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濞一直到被带到吕雉和鲁元公主刘盈三人面前,还没回过神来。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会看到那个古古怪怪的天幕直播影像,更不知道里面的为什么跟他叫一模一样的名字,连模样都长得跟他十分相像。
那简直是个噩梦,足以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的噩梦。
最要命的是,全长安城的人,上至皇帝太后文武百官,下至学士甲士贩夫走卒,都看到了这一神降奇观,看到了不知多少年后的他带头犯上作乱……
他现在发誓说自己绝不会谋逆,太后和皇帝信不信?
他们信不信刘濞不知道,但若是换了上面坐着的是刘邦的话,他敢打赌,那位肯定二话不说先把他剁成肉酱烹成肉羹,宁可错杀也绝不会给他任何在未来作乱的机会。
“七王之乱”啊啊啊!明明至少有七个诸侯王,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
他明明只是个刚刚丧父前来长安报丧的倒霉孩子,只是在外面多看了一眼热闹,谁知道自己就成了被看的热闹……
“太后、陛下,微臣冤枉……”
用最大声音喊冤,已经是刘濞唯一能做的事。
然而还是被人按住双肩,在膝盖窝里踹了一脚,“跪下!”
他还没敢回头去看是哪个兔崽子干得,就听上面传来吕太后清冷威严的声音。
“刘濞,你无召入京,所为何事?”
“我没谋反……”刘濞刚喊了一句,忽然醒悟过来,那天幕直播说的是什么汉景帝时期,一听就是谥号的称呼,显然不是现在,他真是糊涂了,可太后并没糊涂,一语直中问题的核心,诸侯无召不得入京,他来干什么?
刘濞赶紧咽下喊冤诉苦的话,低头含悲带泣地说道:“禀太后,微臣之父于七日前去世,微臣日夜兼程,此行是奉家父遗命前来向陛下和太后报丧,求陛下和太后能原谅家父昔日之过,赐以谥号,方有面目见先帝于九泉之下……”
说白了,刘喜被贬为合阳侯,抑郁而终,临死之前,就想着儿子能以军功向皇帝求个情,让自己能以王爵封号和待遇下葬,才不至于在老刘家丢尽颜面。
正常情况下,这种请求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喜死后,刘濞前来求追封,惠帝的确给了他一个身后荣耀,谥号为顷,追封为代顷王,让他能以王爵身份下葬,了却了他生前念念不忘的心愿。
可这一次,谁能想到,刘濞听说朝中皇帝病弱不能理政,而由太后主政,甚至从齐王刘肥到先帝诸子,居然都赞同由太后称帝方为名正言顺,他就忍不住好奇心,原本派个使者来报丧就行的事,他作为孝子居然亲自跑来了。
正好赶上长安太学讲堂开课,太后和皇帝长公主亲至,天降神迹,居然有个光幕直播出来,爆料不知多少年后的事。
所有人都在看热闹,就刘濞看热闹把自己看成了热闹。
这会儿他五体投地地跪伏在地上,已经哭得泣不成声,真·亲爹死了都没这么伤心过。
毕竟,爹死了他就是老大,再没人管束,吴国的封地在江东,也是诸侯国中相对富庶繁华之地,靠近东海产盐之地,甚至还有一座铜山,他原本都计划好要私采铜矿铸钱,只要中央政权继续保持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就没人管他在这边干什么。
有钱有盐,有矿有海,被点名成为“七王之乱”之首的时候,刘濞先是震惊得懵了一下,看到几十年后的自己时,内心竟然有种“果然如此”的激动。
可就算知道自己未来曾经风光牛叉可结局凄惨不说,现在他还什么都没干就被天幕剧透,风光没赶上,就跪在这里等死,替未来的自己背锅的滋味,简直不能更惨。
吕雉现在都能留着陈平和周勃继续重用,自然不会因为尚未发生之事将其治罪,听到刘濞的解释,轻轻点了点头。
“你有这份孝心,追封之事可准。然——”
吕雉盯着他,目光锐利,犹如利刃般足以剖开他的所有掩饰,看到他暗藏的心思。
“身为诸侯王,无诏入京,本是大罪,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刘濞这会儿已经瘫在地上,内心那点野望早就在这种压力下散得干干净净,无诏入京的从来不止他一个,尤其是他还有正当理由(借口),可这种事,皇帝和太后不追究也就罢了,真的要治罪,他有一万个理由也白搭。
只能垂头丧气地以头抢地,呜呜哭着说:“微臣知罪,听凭太后处置。”
本想向皇帝求情,刘盈心软仁慈之名是众所周知,可刘濞现在一看上面的情形,就知道如果开口向皇帝求情,只怕皇帝做不了主不说,还得惹怒太后,恐怕会被罚得更重更惨。
他是英雄,也识时务,能屈能伸,绝对的大丈夫。
怎么说,太后也算是他婶娘,多磕几个头罢了,为活命,不丢脸。
太后语气平淡地说道:“既是如此,那便追封合阳侯为代顷王,吴王无诏入京,有违朝纲,降为……乃父本是合阳侯,那你便降等一级,袭乃父之爵,也算子承父业。”
“此外,既然你来都来了长安,也就不必再返回吴国。吴国自今日起,改为江东郡,由朝廷选派官员担任郡守,不再分封。”
刘濞听得目瞪口呆,哪怕挨几下板子,罚几年俸禄,也比这直接没收封地强啊!
更何况,以前父王被降等之后,代国仍在,只是分封给了刘恒,而自己可好,吴王没了,吴国也无了,太后这是斩草除根,根本不给他翻身的机会啊!
他没有回话,吕雉便轻哼了一声。
“怎么?觉得哀家罚的重了?还是打算先把铜矿挖了私铸铜钱后,让哀家好给你判个斩立决?”
“我不是我没有,太后手下留情,微臣感激都来不及……”
刘濞连磕几个响头,额头都青红一片,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微臣能在长安侍奉太后和陛下,是微臣的荣幸,绝无他意。”
“既然如此,那你就谢恩退下吧!”
吕太后挥挥手,待刘濞又再次三拜谢恩之后,方被人带了下去。
刘邦当时对自家人出手相当大方,不光兄弟子侄都封王封侯,还在长安给各家都留了府邸,哪怕几年回来一次,也不怕没地方住。
只不过,这次刘濞举家回来,就不用想着再离开长安了。
吕雉原本就想着要收回刘氏诸侯王的封地,还没想好从哪一个开始,刘濞就自己送上门来。
天授不取,反受其害。
她当然不会跟刘濞客气,该收回来的封地,自然要收回来。
当初刘邦分封诸侯王,其实也是因为朝廷无人,以现在的人手和管理能力,根本无法管辖到边远地区,削除开国异姓诸侯王,分封刘氏诸侯,也是为了以血脉维系,巩固中央政权,不得已而为之。
可无论是刘邦还是吕雉,都知道这法子无法持久,不管是刘邦定下白马之盟,还是吕雉当年大封吕氏诸侯,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说难听点就是饮鸩止渴罢了。
吕雉从up主陈曦推送的视频里不仅看到了刘盈之死,也看到了自己死后吕氏做乱不成,反被灭门。
而如今又看到了汉景帝削藩引发的“七王之乱”,说到底,都是因为分封诸侯王,自成一国,权利滋生野心,中央政权强势之时倒也罢了,可一旦皇帝年幼势弱,就难保诸侯不生异心。
想想七王之乱以刘濞为首的话,那顶多也就是三四十年内的事,文王百子分封天下,哪怕周武王伐纣灭商,说是一统天下,可周王室实际上能管辖的,也不过是镐京和成周洛邑之地罢了,各地诸侯势大,周王室渐渐成了摆设,就连孔夫子周游列国,也是想求得诸侯国官职,未曾想过去周王室发挥能量辅佐天子。
张良阻止了刘邦分封昔日六国后人,刘邦更进一步定下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就是以前朝为鉴,避免再出现架空皇室的局面。
刘邦或许想着,老刘家一家人,总不能窝里反?或者就算窝里反,这肉烂在锅里,总归还是刘氏天下,不至于改朝换代罢了。
可吕雉既然看到了后世可能发生的事,靠着陈曦提供的后世经验,已经改变了刘盈的命运,自然不甘心再做个“垂拱而治”“无为而治”的太后,而是干脆利落地从现在开始,就收拢权力,不给这些诸侯王成长为“七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