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节(1 / 1)

莫玲配文:和孩子爸爸一起读完,受益匪浅。作者是老师,听说开始大力推荐的人也是老师,他们一定都是很好的老师。有人问:之前说花钱炒作的人呢?脸疼不疼?出版社好有钱哦,竟然请得起影后站台。不管很多人是不是为了凑热闹、追潮流、蹭热点、找逼格,一本毫无花哨的家庭教育图书受到热捧,销量激增,并在今后很长时间内都位列同类图书销量前列,是事实。慢慢地,人们忘了它火起来的原因,越来越多人因为普通的理由去购买它、阅读它。并不是每一个拿到它的人都会把它读完,并不是每一个拥有它的家庭都会从中受益,但总有一些父母因为它,学会怎么跟孩子相处,总有一些孩子因为它,培养起更健全的人格,怀抱更多的爱、更坚强的内心,更踏实、自信地走未来的路。这件事后来还引起社会讨论,作者也被请去做演讲、做节目。媒体和教育从业者思考,这本书为什么能达成这样的“逆袭”。除了有心人的推广,最重要的原因是书本身足够好。再深想,是因为它符合人们的需求。社会进步,生活富足,人们在追求更好的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有意识地寻找更优质的方法论。有了契机,这本书自然脱颖而出。这都是后话。在这个12月,幼儿园文老师的特别推荐开启了一本书的风靡,书的热卖又让更多人循路而来,看到他的直播,被他的魅力征服,被直播间的氛围和期待区的有趣逗乐,开始关注他,喜爱他,甚至崇拜他,追随他。有了这种良性循环,《教育孩子,先要成为合格的家长》凭借内文质量和受欢迎程度在最后一个月杀入重围,入选年度图书,而“宝贝成长路”直播间在线人数则再上一个台阶。陆航:呵呵呵看我多慧眼。来钱部门老大:哈哈哈业绩又涨啦!老粉丝:嘤嘤嘤男神变成更多人的男神了,真是骄傲又悲伤。文灏:“我看直播间好像多了不少家长朋友,年龄层次多了,再统一叫大家‘宝宝’不太合适,我们换个称呼吧?”众宝宝:[不要!!!]新增的家长观众里,徐语秋也是其中一员。下班时间,徐助理感叹式地对自己boss说:“文老师推荐的书真不错,要是他可以多推荐一些就好了,也省了我们这些家长去筛选。”她都不叫文灏,改称文老师了。应安年:……?(他什么时候给你推书了?你们有联系?)解读上司表情90分的徐助理:“他在直播中推荐的啊。应总你不知道他在做网络直播?不知道他已经是个名人了?”应安年:……他应该知道吗?他要忙工作、陪孩子、补动画片,谁都不告诉他,他从哪里知道?坐在回家的车上,应安年下好徐助理分享过来的app,都不用搜索,app首页在用最大画幅推荐,那个嘴角上扬的青年不是文灏又是谁?时间有限,他用他强大的分析能力,越过各种网络用语设置的障碍,搞清了现在是怎么回事。果然,这个人总能带来惊喜。赞赏之后,复杂的感觉浮上来。像是生气,做直播那么多天了居然不告诉自己;像是陌生,这是自己认识的那个人,又不是;也像是失落,他们还不是亲近的朋友,住在一起,却交流不多,了解也不多。文灏和乐乐比应安年早回来,应安年到了以后,先是跟乐乐说了几句话,然后看了文灏一眼,这才上楼换衣服了。文灏:这位老大看自己的眼神怎么那么意味深长?文灏不说,应安年就先当不知道。他空闲少,没时间把文灏的直播回放视频都补完,也没法跟着追最新直播,就晚上看一点,还熬了两次夜,抛下了“引以为傲的自制力”。文灏讲的知识大部分他都不需要,评论区的很多笑点他也体会不到,什么“男神我爱你”之类的话他看着还不太顺眼,但他还是接着看下去。到后面,他发现青年的声音让人心平气静,有助提高睡眠质量,就养成了睡前带着耳机听视频的习惯。“i love thee with a love i seemed to lose“with my lost saints,—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smiles, tears, of all my life!—and, if god choose,“i shall but love thee better after death.”沉醉中的男人猛地睁开眼睛,某个部位醒来,从平角变成了锐角,直奔直角。他解锁手机,看着视频评论里的各种花痴皱眉——这种内容,怎么能随便读给人听呢?文灏可不知道隔着一条走廊的家中老大在想什么,他眉开眼笑地把来钱上挣的钱全部转到付款宝。算一算,扣除要转给应安年的三千,还剩将近一千,足够买他已经在网上选中的另一件礼物了。打开淘贝购物车,选顺飞快递,地址填金贝幼儿园,留言劳烦店家做好包装,下单,付款。给朋友亲人准备礼物的感觉真好,人类真是会生活。因为圣诞节正好在周末,金贝的圣诞活动就放在了周五,也就是23号。小班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听圣诞故事,学唱《铃儿响叮当》中文版,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手工礼物,互相赠送。乐乐小手捧着小胖墩儿做的变形版黄色黏土花瓶跟着文灏回家,走到院子里,他把花瓶小心递给文灏,跑去摘了一小把自己和小叔种的葱插在花瓶里。应安年进屋的时候,就听到长发青年在跟帮佣讲,那个小花瓶(说泥土块更合适)千万不要丢掉,也不要移动位置,随乐乐把它放在哪里。小孩儿第一次跟一大群同龄人一起“过节”,第一次收到朋友的礼物,也送了朋友礼物,高兴得脸儿像苹果。应安年把他放到床上的时候,他还在五音不全地唱着“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当小叔的背叛正常评价标准,夸奖:“唱得好。今天先睡,明天再唱给小叔听。”走出孩子房间,应安年告诉文灏那套模型已经分别包装好带回来了,两个大人相视一笑。12月23号,也是文灏和观众们约好的“颁奖”时间。打开直播间,一片让人眼花缭乱的“0.1元”闪过,然后是评论区的嚎叫。[啊啊啊啊我看到我了!我看到我了!][打开音频包,找到自己名字的瞬间,我听到了天使的声音][谁都别拦我!我要下去跑圈!我要半夜狼嚎!让物业来追我,我要给他们放本宫的起!床!铃!声!][为什么没有本宝宝〒﹏〒打滚!][哭倒宿舍楼~悔啊,为什么不写好一点!]……文灏看着评论笑,一整天的好心情让他的眼睛特别的亮。开直播前,他在新的直播简介里放上了网盘链接,里面是他给五十名读后感优胜者录的专属起床铃声,所有观众都可以下载。每个人的铃声都不长,用手机录的,音质也算不上佳,但没有人会怀疑文老师的用心。在期待区写明了喜欢的风格的,他都按照对方的喜好来录,没有写的,则参考昵称和读后感的风格。那些没有得到专属铃声的,已经准备好截掉前面的称呼,把所有铃声轮着用。[换手机都不会换铃声!][这铃声根本没法叫我起床好吗?!我会赖在床上一直听!]“谢谢那么多朋友愿意接受我的推荐去看一本书,还把感受分享给更多人。自己的推荐有回应,有共鸣,我感觉非常幸福,谢谢!”[是我们更幸福才对。][谢谢文老师,遇到老师是今年最幸运的事]“精力有限,暂时只能给部分朋友录音频,一点小礼物,请不要嫌弃。以后有机会想想还可以送给大家什么。”其实有很多商家过来留言,要赞助东西给他做礼物,还有人通过来钱方面转告,想提供长期赞助,只要在直播中简单提提品牌名,就会给他丰盛回报,文灏都拒绝了。他只接受了出版社的好意,以后有好书,他可以拿些来送人,但哪些是好书得由他自己来评判。在外面留言那些商家,粉丝们都看到了。最终的奖励没有增加,他们也不失落——这就是他们喜欢的一毛老师啊。[喜欢还来不及!但真的太少了,老师以后多搞点活动,多录点!][申请布置新作业!想要老师录亲吻声(*/w\*)][楼上大胆!但我喜欢,同求(*/w\*)]……有了时间窥屏的某人看不下去了。276541:[对一名老师说这样的话不合适。]没人鸟他。应安年:……文灏只是笑。笑什么笑,你是老师,教育一下学生啊!“我最喜欢的五十篇读后感名单也放在音频压缩包里了,选择的标准不是长度和文字优美程度,而是有多少自己的思考。在这之外的很多篇目我也喜欢,但说好五十篇,就不扩展了。出版社告诉我,他们计划在那本书再版的时候,选择一些读后感印成小册子随书附赠,他们会一一与作者联系,另付稿费,不愿意的朋友可以拒绝。”[自己写的东西被老师喜欢,真是莫大的荣耀][那么多读后感老师都亲自看完啦?]“当然,那是大家的心血,每一句都看过。”虽然在新历年底,真正的学生们要拼期末考,不少工作党也深陷忙碌,文灏面对的读后感仍有近六千篇。对拥有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他来说,这并不算什么,让他全部“背”下来都行,录音频花的时间精力还更多,不过粉丝们并不知道。[没入选也不遗憾了。]老师学生互相夸了一通,直播的主题还是学习。由于这两周粉丝们都忙读后感去了,期待区基本被网址链接霸占,文灏主要带着确实有紧迫需要的学生做期末复习。要考试的人大多没法长时间在线,剩下的时间文灏就讲讲热点知识,比如教育大家的文章、自然气候的形成等等。观众多了,受教育水平、兴趣爱好等就有更多差别,那种所有人屏息静气听文老师讲课的状态不再,很多人在他讲到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时,把手机或电脑放在一边,做自己的事,就像开着学习电台。累了烦了无聊了就抬头看一眼文老师,那种美好又认真的样子,十足能量补充剂,让人觉得,仿佛自己的生活层次都不一样了。但今天之后,这种每天都有的福利要限量了。直播到尾声,文老师郑重地告诉观众们:“每天直播时间太长,可能会让一些小同学养成依赖心理,我自己也需要再进行补充学习,让我们都把重心放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上,扎扎实实进步。以后的直播频率改为每周一次。除非特殊情况,每周六晚,我会跟大家一起学些新知识,看到有价值的内容也会向大家推荐。希望你们一切都好,提前祝圣诞节快乐!”[一周好长,想到等待的我自己已经开始心酸][舍不得,但老师每天讲一个半小时真是好辛苦,只要老师还要做直播就好。][老师放心,会每天坚持学习的,起床铃声监督我!]……[期待区还可以留言吗?想请老师推荐一些其他方面的好书。]“当然,欢迎,我会看的。那么,宝宝们再见。”老师再见。应安年在心里回应。念头落下他才醒过神来,第一次完整看文灏的直播,看着看着就投入了,恍惚间仿佛自己也变回了一个学生。男人自嘲地笑着摇摇头,那种真切的不舍仍有余味。去乐乐房间看看,回来冲个澡,应安年躺到床上,戴上耳机,点开下好的音频列表。眼睛代替头脑做了选择,指挥手指戳开其中一个。“年年宝宝起床啦,上学啦,学好知识当个大科学家!年年宝宝起床啦,锻炼啦,强身健体长得帅帅哒!”某种锐角又在形成,应安年快速退出去,扶额。怎么能随便录这种东西给别人?未来的文老师要是知道了,肯定会说:这是一个家长特意提出给自己孩子录的,不这样录怎么录?你自己要点进去,怪我咯。音频听不成,应安年翻到之前还没看完的视频,盯着讨厌的评论区做做“平复”。文灏的声音不因视线焦点的偏移而阻断:“……它可能提供给你另一种看待教育和成长的角度。学生党也可以看的,看了可以想想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宝宝’,还可以跟爸妈交流交流。”应安年的思绪止不住地飘远了。文灏推荐这本书,单纯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吗?他所说的那段荒唐的成长经历——被父母关在家里接受教导,不能与外界接触——现在看来可能都是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