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厨房热气腾腾,刚新鲜出炉的包子冒着热气,掌柜满脸堆笑,热情和茯苓搭话。
茯苓心不在焉应着,眼睛时不时往厨房后一扇隐秘小门瞟。
沈鸾是从那一处离开,也不知道如今寻着夫人没有。
竖耳细听,耳边雨声倾盆,暴雨如注。
雨水不时敲打着琉璃瓦片,细细连成雨幕。
轰隆一声,天上滚过一道惊雷,滂沱大雨浸染着天幕。
后院的枯树承受不住这狂风骤雨,轰一声轰然倒塌。
掌柜顾不得和茯苓说话,双手忙忙在身前擦拭,掀开青灰软帘欲往后院走去。
软帘掀开,眼前突然多出一道黑影。
背着光,那人全身上下皆被雨水浇了个透,头上的帏帽不知何时掉落在地,沈鸾惨白着一张脸,浑身湿透站在雨中。
“主子!”
茯苓惊呼一声,丢开手中的面团直往沈鸾奔去,“主子,主子?”
她双手在沈鸾肩上来回摸索,茯苓何曾见过沈鸾这般狼狈模样,嗓音带上哭腔。
她只当沈鸾是是被裴晏留下的人发现,没能走出后院。
“这群挨千刀的,我、我和他们拼了!”
“茯苓。”沈鸾有气无力喊住人,涣散的瞳孔终于找回焦点,她一动不动盯着人,“不关他的事。”
沈鸾怔忪,似丢魂落魄,只一字字强调:“不关他的事。”
酒楼的掌柜见识多广,加之又有先前自己女儿那事,她将沈鸾安排在自己房间,又让人送了干净的衣衫来。
外面的衣物,沈鸾自然穿不得。
幸好马车上一直备着换洗衣衫,以备不时之需。
茯苓眼圈发红,这习惯还是绿萼留下的,当时她还觉得麻烦,只觉绿萼婆婆妈妈,不想如今天人永隔,绿萼这习惯,倒是真有了用处。
黑漆木捧盘盛着衣衫,茯苓伺候沈鸾更衣,又和掌柜要了一杯滚滚的姜茶。
“这雨冷嗖嗖的,主子多少喝一点,祛祛寒气。”
沈鸾目不斜视,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只双目怔怔,盯着窗外的朦胧雨幕。
她一身湖蓝色团花纹彩绣春衫,轻倚在支摘窗下,双眸失神,好似提现的皮影人。
茯苓叫做什么,沈鸾就做什么。
姜茶吃下半碗,偶有姜茶滴落在衣袂,沈鸾视若无睹,似未曾发觉,只一口一口,轻啜着姜茶。
茯苓端走茶碗,她也未恼,任凭茯苓伺候自己净脸。
“……主子?!”
茯苓双膝跪地,额头贴着沈鸾膝盖,六神无主,只哑声痛哭,“主子莫不是中邪了,怎么出去一趟,回来就成这般了?”
茯苓泣不成声,想着沈氏就在隔壁客栈,她抹干眼泪:“奴婢去寻夫人来,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奴婢就不信那些人能……”
一语未了,忽见贵妃榻上的沈鸾动了动眼皮子。
“别去。”沈鸾声音轻轻。
茯苓愣住:“……主子?”
“别去。”沈鸾低声,又重复了一遍。
……
雨过初霁。
烟青色的天幕终于重见天日,长街湿漉,一尘不染。
朱轮华盖香车缓缓行驶在长街,茯苓小心翼翼觑着沈鸾的脸色,欲言又止。
少顷,她忍不住:“郡主,你脸色不太好,要不我们先回去罢?改日去寺庙也好。”
沈鸾倚在车壁上,眉眼间愁绪满满,有气无力:“不必了,我想……我先想去看看。”
她如今心里乱得厉害,去寺庙静静心也是好的。
佛祖慈悲,睥睨众生。
天安寺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人来人往。
将至黄昏之际,人烟渐渐稀少。
沈鸾自茯苓手中拈一炷香,身影不适,跪在蒲团上。
远处遥遥传来一记钟声,空灵清透。
殿内白雾茫茫,香烟缭绕。
小沙弥着黄色僧袍,一手捻着佛珠,一手轻敲木鱼。
佛祖慈悲为怀,沈鸾仰首,目光悠悠落在上方佛像。
她眼睛渐渐蓄满泪水。
若非亲眼目睹,若非亲耳所闻,她定不会相信那样一番话,是自沈氏口中道出。
眼前水雾氤氲,视线模糊。
恍惚之际,沈鸾好似又站在那客栈后院小小的一方天地。
耳边雨声倾盆,她听见沈氏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声。
“她本就不是我的孩子,当年若非陛下棒打鸳鸯,强夺臣||妻,阮娘子怎会在生产之日撒手人寰?”
“沈廖岳”怒不可遏:“——你住嘴!”
他左右张望,幸而雨声滂沱,后院无人踏足。
“沈廖岳”喉结滚动,声音气得颤抖:“你是疯了吗,若是叫陛下听见……”
“听见又如何?”
沈氏热泪盈眶,脸上泪水混着雨珠,是沈鸾从未见过的颓败和绝望,“我早就受够了,我早就受够了。”
她颤巍巍,跌坐在石凳上,忽而仰头望向眼前的男子,这场戏演了十余年,她早就累了。
沈氏双唇轻启,眼角掠过几分苦涩,“这些年荣华富贵不断,我不信你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沈廖岳”恼羞成怒:“你住嘴!”
沈氏不惧他的厉色,摇摇晃晃自石凳上站起:“当初若非你,沈将军也不会在那火海中丧生。你扪心自问,夜半三更,你不怕沈将军前来索命吗?”
“沈廖岳”从来都不是沈廖岳,十多年前,他还是沈府一名籍籍无名的管家。
直到皇帝找上他,身着龙袍的天子贵气不容侵犯,他坐在龙椅上,漫不经心朝他投去一眼。
“从今以后,你就是沈廖岳了。若是这事叫他人知道……”
皇帝冷笑出声。
再然后,沈廖岳丧生火海,而沈管家鸠占鹊巢,李代桃僵。
世人只知“沈将军”火海逃生,伤了嗓子和脸,却不知内里早就换了人。
雨还在下,后院静悄悄无人耳语,只有沈氏低低的啜泣声传来。
无人发现,身后花障后,还有一人。
木鱼声阵阵,沈鸾跪在蒲团上,眼角蓄着的泪水落下。
她忽的想起裴晏曾经问过自己,当“沈廖岳”是什么好人吗?
那时她一心为家人辩护,自然不曾将裴晏的话放在心上。
如今细细想来,彼时裴晏兴许已知晓那两人的身份。
喉咙哽咽生涩,沈鸾哑着嗓子,垂首无声落泪。
怪道人人都说她长安郡主深受皇帝喜爱,怪不得在京中,无人敢得罪自己,连皇帝也免了她的跪拜礼。
原来竟是为着这般恶心的缘由。
强夺臣妻,谋杀自己的生父,还有沈府那几百口在火海中丧生的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