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喜剧天王> 第二百四十二章 细思极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二章 细思极恐(1 / 1)

周黎名的专栏新鲜出炉:“一直以来,我们都把白小飞当成一个很有才华的导演来看,下意识的忽略了他的表演天赋”“其实他在第一部网剧废材兄弟里面,就已经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好的喜剧演员的节奏感,到了敲开天堂之门,他并没有放大自己的表情,尤其是特写镜头,可以看出,他是有演员的野心的”“从风格上来看,他并没有特意扮丑这点很重要,丑角是喜剧电影必备的配菜,审丑得过程中,人们摆脱了美的压迫,得到了一种释放、一种庆幸。他是用搞笑在塑造人物,而不是用人物在搞笑。这点很重要,举个例子,邓朝的喜剧为什么让人尴尬,就是因为他在用人物在搞笑”“更值得庆幸的,他的喜剧风格明显更偏向于作者式,在这个被信息惯坏的年代,我们太缺乏作者式的喜剧,作者靠着长时间对整体故事和人物形象的打磨营造的笑点要高于各种网络段子的穿插。”“编剧老师都说过:剧本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不能是想当然的。要么能推进情节,要么能反映人物性格。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喜剧。差劲的跟风喜剧作品和好的喜剧最大差别就是,编剧和导演没有把握住中国文化中市井平民甚至是当下平民的心态逻辑三观,演员也没有仔细去揣摩主流观众的生活情境反应。观众观看的时候没法在角色上找到代入感或者代入感不够强烈。至多只感到第一层这个角色和我是一路人,而他的潜意识中想的是:导演想要这个演员去演一个和我一样的人。而正是这个微妙的差别,造成了,当演员本该在演一个自嘲的动作时,观众却会感到这是导演和演员在嘲笑我吗的疑问。因为没有演员和我们是一路人的潜意识认同铺垫,所以观众只会觉得导演在通过展现这个角色的愚蠢、自私、卑鄙等负面特质的方式来嘲笑这类人,而不是我们在嘲笑自己。让角色取得观众的认同是喜剧角色塑造的核心,是一切自嘲式喜剧桥段的前提。但这里的“认同”不仅是认同角色,而且是认同制造角色的原因。”“九品芝麻官是我最近几年看过最搞笑的喜剧,看得出白小飞真的用心了据说他为了找到包龙星说话时候的状态,开拍第一周,仅仅只拍了四个镜头,不断尝试,不断的实验,所以,单纯从喜剧方面,我会给九品芝麻官打九十五分”老周照例吹捧白小飞当然,他肯定看出了其中的隐射,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中国的大荧幕终于上演了一部上访成功的故事无厘头下的幽默,九品芝麻官即有着对官僚主义辛辣的讥嘲,同也包涵以小人物的励志情怀,电影做到了真正将笑料契合剧情的呼之欲出,更在节奏把控上有着决然不凡的力道,一场本自悬疑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却能时刻为人忍俊不禁横行霸道的官二代,官官相护的黑暗官场,似乎随时都很有现实意义。把正义寄托在天子或清官身上,亦有通俗公案小说之流的影子。影评人评价很高,观众则直观的多。“哈哈笑的我差点早产”“大爷,我们如烟姑娘只卖艺不卖身的。那好办哪,我玩完她不给钱不就行了,不给钱就不是卖了怎么想出来了服了”“尺度真是太大了”中午,九品芝麻官的豆瓣评分出炉:84分,随之而来的适时票房领带了所有人:8400万,上座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七十排在第二的是机器之血,2100万;妖猫传只有2000万至于城市之光更可怜,1400万;虽然第一天还没有结束,但是战局已经明朗,九品芝麻官会是碾压般的存在没错,院线已经悄悄改了排片,九品芝麻官的排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二这特么的,简直不给人活路网上突然讨论起九品芝麻官的现实意义“细思极恐突然觉得这一段是在隐射李天二:方唐镜:幸好现在只是三更,还有两更时间可以工作。常威:做什么方唐镜:把白的改成黑,把原告改成被告,明天在公堂之上,常公子你记着第二天,公堂上,方唐镜说:我代表常公子告戚秦氏勾引我们常公子未遂便诬告我们常公子杀人。”简直跟李天二案子一模一样,人家直接把受害人的身份编织成陪酒女或卖银女“所以说白小飞厉害,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为什么是天二不是一呢”“现在管得这么严,万一被和谐了怎么办”“我觉得是这样的:靠长辈关系没用,有些东西,过期就失效了,单靠实力不够,明明有证据,可惜反被抓,唯一可靠的,就是自己连起来的关系网,就靠最高权威,才是逆袭的根本啊”“原型杨乃武与毕秀姑冤案,结局杨乃武虽沉冤昭雪,但是因为事起撩妹,举人的身份没有恢复,家财在告御状中几近挥霍,毕秀姑削发为尼。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实更惨。”“我就得出一个结论:大清果然药丸”“现实意义将白的变成黑的,将原告打成被告,一直是特权阶层打击受害屁民的惯用手段。只是现在多了一个工具:网络水军。”“特别想问一句,要是戚氏是个丑八怪,包龙星会救她吗”网上,一堆人开始分析九品芝麻官的现实意义最终得出结论:看脸的社会果然是由来已久这个是让子弹飞才有的待遇让子弹飞当年的票房是661亿不包含跨年之后,而当年的总票房是101亿,占比百分之六点五,换算到今年的五百八十亿,就是379亿莫非九品芝麻官能创下白小飞电影票房新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