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将荣宪公主赐婚于老二,你觉得如何?”
荣宪公主是当朝秦贵妃所出,一向甚得赵桐的喜欢,今年刚好十岁,温淑善良,高雅美丽,今年刚好十岁,和自家老三年纪倒也相当。
皇上表面上虽然在征求顾钺的意见,实际上已经下了决定,再不同意就不可取了。而且王琳芝早和他交过底,皇上肯定会给几个孩子赐婚。
崔皇后端淑谦和,秦贵妃八面玲珑,教导出来的公主都很不错。
“微臣替二哥儿谢过皇上,也替家里所有人谢过厚上如此厚爱。”
二哥儿的亲事就这么被订了下来。
“还请皇上将大哥儿也一并赐婚吧。”顾钺说道。
身为顾家长孙,就算只比其他的几个弟弟早生出来那么几刻,肩上以后却要挑起振兴家族的重担,他当年也知道长媳要精挑细选,马虎不得,但最重要的,还要看皇上的意思。
伴君如伴虎,虽然顾家现在看起来无比风光,但也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赵桐的脸上便露出一丝满意来,“你可有合适的人选了?”
顾钺:“大哥儿自幼酷爱习武,微臣一直觉得他年纪尚小,根本没往这方面考虑过。”
赵桐哈哈大笑,“这么多儿子!不早点考虑,就不怕娶不到媳妇吗?”
顾钺摇头笑道:“该是他的,总归是他的,不是他的,争也没有用。”
皇上却心思一动,“你们自己挑选,然后找朕一并赐婚吧。”
顾钺回去一说,王琳芝便道:“宋将军家,宋大娘子如何?”
王琳芝口中的宋将军,名宋书生,儿子娶的是陈御史家的女儿,自然是极不错,不过宋书生如今已经老了,挂着闲职罢了,而陈御史也早已经做古。王琳芝找这么个长媳,后面的弟弟们怎么挑选?
不过,王琳芝既然开口了,肯定是早思虑过的。
“很好。”顾钺点头道,“可,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姚相已经有四五天没上朝了,就是上朝,也是让人抬着。”王琳芝说道。
顾钺马上反应过来,姚相这般,不是有腿疾,就是身体出了大毛病。
“你是觉得老爷有可能接替那个位置?”
王琳芝点头,“这是肯定的。”
顾钺已经许久没升过职了,那只说明皇上要重用顾焱。
陈御史虽然做古,但是他的学生林有光却接了他的位置,宋书生舅家表妹嫁的正是林有光。
这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
可复杂归复杂,但肯定会有利的。
宋书生的儿子却弃武从文,如今已经中了秀才,学识和人品都不差,只要不出大的差池,赵桐看在宋书生的份上,肯定不会不录他做进士。
倒也算一门好姻缘。
顾钺再次进宫的时候,便请了皇上赐婚,赵桐很痛快地答应了。
半月之后,吕相就病重了,根本坐不起来了,赵桐果然提了顾焱做丞相。
顾焱兢兢业业的做了两年的丞相,倒也深得赵桐的信任,但有一天早上却误了上朝,等到下人去喊的时候,一摸鼻息,居然没气息了!
这么一来,顾钺和他的兄弟们便都要在家守孝了。
哪想才出了顾焱的孝期,老太太也与世长辞了。
顾桓还好,早已经是进士了,三郎却被耽误了功名,还好他如今也已经成亲了,不仅是他就连四郎的孩子也好几岁了,五郎也娶了妻。
顾钺却没有守成孝,而是被赵桐又派到沙场上去了。
吐蕃上次吃了败仗,一直耿耿于怀,这次便联合了回纥,开始强攻西州,而西州的守将薛大郎却受了重伤,王惟一如今的年纪也大了,只能让顾钺去了。
他这一去,便直接在西州呆了两年,凯旋归来的第三天,四胞胎一起娶了媳妇。
就在这一天,顾钺被封为上柱国将军。
可谓双喜临门,可王琳芝却有些不高兴。
现在京城里谣言纷起,人人都在说她好妒成性,不给顾将军纳妾。
其实,这事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前丞相家的女儿,章二姑娘和人声称,一直在等着顾钺,并且为此还入了道观!
此事弄得满城风雨,可多数是为章二姑娘说好话的!
章二娘子贵为丞相之女,怎么就做不得顾钺的小妾?
可王琳芝却没有容人之量,竟然一直没有同意。
最先开始是流言,后来便是御史上朝弹劾,说顾钺为了巴结长公主府,故意不纳妾。
可这折子刚递到皇上那儿,长公主就提着皮鞭开始打御史了。
这是长公主头一次在朝堂上打人,指指点点的人可就更多了。
就是六皇子,也觉得长公主太过份了。
不过半个时辰之后,他便不这么觉得了,因为王惟一死了!
据说还是听到人汇报那件事的时候气死的。
六皇子惟能苦笑,暗叹这姑丈也太会选时时候了。
不过,对这位姑丈,他虽然印象不深,但也明白,若没有他在毛定忠叛乱的时候将西州守得固若金汤,那么顾钺就算可以力挽狂澜,肯定也要在他手里丢掉半壁江山,所以说这位姑丈,算是大周基柱般的人物了。
他本来想过几天封王惟一为骠骑将军的,可现在只能追封为太师了。
等到王惟一下葬之后,清阳长公主被封为大长公主,永福公主被封为长公主。
永福和王琳芝的关系一直不错,四胞胎中的老三取了永福的二女儿,也算是亲上做亲了。
可章二姑娘,却仍旧如同一根刺,梗在那些无事生非的人的心中。
418 痴情(二)
王琳芝气狠了,便问顾钺:“我着人将那章如烟给你抬回来吧?”
顾钺:“那岂不是人人都要效仿她?”
以前他不在京城,别人这般诋毁王琳芝倒也罢了,可他现在已经在京城了,那么就不能任由这件事再继续发展下去。
有一天,趁着六皇子心情好,顾钺便在朝堂上向六皇子道:“我和郡主成亲,是陛下亲自替她送的妆,您还对臣说,先帝嘱托您照看琅琊郡主,可现在,竟然有人强迫郡主的丈夫纳妾,陛下难道就听之任之?”
六皇子哈哈大笑,“就是公主成了亲,也是别人家的人了,这是你们的私事,我这个做兄长的怎么能插手?”
顾钺:“多谢皇上提醒!”
六皇子奇怪地道:“为什么谢我?”
顾钺:“这既然是我和琅琊郡主的家事,所以就烦请各位大人消停些吧,若有人觉得章二姑娘可怜,你们趁早自己娶回家去!此生,我只喜欢郡主一人。”
有大人又站了出来,“本朝规定,正二品的官员,一妻三妾,顾钺难道置朝廷法度不顾?”
顾钺朝他笑笑,“若真按照这法度来,只怕很多大人直接可以将官服和帽子摘下来了,你李大人,正三品,却一妻五妾,你周大人,正二品,却一妻八妾……你们自己违反了法度,所以就想拖着我下水!自家的事都弄不清,还管别人。”
从那以后,便再也没有人提此事了。
王琳芝很过了一段时间的悠闲生活,可她还是时常回忆起老太太和她的父亲。
如今父亲不在,清阳大长公主就更孤单了,王琳芝时常带着顾茗去陪她老人家。
“我倒是不担心你,子衡对你一向不错,他是个好孩子,你可要珍惜。”
这话清阳大长公主已经说了许多次,但王琳芝还是耐心地应了,因为她发现,清阳大长公主经常将事情记得颠三倒四的。
不知不觉,她的孩子长大了,而母亲也已经老了。
然而清阳大长公主却有一件事一直未能放下,那便是幼子王谨言的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