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至的提议,信国公完全没有意见。挑人嘛,朱至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想试试儿孙的本事,有什么不对的?
因而一大早信国公便领着孙儿来寻朱至,正好看到朱雄英和朱至在过招。朱至单手对朱雄英,朱雄英满头都是汗,朱至额头上半滴汗都没有,看起来就像在逗弄朱雄英。
信国公一眼看下来就明白,朱至和朱雄英的武力值相差甚大,朱至纯属陪着朱雄英练,压根没用力。
朱雄英也明白这一点,活动得差不多就收手了,与信国公道:“都说我外祖也是天生神力,国公看看至儿比之我外祖如何?”
“开平王不及郡主,毕竟郡主是自小得名师教导,开平王更多是自己摸索,后来入了军中,得了高人指点,这才渐入佳境。”信国公想起旧友,也是如实而答。
就算开平王和朱至的一样,都是天生神力,自小有没有人教,如何将一身力气发挥到最大,运运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朱至点点头,十分认同,就好像上辈子的她一开始没有人教,一身力气对她来说是痛苦,后来慢慢学会控制,更懂得运用,才真正将这份上天的恩赐用到极致。
“几位兄弟试试至儿的身手?”朱雄英也不绕弯子,活动双手的同时问了一旁的汤家几位公子。
一个个纵然早有准备,真正看到朱至和朱雄英有来有往的过招,反省自身的人不禁考虑,他们能在朱至手里过上几招?
嘶!周围的人不少,虽然都是伺候的人,但他们败在朱至手里,传扬出去定为人笑话。
一时间竟然没有一个人接朱雄英的话。
朱雄英也不急,淡淡的扫过他们道:“至儿下手会有分寸的。”
饶是朱雄英这般说来,依然没有人动。
信国公已然黑了一张脸,一个个什么意思?
“请郡主手下留情。”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时,一人站了出来,嬉皮笑脸的人冲朱至道:“我不曾习武,怕是连郡主一招都接不住。望请郡主勿怪。”
“不怪。当真要挑对手,我还不如请信国公出手。”朱至如是接话,论本事,信国公不比几个孙儿厉害?朱至要挑的从来不是对手。
“如此,请。”汤显得了朱至一句准话,松了一口气,站在朱至面前,想要起个架式,不过这手和脚啊,都不知道怎么放。
“好,我要出手了。”朱至也不嫌弃,提句醒,让汤显有所准备。
汤显重重点头,下一刻朱至已然朝他袭来,汤显看着朱至拳头朝他挥来,本能吓得闭上了眼睛,拳风越来越近,吓得他动都不敢动,本以为必有一番痛楚,却迟迟没有感觉,这是?
等了许久无果的汤显偷偷睁了一只眼,只见朱至的拳头停在他的面前,却没有落在他的脸上。难怪不痛!
汤显庆幸之余,连忙同朱至道谢,“谢郡主手下留情。”
“我不打你,你便要谢我了?”朱至好笑地收回拳头,有些无奈。
“郡主分明能打却不打,自然该谢。”汤显一顿,如是答之。
朱至眼波流转,昂起下巴道:“我这个人比较霸道,我的东西一向不喜别人碰。”
汤显毫无所觉的接话道:“我也不喜欢。”
“你会自己找乐子的吧?”朱至不确定的问,汤显道:“会的。郡主要是不知道玩什么吃什么,大可来问我。北平有名的菜色我都了然于胸。”
很是引以为傲的语气,让信国公恨不得把人扒拉过来,揍上一顿。这说的是什么?
“上回你说,你喜欢的东西很多,雕像,酿酒,刻碑。都正经学过吗?”朱至又转移了话题,倒是顺着汤显问。
“没有,我爹和我娘都说这些是不务正业,不肯让我学。”汤显提起自己的爱好,人都萎了!
“以后会让的。”朱至如是接过话。
“郡主说了不算。”汤显倒是盼着事如朱至所说,可惜难啊!
结果信国公已然接话道:“谁说郡主说了不算?算!”
汤显???什么情况?汤显一脸的懵,自家爷爷说的什么话,他自己记得的吗?
朱雄英试探的问朱至,“再试试?反应太慢!”
信国公眼看到嘴的鸭子都要飞了,如何能接受,赶紧道:“这不挺好的吗?没那么多弯弯道道。”
“未必!”朱雄英挑剔的视线落在汤显身上,怎么看怎么觉得汤显配不上自家妹妹。
信国公早就怕朱至看不上自家孙子了,结果峰回路转,情况变了啊!
变得好,变得太好了是不是?
这种情况下让他由着朱雄英说话,叫朱至改了主意,信国公能接受?
“太孙,哪有那许多未必,太孙能信不过郡主的眼光?”信国公万万不能让朱雄英把朱至定下的事改了!
他这孙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对不对?
“就他了!”朱至终是拍了板,信国公喜上眉梢,连连附和道:“定下的好,定下的好!”
朱雄英就算再不同意,再不乐意,见朱至说出定下的话,也不会当着外人的面一再落朱至的面子。
况且朱至到底为什么同意,别人不知道,朱雄英该清楚。
作为一个最得利的人,他再让朱至难堪,想过以后朱至该怎么立威吗?
汤显。也罢,朱至既说了不会对他有过多的要求,以后他多盯着点人就是。
信国公喜不自胜,朱至道:“我去给爷爷写信。啊,国公爷,我们得有言在先,不许打着我的名号为难人。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呢,只要他高兴。”
作为一个要求不算太高的人,朱至觉得一开始就应该打好基础,刷满好感。
她不希望任何人打着为她好的名号,做的却是败人好感的事。
汤显是她选的人,她看中的就是汤显这个人,并不是别人费心改变之后变成的那个人。
“没问题,郡主说了算,说了算。”信国公听见朱至的要求时是意外的,可是一想又明白了朱至的意思。高兴,唯有让对方高兴了,朱至也才能高兴,有多少人做得到这一点。
是以,信国公打一开始就觉得,谁要是能娶到朱至实在是有福气,无上的福气。果不其然吧!
“啊,还没问你呢,你愿意吗?”朱至准备去给朱元璋报信,好让应天的所有人都能定下心来。却又想起不对啊,在她面前这个她想嫁的人,未必愿意娶她呢!
“啊?”可怜的汤显到现在都没反应过来,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信国公急啊,一把上前拍了一记汤显的脑门道:“啊什么啊?郡主在问你话呢,成哑巴了吗?话都不会说了?”
后脑勺挨了一巴掌的汤显依然没反应过来,不确定的问:“你们在说什么?”
朱雄英眼中的嫌弃怎么都藏不住,朱至竟然就看中这样的人?
不想朱至也不在意,只道:“问你愿意或是不愿意娶我?这是关系我们一生的大事,我愿意嫁给你,你愿意娶我吗?要想好哦,这是承诺,惹是许下了,就一辈子都不能反悔。”
朱至很是郑重,表明了这并不是一桩简单的婚事,纵然他们是为了家族而不得不考虑联姻,可是如今朱至选中了汤显,也是想亲耳听听汤显是不是愿意娶她!
汤显完全傻了眼。朱雄英再也忍不住同朱至道:“换一个吧!太傻了!”
别说朱雄英嫌弃了,一旁的信国公同样也嫌弃,平日看着挺机灵的人,怎么当着朱至的面变成这个德性了呢?太败好感了!
信国公好想再上手,汤显终于反应过来道:“郡主选中了我吗?为什么?”
嘶,信国公只觉得手好痒,好想揍人!
可朱至却认真的回答道:“因为你会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好。”
嗯?没有人想到朱至会是这样的答案。就连信国公也不明白,这是什么优点。
“会自己找乐子,也会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充实。想来要是以后跟你在一起,我不跟你在一块,你也能过得有滋有味,这就很好!”朱至算是解释了一番,然而听得一干人再次云里雾里的,不明白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会的。
“我看中你的优点,你也想想我的缺点。我不是自小学着三从四德长大的人,我在家既不从父,出嫁也不会从夫,将来也不会从子。而且更不会为你持家,也不许你另外纳个妾,养个婢来持家。当然,我将来也不会养面首。”朱至细细说起自己的缺点,再补点自己对自己的约束。
面首两个字丢出来,不少人的脸都龟裂了!
真是够无所顾忌的,话就这样顺口说出来了?
对啊!有什么不能说的?
要是按朱至现在的架式,位高权重到一定的地步,真要养面首,谁管得了?
信国公一眼扫过朱雄英,别说管了,落到朱雄英头上,许是朱雄英会给朱至送几个好好选选!
“挺好的。郡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也做我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闲得凑一起争争吵吵。”汤显终于缓过来了,听着朱至细数自己的缺点,三从四德没有学过,她也不会放在眼里,他信。
真要是处处为别人活的人,朱至怎么可能会随朱雄英出入北平,一再算计北元?
“若是郡主不嫌弃我笨,不觉得我将来会让郡主丢脸,我愿意娶郡主。”汤显瞅着朱至那张脸,要说没有半点见色起义之心绝对是骗人的,冲朱至的脸,能娶到朱至已然是三生有幸,汤显怎么可能不答应。
但是,汤显也得承认了,他并不算是一个多聪明的人,如今不管朱至为什么选了他,将来也莫要嫌弃他就是。
朱至摇头道:“不会吧。只要你踏踏实实的,再笨都没有关系。我也很笨的。”
后面朱至自己那一句笨,傻子都不信!
不过,没有关系!
信国公捉住一个重点,朱至和汤显的事成了!
哈哈哈,这件事可算是成了!成了!太叫人高兴了!
信国公赶紧冲朱至道:“老臣也去给陛下写信,让陛下把人定下来。”
“好!”朱至又不是那别扭的人,既然达成共识,断没有不让信国公去把事情定下来的道理。
信国公转身头也不回的走了,朱至同汤显作一揖道:“汤三,以后请多多指教!”
??汤三什么的,这外号是不是不太好呢?
除了一个汤显,没有人来得及在意朱至这样的一唤。而汤家的一干人也是怎么也想不到,最后竟然会是汤三,不,汤显被朱至选中。
论相貌,一众汤家兄弟中比汤显出众的有。
论才气,也有比汤显好的。
要说汤显最大的好处,大概只能算他的脾气不错。毕竟非长非嫡非幼。大有比他大的,小有比他小的,作为中间最是容易被人忽略,他也早就养成万事不在乎不计较的脾气。
朱至就看中他这一点?
反正想破脑袋汤家人也是想不出来,朱至为什么会看中汤显。
毕竟朱至说的那一番话听在他们的耳朵里,他们就没有听出汤显的优点,尽都是缺点才对。
偏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朱至竟然还是选了汤显,谁都觉得难以接受。
因此,朱雄英依然不放弃的想让朱至改改主意,再挑一个。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岂能出尔反尔?再说了,难不成在哥哥看来男子的声誉就无关紧要了?汤三也是人,也需要人的尊重!我既当众选了他,他就是我未来的夫婿,落他的脸面,信国公或许并不算太在意,可将心比心,我们该这样待人?”朱至知道朱雄英是为她好,不希望他受委屈,但是她既然决定,做出的也必然是利于自己的。
朱雄英长长一叹,显然拿朱至半点办法都没有。
他再想挣扎一番,于朱至看来已然大可不必,她不会改主意。
“祭奠烈士陵园的事都安排妥当了吧?可别让人趁机动手脚,坏了大事。”朱至果断决定转移话题,还是以国事为重吧。她的婚事大可不必再翻来覆去的讨论。
“已然安排下去,不会有什么批漏。”朱雄英也知道朱至在转移话题,但这事也不能忽略了。
说祭奠烈士陵园,也就到了那一日。
朱雄英和朱至都不是生手,一应规矩都按在应天时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当时他们两个是亚祭,如今朱雄英为首,朱至在旁,信国公最后盯着周围的人,防着有人作乱。
一排排的墓碑立起,多少人为北平的安宁而死,朱雄英一身朝服,一脸肃穆的听着礼部的官员诵读祭文,最后领园中的一众将士作揖,上香,等着礼毕的声音落下。朱雄英缓缓转身,迎向身后的一干将士道:“为我大明出生入死,无私奉献的人,我大明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浩荡的公祭大典,太孙为主祭,代表的是朝廷,是全天下的人,也是在向天下召示,他们的付出朝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公祭之后,可以感受得到军中将士的再一次为之振奋。
与之而来的是落实到北平各学府、私塾的政策,每月一游烈士陵园,以令天下知大明将士之不易,大明的安宁更来之不易。
纵然有人抗议,架不住翻来覆去也就那几句话,重武轻文,有辱斯文。
然而朱至早就让人准备了嘴皮利落的人,想吵架,吵呗,难道他们觉得将士在边境为大明出生入死,大明不该对他们肯定?
身死而无祭之人,朝廷祭之,天下人祭之,怎么就叫重武轻文?有辱斯文了?
你莫不是北元的探子,故而才会故意不去祭奠为我大明出生入死的将士,更有意道此政策的不是?乱人心,乱北平?
一顶北元探子的帽子一扣下来,结果该知道的都知道,没有一个能顶得住,极有可能家破人亡,没有一个好的理由就想否了朝廷的政策,他们这些读书人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公祭之后,朱雄英和朱至又呆了好几日,看到烈士陵园外头热闹非凡,小贩或是出入陵园的人都把烈士陵园的路围得水泄不通,两人心中大石也终于落下,也就该起程了。
信国公也知道两人的事多着,北平非他们可以久留之地。信国公来已然将北平内的事都交接过来,剩下收拾残局,信国公一人足以。朱至和朱雄英办完事,就得赶紧起程往下一站去。
要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秦王。
终于可以从信国公手里逃过一劫了!
当然,秦王也知道了朱至最后选定的人是汤显。起程那会儿呆着汤显不断的打量。
和朱雄英看不上汤显不一样,秦王在得知朱至选的是汤显时,连连与朱至称赞道:“不错,这样的人挺好的。”
信国公一向看不上秦王,结果秦王竟然说出这样肯定的话,叫信国公闻之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