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818那些错过改变历史的女人们[历史直播]> 29. 第二十九章 给吕雉直播刘盈之死 二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9. 第二十九章 给吕雉直播刘盈之死 二合……(1 / 2)

刘肥还能怎么办?

老老实实留在未央宫,跟着刘盈开始种地。

别说他胖,这活儿其实他比刘盈还熟练,刨去头两天荒废多年有点手生之外,很快就比刘盈干得又快又好。

连身上的赘肉都眼看着少了点,变得结实起来,没那么虚乎乎地晃荡了。

刘盈看着他大汗淋漓地帮着自己挖土豆整地,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大哥,你放心,母后只是让人接你的儿子们过来,如今长安城汇集天下名士,在这里能受到的教育肯定比在齐国好……”

“我知道。”刘肥抹了把汗,真·挥汗如雨,反过来安慰刘盈:“刘濞都没事,我家那些个奶娃混小子还能有什么事?不过小十三的名字,我看得另起一个了,就……叫土豆好不好?”

“好吃好种还高产,能让百姓不再饿肚子,真是好东西啊!”

他给小十三起名雄渠,是因为今年他原本准备修缮一条“雄渠”,以解齐国的洪涝和灌溉、运输之苦。

如今他的封地齐国,境内其实包括了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地盘,黄河下游整个都在他的辖区之内,就算有平原沃土,海湾良港,也挡不住洪涝之灾。

早在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管仲就曾经在齐国修筑“齐渠”沟通淄水和济水,并筑堤防洪,修建水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沟渠灌溉系统,变水灾为水利,将姜太公开国时的泄洪盐卤之地,变成了丰沃千里的平原,促进农业发展,奠定了齐国争霸的基础。

然而后来历经战国纷争,齐国灭亡,昔日的齐渠早已无人修缮清理,加上黄河泥沙俱下,到齐鲁平原严重沉积,导致齐渠淤堵,洪水冲毁水库堰塘,昔日的水利又成了水害不断的灾区。

刘肥也是在曹参担任齐国相国后,得知昔日齐国还有齐渠这样一个好东西,才在他的建议下,准备今年开始大干特干,重修齐渠,甚至给新生的十三子都起名为“雄渠”,其雄心勃勃,可见一斑。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年他被召入长安,太后赐毒酒一杯,若不是刘盈替他挡下,太后不得不打翻毒酒,免得害了刘盈,那他当场就中毒暴毙。

尽管如此,他吓得半死,赶紧献出城阳郡给鲁元公主做封邑,又表现出对太后和鲁元公主的敬意尊崇,这才得以脱身。

只是经此一役,刘肥再没了雄心壮志,渠也不修了,马也不养了,老老实实龟缩在自己的封地,没几年就过世,甚至比刘盈还早死了一年。

而他那些儿子,先是长子刘襄差点跑去长安跟刘恒争夺帝位,结果因为舅舅凶残,被怕了外戚势力的群臣驳回,悻悻而归,后是几个幼子长大后被刘濞忽悠着搞什么“七王之乱”,结果一个都没活下来。

那时候他早死了也就算了,如今人还活着,就从天幕直播剧透了未来之事,真是让刘肥糟心到极点。

未来那个世界没修成的雄渠,看来现在也不成了。

倒不如把雄渠改成土豆,种土豆,好吃好种还高产,挺好。

至于儿子将来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名字从刘雄渠变成刘土豆而抑郁,关刘肥啥事,他从小到大被叫“肥肥”,长大了人如其名也就罢了,小时候饿得吃土瘦成猴一样还被叫“肥肥”的时候,那心情谁知道?

赖名好养活,说不定改成刘土豆,小十三这辈子就不会再犯错英年早逝,这不挺好嘛。

听到大哥给儿子的改名理由,如此理直气壮,刘盈也没意见了。

“大哥能如此想,甚好。至于齐渠,大哥不妨亲自跟母后谈谈,母后应该会答应。”

“啊?”刘肥呆呆地看着刘盈,修渠?跟太后去谈?这个弟弟莫不是也想坑他?

从古至今,水利工程都是件劳民伤财的大事,就是因为这事儿投资巨大不说,短时间内还见不到成效,就很容易出事。

想当初韩国故意送郑国去秦国当奸细,怂恿秦王修郑国渠,就是号称“疲秦之计”,打着消耗秦国财力物力人力的主意,可没想到,郑国渠成就了八百里秦川粮仓,为秦国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粮草基础,而韩国的阴谋暴露,引起秦王震怒,后来出兵灭韩,可以说是赔了郑国又折兵。

刘肥自己修渠,都得想了又想,因为开国之初刘邦要求休养生息,减少徭役赋税,就是因为前秦后期完全是因为大量的工程消耗民力物力,严重影响到百姓的生产生活,最后那些民夫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才怪。

刘邦立国之初,再三强调减少扰民,也的确坚持了……十几年。

而且他将各地豪强世家都搬到到了长安,为打造一个繁荣昌盛的都城也算是做了不小的贡献。

儿时总是被自家老爹吐槽不如大哥勤劳能干,被骂做没出息、以后不知道会不会饿死的刘邦,在登基为帝后还特地给老爹炫耀:“现在你看谁更有出息?大哥当初就比我多十几亩地,我现在可是坐拥整个天下的男人!”

刘太公能怎么办,除了夸他,当然少不了让他也带携一下兄弟们。

终于得到老爹“认可”的刘邦,或许还有一点点当初跟项羽“烹父分羹”的歉疚,答应了老爹的要求。

前脚才削除异姓诸侯王,后脚就大肆分封刘氏诸侯王,名义上的郡国并行,实际上朝廷掌握的地区还远不如诸侯王。

在这个生产力和运输能力都十分低下的时代,政令出京就走样,更不用说还要从诸侯王那过一道手,大汉天子们给百姓减了又减的田赋,都便宜了诸侯王和豪强地主没。

可普通百姓要交的人口税和徭役却一点儿都没少,甚至还因为多一层管理,又多了一重负担。

他们不光要完成朝廷定时定量的徭役,还得完成诸侯加征的徭役和赋税,故而随着时间推移,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连人头税都交不起的时候,可不是连孩子都不敢生了吗?

刘肥当初想修渠,还想着是自力更生,现在去跟太后“聊聊”,万一太后以为自己是想卖惨打秋风,找借口回齐国,一个不放心,赐他一杯毒酒,连坐下家里那群小崽子,岂不是出口成灾,全家都要无了?

哪怕太后现在对他再“慈祥”,他还是忘不了当初淮阴侯是怎么死的,还有三弟……哦戚氏如意,那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千万惹不得!

刘盈对他的怂样无可奈何,“算了,你不敢说,那我替你去说。修渠又不是什么坏事,怕什么?”

刘肥只能呵呵傻笑。

修渠当然不是坏事,可问题就怕惹起太后疑心,以为他明修齐渠,暗里不知要干什么“大事”,加上那天幕预言他的四个儿子要谋逆作乱,让他怎能不怕?

小心无大错,不作不会死。

不过,当刘肥帮着刘盈收完这块地,清点着今天的收获,对那沉甸甸的土豆满怀希望,盘算着如果自己种土豆,以后是不是就有吃不完的各种土豆饼土豆泥烤土豆炸土豆……就忽然接到个小宦官前来传召,说太后有请,顿时吓了一跳。

他赶紧去冲洗了一下,换上正式的亲王礼服前去觐见太后。

太后虽然没有对他提过什么要求,但他并没有像如意那样仗着刘盈保护就跟人同出同进同寝同食,自以为是得到保护,实际上是在找死。

他只是在刘盈宫中备了两套衣服,一套干农活用,一套礼服专门用于觐见太后或者参加宴会。

虽说他读书不多,学识浅薄,可从小到大的经历,已经让他对这位嫡母的敬畏刻在了骨子里,绝不敢穿的随随便便去见人。

这次吕雉是在天禄阁召见刘肥的。

一进去,看到她身后一排排的书架上,摆着满满当当的新书,不再是以往的竹简,而是用最新的元纸抄写,一眼望不到头,刘肥就觉得眼晕了一下,赶紧跪下行礼。

“儿臣参见母后,母后万安。”

吕雉并未叫他起身,而是低头看着案上摊开的书卷,念道:“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鄣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注2)”

刘肥一脸懵,完全不解其意,呆呆地看着她。

吕雉抬眼对上他呆滞的学渣专用表情,轻哼了一声,道:“这是齐国当年的相国管子所著的《立政》一文内容……”

“立正?”刘肥犹豫了一下,站起来,艰难地站直身子,“儿臣这就站直了……”

吕雉看着他笨拙的动作,忍俊不住,笑道:“你个憨货,哀家说的是管仲写的文章,哪里是叫你站直了!”

“哦……”刘肥一听,赶紧又跪下,“儿臣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