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给吕雉直播刘盈之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同样,生产关系会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在后世但凡上过中学的学生都背过的内容,在这个连识字都未普及的时代,别说一般人,就是吕雉母女和张良萧何陈平张苍这样的顶层人物也得在脑子里转上无数圈,才能把它和自己曾接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萧何对于自己快走到人生终点时,却见识到天降神谕和直播未来视频的奇迹,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哪怕被人抬着,也要来参加大汉政权最高层的智囊研讨会,见识一下这些从后世得来的信息和“神物”。
太医和家人拦都拦不住,按他的说法,这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别说到晚上了,让他看完那些书,他就算当场死在昭明殿都心甘情愿。
吕雉可不想看着这位为大汉呕心沥血还曾被刘邦猜疑下狱的老臣,活活累死在自己的面前,想尽办法让太医熬了药膳,给他调理着身体,甚至在他们谈话讨论时还让太医时刻守在萧何身边,生怕有个万一他就无了。
张良将刘盈和鲁元公主从视频中抄录下来的内容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先是攒眉凝思,后来发呆良久,到最后,才长叹一声。
“原来……如此……嬴政……比我们看得更深远,可惜……”
步子迈得太大了。
这话他没说出口,在场的也全都是人精,他一提,其他人就完全听得懂,明白他话中的未竟之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秦始皇所打造的大秦帝国,架构之庞大,思想之先进,完全超出了当时的经济基础,在生产力达不到的情况下,强求的结果,就导致基础崩溃,大秦灭亡。
吕雉显然汲取了这个教训,哪怕大权在握,也没有急于登基称帝,而是先从民心人心出发,开荒种地、办学养士、修渠开源、鼓励农商……
当初刘邦能以弱胜强,击败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最根本的,便是张良为他谋划的“约法三章”,得民心者得天下,能做到这一点的,才能真正坐稳了江山,而不是靠着武力和阴谋上位,便如昙花一现,转瞬既亡。
张良都不禁有些佩服这位一度隐于刘邦和刘盈身后的女人。
若不是刘邦用完就想扔的渣男举动,若不是刘盈扶不起来的软弱无能,她也不必如此劳心费力,殚精竭虑地为儿女谋划,为家族谋划……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变得如此强大,强大到跳出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藩篱,开始瞩目天下,为天下百姓谋划。
或许这就是天幕神谕选择了她,而不是刘盈或刘如意刘恒等人的原因。
其他任何一个皇子,甚至换成已经死了的刘邦项羽韩信等人,都跳不出争霸的圈子,就连刘邦最后也不顾他劝谏地大肆封侯,哪怕这样会给子孙留下无数大坑,可在当时而言,这是他所能看到的,掌控藩属国最大力度最可靠的手段。
张良虽然在经历楚汉争霸后,也亦是到分封诸侯的弊端,才有“筷论”之说,一改原来的复立韩国之愿,劝阻刘邦重新分封六国后人为诸侯,就是意识到分封制的弊端,但没想到,刘邦铲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后,又大封刘氏诸侯王,换汤不换药,妄图以血脉维系分封制,难怪会在二代之后就面临削藩之难和“七王之乱”。
说来说去,多少历史,都可以用这短短的两句话概括。
难怪吕雉一反从前的行事作风,对于天幕神谕中已经预言的未来“反王”都没有赶尽杀绝,反而是将他们留在长安“学习”。
因为她明白,只要分封制存在,诸侯王存在,那么地方诸侯与中央皇权之间的矛盾就会一直存在。
强干弱枝时,诸侯王自然会奉从中央,而中央皇权也会设法削弱诸侯势力,巩固中央政权。
可一旦主弱臣强,形势倒转,他们便会趁虚而入,尤其是刘邦分封的还是同姓诸侯王,这些原本都是拥有皇位继承权的诸侯们,岂能错过问鼎天下的机会?
这对矛盾,是从分封制定下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存在,只能因为情势变化而短暂平衡,却会随时崩溃成你死我活的局面。
就算吕雉现在杀了刘濞和刘肥父子,还有其他的诸侯王存在,起异心谋反作乱那只是早晚的事,根本无法杜绝,就算换了吕氏上台,吕姓诸侯王,也不会甘于自守一地,同样免不了纷争。
所以吕雉在正式临朝执政后,不急着称帝,先种地,让百姓能够吃饱,能够安稳生活,繁衍生息。
然后才开始办学开蒙,逐步削减诸侯王势力。
从刘濞到刘肥,她是真的一步步在推行郡县制,通过办太学教育和选拔出的人才,天然就站在她的立场上,按照她的想法去治理地方,这样才能够让朝廷政令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而不似秦始皇当初大刀阔斧的改革,直接将全国改郡县制后,却没有相应的人才和官员来贯彻他的理念,仍是沿用六国贵族治理一方,不仅是政令无法通达,而且给了六国贵族死灰复燃的机会。
一个政策的好坏,不仅在于制定政策的初心和目的,还在于执行的人员和力度。
就好似开国以来的休养生息之策,刘邦和吕雉一直推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田租税率也从开国是十税一降到十五税一、乃至如今的三十税一,可以说史无前例,甚至连后世也未必能做到如此。
可在另一方面,真正能归他们管辖收取赋税的,也只有关中之地,其余的地方都被刘邦分封给诸侯,诸侯王的确对朝廷按照三十税一交税,可转头他们对内收税,别说十税一,高达五成的都有。
农民种地养活不了自己,最终只能卖田卖屋,沦为佃户。
田地被豪强贵族买去之后,他们和诸侯勾结,交给朝廷最低的税率,养着自家的兵马,自耕农成为佃户后,隐于诸侯贵族户下,就朝廷能够收税的人越来越少,收不抵支,自然就开始走下坡路。
如此中央逐渐衰弱而地方靠着吸血强盛起来后,不去谋反夺权那简直就成了圣人。
而现在,诸侯王的后代们,从小到大,都将在长安城的太学里,受教十二载,学的是朝廷典章律例,习得是礼法道德修身养性,跟其他人一样成为大汉官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自成一国的诸侯。
这,才是吕雉真正的目的。
刘邦杀人还得诛心,吕雉如今不杀人了,只修心,还要以“德”服人,这让张良如何不服?
当初替她谋划保住太子之位时,张良是出于保住朝纲和礼制,太子是嫡子,并无过错,只是仁厚心软,刘邦就单凭着宠妃戚夫人的哭求易储,对于任何一个遵守礼法的大臣来说,他要破坏的不是太子的地位,而是整个国家的传承礼制。
如今,张良才是真心实意地佩服吕雉,也彻底放下了反对女帝当政的念头。
嗯,他其实也曾想过劝吕雉继续辅佐刘盈,就算刘盈心软无能,但只要他听话,真正执政当权的不还是她吗?
反而是她自己称帝,改立鲁元公主为皇太女的话,等于要向世俗理念和朝臣诸侯乃至所有男子发起挑战,一个不慎,就是身败名裂的结局。
现在他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格局小了。
吕雉不仅仅是要当女帝,还要让女子读书,让女子当官,给更多女子和男人一样的机会和权力,就必然要打破陈规旧俗,开创一个新世界。
她不光要自己站起来,还要天下女子也站起来。
如此大志,尤其是站在刘盈身后的太后能做到的?
这甚至都不是她这一代,甚至鲁元公主那一代两代可以做到的。
前路何其艰难,却有无限风光。
张良和萧何看得心旷神怡,对天幕直播之事更是无限向往。
他们想要看到更多的未来,还有那个开启直播的世界,那些敢于评述帝王将相功过是非的up主,那些拥有亩产千斤粮食的广袤田地,那些无需牛马便可奔驰在道路上的车辆,还有传说中可以上天下海的铁甲飞机大船……
在那个up主评点历史时随口提及的世界,是他们穷尽想象都不曾想到过的太平盛世,是一个比秦始皇毕生追求的海外仙山更要神奇的地方。
尤其是不光那个up主是女子,在她口中亦有许许多多和她一样的女子,在各行各业从事跟男人一样的工作,丝毫不亚于男子,才能成就那样繁华兴盛的世界。
所以他们才敢相信,吕雉所要开创的,并非一个昙花一现的女帝之国,而是一个真正能让举国男女齐心协力开创盛世的大汉帝国。
吕雉见他们终于能够接受自己的想法,这才说道:“其实哀家也并不强求继承人是太子抑或太女,只是哀家这对子女之中,鲁元心性坚韧,勤学好问,又能够体恤民间疾苦,敢于发掘新人新物,对于如今的大汉而言,比盈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