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0节(1 / 1)

☆、第226章 散伙!【加更】当地送汤米的习俗都是“七送娘子八送官”,女孩子七天送, 男孩子第八天送。以前自家种地收粮食的时候, 再穷的亲戚也会表示一下, 送点吃的用的帮产妇加营养。腊月十五这天, 不少人都来给劳模送汤米。有附近的大队、生产队, 供销社、公社都送了汤米来,几斤细面,几斤小米,两尺布。公社屠宰组还送了四个猪蹄两根猪尾巴过来!倒是没人送鸡蛋, 毕竟人家先锋大队自己开着养鸡场呢。莫树杰和二儿子自然也来给外孙送汤米,除了小米、鸡蛋, 还有两块钱。张翠花拿自家的工分在食堂换了一些粗粮、咸菜, 加上自家的鸡蛋和蘑菇, 也做了一顿饭招待来宾。等给小八送完汤米,大队也要开始忙年。吴美英还带着人印刷灶王像, 附近大队的社员们也都要来请,比集上的便宜还好看, 关键是还有当初好不容易请到的那种感觉在, 有感情儿了。还有做新衣服的,没钱的自己手缝, 有点余钱的就来找缝纫组帮忙。其实外村来做的很少, 只有先锋大队自己人来找。毕竟先锋大队这两年都跟着二队干, 年终也有钱分到手。今年最少的也分到二十块呢。这大过年的, 可不就想花点钱犒劳一下自己?如今针头线脑酱油醋盐的村里代销点都有, 供销社虽然有更好的,可他们不是没有票就是买不起,赶集除了捣腾一点糊口的也没什么好买的。算来算去,最后也就是能凑件子衣裳出来。好不容易凑齐的布料,手里又有几块钱,当然想把衣裳做得好看时髦一些啊。所以年底缝纫机又忙起来。莫茹索性让周明愈把缝纫机搬到蘑菇大棚隔出来的小屋子里,由周跃红和丁兰英负责。尤其是周跃红,她现在是缝纫组主力,恨不得能和缝纫机作伴。现在周七七的衣服都是她给做,被她打扮得比县城小孩子还时髦。莫茹有沈淑君无微不至的关照,还有周明愈贴心,孩子们逗闷子,这月子坐得相当舒服,让人羡慕得很。……尽管今年收成不好,可先锋大队有准备,且还有莫茹暗中补贴,所以不但社员们饿不着,还通过造纸厂、砖窑厂招工救济不少困难家庭。小年那天不等周明愈去送,莫树杰就打发二儿子来接,免得周明愈走不开。莫茹给他们收拾了不少东西,鸡蛋、蘑菇、粗细粮等,让他们带回去过年吃。沈淑君百般推辞,最后只带了一点粮食和蘑菇回去,其他的不肯要。莫茹也只能由着她。等沈淑君带着俩儿子回去以后,过了两天,公社说有莫茹的信。周明愈就骑着自行车拿着户口本去公社取回来,全都是莫应棠的。上一次碰面的时候莫应棠就说回去问问怎么回事,结果一打听原来部队的信件只要不是加急的,基本都是七八天才收拢一次,他们部队驻扎地方又偏僻,等到达最近的邮局又是好几天,经过分组再发往各地,再到当地邮局,这期间又要花费很长时间。因为各种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原因,经常出现信件积压,同一个地址不同时间发出来的几封信最后同时到达终点,这也是常有的事儿。知道不是有人针对他,家里也就放了心,如果有急事就发加急信,没有急事就这样慢悠悠地走也挺好。这会儿又收到莫应棠的信,莫茹发现已经不是原来的邮戳,说明他换了地点。他是义务兵,去年秋天参军,原本明年秋天就要转业,因为表现好,今年夏天就从炊事班转到训练部,后来又参加部队的特训,只要成绩优秀,就有望继续留在部队而不需要转业。莫应棠能够留在部队有个好前程,莫茹和周明愈自然高兴。毕竟等七十年代当兵可就是抢破头的好事,并不是够了年龄就能去的,还得有政审等各项考核,很多人送钱送礼都去不上呢。如果莫应棠能够更进一步,他们当然支持。就算现在,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莫茹还是为他打算,期间给他寄过钱,让他不要省着,如果是为了提干需要花的就必须花。莫应棠这一次倒是没把钱退回来。……转眼过年。今年队里没有多少麦子,过年不可能人人都敞开肚皮吃白面饽饽,只象征做了一些。好在今年养猪养鸡,没有白面但是鸡蛋不缺,四个生产队一共杀了六头猪,让社员们过了一个油水十足的大年!吃得整个先锋大队都满嘴流油,过了年走亲戚那嘴还油汪汪的,让那些嘴唇直裂口子爆皮的亲戚们一看真是羡慕得不得了。毕竟人家食堂别说吃肉,连一天半斤的粗粮也保证不了!就连嫁给先锋大队最穷人家的媳妇,如今回娘家都腰板挺挺的,再也没人笑话她嫁得不好。过了年,初八是小八的满月,按照村里的规矩,基本就是食堂里热闹一下给孩子娘煮俩鸡蛋吃,张翠花也并不打算办什么。毕竟家里那么多孩子都没办,送过最重要的汤米就行,其他的随大流。结果却有不少关系好的又一次上门特意来给劳模孩子过满月。姥娘家不算,另外有姜清芬、庄莹、林纾、范队长等人,让人意外的是邱磊骑自行车带傅臻来的。两人带了不少东西,有邱母一家给的,还有傅臻给的,米面、海货、布料,还有给小八的一对银镯子,这一次是邱母送的。张翠花用工分去食堂支了一些高粱面,沈淑君等人帮着烀一锅窝窝头,又把莫茹存的萝卜白菜加上粉条炖一锅,再切几盘子咸鸭蛋,炒一盆子韭菜炒蛋,一大盆菠菜汤,也算好好地招待了客人。满月这天,周明愈和莫茹也请莫树杰给孩子赐名。莫树杰早就预备着呢,如果让他起他就拿出来,不让他起,他就只当没取过。“就叫钦暄吧。”轮到小八是钦字辈排行。晖字寓意美好,又不会太生僻,上学以后也不会被人刁难生事。于是小八就得了大名周钦暄。其实莫树杰原本想给小外孙起名叫周钦晖的,不过沈淑君念了一遍就不同意,说什么钦晖、秦桧,这不是谐音了么,绝对不行。就在小八满月这天,突然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要解散食堂!听到这个消息,社员们一下子炸了锅。以前就算饿死,食堂没有口粮开不下去,上头发救济粮、救灾窝窝头那也不许解散的,社员们一定要绑在一起吃大锅饭。可这会儿,居然不管了居然就随便解散了?就算吃土,也要大家一起吃啊,说好要一起进入**,怎么就解散了?又过了几天,正式文件就下来,各大队的食堂,正式解散!只是解散食堂,生产队却不解散的,干活还是由队长安排,社员们还是要挣工分吃饭。可不管怎么说,以后打了粮食又要分给社员们自己回家吃。这代表着又回到了58年上半年的时候。外村的社员们都高兴得直欢呼,毕竟他们食堂真的开不下去,而且食堂猫腻太多,队干部们开小灶的多吃多占的,普通社员就吃亏,所以他们巴不得解散。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面各大队的食堂真的拿不出粮食了,没吃没喝,食堂实在开不下去,所以不得不解散。解散以后,再有口粮就分给社员自己回家张罗吃的。解散食堂,就意味着社员家里也可以冒烟!!就能光明正大地去挖野菜、挖草根,和领回来的一点口粮掺一起做成饭食糊口。还可以去集贸市场上尽可能的掏澄点粗粮回来贴补肚子!就在大部分人都欢庆的时候,先锋大队的社员却懵了。因为他们不想解散食堂啊!他们已经习惯睁开眼去上工,下了工去吃饭,有人收拾得利利索索,到点就敲梆子打饭。早上黏粥加菜窝窝头,晌午窝窝头加盐水煮菜,晚上煮地瓜加地瓜干,逢年过节地改善生活。今年过节吃了几顿土豆炖鸡,年底还吃了排骨炖藕,这是以前自己家从来没吃过的。要不是跟着大食堂,哪里有这样好吃的?不少人开始哭,“队长啊,这要是解散了食堂,还怎么活啊?”“就是啊,不是说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啊?心脏没有了,以后可怎么活啊?”周诚志和张翠花等人是最乐意解散食堂的。周诚志觉得带着社员们上工就够头大的,这么多人,安排那么多活儿,就算他秉持着公平公正的想法,可千人一千个心思,也总有不服气的。不管怎么分,也总有人觉得不公平的。这都够他费心思的,结果后来又弄个食堂让他管,没日没夜地安排推磨。管干活,还管吃饭,他又不是他们爷娘,还管这么多!现在好不容易解散食堂,他当然乐意!分回去你们自己折腾去吧,关老子什么事儿!张翠花也是这个想法,本来她只管自己家那十来口子就中,结果后来还得帮着管理食堂。这食堂是那么好管的?别的村可能食堂会有猫腻,司务长多吃多占,食堂做饭的能偷就偷。毕竟那些村里粮食少,不够吃的,总有人挨饿,不得已就有人要动歪脑筋。可他们二队不一样啊,一直都够吃的,就算吃糠咽菜也都是大家一起吃,队长也没说比社员多吃一口粮食的。为了不让人戳脊梁骨,不让人说不公平自己多吃多拿,她可是时时刻刻地都约束自己呢。你以为这营生好干啊!谁觉得好干谁来干,一旦能光明正大地撂挑子,她当然不继续干!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要受累。她哈哈一笑,把围裙往灶台上一扔,笑道:“反正咱们队里的铁锅都在,也没砸破,这会儿就都分了回家做饭去吧啊。”“二婶子,你可不能不管俺们啊!”不少人大声嚷嚷着,有人都开始抹眼泪儿了。跟着二婶子有肉吃,跟着二婶子家的劳模有饭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