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肯定是希望张国容先生可以得到几个奖项。这个时候我也可以对你说一些能让你安心和开心的话。但我不想说大话哄骗你,毕竟再甜美的谎言到了明年都会被揭穿。”
“要说得奖,以他的实力和演技足够他得很多奖。但要想要美国这边拿到一些荣誉,可能会比较难。”想了想,她又补充道:“但咱们也不能还没开始努力就先泄气对不对?在好莱坞仍然有一群人希望可以进行一些改变,或许在他们的眼中东方人的身份不但不是减分项还可能是增分项。”
好莱坞里固守陈规的人很多,盯着自己手里那一亩三分地只想继续传承下去,而不想有什么改变的人也很多。
可还有一部分更有思想和追求的人却正相反,他们寻求着改变,想让平均年龄都要半百以上的奥斯卡评审更加年轻化,想要更多更新的东西可以出现在奥斯卡的领奖台上,而不是总抱着几部大众看不懂,一小撮人哭着喊着有内涵有文化有深度的所谓艺术片、说教片,让他们去霸占大部分的奖项。
说到底,到底奥斯卡为什么会被那么多认可?还不就大众在认可他们吗?如果继续像这样固步自封下去,当大众认为这些人已经不能再代表自己,选出自己认可的影片,还会继续关心奥斯卡是什么吗?
有句话说的很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大众需求的无视,或许在某一天就会爆发出来,然后奥斯卡就会从神坛上跌落。
为了不让最糟糕的事情出现,一些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像莱拉刚才说的那样,或许一个东方人的身份,可以让那部分思想更开放的人认为是个给奥斯卡带来变革的好机会而选择支持他。再加上她的一些配合宣传,说不定真能冲击一下那个奖项。
“您说的对!”陈舒芬被她的话说得振奋起来。是啊,在没有开始之前就先认输可怎么行?
她其实有一些想法想要问问莱拉,那就是像这样的好影片为什么不拿到国际的电影节上去冲刺一下奖项呢?比如戛纳,比如威尼斯等等。以她的实力,在那种地方想要得奖基本上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吧?
但一想到自从这位出道以来似乎就没有参加过什么电影节,她还是把疑问放在了心里。
结束了电话,陈舒芬来到了张国容的家中。没有意外的,他正坐在他平时最喜欢的地方,在阳光和茶香中正翻看着报纸。
在他旁边的桌面上放了更多,显然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一直已经看了很多份了。
“你还是很关心外面在说些什么呀!”陈舒芬故意笑他。之前打电话的时候还摆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现在露馅了吧?
张国容看了她一眼,又把视线放在了娱乐版上:“那边怎么说?”
“原来预告片是故意先放出来的,莫兰导演说这样才会引来更多的关注,我觉得还挺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