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借箭(1 / 2)

时玉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直觉。

自穿越以来,所遇之人皆与书中相差无几。唯有伯约,他不仅早生了十年,这性格也和年轻时姜维大有不同。

她曾怀疑眼前是否为同名之人,但世上真有如此巧合的事吗?

有几次,她真的差点以为姜维要喊诸葛亮丞相了。

然后时玉又想,既然自己是这历史中一变数,会不会这个姜伯约也是穿越之人呢?

于是,她便突然问了这个问题,想看他的反应。

只见姜维脚步一顿,身子有那么一瞬间的僵硬,但随即恢复,几不可察。

他缓缓转过身来,面色不明,抬眼言道:“维不过曹营中一小卒,并无机会面见曹丞相。”

说罢,他悄然抬眼,去看时玉的表情。

这话说得天衣无缝,可时玉有点不甘心,她眼睛轻眯,凑上前,忽地说了一句:

“宫廷玉液酒?”

姜维蹙眉,眼中满是疑惑。

时玉便换了一边,又言道:

“奇变偶不变?”

可姜维看起来还是一脸的莫名其妙。

这不是穿越之人对的暗号吗?时玉退后一步,又继续追问道:

“hello?how are you today?”

但眼前之人依旧满脸疑惑,丝毫没有作答的欲望。

——“时姑娘想说什么,可以明示,不必和在下打哑谜。”

姜维拱手,打断了时玉继续说话的动作。他抿着嘴,虽脸上平静,眼底却闪过几分惊慌。时玉到底是想做什么?为何又要提“丞相”二字?又说了些什么奇言怪语?姜维心中全是一团糟,想不出个答案。

这动作倒是显得二人有几分生疏了。

时玉低下头,不知心底是喜悦还是失落。她既想要在乱世中寻得一个同样来自异世的人,又害怕真正的姜维就此消隐于历史中。

可惜,可幸。

“是我唐突了,刚才只是胡言乱语,伯约不必挂怀。”时玉退后一步,心中长叹一声,安慰自己许是多虑了。

姜维听后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欠身,转身先走一步。

瞧着他的背影,时玉心中还是感觉隐隐不安,明明是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人,却透着一股很深沉的寂寥。

就像

时玉抬头,心中一颤。

就像北伐中原失败后的苦姜一样

==

寅初之时,时玉披着黑色外袍,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营帐。

天色尚暗,偶能听见乌鸦的啼鸣,江水滚滚,泛着微弱的雾气。

时玉赶到了江边,瞧见二十多只草船泊于岸边,正整势待发。岸边,鲁子敬和孔明二人正在交谈。

她不禁偷笑一声,发现子敬又被骗来了。

这时候,身后也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她侧头,望见姜维一身藏蓝色,完全隐入了夜色之中。

来了,又是那种感觉。

像是北伐失败、季汉灭亡后的姜维,绝望后依旧看不到黎明的落寞,浑身散着苦涩的味道。

时玉回过头,试图压下心中的疑虑。眼前人明明是个未经世事的小少年,连诸葛亮都尚未发觉他的闪光,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应当活在季汉最明亮的时节。

“伯约”她唤道,语气轻轻的。

姜维的面容在火把的光下逐渐清晰,轮廓分明,眼眸深邃,夜色中像一团化不开的墨,光亮下却仿若一颗清透的琥珀。

“时姑娘。”姜维语气平淡,也没什么表情。

两人没能再多言,并肩一起走向了鲁肃和诸葛亮。

“姜小公子,时时姑娘。”鲁肃也抬手行礼,只是侧头避开了时玉的目光。

时玉憋着笑,也回了礼。

这时,一小童上前报道:“先生,时辰已到。”

“恩。”诸葛亮点点头,又对众人道,“各位,请上船吧。”

鲁肃还不知将发生什么,以为只是江上泛舟,便欣然登上了船,其余三人各怀心事,皆不言语。

船厢中已布置好了酒菜,而桌案旁便是一张古琴。

鲁肃为了避嫌,特意占了孔明旁边的位置,而姜维便只好坐在了时玉旁边。诸葛亮拿起木杓,想为其余三人斟酒,却被姜维抢先了一步:

“先生,还是我来吧。”

他态度谦恭,微微欠身。

诸葛亮抬眸瞧了他一眼,心下有了定数,便顺水推舟让他去了,自己又坐了回来。

看到此状,鲁肃心中也有些讶异。他曾于周公瑾帐中见过几回这位姜伯约,听到他与公瑾谈论一些天下之事,颇有见解,且谈笑之间,能退能进,既展露锋芒,又懂善刀而藏之。

可如今于孔明面前,却谦逊恭敬,仿若后生之于师长。

看来公瑾所料没错,这姜维确实有心归于刘家。

船行于江上,微微晃动,一夜未睡的时玉甚至要打起了瞌睡,也不知自己跟过来作甚,要陪这群不爱惜身体的家伙们一起熬夜。一个个的,最后都一身病,全都是累出来的!

她微闭双眼,心中叹气。

——“先生,已经接近曹军大寨了。”这时,外面的童子来报。

诸葛亮满意地点点头,安排他们去擂鼓呐喊,又见时玉一脸困意。

可鲁肃却不能如此淡定了,一听到“曹军大寨”几个字,顿时大惊,赶忙站起来质问诸葛亮,可后者只是抚须笑笑,吩咐道:

“子敬莫急,且叫阿玉为你抚上一曲,”他挑眉,“我们阿玉的琴声可是千里挑一,万里难寻呦!”

时玉忽地睁眼,无语地瞪了一眼自家兄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