吓死本姑娘吗”那伙计捂着肚子,脸上的表情纠结,说道:“小珠,你帮我把这壶茶送给那边那位公子,我好像闹肚子了。”伙计指了指放在一边的茶壶,说完就一溜烟跑的没影儿了。少女拍了拍胸脯,刚才真是被吓的不轻,嘴里嘟囔了一句,才拿起茶壶走了过去。李易还在考虑,等会儿要不要投诉一下那伙计的办事效率,就见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走过来,浅浅一笑,将一壶茶放在他旁边的桌上,说道:“公子,您的茶来了。”那伙计没来,送茶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子,李易表情微微错愕,随后就倒了一杯茶水,等着这么长时间,的确是有些口渴了。那少女送来了茶水,人却没有立刻离开。眨着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俊俏公子,觉得他像极了那天晚上送若卿姐回来的那位,但是那次天色太晚,她又没有具体看清对方的长相,现在自然也不太确定。那天晚上她一个劲儿的追问若卿姐那人是谁,但她怎么都不愿意说,也从来没有和她提过在王府发生的事情,后来还是从另一位熟悉的姐姐口中得知的。详细的经过她不清楚,只知道那些坏人欺负若卿姐姐,有一位公子替她出头,应该就是那天晚上见到的。李易倒完茶水,见那少女不仅没有离开,还站在那里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疑惑的问道:“小姑娘还有什么事”“人家才不是小姑娘呢”那少女在心中暗道一句,露出甜甜的笑容,问道:“这位公子认识若卿姐姐吗”“若卿姐姐”李易愣了一下,“你是说若卿姑娘”她抬头看了看眼前的少女,终于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影子,那次虽然只是瞄了一眼,但对于开门那位女孩子的长相还有些印象,说道:“你是那天晚上开门的”“嘻嘻,果然是你啊。”少女俏脸上绽放出笑容,知道了眼前这位公子是若卿姐姐的朋友,也放的开了一些,在李易对面坐了下来。“我叫小珠,公子叫什么名字”少女从别人口中得知了那天王府中发生的事情,对于那位帮了若卿姐姐的公子很有好感,主动的和李易说起话来。“小猪”李易没来得及告诉这位小姑娘他的名字,被“小猪”这个名字给惊讶到了。一个水灵灵的小姑娘,怎么起这么一个名字,也不知道她的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虽说这个年代流行起贱名好养活的说法,但一个小姑娘叫这个名字,长这么大,该遭受多少非议啊。小姑娘看到李易的表情,就知道他想到哪里去了。毕竟从小到大,有不少人在这件事情上嘲笑她,她本名自然不叫小珠,而是叫陈玉珠,只有熟悉的人才会这么称呼她。本来觉得这位公子长得俊俏,又和若卿姐姐熟悉,自然而然的和他亲近一些,不过想到他居然误会自己的名字,少女的小嘴不由的撅了起来。“臭公子,人家叫陈玉珠,是“珠玉”的珠,不是那种长鼻子大耳朵的”撅着小嘴嘟囔了几句,当然前面三个字是在心里说的。听那少女解释,李易才知道误会了人家的名字,为了掩饰尴尬,抿了一口茶水,问道:“这段说书什么时候结束,下一个表演的是什么”少女闻言皱起了鼻子,问道:“孙爷爷说的不好吗”“一般吧。”老人家也不容易,李易倒也没有贬的太低,随口说道。“孙爷爷可是勾栏里面最好的说书人,故事也是坊间最受欢迎的,很多人都喜欢他说书,才不是一般呢”李易说的话,少女听得有些不乐意了。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无法拒绝的诱惑“孙爷爷”听这少女的称呼,她和那个套路老头子似乎挺熟的。不过,老头子说书的本事或许很厉害,但这故事本身对他的确没有什么吸引力,李易看着少女说道:“姑娘小小年纪,听过几个故事”读书人致力于诗词科举,小说故事,志怪传说在这个世界虽然也有,不过却是他们眼中的“歪门邪道”,远远称不上繁荣,随便编几个鬼怪故事就能唬到一大群人,小丫头顶多二八年华,没听过几个故事,被这老头说的唬住也很有可能。“我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少女不服气的看着他说道。她当然不服气,对面的公子顶多比她大上两三岁而已,就算是他是个读书人,但是自己在勾栏之中长大,从小就听说书人讲故事,这么多年来不知听了多少,被李易用应付的小孩子的语气说“小小年纪,听过几个故事”,心中怎么会服气打小就被当成伶人培养,听的久了,对于这些套路也都熟悉,便是现在让她上去说上一段都没有问题。李易见这小姑娘一脸的倔强,心中也有些好笑,抿了一口茶水,问道:“你都听过什么故事”“多着呢”少女撇了撇嘴,献宝似的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李易有些意外,没想到这小姑娘听的故事还真不少。他为了打发时间,有时候也会买上一些市面上流行的志怪故事,小说传奇之类,但看了几次之后,发现里面的内容索然无味,想象力极度匮乏,还不如从图书馆里面找书看。当然,可能是因为他来自二十一世纪,见识比这里的古人不知道多了多少,图书馆里也从来不缺这些,坊间流传的故事,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已经足够新奇了。少女刚才说的那些里面,就有不少是他以前在市面上的小摊上看到的劣质小说,还有一些他没有听说过,不过这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