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1 / 2)

伊丽莎白心里苦。

她性情活泼交游广阔, 唯一的爱好就是没事点评一下别的选手而已。可谁叫她自己也是个知名的网球运动员?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就连脸书上点个赞也有媒体扒出来, 这私底下的点评不知道为什么就传出去了,然后闹得沸沸扬扬。

到后来大家发现她夸谁谁输, 而且十次总有八次蒙对,于是有好事者附会起来, 给她弄出了个伊丽莎白诅咒,以至于她如今都不能肆无忌惮的点评了。

“我是真心实意觉得你能够取得好成绩。”这天晚上私底下见面的时候, 她这样诚恳的对唐景初道。

唐景初忍笑点头,“我相信。多谢你的吉言, 我也希望能够发挥好。”

至于两人白天才比赛过, 晚上就能坐在一起吃饭,唐景初倒是不觉得奇怪。

事实上,网坛虽然小, 大家说起来都是竞争关系, 但正因为圈子不大, 抬头不见低头见, 要说有什么要死要活的恩怨, 却也不至于。而且胜败乃兵家常事, 球场上大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谁能够胜出全看老天爷是否赏脸,一两次的输赢也就没什么好计较了。

再说,网球比赛的赛程其实是非常紧密的,从一月份到十一月, 几乎每周都有比赛,虽然说对于选手而言,并不是每一站比赛都要参加,但比赛强度还是很高的。

而网球选手就算再厉害,也是人,不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保持相同的水平,状态总有起伏,有时候还会倒霉的遇上伤病。

所以为了保持竞技水平和比赛状态,久经战阵职业选手对于自己每一年的赛程都会有个大致的规划。

——哪些比赛要拼劲全力,哪些比赛则可以战略性放弃,哪些要保分,哪些可以打一两轮混个基础分,这些都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数,一味蛮干,只会把身体累垮,对职业生涯没有任何好处。

具体到当下的美网系列赛,因为罗杰斯杯和辛辛那提赛的重要性——能够获得更多的世界排名积分和系列赛积分,再加上这两项又是wta的超五赛,本来就规定排名靠前的选手每年都必须要参加至少四项,否则会强制计0分,所以大部分选手都会将精力留到这两项赛事上,前面的斯坦福赛自然就只是个热身,输赢并不需要太在意。

所以哪怕第一轮就被唐景初淘汰出局,伊丽莎白也并不在意。

毕竟她跟唐景初有竞争也只是在赛场上,并不像周亚玲一样还想争更多别的东西。

两人说话的时候,尼娜已经将自己盘子里的食物吃完了,然后皱眉道,“这里的中餐不正宗。”

的确不正宗,唐景初吃了几口就放下了。虽然她也不习惯吃西餐,但这种中西合璧之后很难说出是什么味儿的菜更奇怪。安抚了尼娜几句,邀请她美网结束之后前往中国做客,三人便离开了餐厅。

吃饭的时候,因为尼娜和伊丽莎白都拍了照上传到社交软件上,唐景初不得已,也跟着发了。她的账号都是原身申请的,不过从前都是交给唐馨来打理。唐景初复出之后,就将账号接手过来了,她不像原身那样不理俗物,而且对网络这种神奇的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并不排斥接触。

在脸书上发过之后,她想起许含光说过,目前国内的网民们很难看到境外的消息,就连社交软件,国外流行的是推特和脸书,而国内则是微博。所以她又把原样的状态发了一条微博,顺便调侃了一下国外的中餐不正宗。

哪知回到酒店后,竟然就接到了许含光的电话,向她介绍了几家纽约的中餐厅,甚至还在微信上发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攻略。

自从上次联络之后,两人每天都会在微信上说两句。因为许含光每次都言之有物,不是说起今天的比赛,就是请教某些技巧,又或者讨论一下网球相关的新闻,所以唐景初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虽然美网系列赛改革之后,吸引到了很多大牌选手参赛。但在这里太拼命显然是个并不明智的做法,所以排名前列的选手们都各有默契,在挑选要参赛的比赛时互相回避。

因此唐景初很轻松的就做到了自己对伊丽莎白的承诺:她不但打破了伊丽莎白魔咒,而且还一路赢下来,最终捧得奖杯。

斯坦福赛结束之后,接下来要参加的是一站非常奇葩的比赛。

罗杰斯杯虽然是美网系列赛之一,但却是在加拿大举办的,而且可谓是系列赛中将商业化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一站比赛。

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才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最初的时候,这项比赛要求选手们在一周之内来回奔波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两座城市参赛。后来大概是这种做法对参赛选手产生了太多不必要的消耗,总算改成了分开参赛——每当单数年,男子赛事在蒙特利尔举办,女子赛事于多伦多举办,双数年则反过来。

唐景初现在对于坐飞机已经很习惯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