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818那些错过改变历史的女人们[历史直播]> 31. 第三十一章给吕雉直播刘盈之死 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1. 第三十一章给吕雉直播刘盈之死 二合一……(1 / 2)

齐国封地被削,分出的胶东郡、胶西郡和琅琊郡,吕雉并非赐封给鲁元公主,而是划归朝廷直辖,除了胶东胶西的盐场仍归鲁元公主和刘肥所有外,三郡的官员都由朝廷选派,直接由朝廷管辖,无需再听命于诸侯王。

鲁元公主自然明白,母后这是在逐步减少诸侯王的封地,收归国有后,才能够分给百姓田地耕种,避免耕者无地。

而刘肥作为在刘邦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时,分封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位,不被削减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如今刘肥能够全身而退,就算被割去了近四分之一的封地,对他而言,活着就好,已经是十分十分侥幸之事了,否则按照吕后以前的脾气,借着齐大和驷家的事,把他满门灭了都是寻常事。

他没事了,远在代国的薄姬母子却差点吓懵了。

长安太学建成之事,举国皆知,就连偏远贫瘠如代国也有人不远千里去长安求学,有来有往,自然也有人从长安来,将在长安城的见闻说与他们听。

而最近的长安城,就没有比那太学开门之际发生的神降天幕直播更震撼更精彩的大事了。

可对于旁人来说津津乐道的故事,传入薄姬母子耳中,那简直跟催命符差不多了。

薄姬两眼发直:“我儿……我儿竟有天子之命?”

刘恒却十分冷静:“阿娘,那什么天幕在太后面前播放之事,若是预言,那我们只管等着看,若不是……”

他苦笑一下,浑然不似个岁的孩子。

“那我们也只能等着……听天由命吧!”

“可太后……太后……”薄姬声音颤抖,伸手抓住儿子的手臂,“恒儿,我们逃吧!太后……绝不会放过你的!”

刘恒拍拍她的手背,并没有说她太用力抓痛了自己,而是温和地安慰她:“太后若是有意杀我,都不必派人来,一封诏书,一杯毒酒,便足矣。”

“既然现在什么都没来,我们若是跑了,反而坐实心虚之事,给了别人把柄。”

“更何况……阿娘,舅舅手下尚不足五百甲士,我的家当加起来也不过两百金,天下虽大,何处能有你我安稳容身之地啊!”

薄姬呜呜噎噎地哭了起来,刘恒无奈,让窦氏扶她去休息,自己去找舅舅商议对策。

薄昭也听说了天幕神谕之事,可他比薄姬还没主意,第一个念头也是逃之夭夭,再听刘恒一说也萎了,急得直挠头:“那……那该如何是好……”

“难道……真的就只能坐着等死?”

“等死倒也未必。”刘恒冷静地分析:“太后大势已成,连齐王和皇上都上市请太后称帝,太后却毫不着急,就是要看群臣和诸侯王的态度。”

“我这便修书一封,恭请太后登基称帝,再备上等礼物,请舅舅亲自护送过去……”

薄昭连连摇头,说道:“我若是走了,你和姐姐无人保护,那可如何是好啊!”

刘恒叹了口气:“阿舅,你在这里,若是真有那般凶险之事,也不过是多个人送命!你去了,我们或许还能活,留在这里,也不过是一起等死罢了……”

薄昭和姐姐薄姬一样,素来没什么主意,反倒是这个八岁就就藩成为代王的外甥,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听刘恒这么一说,薄昭也觉得外甥虽然年纪小,可说话有理有据,只能点头答应下来,“那你就快点写信,我送去长安,看看情况,速去速回,免得再有什么意外你应付不来。”

刘恒总算送走了舅舅,安抚了母亲,就开始看从长安送来的快报。

他总感觉,有哪里不对。

刘邦的八个儿子里,除了七子刘长八子刘建是在刘邦白登之围后所生,如今还是什么都不懂的三岁小儿,可在刘邦去世的前一年,感觉身体不行了的时候,就封他们为淮南王和燕王。而五子刘恢被立为梁王,六子刘友被封为淮阳王,都是上等的封地。

只有刘恒,是继承了刘邦那位打了败仗逃跑被降王为侯的弟弟刘喜的封地代国。

这地方对于匈奴来说,跟自家的菜地粮仓没什么区别,缺钱缺人缺粮了,就过来转一圈打劫一番。

连刘邦御驾亲征都被困白登山差点没了性命,代国如今这岁的藩王想抵御拥有三十万控弦之士的匈奴大军,基本上跟白日做梦没什么区别。

所以刘恒过来之后,就谨守着“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无比乖巧老实地蹲在王府里读书习字,除了要求薄昭带人定时巡守之外,对官员和百姓都没什么要求。

甚至连代国的赋税,他也主动降到了三十税一,反正代国原本的良田就少之又少,相比而言,牧场的性价比更高,刘邦派他来代国就藩时,就大手一挥给他免税十年,以弥补前一位代王刘喜留下的烂摊子。

所以如今的代国,小国寡民,在匈奴和大汉正处于和亲蜜月期,刀兵不兴的时候,日子还过得去。

刘恒完全按照父皇的要求和指示去做,有这样的成绩,自我感觉还不错,大有便是萧何张良来此,也不过如此的骄傲。

可等他看完长安城传来的消息和下发的政令后,竟有种恍恍惚惚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他是在高祖十一年受封代王,在刘盈继位的时候带着母亲和舅舅前去封地就藩,到现在还不到两年的时间,长安城竟然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太后专权这事儿,父皇还在的时候就有预感,几次想要易储另立太子,除了因为戚夫人得宠刘如意“肖”他之外,也有担心在他死后,无人能够辖制吕雉,最后导致吕氏专权,压制皇权的局面。

然而那时已经晚了,吕雉的势力已成,不仅是吕家兄弟掌握兵权,还有吕雉的妹夫樊哙手握重兵不说,还是在韩信、彭越、英布等开国猛将死后仅存的猛将,刘邦临死前甚至让陈平周勃去捉拿樊哙,以谋反之罪将他铲除。

可陈平担心被吕后报复,犹豫再三,这时间一耽搁,就听到了刘邦驾崩的消息,于是便将樊哙解绑,完好无缺地送回长安,刘邦最后的挣扎也彻底落空。

所以当他看到由张良出谋划策,请出了连他自己都没请出山的“商山四皓”为刘盈保驾护航,就知道自己动不了这个太子了。

他只能尽快给自己那几个小儿子封王封地分钱,给刘如意安排了周昌为相,赶紧打发去封地,离得吕后越远越好。

然后抱着戚夫人唱唱《鸿鹄歌》,感叹一声“横绝四海,当可奈何?”,便撒手而去。

对刘邦来说,他已经尽自己所能给予几个儿子封地,至于身后之事,他努力过,失败了,也就这样了。

对于刘恒来说,原本和母亲就不受刘邦看重,在宫中完全是小透明的状态,薄姬原本是魏国魏豹的姬妾,在刘邦灭魏后被送入汉王宫中,一直小心谨慎地服侍吕后,从不主动往刘邦跟前凑,刘邦也不喜她的性子,宠幸的次数之少,在夫人中可以排到最末。

可就算这样,薄姬有了刘恒,还能在后宫保住自己,在刘邦死后得到吕雉恩准带着弟弟举家随儿子就藩,过上自己当家做主的日子,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谁能想到,这种日子,居然这么快就到头了?

那神谕中提到汉文帝刘恒时,他们母子不但没有欣喜之情,反而如闻霹雳。

在吕雉母子死了以后,知道自己能当皇帝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吕雉母子都安然健在,显然还活得很好的时候,被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是未来皇帝……那跟天降黑锅下刀子雨一样,都是要命的。

哪怕他在得知因为“戚”如意谋逆作乱,导致刘盈病重,不能上朝听政,由吕太后亲自临朝听政后,第一时间就上表问安,还恭恭敬敬地学着大哥二哥请太后称帝,以名正言顺。

他已经够小心够谨慎,求生欲满满的,可还是扛不住天降黑锅,砸得他完全措手不及。

好在背锅的不止他一个。

听说还有去看太学书院典礼的刘濞,当场被请去面圣,直接被撸了吴王的名号,继承了他爹的合阳侯爵位,反倒是他那刚刚下葬的老爹,得了个追封成了代顷王。

至于大哥刘肥就更惨了,听说“七王之乱”他家就占了四个,其中一个现在还是在吃奶的小娃娃。

结果大哥不光将自己的封地送了一郡之地给鲁元公主做封邑,还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子们都送去长安读书,也跟做人质没什么区别了。

就这样,最后还因为他的一个宠姬的兄长强占民田害了人性命,被告到了太后面前,太后一怒之下,又削了他三郡之地,让他回去整顿吏治,若是再犯,恐怕连齐王之位都要保不住了。

刘恒看完这些消息,担心之余,也有几分安心。

虽然看起来十分吓人,可相比父王当初清除开国攻城异性诸侯王的手段,吕太后简直仁慈到家了。

看看那些连求“全尸”都不可得的诸侯王,动则被诛三族烹肉羹的功臣们,消减封地,罚点俸禄,那能叫事儿吗?

就现在那些封地,多少是荒无人烟的野地,真给得多了,守都守不过来,还得想办法安民济民,没一点省心的。

封地小一点,俸禄扣一点,都不要紧,只要能活着,安安稳稳长大,娶妻生子,已经是刘恒最大的期盼了。

至于长安……他更在意的是随着使臣和快马们送回来的“元纸”和纸书,还有他们提及的太学书院。

在父皇过世之后,母后执政,居然没有继续去修缮皇宫,修建长安城,反而先在城外修了这样一座堪称“宏伟”的太学书院,吸引了全天下的学士们不远千万里奔赴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