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实任重而道远啊。
……
距离奥运会还有一年整,赵海来找秦蓁时,发现她正在公园里跟一群老头下象棋。
“这哪能后悔啊,不行不行,您这可不能倚老卖老。”
周围还有不少人在围观,包括很多小孩子和年轻人。
老人堆里,秦蓁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绝对的统治力让她几乎统治了二十世纪最后十年。
女子短跑赛场上新人频出,新乔伊娜,新秦蓁层出不穷。
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够战胜秦蓁。
甚至于赵海一度以为她会继续自己的奥运征程。
即便秦蓁有些老了,在雅典奥运会上只拿到了百米和接力两块金牌。
但三十出头的老将还有这般战斗力,依旧是国内田径场上第一号人物,她想要跑便能继续跑下去。
但秦蓁很任性,选择了退役。
一开始赵海还以为田径队不知道,后来才意识到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只不过不好再劝。
秦蓁做的已经够多了。
国内的田径氛围很好,一个体育明星的效应太明显了。
何况练田径,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玩法,最好的钉鞋最好的营养。而没钱的孩子只要有路,有没有鞋子都能跑。
不像是其他项目,有准入门槛,太花钱了。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
穷人家的孩子想着练体育搏一把,但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但当一个谈吐十分大方,能够用外语和国外记者对答如流,甚至偶尔还能为难住外国记者的体育明星出现时,好像让孩子去跑跑步也没什么关系。
秦蓁不是电视演员明星,却又比任何一个电视电影明星都要出名。
而这种名气,在她退役后依旧不减。
看着那些年轻人和孩子们诚挚的目光,赵海觉得这些人简直把秦蓁当神祗一般供奉。
这犹如神祗一般的存在,在赵海这里却也只是个年轻人而已。
曾经点子很多的小孩,现在十分聪敏的年轻人。
毕竟一下子就猜出了他的来意。
“该不会是想让我复出吧?”
赵海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是。
这孩子有时候也太过聪明了些。
“这时间点来找我,可不就是想要我复出嘛。不过您可饶了我吧,我现在这样,怎么复出啊。”
其实关于天赋这个问题,秦蓁不是没考虑过。
虽然原主很能跑,但也不至于基因强大到如此地步。大概率的是前面做任务强化了体质,带给了这副身体一些好处?
她问过系统,系统没说。
秦蓁也没再问。
至于这种好处现在消失与否,其实跑一跑就知道了。
不过秦蓁没复出的打算。
“你对自己没信心?”
“我只是觉得,或许您应该对我们的运动员有信心。”
瞧到赵海那无奈地苦笑,秦蓁有些不依,“咱们又不是没有其他运动员拿到成绩,之前李敏芝不也跑进了百米决赛吗?百米赛场上的突破归根结底还是营养和科学训练的配套。黑人运动员的确有天赋,但不好好训练一样的伤仲永。我们基础稍微差了点,但只要训练得法,一样能取得成绩。”
赵海多少有些迟疑。
他是来说服秦蓁的,然而现在快被秦蓁说服了算怎么回事。
“您这是自作主张来找我的吧?别跟我说是齐总拜托您过来的,他要是真担心,早就跟我打电话了。”
齐怀中这个人,秦蓁太熟悉了。
哪会假借他人之手呢,自己早就上了好吗?
赵海叹了口气,“是我想多了。”
“我知道您有您的担心,不过换个思路想想,这百花齐放其他省市也都有成绩,不也挺好的吗?把眼界放宽点,格局大一些。”
赵海:“……”
他一个快退休的人被年轻人教育有点格局,这怎么那么奇怪呢。
“你这都退役三年了,真就没什么其他打算?”
过去三年,秦蓁当了三年的吉祥物。
一开始还会去参加一些活动,尤其是各地中小学举办的运动会,去给孩子们加油助威。
后来越来越懒得出门,成了称霸公园的象棋高手。
不然赵海怎么就单单在这边找到她了呢。
“反正我家里人愿意养着我。”
赵海:“这倒是我的不是了,耽误您的养老生活了。”
难得赵指这么活泼,秦蓁也笑了下,她看着远处还在和老伙计们吆喝的郑国钧,“我想多陪陪他。”
前两年李翠兰死了,老头跟去了半条命似的。
秦蓁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可还是很难受。
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就没了,她接受这一事实,但又有自己的固执。
“起码为他养老送终吧。”
赵海低声一叹,“那行吧,你的选择,我尊重。不过你也老大不小了,真的不考虑下个人问题?”
个人问题。
秦蓁当运动员时没想过,退役后被李翠兰提了两句,但也仅限于此。
婚姻是大事,正因为大所以才要慎重。
秦蓁拿这套歪理去糊弄人,赵海哭笑不得,“你呀,真不知道你到底把什么放在心上。”
放心上的多了去了,她甚至还查看过个人资料面板上的喜爱值。
只不过对比其他人的喜欢,她好像没办法回馈那么多。
索性一个人呆着,给郑国钧养老送终后,就结束自己这一世的生活。
赵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离开时又说了一句,“秦蓁,靳珍珍受伤了,可能要去美国治疗,大概率会错过这次奥运会。”
这消息让秦蓁笑了起来,“美国啊,那也挺好的,希望她尽快恢复。”
作为田径队前退役运动员,秦蓁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赵海听到这话觉得自己多提这一句挺没意思的。
事实上秦蓁对这个妹妹也没什么姐妹之情,更别提曾经抛弃她的那一对父母了。
他们过得好与不好,与秦蓁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到体校,赵海在门口看到了熟人。
“陈茜,你怎么过来了,这是……”
“这是秦蓁小时候生活的秦家湾的孩子,跑得可快了,我瞧着说不定能出点成绩。要不咱试试看?”
陈茜热衷于挖宝,犹如当年看到秦蓁这块宝石一样,她又相中了这几个孩子。
赵海有些奇怪,“你怎么还大老远的去秦家湾挖人了。”
“不是,是这几个孩子的爸妈在上海打工,孩子们读书不方便就想着找秦蓁帮忙,秦蓁就跟我联系了下。”
赵海愣了下,没想到这事竟然还跟秦蓁有关。
半晌,却也只是一句不能再简短的话,“这孩子。”
还是一如既往的热心肠。
几个孩子穿的干净整洁,赵海上手摸了一下,胳膊上倒也有些肉,营养还算可以。
“走吧。”
孩子,是希望啊。
作者有话要说: 国内体育各方面青训都不太完善,女排、足球都一样,注册人口太少了。之前看论坛里大佬(练田径的)说过,国内篮球挑选第一就是身高,身高满足了打的就那样的也能去练,他个头矮所以没被选上留下练田径了。
所以秦蓁在这个世界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是头羊效应吧
下个世界,光刻机。我斥巨资买的书终于能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