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农家乐(1 / 2)

农家乐/22

苏田叶在门口等着,他家现在的巷子,旁边两家都没有人住了。

苏田叶知道他们村子的人是搬迁出去的,但是目前村子还是有很多老人,那是因为每家的地还在村子里,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田地就是根,那是他们一辈子的饭碗,是他们的收入来源,所以大部分的老人都是留在了村子里。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伺候庄稼,虽然很累,但是现在国家很好,税收低,种子好,遇到自然灾害还有保险,所以辛苦一年还是能存下钱的。

家里的孩子有出息,能赚钱的,老人就轻松点,有的跟去市里了,有的在农村也是当度假的呆着。家里孩子也困难的,老人就辛苦,上年纪了也还需要照顾庄稼。

苏田叶隔壁这两家,一家是儿子女儿有好工作,家里的老母亲也跟着去了市里,现在已经不在太宁省了,老家也应该是多年没有回来了,那房子都非常破烂,看的出很久没有人打理了。

另一家是老人都已经不在了,家里年轻一辈都出去了,一年顶多回来一次。

苏田叶左右看了看,就看着对面的田地。

他们这个说是巷子,但其实只有一面有人家,另一面就是有坡度的田地,全是种的玉米,这会儿已经长的有成年汉子那么高了。

他们整个村子都是在山上,大部分地方打了水泥路,看着地平,但是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坡度。

“哎,小老板,你这是准备出去?”王倩倩大伯突然过来。

苏田叶看着他们,他们是一家三口拎着渔具,应该是钓鱼回来了。

王倩倩大伯长的也很对的起他的性格,是一个有点胖有点壮脸上时常带笑的中年男人,妈妈烫着卷发,看起来很时髦,小孩看起来十多岁,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塑料小桶,苏田叶看到里面游着一个巴掌大的鱼。

“是的,今天南宁晚上有越剧,村子里晚上也没什么事,所以大家都去看看。”

“哦,是了,今天钓鱼的时候就好像听见乡亲们说什么戏,原来是南宁唱戏了”王倩倩大伯王玉宝恍然大悟。

他从小就是城市人,但是年轻的时候也喜欢玩,也看过戏,现在已经好久没看过庙会了,“我记得庙会的晚上有时候有合唱比赛,比武比赛,今年南宁有没有了?”

“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应该有吧?一般有两天都有的。”苏田叶解释。

对于这些,他的消息真的就不是很灵通了,他以后也应该多加几个村里的群的。

“还是比武好看。”王大伯听了,又自己自言自语。

“那要不我给你问一下?老人们应该知道。”村子里别看都是上年纪的人,但消息的灵通程度,苏田叶完全的叹为观止,他根本比不上。

苏田叶知道,一般老人是喜欢听戏,但是男性以及一些年轻一点的人就喜欢比武。

比武有的村子会请职业的,但是大部分是村子里的人自己上去比,最后的冠军有奖金,追求的就是热闹。

在以前手机之类电子设备没有普及的时候,一个村子的庙会,会让周边好多村子都热闹,甚至到现在,很多老一辈也还是说起庙会就会很开心,即使再远,也还是会挑一天去看红火,这也是他们这一代的回忆了。

苏田叶给老书记打了个电话,得知比武明天开始会有三天,最后一天还有文工团,南宁今年还是花钱了,唱戏要唱9天。

一般村子比较小的时候,庙会的天数就会稍微短一点,有时候是5到七天,但是没想到今年会有九天。

“王大哥,老爷子说比武明天晚上才会有。”

“老婆,要不咱们今天不回去了,咱们也赶赶庙会,好久都没见过了,连南水的庙会都好久都没有来了。”王大伯一看就是一个喜欢热闹的热人。

“好啊,那就下一站呆的时间要短一点了。”王大嫂说着,摸了摸儿子的头。

小孩一直很安静,王大伯和苏田叶说话,但是小孩都没有插嘴,听到去玩也没什么反应,一点都没有这个年纪男孩子那种调皮捣蛋。

“你们今天晚上就去?”王大伯看着自己儿子,然后又问。

“嗯,一会儿他们出来就走。”苏田叶回答。

“那我们也在你这里住一晚上,不,住两晚上吧,明天晚上我还想看一下摔跤。”王大伯说。

然后就拉着苏田叶准备办一下房卡。

苏田叶看着,现在院子里还是没有听到房客们出来的声音,于是就和王大伯他们进去办房卡。

刚办好,就听到陆陆续续有人下来的声音。

苏田叶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私下里有一个群,大家都约好了,所以出来的时间都差不多。

王大他们看见人都下来了,也不准备进房间,他们原来没准备住宿,就什么都没有带,只把自己儿子的小红桶拿下来,想要先放在苏田叶的房间。

但是小孩不愿意,他也不哭,只是小脸委屈巴巴的,藏在他妈妈身后,手一直拎着小红桶东躲西多。

最后没办法,连小红桶一起去看戏。

等人完完全全的下来,时间已经快要八点。

苏田叶开着他的车,载着人。

为了载东西,他先买了一辆二手皮卡应应急,是红色的,节假日的时候还可以开出去当婚礼炮车,非常的一车多用。

王大伯一家自己有车,苏田野开着车,大家还去王大伯车里挤了两个,剩下的就全在苏田叶的车斗里了。

本来还可以骑小三轮的,但是大家自己第一次都不敢上路,还有就是好还不知道时候有没有停车的地方,所以就没开。

南宁不是大村,苏田叶开车去那里的话,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他专心致志的开车,便没有看到后面的小三轮,都是苏家寨的,大爷大娘也是去看戏。

“啊嗷嗷嗷,感觉好棒,哈哈哈农村真好玩。”

后面几个男生在斗里站起来,抓着抓手,哈哈哈狂笑,好像小孩子第一次坐汽车一样。

走了一会儿,苏田叶就拐到了一条小路上,这一条路上没有那种二拖三那种大卡车,路不宽,上下路只能各走一辆汽车,道路的两旁还是非常非常大的柳树,偶尔枝条还会从车上划过。

这条路上也没有村庄,道路的旁边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于是也没有安装路灯。

因为树长的实在大,这会儿连月光都是一会儿有一会儿无,有点漆黑,只有远处王大伯的车灯偶尔可以照过来。

于是刚才还趴在车上嗷嗷嗷的几个男生也坐下来了。

“你们,有没有害怕过十五的月亮。”刘一鸣突然紧张兮兮的说起了恐怖故事,“你,一个人在乡间的小路上走着,天空上是大大的月亮,并不柔和的月光照在小路上,前后左右只有你,还有你的影子,但是周围很亮,明明夜晚不应该这么亮,小路也很亮,但是,你却不敢朝四面看。”

“啊啊啊啊啊。”

开着车的苏田叶突然听到后面的车斗里传来了一阵阵尖叫声。

他有点好奇的从后视镜往后看看,但是也并不能看到什么,于是作罢。

开车行驶了二十多分钟后,就隐约能看到了一点灯光。

戏是晚上九点才开场,所以现在还听不到声音。

苏田叶记得自己小时候,一到晚上九点,就能听到独属于戏的那种‘锵锵锵’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人们就开始准备出门。

不过这个时间点出门的是年轻人,是准备晚上去玩的,老年人早早的就去了戏场占场地了。

车子又开了一会儿,就拐出了小道,苏田叶从村庄的东面进去。

刚进村,就能感受到那种热闹,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条黄色的火龙盘旋村庄的小路上,那是做买卖的人点的灯。

“啊,这就是庙会吗?”张晓晓从车上跳下来,看了看四周,感觉有一点点失望,因为她们现在在的地方并没有多么的热闹,只能看到远处一点灯光。

“这只是村口,咱们把着停在这里,不然一会儿也开不进去,咱们还要到处逛逛,还是走着比较方便。”

农村的路都不是很宽,更何况现在小路两边还有摆摊儿的,到时候估计人都走不进去。

苏田叶记得自己小的时候,仅去过一次的云水村的庙会,那时候小路边摆的摊儿能蜿蜒两里地,到了距离寺庙八百米的距离的时候,人们都挤不过去,脚挨着脚,哪里能通过车,自行车都通不过。

“哦哦。”张晓晓听到苏田野的回答后,声音雀跃了很多,“庙会的时候会卖什么啊?卖烧的香吗?这个农村的庙会和城市的庙会有什么不一样啊?”

……

人们全下来后,大家就三三两两的往有灯光的地方走。

“啊,你还带着摄像机,你要拍视频吗?”

“我只是拍照啊,我想看看咱们国家农村的风俗。”

“我是拍视频的,我带着手机!”

苏田叶走在后面,等王玉宝一家。

他们的车一直跟在他们后面,刚刚才到,这会儿他们还在劝小孩放下小红桶。

但是看到大部队都已经走前面去了,只能让自己儿子拎着小桶。

“哎。”王玉宝走到苏田叶身边叹了一口气,“我大儿子是个皮猴,从小打到大该哭哭该笑笑,小儿子呢,是个没有嘴巴的,这性格真的是要了命了,我这个假期就是带他出来看看山看看水看看人,咋也得让他会说话了。”

苏田叶看看拎着小红桶乖乖被他妈妈牵着的小男孩,看起来听话又可爱,在仅仅几次的接触中,苏田叶觉得小孩很乖,只是不爱说话。

“没事儿,一个人一个性格,小孩很乖巧。”苏田叶安慰。

“哎,再乖巧也不能不说话啊,见到亲人也不主动打招呼,老师也说他在班上不说话,这哪行,男孩子这样的性格怎么出去闯。”王玉宝也不是不疼孩子,只是以他的经验来看,现在的生活太难了,太多人在嘴上吃亏了。

他家有钱,但是也没有富裕到可以给孩子铺一条通天大道,让他一辈衣食无忧,这让他就更担心不说话的小儿子了。

———

又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村子的内部。

一般庙会,所有的摆摊都是围绕着戏场来着。

“好香啊。”白水水鼻子动动。

走近后,可以闻到食物的香气,耳朵还听到好多声音好高的歌曲,都是摆摊的人家放的歌。

“这个街也不长啊,我还可期待来着!”因为音乐,张晓晓声音好高。

“现在是晚上,一般只有吃的,还有玩的,卖东西的只有白天才有。”

因为晚上的话还要接电,以及很多摆摊的人还要回家,所以晚上的热闹和白天的热闹不一样。

几人说着,就听到戏曲响起的声音。

”开戏了。”苏田叶和他们说,“大家可以自己逛也可以一起逛,玩得吃的都在这条街和戏场,咱们快散戏的时候在戏台前集合,大家也随时看群。”

苏田叶吩咐这大家。

晚上摆摊的确实不多,但是晚上的热闹和白天的热闹也完全的不同。

现在还不到十五,天上的月亮不是很大,但是这个村庄的小路却很明亮,虽然一般夜晚摆摊儿的人不多,但是这里也有好几百米长。

耳边是力拔山河的戏曲,还有各种节奏的音乐。每一家小摊都接着好几盏灯,白的黄的,还有很多为了吸引小孩的彩色的灯,路上是走走停停的小情侣,牵着小孩的一家三口,有扎堆儿的中学生,还有带着凳子的老爷爷老奶奶,还有开着小三轮的不停的按滴滴的老年人。

这就是乡村的庙会,大夏天的夜晚,各种可以传到几里外的声音,带着好奇的人们,讨生活的摊主,偶尔砍价的声音,遍地跑的小孩,堵在路上叉着自行车说话的熟人,三三两两男男女女的还在青春期的小孩,黄色的灯光,冒着热气的豆腐脑的锅,充满烟火气息的乡村。

“这个豆腐脑,好想要吃,豆腐脑配油条,还有这种吃法?他们吃的好香啊。”刘一鸣站在苏田叶身边说,他手里还拿着一个手机在录着视频。

华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气候,因为不一样的气候有不一样的风俗,有不一样的作物,有不一样的吃法。

华国每年因为节日吃什么,吃咸的吃甜的就能争论好久,这会儿刘一鸣就看到人家的豆腐脑有点馋。

一碗豆腐脑一根油条才两块钱,于是几人都坐下来要吃。

戏场上的豆腐脑都是在一个黄色的铜锅里,通过冒着热气,老板舀上满满的一大海碗,然后放上白色的又软又滑的卤,再撒上一些胡椒粉等调料,还有一把小小的虾米。

满满的一大海碗冒着腾腾的热气,将油条撕碎放进去,用勺子舀着油条和豆腐脑一起吃,油条吃在嘴里又筋道又软,嘴里还有豆腐脑那种有点咸有点呛还香,豆腐脑很顺滑,所有的一口气吃在嘴里,只要嚼几下就可以咽下去,非常的美味。

几个男生嘴都大,一大海碗的豆腐脑没吃几下就完了,非常的意犹未尽。

所有的豆腐脑,就是要庙会上吃才有感觉,苏田叶放下勺子。

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吃豆腐脑,一碗豆腐脑只要五毛钱,油条也只要五毛钱,但是他总要二选一才可以,他手里没几个钱,来庙会总要斟酌的花,现在,他要把自己想吃的全部吃一遍。

几人走走停停,这边大部分都是卖杜豆腐脑油条这些的,然后旁边摆着炸好的食物,还有外面裹着糖的红色糖枣,小时候太想吃了。

苏田叶看看,等一会儿回的时候再买,老人很喜欢吃这些,到时候送给老书记他们。

“你看,那边那个小孩儿想要吃臭豆腐,她妈妈不给买,正在哭。”刘一鸣兴趣最大,一路上东张西望。

农村小孩的零花钱没有自由,等到上小学的时候,村子里唱戏可能父母会给五块钱,让孩子和同学一起玩,但是再小一点的孩子,那就要跟着父母了,有时候想吃什么父母不舍得买,于是就只能站在一边哭了。

“哇,那么十几块臭豆腐都8块钱,这个好贵啊。”刘一鸣过去问了一下价钱,觉得不划算,于是众人继续往前走。

快走到戏场的时候,就又比刚才热闹了,有烤串的的,有卖冰激淋的,还有刨冰,麻辣串好多,这些以前戏场都是没有的,但是最近几年这个烧烤太兴盛了。

苏田叶有时候都好奇,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社会发展就这么快呢。

“妈妈,小鸡。”走着走着,王玉宝的儿子王子谦揪揪他妈的手,想要小鸡。

苏田叶一看,果然还是以前就有的小鸡。

小鸡小小的毛茸茸的,叫声都是奶声奶气的,但是都是五颜六色的,每个小孩看到都想要,但是一只小鸡也比较贵,大部分家长是不舍得买的。

“这种小鸡都是活不了的,咱家那么多大公鸡还不够你看?”

王玉宝他们还没说话,就听到旁边一个男人对儿子说,“你看,你都上幼儿园了,知道小鸡都是黄色的,对吧?但是现在小鸡都被染上别的颜色了,它们会中毒的。就像你,你小时候拿彩笔往手上画的时候,爸爸是不是也不让你画,是不是告诉你会中毒,所以,这些小鸡也会这样。”

“爸爸,但是小鸡中毒都要死了,它们现在还在这里,要不你帮我买了,我拿回去埋了吧?省的它们现在快要死掉还要在这里站台子,太幸苦了,我肯定不舍得让你这么辛苦,爸爸你老了我也不让你站台子。”

……

最后,两家人还是都买了小鸡。

小鸡圆滚滚的,站起来五厘米高,看着确实可爱,但是这样的小鸡也确实不好养活。

众人又走,就看见好多卖荧光手环的,好多小女孩都带着这样的东西,带在手上亮晶晶的,两几天也就不亮了,苏田叶还看过被咬开的手环,里面是流动的液体,粘在衣服上洗也洗不掉,咬手环的小孩还被染了一嘴,很难弄,但是小孩还是挺喜欢的,就是这个氛围。

不过他们这一群人都是大人,对这个不感兴趣,直接就绕过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