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决定后, 钱国伟给了杨奕钦一个范围二三十公里的对讲机,叮嘱道:“你们开车跟在军卡后面,听从命令就好。”
杨奕钦接过对讲机:“好, 谢谢钱队长。”
钱国伟又说:“你们就开一辆车吧,开你们那辆越野, 不然其他人看着不放心。”
“没问题。”杨奕钦问,“现在就就出发吗?”
“对,你们准备一下。”钱国伟看了眼手表, “简单对付对付早饭, 咱们十分钟后启程。”
十分钟后, 也才凌晨六点。
将两背包的生存物资放上车,封霖开车, 杨奕钦坐在副驾驶,他们跟在一堆军卡后面出了基地。
基地几公里的范围内, 除了东西两侧的楼盘,还有不少零零散散的小村子。有的甚至不能称之为村落,只是三两家农家小院, 孤零零矗立在田野间、或者池塘边。
他们今天要去“扫荡”四个村子。
这个任务危险性较低, 因为军队原本就将丧尸清理过一遍, 而搬运物资的之前,为了安全起见, 都会有军人先持枪将每一间屋子都检查一遍。
尽管比不上卡车,封霖的越野车容量还很大的。
这次钱国伟让他们跟出来, 原本也没有让他们分担太多,一越野车的物资也不少了, 更何况车顶也能存放物资。
抵达第一个村子, 军队的人检查过村子的各个房间后, 搬运物资的后勤人员下了车。
钱国伟对杨奕钦说:“虽然你刚刚说你们也缺少物资,但我们的规矩是优先搬运食物和药品,把上交基地的三分之一准备好之后,你们就能想拿什么拿什么了。”
闻言,杨奕钦不解:“听钱队长这么说,看来并不是所有物资都能交给基地换取积分?”
“这个当然,我们也只收取有用的物资。”钱国伟笑,“比如现在基地还缺棉被和床板,你们就可以上缴棉被和床板,等以后不缺这类型物资了,我们也就不换了。”
不然基地的仓库就该成垃圾回收场了。
目前基地条件艰苦,什么都缺,所以才什么都要。但是不论何时,食物、水、药品、武器和设备都是稀缺资源。
杨奕钦点头:“末世爆发前正好是麦子的收获期,村子里应该不少成袋的麦仁和麦子面,我们多帮忙驼一点。”
“小时候在村子里住过吧。”钱国伟拍拍他,笑说,“还知道麦子的收获期。”
“确实,现在也经常回去乡下。”杨奕钦也笑,“但《观刈麦》里不也讲过,‘五月人倍忙’。”
农历五月就是公历六月份左右,夏天最热的时候,所以有些地方管北方小麦的收获期叫“夏忙”。
这几个村子都是住户不满百户的小村落,因为正值盛夏,家家户户存放的蔬菜和肉类不多,但每家的院子里都有自己种的蔬菜,还有些人自己养了鸡鸭鱼,万幸都没有被感染。
杨奕钦已经很久没有吃过新鲜蔬菜和肉类了。
封霖:“想吃吗?”
“想吃。”杨奕钦坦诚,“但还是先找找被褥吧。”
在他看来,鸡鸭鱼最好能活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可惜基地里没有养殖的条件。越是这样,他越是眼馋基地西边的果林、田地,东边的荒地、小溪。
楼盘先不管,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将这些地方圈起来呢?
种种地,养养家畜,才能有新鲜的肉和蔬菜。
众人没有动这些的家畜,而是先将它们赶到圈里。杀了还要放血,太费时间,不如最后绑住了带活的回去。
他们转而去搬运房屋里的米面油和干净衣服,小村子也有小卖铺,众人井井有条毫不拖泥带水,一眨眼就将小卖铺里的所有物资都搬上了军卡。
在一户人家中,杨奕钦居然找到了还未拆封的新被子和新被套。
他看了眼标签,满意点头:“220乘240,双人被,完美。”
封霖:“……”
沉默后,他转身去找其他物资。
杨奕钦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在心里笑了一下:这种程度居然也能害羞。
床铺和枕头没有新的可用,他们只能从没有沾血的床上拿下来两套,至于有没有灰尘,已经不重要了,最多拿回去洗洗。本来还想看看有没有合身的衣物,但他们两人身量高,村子里又多是留守的老人居住,所以只能等什么时候去趟大型商场了。
村民的只拿回去给基地其他人穿。
现在的村庄,尤其是大城市的村庄,已经很少见到烧柴做饭的,大部分用的都是煤气灶和煤气罐。杨奕钦和封霖合力,抬了几罐放到车的后备箱中。
肩上扛着两袋大米的钱国伟见状,问他们:“你们想自己做饭?”
杨奕钦笑着点头,回答:“我们是想自己开伙,比较方便。”
钱国伟提醒:“这么多可就违反规定了。”
“没事。”杨奕钦解释,“我们一次只留一罐,剩下的给基地。”
煤气罐对于基地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物资,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准备大量的伙食,供给军人和幸存者。
“挺好。”钱国伟笑,“等以后把基地右边的荒地圈起来,就可以试试烧柴火灶,做大锅饭了。”
干柴比煤气罐好找多了。
杨奕钦闻言,立时追问:“基地准备什么时候往外扩建?”
“还得等等,现在肯定是清剿丧尸和救人更重要,等基地绝对安全,也要等各种支援到位才能展开扩建工作。”钱国伟说,“不然就算制定好了计划,也腾不出人手和设备。”
说完,他就继续忙碌去了。
他们没有停顿和回程,一个又一个村子的扫荡。
各家各户都有生活用品,小到洁具大到衣柜,只要还算干净,杨奕钦都没少拿。
柜子里塞满东西,然后用绳子绑在越野车车顶,往上还能继续叠放物资。越野车后备箱的缝隙、宽敞的后座也都没有放过,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食物和日用品,前座的空隙则塞满了带泥的瓜果蔬菜。等到车里车顶的空间都占得差不多了,他就把活鸡活鸭的翅膀绑起来,拴成一串,鱼也捞上来,用钓鱼线穿过鱼嘴串成一串,全都挂在车外面。
可谓是将空间用到了极致。
也有人家养了猪和羊,这些就只能军队用军卡装了。
这一趟的丰收之感,难以言喻。
不过基地附近的农村数量有限,这种快乐体会不了多久,村子就会被搬得差不多,到那时就要往城镇和市区进发了。
大型商场好是好,危险程度同样百倍剧增。
最后一个村子,就是景区南边那个村庄,赶往那里时已经到了下午。
途中,杨奕钦打开车载广播,听到广播里的内容换了词。广播中提到已经有幸存者抵达了基地,还给出了相应的路线,提醒想走这条路的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危险。
听着广播,他们在车上解决了晌午饭。
军队处理丧尸的尸体时,多是先把尸体用推土机推到路边斜坡下,剩下的以后再说。毕竟现在也没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挖坑、焚尸、埋灰。
杨奕钦离得很远就看到了马路边上的丧尸,知道他们即将抵达最后一处目的地。
昨天钱国伟带队过来,是为了清剿去基地必经之路的丧尸,顺便带丧尸尸体回基地,交给梁博士等科研人员研究。因此,许多物资都没来得及搬运,只大致了查看了一眼,确定没有幸存者之后,就连忙回程了。
因为这个村子都是农家乐的缘故,有不少床柜、桌椅、枕被,厨房用具也比一般农户多。军卡是吨位十几吨的大型卡车,叠放一番都装得下。
杨奕钦也挑了两套桌椅,用绳子叠在了车顶的衣柜上面。
他看了眼车顶,感慨了句:“幸好不在市区,否则限高都过不去。”
他们的车装满之后,两人便开始帮助军队的人,往军卡上搬运物资。几趟下来,不少兵都笑夸:“你们力气真不小啊!把我们都比过去了。”
“还行。”杨奕钦爽朗笑笑,“也就平时喜欢锻炼。”
尤其是封霖,不知怎么,似乎比之前力量更大了。有了他们的帮忙,大家的动作快了不少。
搬到村子最里面时,一只家养的田园猫突然从楼顶跳下来,拦在了杨奕钦面前。
封霖以为是丧尸猫,立刻扬起了斧头。
“等一下。”杨奕钦抬手,制止了他,“好像没有丧尸化。”
封霖停了手。
两人停下了脚步,仔细看起这只猫。
这只猫已经成年,身长有四十多公分,但瘦得皮包骨头,黑白相间的皮毛早就没了光泽,混着泥土黏连在一起,看起来格外凄惨。但它黄橙橙的眼睛却格外有神,警戒地看向杨奕钦和封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它似乎是想找人帮忙。
中华田园猫很聪明,但这么有灵气的实在少见。
杨奕钦低头和田园猫四目相视。
两人一猫僵持了一小会儿,田园猫忽然朝他“喵”了一声,拖着瘦弱的身体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杨奕钦和封霖对视一眼,跟了上去。
田园猫带他们来到了农家小院的二楼,进到了尽头的房间里,看房间的布局,这应该不是给客人住的屋子,而是农家乐主人的住处。猫停下来,抬头朝上面叫个不停,声音虚弱又急切。
杨奕钦和封霖抬头去看上面的情况。
只见房间角落的顶上,有个四四方方、涂了白漆的“门。”
这栋农家自建房的顶上有斜的瓦檐,好看美观又防晒保温,想必房主是把瓦顶和平房顶之间的空隙,当做了储物的阁楼,所以专门留了这么一道门。
田园猫的叫声更急了。
……有人?
杨奕钦搬来了梯子,顺着梯子爬上去,敲了敲那道门。
“咚咚咚!”是个铁门。
敲了几下,阁楼里没有任何响动。
门没有上锁,往上推就能推开,杨奕钦正准备尝试往上推,就听封霖说:“我来吧。”
是在担心他。
“没事。”杨奕钦抽出腰间的苗刀,“你帮我把梯子扶好。”
说完,他一手拿着苗刀,一手推开了铁门。
不得不说,这铁门有点重量,上面似乎还压了什么东西。铁门朝上推开,阁楼里传来两声细碎的响声,似乎是有东西在往远离门的方向移动。
杨奕钦闻到了难闻的气味——并不是尸臭,而是人长久在一个地方吃喝拉撒的味道。
他心念一动,撑着阁楼的边缘跳上去,掏出小手电筒,猫腰朝前看。
只见阁楼里有两个小孩子,十岁左右的女孩子抱着两三岁的弟弟,紧紧闭着眼。两个孩子都又瘦又脏,他们脚边堆放着空的矿泉水瓶和零食袋子,还有一袋拆开的麦种。
大概是零食吃完了,只好硬嚼麦子吃。
杨奕钦注意到,他们手边还有个用没电的手机,应该是家长留下的。
“别怕。”
他声音轻柔,放下了手中的刀,关了手电筒的灯光,借着一点点下面头上来的微光,只勉强看清了东西。
“我是来救你们的。”
没了好久不见的强光,小女孩捂着弟弟的眼睛,害怕地睁眼看向杨奕钦。良久,小女孩才开口,声音稚嫩沙哑,带着哭腔:“哥哥,我的爸爸妈妈呢……”
杨奕钦哽咽了下。
这种情况,他们最可能是遭遇不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