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个班得有多少人呢?就拿现在的数量来算,就算五十人吧,每月二十五两银子,付完工钱和茶点成本、咱们一家人生活开支,攒十五两可以吧?”
十个班每月就能攒一百多两了,她还能抽出一些钱给大家发年终奖呢。
“那也要有十个班才行呢,有五百人才行呢。”
丁点被说得有些心动了,但还是有疑虑,毕竟这只是老大的计划,遇上变化就会出现不同结局。
“咱们现有复学班这么多人,能有十人考上童生就不错了,考上童生的人若有意继续参加院试,我更希望他们专心读书。”
“若有满足于童生或不着急院试的人,我才会挑合适的留下。”
“这天下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有教书育人的本事,有这本事的人也不一定都考得上功名。”
“物尽其用,人当然也要根据其优点、能力、常识,量才适用。”
“三年,足够我观察他们谁最适合跟在我身边当夫子,有那不合适的,也可以安排去咱们酒楼做工,工钱总不会低于三两不是?”
“我培养出来的人,也等同于我的亲信,若愿意追随我,将来不管他们会不会回村开塾,我肯定是要再拓几家的。”
“到时本地就留给刘二哥去掌塾,我们去其它地方,离城近些的村子或是庄子都行,一塾三百人,就算一月只赚五十两,我也不亏了。”
“那得像咱们这里一样的情况,十里八村就没几个塾学的,却有许多读不上书的生源,才行。”丁点好笑地打破老大量产生意的美梦。
这世上的事哪有这么容易的,他们可是在这里落户结交了这里的人,才顺势做了这笔教书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