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堂简单吃了午饭,一行人又回到病房。
严庆林还没有醒,不过他的同事过来了,一行三个人,都穿着制服。沈卫民他们回去的时候,他们还有严父严母正听医生说严庆林的情况。听见医生的诊断结果,三人心情沉重,表情严肃。
看到沈秀,几人都迎上来。
“弟妹,要是有困难,你一定说。”打头的男人面带沉痛,接着又说:“庆林这次立功了,奖励津贴发放需要时间。”
沈秀摇摇头,“您的心意我心领了,眼下家里还能过得去,就不劳烦局里其他同事了。”
男人也知道严庆林家里的情况,没有再劝。
怕吵到严庆林休息,一群人在走廊上商量接下来这几天安排。严父严母还算硬朗,沈秀也还年轻,总体而言都是能熬得住的,照顾严庆林不成问题。唯一就是家里仨孩子,虽然大的已经十岁,但还是让人放心不下。
经过商量,大家觉得还是让严父严母回去,头两天先让沈秀在医院陪护。严父严母当然不答应,但是周围人都劝。再加上最后李招娣同志在旁边一激恼,劝到最后老两口终于松口。
严庆林伤势严重,白天有沈秀在,忙不过来叫护士搭把手也能撑过去,但晚上就不行了,万一沈秀睡死过去,连个换班的都没有。严庆林倒是有两个姐姐,不过到现在还没露面,也不知道是没通知到,还是腾不出空。
最后,沈卫民就说晚上他过来搭把手。他就在机械厂上班,下班过来给姐姐帮忙也不耽搁。
“不用,你在厂里忙一天就够累了,晚上得好好休息,姐自己看着办。”沈秀下意识拒绝。
她咋还能耽误三柱子,除了上班他还有一堆事。村里工厂开始个半拉,虽然说有七叔照看着,但正事上都要三柱做决定。如果要来顾着庆林,肯定就不能回家,耽误了正事怎么办?更不用说三柱家里还有俩孩子。再说这一天两天的帮忙还成,要是因此让人当成弟弟呆在医院理所应当就不好了。
“说什么傻话呢?他现在就是再多事,碰见这事也得往后推。你是他亲姐,关键时候用用他怎么了?”看沈秀犹犹豫豫,李招娣一锤定音。
老儿子上满天班还要来医院报道,她难道不心疼?但是心疼归心疼,该做的事还事得做。沈秀是他亲姐,他帮帮忙怎么了?怎么,人家不把家里出嫁的闺女当人看,自家也不把她当人看了?
沈秀一个人在县医院指定忙不多来。至于严父严母,留下还不如不留下,看严母说着话说着话就想翻眼晕过去的样子,李招娣就觉得厌烦。事情已经发生,不说解决问题,却自怨自艾,你儿子受重伤,你之前就没有心理准备,偏偏医生诊断过后,你怕成那样,给谁看呢?
李招娣是一个女人,听她的名字就知道,之于父母来说她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招弟。事实上她确实发挥了作用。值得庆幸的是父母意外早亡,他们就算想重男轻女都没有办法。李招娣把几个弟弟抚养长大,他们对她这个姐姐非常敬重,一直到现在都还保持着良好的联系。
所以说,兄弟姐妹之间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恩怨,造成他们不同相处方式其实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卫民现在是家里的独苗苗,如果她的卫国还在,肯定能给他弟撑起一片天。做错了事有人教育,做对了事有人奖励,这就是卫国和为民的相处状态。
但是,现在的卫国不在了。老儿子在家里支起了这么大一摊子事业,虽然不知道他以后要走出多远,但不管他走出多远,就算飞到天上去,那也是沈家的种。而在这一路上,能有个亲姐姐依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将心比心,李招娣真是这么认为的。
听见李招娣这样说,沈秀眼眶微红,表情动容。
都说后娘不可能把继女当成亲生闺女。沈秀在遇到李招娣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她把李招娣当成亲娘来孝敬,但是亲娘和当成亲娘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当然,这只是沈秀和李招娣之间,她和沈卫民自小就顶亲近。长大之后,姐弟两个来往中间也没有很多计较。如果这话从弟弟口中说出来,沈秀会觉得理所应当,他们是亲姐弟。但是这话是李招娣说。
沈秀很有感触。很多时候,她们母女都不提这个的。
“我知道了,娘,您和三柱琪琪他们去看房子吧。晚上卫民过来,您不用担心我。”沈秀温笑着说道。
“那我们先过去,等晚上你弟过来,有啥事你们姐弟好好商量。别觉得不好意思,就是用钱,咱家也能拿得出来。秀儿,你记住人最重要,实在不行咱还可以拿你大哥的抚恤金应急,发生啥都不用担心。”李招娣没有推脱。除了沈秀,走廊上其他人他们都不认识,都是严家那边的亲戚,实在没什么好说的,而她也确实好奇老儿子的房。不过临走之前她还是霸气的给闺女吃了一颗定心丸。
沈秀瞬间泪崩,不想让家里人看见,她连忙转过身去,“嗯,三柱你带娘走吧。”
沈卫民应了一声,一家三口出了县医院直接去76号。
虽然之前儿子儿媳包括两个孙子都说他们县城的房子很大很宽敞,私底下,李招娣和沈新乾老两口子也好奇地谈论过。但等真正到了地方,李招娣还是吓了一跳,这确实是非常宽敞了。甚至比他们家的院子还大,屋子也更多。
来的时候,李招娣左右观察过了,这片环境不错,房屋样式不一但规划齐整,看上去非常和谐。
这样的屋子加宅基地,就算是在他们村里,也得花不少钱,何况是在这县城。尤其李招娣走到后院,竟然还看到了一口井。这年头能打井的人家可不多,像他们沈家沟,一个村子也就西头有一口井,虽然其中有沈家沟地势不好的原因,但也从侧面说明打井不易。
在外面参观的时候就足够震撼,走到屋里看到桌椅板凳齐全,床具橱柜样样不差,李招娣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
赵琪转身出去没一会儿再回来手里拿着开封的罐头,“娘,咱家里没有热水,您吃罐头解解渴。”
沈卫民做了几个月糖水罐头,家里人反倒吃的不多。沈卫民自己对吃喝没有要求,两个娃是要严格控制甜食,至于老两口完全是舍不得,总觉得他们吃了几口,老儿子就少挣多少钱似的。
不过现在,……就,李招娣感觉有些复杂。
趁着赵琪去给她收拾卧房,李招娣赶紧扯了老儿子到身边。“你告诉娘,你哪来那么多钱?”算算时间,老儿子买房是在去省城之前,那时候卖点心的钱还没到手,没到手就能盘下这么大个院子。李招娣估摸着少说也得花几千块。
几千块,只靠在地里刨食不知道要攒多少年。
“娘,这院子我和琪琪算是捡着漏了,当时正好碰见房主廖姐有麻烦……”沈卫民把事情和盘托出。
“至于那钱……”沈卫民卖了个关子,“之前琪琪在山上捡了颗人参,正好碰见有人急用,就给我开了个高价,买房的钱大多数来于此。”
沈卫民笑的一脸得意,看的李招娣这个做娘的嘴角直抽抽。这有什么好得意的?说到底还是占了儿媳妇的便宜。
想到儿媳妇,李招娣有些头疼,要说以前她对赵琪还有点意见,主要是因为赵老四和宋引弟实在难缠。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是完全没有意见了。要她说碰见老儿子就是琪妮儿的坎儿,也不知道这姑娘是倒了多大的霉才碰上她老儿子,这才被吃的死死的。
不管是结婚前还是结婚后的现在,儿媳妇对儿子那是言听计从,只要儿子出现,儿媳妇那是满心眼满就是他了。平常他们正说着话,只要老儿子出现,那眼神儿一准就瞄过去了。老儿子提出的意见,先甭考虑有没有道理,儿媳妇一准是第一个响应的。
最让人可叹的是她的肯定是从内往外的,发自内心的觉得老儿子做得好。这方面,李招娣自愧不如,她自诩是非常纵容儿子的母亲,但是有时候看到了儿子做的那些事,还是忍不住嫌弃。
儿媳妇就不这样!就算三柱有时候做的过分,她都能笑着说“卫民哥,咱以后不这样了。”
真要评价一句的话,那就是儿媳妇的脾气是软到一定程度了。有时候李招娣这个做婆婆的都替她打抱不平,想着要是三柱做出对不住赵琪的事情,先别说赵琪怎么样,她这个做娘的就得狠狠把他教训一顿。
私底下,李招娣时常感叹老儿子走了狗屎运才能娶到这样一个可人的媳妇儿!现在又添一条——就连买房的钱,大头都是人家闺女出的。
察觉到亲娘嫌弃的眼神,沈卫民哭笑不得,“娘,您就算知道了真相,也不用这样看我吧。”他也不是看上去那么没用。
“本来觉得我老儿子挺能干的,现在一看能干的是我儿媳妇,和我儿子没啥关系。”李招娣悠悠说道。
就,也不用这么说吧,说的他好像真的怪不中用似的。不过为了婆媳俩能够好好相处,为了家庭和谐,沈卫民不介意让他娘保持这种想法。
“你可得好好正干。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总不能让我和你爹以后指着琪琪养活。”李招娣不放心的叮嘱道,不仅是他们老两口,还有俩娃儿。老儿子身上的担子可重,总不能啥都压到儿媳妇身上。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她既然已经嫁给了我,咱们就是一家人。她替我承担责任,天经地义。”沈卫民把一半果肉塞到嘴里,笑吟吟的说道。
看到了老儿子表情里竟然还有一丝骄傲,李招娣是气不打一处来,这没出息的家伙儿,还真想靠媳妇儿吃饭呀!“趁早把这个念头给我打消,真走到那一步,我得把你的腿给打折。”刚露头的钉子得一锤头给锤下去,不然以后会吃大苦头,老儿子最好连这个念头都不要有。
沈卫民本来只是说笑,没想到李招娣同志当真了一样如临大敌。回头想想,自己好像确实很多时候都不靠谱。首先是性格方面,沈卫民有赤诚的一面,对爹娘那也是没话说,但同时他又爱偷懒,经常抱着侥幸心理以及依赖人惯了有些任性,总之小缺点一堆。
简言之,把责任都推给别人,自己坐享其成,还真有可能是沈卫民做出的事。
“娘,不会那样的。”沈卫民无奈笑,把所有事情都推给赵姑娘,他也舍不得啊。他怎么舍得让赵姑娘活的这么累。
沈卫民喜欢赵姑娘全心信任他的样子,就算是再累,看到她笑,他就感觉到一股精气从心底里涌上来,充沛他的五脏六腑,让他精神无比。
不知道从何时起,赵姑娘在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他沈卫民休息的港湾。只要对方在他身边,他就感觉喜悦。
“最好是,”李招娣同志淡淡的瞥了一眼老儿子,语气里都是不信任。孩子长大了,看着该懂事了,不过时常还是得拿小鞭抽抽脚后跟。
不过不怕,她和新乾身边看着呢,总出不了大差错。
“娘,我已经铺好床了,您先歇歇,下午我们去周围转转。”赵琪从西间走出来,上次两个孩子就是在这睡的,东西都没收,都是现成的。
李招娣确实是累了,人老了老了,精神就有些不济,刚刚在医院的时候,又因为极度担心,其实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放下心来,可以说身心俱疲,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休息。
看儿媳妇又要去给她拿盆端水,李招娣赶紧自己跟上去,“我腿脚还算利索,哪能用得上你们给我忙前忙后。给我说水缸在哪儿,我自己来。”
李招娣是爽利的性子,她现在还年轻,啥事儿都能自己做。她也没有摆婆婆谱的习惯,更不用说这会儿她正心虚着呢,拿儿媳妇的钱搁城里买房,却是挂在儿子名下,她怎么想怎么都觉得得好好把儿媳妇供起来。
赵琪回头,不解的看向沈卫民。这样的事情在家她也没做过,这不是今天特殊吗?婆婆明显累很了。本来到家就该立刻就去休息的,婆婆却还是硬撑着要逛院子,这么大圈儿走过来,就是她都腿疼,更何况婆婆年纪大了。
“让她老人家自己去吧,不然一会儿该不自在了。”沈卫民冲赵琪招招手,然后打开另一瓶糖水罐头倒在碗里,“饭后甜点,怎么能少了我们琪琪的份儿。”
赵琪刚刚把糖水罐头拿上来,只给李招娣和沈卫民倒在了碗里,自己则走去铺床。
赵琪笑,“卫民哥,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不用老是这么哄我。”虽然是这么说,手下动作却不停,小心抿了一口甜腻腻的糖水,“味儿很正。”
沈卫民点头,味道当然正,从一开始他就是用白糖来熬的糖水罐头。虽然都是甜,不过糖精、甜蜜素以及白糖,熬出来的甜汤味道还是有些微不同。
其实作为食品添加剂来说,只要不过量,以上两种并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存在,毕竟如果食用就影响身体健康,食品中怎么可能会允许添加这两种成分。
现在白糖非常昂贵,比肉价更甚。糖水罐头里添加水和果肉,虽然每次熬甜汤的时候,都需要加入几斤白糖,大致能熬出来几十瓶糖水罐头,由此他还能赚挺多。
既然是由此开始,沈卫民就想由此一直走到结束。想打出品牌,就得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点,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好吃可口,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味道都不一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是沈卫民想要的结果。
虽然如果坚持这种想法,工厂的效益会大打折扣,但是对沈卫民来说这些都没关系。其实说句实话,未来十年,沈卫民都没想着厂里能挣多少钱,他只想着在自保的同时能够惠及村里。就是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能理解他的苦心?
“卫民哥,之前我交给你的几张方子,你仔细看过了吗?你觉得可行吗?”赵琪低头吃果肉,酸甜可口,细顺柔滑。
“嗯,当然可行,你的手艺我当然信的过的。等工厂开工,就要辛苦你了。”沈卫民笑,他家姑娘是个彻头彻尾的厨艺爱好者,点心方子手到擒来。不说他之前尝过的不常见糕点,这次方子上的糕点是极其常见的,但经过赵姑娘的手做出来,就是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他们不能追求繁杂,步骤简单,能用农家炉灶做出来,且能保证味道不变,才是他们的追求。
虽然就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只要是甜食,价格公道,就能受欢迎。不过作为工厂,什么价位的商品都应该有,如此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