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妃气得浑身颤抖,可是,技不如人,秦王妃能如何?
朱至说的每一句都是真真切切的,他们比的是脑子,明显秦王妃也好,北元也罢,都被朱雄英这个人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独独忘了在朱雄英的身边有一个机关算尽的朱至。
本以为大明出了一个朱元璋,再有一个太子,已然是得天独厚了,没想到还会有一个朱至!
秦王妃要说以前会觉得,只要自己坚持,只要自己不放弃,她一定可以寻到对付大明的机会,一定能够再复大元山河。
可是,不是朱元璋的对手,不是太子的对手,她都认了!接二连三落入朱至陷阱之中,竟然完全不是朱至的对手,这对秦王妃的打击是巨大的。
斗不过老狐狸可以接受。她竟然从未注意过大明的第三代里养出了朱至这样一个人物,难道不是她犯下最大的错?
朱至就不管秦王妃了,想必经此一事后,秦王妃再往北元处送消息,北元的第一反应也会是,这会不会也是计?
而且因为秦王妃的缘故,北元损失惨重,这也就代表着在不少北元人的心里,秦王妃或许已经成为大明的人。
嫁入大明多年的人,难道不可能出嫁从夫?没有人敢保证这一点。
而北元与大明的敌对关系,注定让北元不愿意放弃对中原的觊觎。也正是因为如此,凡事就须慎重,不可倾一国之力而偿试。
等朱至再回北平,又伏击北元的朱至,在军中已然引起一连番的称赞,都道其有朱元璋的风范。
这一点夸赞得略有些过了,好在朱至就听听。眼下的重点难道不是信国公要来了吗?
朱雄英迎面给朱至送来这则消息,信国公明天就到,朱至要是再不回来,朱雄英都要派人去催了!
催是不用催的,朱至这不就回来了吗?
只不过秦王妃一回来,或许受到的打击很大,也是对自己和北元绝望了,竟然病了。
朱至并不吝啬派太医前去救治。
秦王在明明可以借北元的手杀了秦王妃的情况下,并不愿意就此了结他们之间的孽缘,朱至都把人算计成一颗弃子了,也不至于容不下秦王妃。
人,还是救回来。
秦王倒是亲自守着,絮絮叨叨问起秦王妃,难道要这样认输了吗?她要是就这样认输了,在北元人的心里,她就真成了一个卖国的郡主,必为北元上下所唾骂。但问秦王妃是否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朱至和朱雄英听到手下的人回禀此事时,只长长一叹,秦王是一个心软的人。既念秦王妃的忠义,也多少有几分不舍得秦王妃死的吧。
猫狗养得久了都会有感情,更何况是人。
秦王自己决定的事,将来有什么后果,他也能担得起。
而后,信国公抵达北平。
朱雄英和朱至亲自去接,谁人又敢不去。
“太孙,郡主,折煞老臣了。”一身朝服的信国公迎面走来,岂敢生受下朱至和朱雄英亲自来迎。
“信国公说的哪里话,辛苦国公了。”朱雄英与朱至齐齐冲信国公作一揖,谢过信国公。
“不敢不敢。”朱雄英和朱至的感谢真心实意,信国公岂不知,却也正是因为如此,信国公才不敢受之,赶紧把朱至和朱雄英扶起,且让他们无须多礼。
朱雄英朝信国公一笑道:“凤阳一别,国公可安好?”
信国公开怀大笑道:“好好好,闻太孙和郡主的消息,更是好得不能再好。”
这是实话,江山后继有人,他们这些老臣能松口气,不用担心。
余光落在朱至身上,对于出落得越发出众,或许是经过战场洗礼,身上锐气一时没能收回来的朱至,信国公眼睛亮了!
果真是天生的将帅啊,就北平这一连串的事,别管是朱雄英或是朱至,能想出如此环环相扣的法子,既灭北元的威风,也让北平得以安宁,真真是太好了!
“你们几个小子还在后头干什么?还不快过来拜见太孙和郡主?”信国公满意之余,更得让孙子们麻利的出来,别躲在后头不动弹,叫人看了笑话。
随着信国公一声令下,朱雄英的视线已经往后移,其实打从一开始朱雄英就在等着该出现的人出现。
朱至未来的夫婿可是要从这些人里选的。
“爷爷。”没办法,再怎么想躲的人,来到北平了还怎么躲?
一个个半大的小子从马车上下来,朱雄英挑挑眉头,马车?信国公一个身经百战的人,孙子们竟然都不会骑马?
五个大大小小的男孩跑了出来,最大的十五六岁,最小八岁。真真是连小的都不放过。
“见过太孙,郡主。”别管怎么着,当着那么多官员的面,太孙的面子得给,郡主的面子也得给。
当然,第一时间,五人的视线都落在朱至身上,本来不情不愿的人,在看到朱至那张脸啊,都不由一顿。
没办法,朱至的皮肤是天生的白皙,怎么晒都晒不黑,为此,常氏不知有多羡慕。
加之今日是要来迎信国公,朱至再怎么不用心打扮,收拾整齐是必须的。
一身水墨色的劲装,长发束起,端显飒爽,白皙的皮肤在阳光照耀下泛起红晕,唇角弯弯,黑漆的目光闪闪亮亮,比那满天星辰都要亮。
人嘛,都是见色起意。
想当年信国公有心要把朱至抢回汤家,不就是因为朱至自小长得好看?
如今越长越好看,信国公看在眼里,已经在脑补将来的曾孙该是何等可爱的模样。
“咳咳。这是我的长孙汤晟,二孙汤昱,三孙汤显,四孙汤晨,五孙汤昌。”信国公相当的自觉,第一时间把孙儿们全都介绍下。
他这一番举动落在一干人的眼里,不约而同的都望向朱至,相当的明白这是何意。
不得不说,信国公真是懂得见缝插针。
有人是羡慕的,毕竟要是谁家能娶了太子唯一的女儿,太孙的妹妹,将来的前程自是不可限量。
“诸位兄长弟弟有礼。”朱至面带笑容的冲一干人打招呼,就好像根本不明白信国公的意图。
一干被朱至一张脸晃得心神荡漾的人张了张嘴,也跟着道:“郡主有礼。”
信国公没想到孙儿们都傻了,瞪了他们一眼,有心想提醒提醒他们,别像个傻子似的,最后觉得还是算了。
“这一路上有些累了,歇歇?”询问的眼神落在朱雄英身上,朱雄英马上顺势道:“请。”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婚事尚未真真定下,何必急着广而告之?朱雄英也要为自己的妹妹着想,果断顺信国公的势先回驿站。
“太孙,为信国公准备的宴席?”一旁的官员一看这全都准备走人,赶紧出言提醒一句。
“不用。你们的心意我收到了,陛下严令劳民伤财,诸位想必并不希望太孙与我受陛下责罚。”信国公马上接过话,同时也注意朱雄英的神色,但凡要是朱雄英觉得他这事不该那么说,他会把主动权移交朱雄英的手里。
“信国公所言甚是,诸位都散了吧。”朱雄英十分认同。劳民伤财不可取,他可没有让人特意准备接风宴。
有人想来个先斩后奏?不好意思,朱雄英不吃这一套。
正好,信国公也一样。
信国公闻朱雄英所言,自知朱雄英不仅是认同他的做法,也是在为他撑场子!
也对,这大明的天下乱与不乱,有句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朱雄英自该以身作则。
“请。”朱雄英与信国公相请,他们回驿站去。
信国公求之不得。回驿站嘛,他们聊正事,就让孙子们想想办法怎么入朱至的眼!
嗯,双管齐下,什么都不会耽误。
只是,信国公忘记一件极重要的事了。正事里朱至参与得挺多的,甚至这军中的事,朱雄英都没她了解。
但凡信国公想了解军中事务,就得朱至参与。
朱至能参与,信国公能让孙儿们参与吗?
不说国事会不会由他们的嘴泄露出去,信国公想到和朱至、朱雄英在那儿说正事儿,他的孙子们一个个不明所以,那不是败坏印象吗?
纵然心不甘情不愿,信国公终是只能把孙儿们打发了。
然后,信国公就挺郁闷的同朱至道:“这几个都被他们的爹给养成文人了,连马都骑不好。”
“没事,天下安定了,谁都觉得读书出头的机会更多。”朱至丝毫不在意,不会骑马怎么了,个人爱好罢了,没有谁规定了说,什么人就必须要会什么事。
信国公听着朱至的话,越发觉得朱至是个好孩子。
“以后郡主要是想让他们陪你干什么,他们要敢不听话,你跟我说,我揍到他听话为止。”信国公没想到盼了多少年的事竟然真有盼成的一天,朱至就要成为他家的孙媳,实在太好了!
朱至哭笑不得的道:“国公爷,真要是揍人,我能揍。”
说罢亮起小拳头叫信国公看看,她不是只会说话没本事的人?
“啊,对,你天生神力,一般人不是你对手。啊,不对,练过的人等闲都不是你的对手。”信国公终于想起这事,朱至可是连自家叔叔都打过的人,谁让她不高兴,她会亲自动手,用不着麻烦别人。
朱至无奈,正色与信国公道:“国公爷放心,我虽然不算脾气太好,但也明白长久相处之道在于尊重。我嫁的是郎君,不是奴仆。我并无意要求他为我而活,也无意改变他的喜好。就如同我也不希望他费心想要改变我。”
说到这里,朱至道:“您放心,您让我选,我选定了,日后也会与他努力过好我们的日子。”
啊,信国公听着乐得直拍腿道:“看吧,我就知道你是个好孩子。陛下和皇后,太子,都跟我说你被他们宠坏了,嫁了人脾气也是收不回来。家里人听说我为孙儿求了你这位郡主,一个个都发愁。他们哪里知道,你脾气大,那也不是乱发脾气的人。他们都不识货。”
显然自认为识货的信国公极是为自己的慧眼而高兴。
朱至和朱雄英为此都抹了一把虚汗,也不得不承认信国公确实有识人之能是吧!虽然这好像在变相的夸赞朱至!可朱至不值得夸赞吗?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烈士陵园何时公祭?”信国公夸了自己一波,也顺势夸了朱至,接下来该言归正传。
公祭烈士陵园,这就意味着朱雄英和朱至该离开北平了。
“就这几日。不过,我在北平碰见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信国公不妨留着此人修路造桥。”朱雄英面带笑容的说起此,信国公立刻拿眼瞅了朱雄英。修路造桥,这个事在北平来说不算什么大事,叫朱雄英特意一提,意义却不太一样了。
“北平之地若要改,先从路和桥开始。先前是至儿大肆招揽擅长修缮之类的人才,此人才会毛遂自荐。”朱雄英大意将情况那么一说,信国公的视线落在朱至身上。
修缮之类的人才,真行!
也罢,应天确实不太适合作为一统天下的王朝的首都,之前是因为天下未定,不想兴师动众的迁都。现在不一样了!
信国公考虑眼下的处境,怎么都觉得迁都一事该搞起来了!
“你们有个什么样的章程跟我说说,我一定盯好了。”信国公相信既然朱至和朱雄英朝这个方向办事,肯定想好了一系列的操作,他只管把后续的事情补上即可对吧。
果然,朱至已经从袖中掏出一叠厚厚的东西,“修路,造桥,重点是修河,都已经跟人商量出大概的方案,具体细节随机应变。东西已经送回应天,皇爷爷点了头让我们看着办。只不过这事悄悄干就好,暂时不经六部。”
不经六部是什么意思,信国公相当清楚,就是不对外公布呗。
“那这施工不太方便吧。”信国公想到用人。
不料朱至马上接话道:“无事,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钱到位,不怕没有人。沈家会有人跟国公沟通。国公只要盯着工程质量,确保他们路通桥好,其他的事一概无须朝廷出面。”
信国公从未想过有些事能这么操作的?
震惊的抬头望向朱至和朱雄英,这事能这么干的吗?
朝廷不用出面管工程的事,只要监工?
沈家,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沈家。但是朱元璋一向不是最不喜欢商人的吗?怎么的变了?还让沈家参与朝廷的工程?
啊,不对,不能说是朝廷的工程,毕竟朱至刚刚已经说了,这些事是不会让六部知道。
“沈家做这么多事,不可能不引起朝廷的注意。”信国公提出一个问题所在,让朱至和朱雄英别把这件事忽略了。
“那又如何。沈家要修路造桥,开通运河,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朝廷不乐意才是蠢吧。”朱至摊手而答,
信国公!!!无可反驳。
对啊,沈家自己提出的请求,又不是朝廷要沈家干的,难道朝廷上下谁会拦着不让干这种好事。
况且,既然朱至说过这件事已经经过朱元璋同意,证明这件事怕是早就已经操作完毕了,等露出来,事成定局,谁都改不了。
啧啧啧,信国公想的是,等朱雄英和朱至转完整个天下一圈下来,不知有多少人恨不得没把这两位放出来?
反正,信国公是挺期待的!
“行,有什么事再联系。工程的要求?”信国公末了再问一句。
“按最高要求。”朱至早有标准,信国公瞬间来了精神,这个好!有了这点数,信国公完全知道该怎么办了。
“乃儿不花烦劳国公安排送回应天。”事一件件的议,朱雄英想起另一个人,一个极其重要的人。
“太孙放心,老臣会安排妥当。”信国公自知朱至和朱雄英手里得用的人并不多,不过也没有关系,他有!
提起乃儿不花,信国公想起另一个人了,“秦王呢?莫不是不敢来见老臣?不至于吧?”
一句不至于的,怕是也让信国公想起不少的往事,对于秦王这样的人,信国公见识过他的不靠谱,甚以为他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对他的介意,是以秦王缩着脖子连人都不敢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